1
|
陆相盆地源—汇系统要素耦合研究进展 |
朱红涛
徐长贵
朱筱敏
曾洪流
姜在兴
刘可禹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72
|
|
2
|
沙垒田凸起前古近系基岩分布及源-汇过程 |
刘强虎
朱筱敏
李顺利
李慧勇
石文龙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56
|
|
3
|
沉积盆地“源-汇”系统研究进展 |
操应长
徐琦松
王健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47
|
|
4
|
美国《洋陆边缘科学计划2004》述评 |
高抒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32
|
|
5
|
当今沉积学研究热点讨论——第20届国际沉积学大会评述 |
朱筱敏
谈明轩
董艳蕾
李维
秦祎
张自力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32
|
|
6
|
深时源-汇系统古地理重建方法评述 |
邵龙义
王学天
李雅楠
刘炳强
|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32
|
|
7
|
盆地沉积动力学: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
林畅松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31
|
|
8
|
沙垒田凸起西部断裂陡坡型源—汇系统 |
刘强虎
朱筱敏
李顺利
徐长贵
杜晓峰
李慧勇
石文龙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28
|
|
9
|
渤海走滑断裂对古近系源—汇体系的控制作用 |
徐长贵
加东辉
宛良伟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23
|
|
10
|
源-汇系统要素定量表征及耦合模式——以沙垒田凸起与沙南凹陷沙河街组为例 |
李顺利
朱筱敏
李慧勇
刘强虎
石文龙
|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23
|
|
11
|
沉积区—剥蚀区古地貌一体化恢复及古水系研究:以渤海湾盆地辽东东地区馆陶组为例 |
鲜本忠
王震
马立驰
晁储志
蒲强
景安语
王俊辉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22
|
|
12
|
渤海湾盆地车西洼陷陡坡带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下段“源-汇”系统 |
王星星
朱筱敏
宋爽
吴陈冰洁
贺敬聪
曹刚
|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21
|
|
13
|
西湖凹陷西部斜坡带平湖组源-汇体系特征 |
侯国伟
李帅
秦兰芝
蔡坤
李峻颉
何苗
|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21
|
|
14
|
东海丽水凹陷古新统源-汇系统及控砂模式 |
侯国伟
刘金水
蔡坤
王勇刚
姜雪
|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20
|
|
15
|
层序地层学与源-汇系统理论内在关联性与差异性 |
朱红涛
朱筱敏
刘强虎
徐长贵
杜晓峰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19
|
|
16
|
塔北西部早白垩世卡普沙良群沉积期古隆起演化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
徐桂芬
林畅松
刘永福
孙琦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8
|
|
17
|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源-汇”系统分类及石油地质意义 |
杜家元
张向涛
刘培
罗明
张琴
姚佳利
王绪诚
梁杰
|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18
|
|
18
|
西非下刚果盆地深水水道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
李全
吴伟
康洪全
任世君
逄林安
杨婷
蔡露露
刘小龙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8
|
|
19
|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埕岛东坡古近系东营组二段下部源-汇系统 |
杨棵
董艳蕾
朱筱敏
潘荣
张梦瑜
伍炜
王珩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14
|
|
20
|
源-汇系统级次划分方法及应用 |
陆威延
朱红涛
徐长贵
张向涛
杜晓峰
杜家元
李森
|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