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9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 被引量:824
1
作者 刘卫东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8-544,共7页
"一带一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而提出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其核心目标是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开展... "一带一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而提出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其核心目标是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一带一路"框架包含了与以往经济全球化完全不同的理念,即"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这正是丝绸之路文化内涵的体现。本文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与经济全球化及世界格局变化的关系;剖析了其空间内涵,认为"一带一路"具有多重空间内涵和跨尺度特征,是统筹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最后,提出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地理学提出的几个重要议题,包括地缘政治、国别地理、对外直接外资理论、交通运输优化组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 经济全球化 地缘政治
原文传递
关于“一带一路”战略内涵、特性及战略重点综述 被引量:95
2
作者 盛毅 余海燕 岳朝敏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29,共6页
"一带一路"战略既传承了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也顺应了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时代潮流,是一个包容性、开放性的战略构想,具有多元的国家战略诉求,多重的对外开放功能... "一带一路"战略既传承了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也顺应了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时代潮流,是一个包容性、开放性的战略构想,具有多元的国家战略诉求,多重的对外开放功能,呈现出广阔的地域延展性。战略的远期目标是构建区域合作新模式,近期目标是道路联通与贸易畅通,着重加强贸易、交通、投资领域的合作。随着新亚欧大陆桥投入使用,中哈第二条铁路开通,欧洲西部—中国西部国际公路、中吉乌铁路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运输体系正逐步形成。当前要在规划指导下,依据拟建设的内容和相关协议框架,逐个克服经济、政治、文化等的障碍,在畅通贸易渠道、促进骨干铁路、公路和机场建设及配套,扩大产业合作领域等方面,建立多种形式的组织机构,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协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丝绸之路 交通物流 贸易投资 产业合作
原文传递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格局与国际旅游合作模式研究 被引量:77
3
作者 郭鹏 董锁成 +3 位作者 李泽红 李宇 程昊 袁靓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59-2467,共9页
借助ArcGIS10.0工具,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对欧亚非三大洲65个国家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资源分布与旅游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存在较高一致性,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于西端的欧洲区和东端的亚太区,且沿海... 借助ArcGIS10.0工具,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对欧亚非三大洲65个国家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资源分布与旅游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存在较高一致性,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于西端的欧洲区和东端的亚太区,且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分布趋势明显;旅游经济发展呈现"两心三带"格局特征,海上丝绸之路和第二、三亚欧大陆桥两端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和欧洲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经济带合作模式,并提出组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联盟,打造丝绸之路国际旅游文化产业带,建设丝绸之路国际无障碍旅游区和国际旅游经济特区,搭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城市网络等政策建议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旅游资源 旅游经济 空间格局 合作模式 核密度估计法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构想: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58
4
作者 林跃勤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5-17,共13页
"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旨在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与体制机制环境、消除经贸投资障碍、扩大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等国家贸易、投资、金融、文化等多边合作的战略宏图,是对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交流合作的陆海"... "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旨在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与体制机制环境、消除经贸投资障碍、扩大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等国家贸易、投资、金融、文化等多边合作的战略宏图,是对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交流合作的陆海"丝绸之路"的新解构,是中国在当代语境下推动对外经贸繁荣、应对其他排华性区域多边机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选择。"一带一路"这一伟大系统工程无疑将造福多国,也必将遭遇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回顾"丝绸之路"历史变迁基础上分析"一带一路"构想的现实意义、成功实施面临的诸多挑战并指出应对挑战的若干思路,以期对相关研究和政策研制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构想 丝绸之路 经济带 顶层设计
下载PDF
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RMP分析 被引量:54
5
作者 欧阳正宇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3-208,共6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丝绸之路重要的区域旅游资源。应用昂普理论,从资源、市场、产品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存在许多问题,应进一步加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丝绸之路重要的区域旅游资源。应用昂普理论,从资源、市场、产品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存在许多问题,应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丝绸之路相关景区点的结合,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宣传的渠道和方式,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相应的保障机制,实现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原文传递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 被引量:48
6
作者 袁新涛 《东南亚纵横》 2014年第8期3-8,共6页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简称"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亚欧国家共同发展繁荣的必然选择。这一战略得到亚欧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国内相关省区也纷纷制定实施规划...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简称"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亚欧国家共同发展繁荣的必然选择。这一战略得到亚欧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国内相关省区也纷纷制定实施规划方案。但美国、俄罗斯、日本的战略举措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沿线各国应努力打造亚欧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共创丝绸之路新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 海上丝绸之路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印货物贸易结构分析:2002—2014年 被引量:48
7
作者 杜秀红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6-112,共7页
选取了2002—2014年数据,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强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印两国贸易结构的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在劳动密集型轻工产品以及机械与运输设备上具有竞争优势,而印度在农产品、矿产资源类产... 选取了2002—2014年数据,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强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印两国贸易结构的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在劳动密集型轻工产品以及机械与运输设备上具有竞争优势,而印度在农产品、矿产资源类产品、医药化工、轻工产品等产品上具有竞争优势,中印的贸易互补性大于竞争性,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印两国贸易空间有待进一步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结构 一带一路 贸易互补指数 国际贸易 中印贸易 区域贸易 丝绸之路 经济带
下载PDF
“中欧班列”陆路运输腹地范围测算与枢纽识别 被引量:48
8
作者 王姣娥 焦敬娟 +1 位作者 景悦 马丽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32-1339,共8页
自"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中国各地政府大力推进中欧国际班列运输,试图改变传统的对外贸易运输体系,强化提升新欧亚大陆桥运输作用。然而,设施联通、运输价格、货源及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等问题仍然是制约中欧班列发展的重要... 自"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中国各地政府大力推进中欧国际班列运输,试图改变传统的对外贸易运输体系,强化提升新欧亚大陆桥运输作用。然而,设施联通、运输价格、货源及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等问题仍然是制约中欧班列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在分析"中欧班列"运营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实现其高频率常态运营的"轴-辐"运输组织模式。通过构建高、中、低三种运价方案,利用距离—经济成本分析法划分"中欧班列"主要出境口岸的经济腹地范围;并综合考虑各城市的铁路技术指标、集疏运能力和货源—成本等因素,从全国尺度识别出"中欧班列"组织的枢纽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中欧班列 陆路运输 铁路 口岸
原文传递
遗产廊道型资源旅游合作开发模式研究——以“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为例 被引量:45
9
作者 李创新 马耀峰 +1 位作者 李振亭 马红丽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09年第9期841-844,共4页
基于对遗产廊道型资源的概念阐释和特性分析,从国际和区际旅游合作开发的视角,初步研究了遗产廊道型资源旅游合作开发的战略,并试图构建一个遗产廊道型资源的旅游合作开发体系,以实现遗产廊道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丝绸之路&qu... 基于对遗产廊道型资源的概念阐释和特性分析,从国际和区际旅游合作开发的视角,初步研究了遗产廊道型资源旅游合作开发的战略,并试图构建一个遗产廊道型资源的旅游合作开发体系,以实现遗产廊道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请世界遗产为例,探讨了"丝绸之路"的旅游合作开发模式等问题。指出"丝绸之路"的旅游开发必须重视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尊重其历史价值,全方位加强区域互动无障碍合作,切实推动"丝绸之路"走向国际化,构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区经济利益共同体,打造世界一流的遗产廊道型旅游精品。该研究以期为遗产廊道型资源的旅游合作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廊道 区域旅游合作 开发模式 丝绸之路 世界遗产
下载PDF
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全球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41
10
作者 马勇 刘军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151-158,共8页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新时期下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本文从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的构想,并认为它的建设将提升该区域在全球发展中的地位。文章首先就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建设背景以及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新时期下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本文从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的构想,并认为它的建设将提升该区域在全球发展中的地位。文章首先就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建设背景以及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其中背景主要着眼于国家、国际和产业发展层面,可行性则主要是从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进行。接着本文构建了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发展动力机制并分析了它的外溢效益,即政策外溢、产业外溢、技术外溢和观念外溢。最后从提升全球竞争力的角度提出了四大战略,即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国际合作发展战略、全产业链发展战略和产业外溢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旅游文化经济带 动力机制
下载PDF
论共生系统理论视阈下的“一带一路”建设 被引量:38
11
作者 夏立平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40,共11页
共生系统理论是通过把共生理论和系统理论相结合,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创新。它可以对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发挥重要的参考作用。丝绸之路经济带设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 共生系统理论是通过把共生理论和系统理论相结合,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创新。它可以对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发挥重要的参考作用。丝绸之路经济带设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中亚和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主要有西线、东线和南线三条线。"一带一路"将是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应该形成经贸流、金融流、智慧流、信息流、人文流等五个大通道。中国应该以共生系统理论指导"一带一路"战略的制定,将"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一个共生整体系统,同时作为系统工程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长期目标是建立共生型国际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共生系统理论 丝绸之路
下载PDF
基于改进DPSIR-DS模型的旅游生态安全等级测度及时空演变分析——以“丝绸之路”沿线五省区为例 被引量:38
12
作者 翁钢民 潘越 李凌雁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32,共16页
针对当前旅游生态安全等级评估中"非此即彼"的问题,本文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了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D-S证据理论对"丝绸之路"沿线五省区2007年、2009年、2... 针对当前旅游生态安全等级评估中"非此即彼"的问题,本文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了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D-S证据理论对"丝绸之路"沿线五省区2007年、2009年、2011年、2013年和2015年的旅游生态安全等级进行了动态评估,并对其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007年到2015年,"丝绸之路"旅游生态安全等级沿着"风险-敏感-风险"方向演变,总体处于较低安全等级;"丝绸之路"沿线五省区的旅游生态安全等级均位于Ⅰ~Ⅳ,根据安全等级的演变趋势,将旅游生态安全等级演变类型划分为风险缓解型、风险加剧型和风险反复型3种,其中,新疆、宁夏和陕西属于风险缓解型区域,青海为风险加剧型区域,甘肃为风险反复型区域;各安全等级之间转换频繁,但未发生跳跃式转移的情况。研究结果可为管理与监控"丝绸之路"旅游生态安全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DPSIR DS模型 旅游生态安全 动态评价 丝绸之路
下载PDF
“丝绸之路”的新使命:能源战略通道——我国西北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与安全 被引量:36
13
作者 李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2期77-83,共7页
中国西北自古就是连接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等地的枢纽,曾为古“丝绸之路”的开通和繁荣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如今仍以其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发挥着引进中亚能源的桥头堡作用,且肩负着向中亚地区输出中国产品的重任。中国的... 中国西北自古就是连接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等地的枢纽,曾为古“丝绸之路”的开通和繁荣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如今仍以其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发挥着引进中亚能源的桥头堡作用,且肩负着向中亚地区输出中国产品的重任。中国的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与中亚国家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既形成了国家利益的互补,也体现了经济结构和技术力量的互补。目前聚焦中国西北的能源合作已成为“丝绸之路”重要路段沿线国家关系的重要内容,并呈现出广阔的前景,但是也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关涉相关国家的能源安全,需要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内探讨、协调和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中国西北 中亚国家 能源战略
下载PDF
略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发展战略意义 被引量:36
14
作者 张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13-18,共6页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新时期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务必从我国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的高度来把握这条曾经的文明、和平与开放之路,并赋予其时代内涵与价值。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促进国内经济转型发展,扩大、优化对外开放...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新时期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务必从我国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的高度来把握这条曾经的文明、和平与开放之路,并赋予其时代内涵与价值。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促进国内经济转型发展,扩大、优化对外开放格局的动力源之一,是深化全球发展区域化,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重大战略部署,同时也是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特别要注意海上丝绸之路经贸功能、构建国际新秩序功能和文化软实力功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改革开放 国家发展战略 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下载PDF
丝绸之路与泛第三极地区人类活动、环境变化和丝路文明兴衰 被引量:37
15
作者 陈发虎 安成邦 +1 位作者 董广辉 张东菊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2017年第9期967-975,共9页
泛第三极地区主要包括了青藏高原和其北侧的亚洲内陆干旱区,西至高加索等山脉,东至黄土高原西部。该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史前和历史时期东西方交流的主要通道,不同民族和多种文化历经了复杂而长期的接触、交流、冲突、融合和沉淀,开... 泛第三极地区主要包括了青藏高原和其北侧的亚洲内陆干旱区,西至高加索等山脉,东至黄土高原西部。该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史前和历史时期东西方交流的主要通道,不同民族和多种文化历经了复杂而长期的接触、交流、冲突、融合和沉淀,开辟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便利通道,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研究泛第三极地区人类扩散、人类活动、环境变化和丝路文明兴衰及其相互关系,分析这一关键区域的社会环境发展规律,对于增强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历史文化认同、揭示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自然和社会演变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同时也将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和决策参考。泛第三极地区人类活动历史、文明演化过程及其与环境变化的相互作用应当成为我国的重点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第三极地区 人类活动 东西方文化交流 环境变化 丝绸之路
原文传递
“文化线路”与“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探析 被引量:36
16
作者 李林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3期95-99,共5页
"文化线路"是近年来国际遗产保护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遗产类型和遗产保护理念,"文化线路"的提出对世界遗产保护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文章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为例,将"文化线路"理念/... "文化线路"是近年来国际遗产保护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遗产类型和遗产保护理念,"文化线路"的提出对世界遗产保护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文章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为例,将"文化线路"理念/方法与"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相结合,对"文化线路"构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线路 文化遗产 遗产保护 丝绸之路
下载PDF
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设施效率分析——基于DEA模型的Malmqusit指数方法 被引量:31
17
作者 李忠民 夏德水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4年第5期71-77,共7页
"道路联通"既是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畅通"的基础保障,也是实现"民心相通"、"货币流通"和"政策沟通"并最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社会文化融合的助推器。采用DEA模型的Malmqusit... "道路联通"既是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畅通"的基础保障,也是实现"民心相通"、"货币流通"和"政策沟通"并最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社会文化融合的助推器。采用DEA模型的Malmqusit指数分析法对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设施效率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结论:贸易环境负向变化是造成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提高经济带物流设施对经济的贡献不应只关注新增交通基础设施,更应关注现有物流设施的运营效率;为提高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的整体效率,今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区域结构应倾向于陕西、江苏、山西、安徽等仍存在物流设施规模效率的省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物流设施 丝绸之路经济带 DEA模型
下载PDF
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构想及其价值与意义 被引量:31
18
作者 张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1,共7页
作为信息化时代的重要科研手段之一的地理信息系统,已经为多学科所采纳。历史研究者称之为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其建设的路径与方法已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关注。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为契... 作为信息化时代的重要科研手段之一的地理信息系统,已经为多学科所采纳。历史研究者称之为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其建设的路径与方法已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关注。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为契机,可揭示建设两千年陆上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想、价值与意义:帮助历史时期丝绸之路沿线空间信息的获取与研究手段的更新;丝绸之路信息资料库的链接与共享,提供该项研究中所需的多元史料的支撑;突破现有学科界限,是实现丝绸之路研究多学科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历史GIS 数据库 地理位置研究
下载PDF
亚洲中部干旱区丝绸之路沿线环境演化与东西方文化交流 被引量:31
19
作者 安成邦 王伟 +2 位作者 段阜涛 黄伟 陈发虎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75-891,共17页
基于环境记录、考古发现,以及同位素资料,对亚洲中部干旱区丝绸之路沿线的全新世以来的环境变化和东西方文化交流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研究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环境变化过程,深刻地影响着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河西走廊受季风影响,表现出... 基于环境记录、考古发现,以及同位素资料,对亚洲中部干旱区丝绸之路沿线的全新世以来的环境变化和东西方文化交流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研究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环境变化过程,深刻地影响着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河西走廊受季风影响,表现出季风—西风过渡带干湿变化的模式,晚全新世气候趋向干旱;从新疆到中亚的丝绸之路沿线的环境变化比较一致:在早全新世(BC 6000以前)主要为干旱环境,植被以荒漠类型占优势;中晚全新世,湿润程度增加,草原植被扩展。新疆和中亚全新世中晚期较为湿润的环境为东西文化交流提供了较适宜的环境基础。得益于环境条件的改善,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进程在BC 2000以后明显加速。在BC 2500-2000期间,东西方农业文化在丝绸之路沿线接触融合,是史前丝绸之路的首次贯通;在BC 2000-1000期间,丝绸之路沿线绿洲地带形成了以小麦—/大麦—粟黍—畜牧为特征的混合型经济特征,并扩散到欧亚草原带,和周围的畜牧业形成鲜明的对照,并持续到历史时期。这种空间分异,是地理环境和东西方文化交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史前时期,东西方农业的相向传播和融合,基本沿着山前地带的绿洲蛙跳式前进。到了历史时期,政治版图的变化是影响丝绸之路的首要因素,但环境变化仍然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中部干旱区 丝绸之路 环境变化 小麦 粟黍 东西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丝绸之路的象征符号——骆驼 被引量:29
20
作者 齐东方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5,共20页
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在北朝至唐代塑像、壁画中频频出现,通常由胡人牵引,满载货物、用具,它们的形态、组合、驮载的物品等,暗示着当时社会的变迁和人们观念的更新,其图像成为“丝绸之路”的象征符号。“胡人”与“骆驼载货”的组... 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在北朝至唐代塑像、壁画中频频出现,通常由胡人牵引,满载货物、用具,它们的形态、组合、驮载的物品等,暗示着当时社会的变迁和人们观念的更新,其图像成为“丝绸之路”的象征符号。“胡人”与“骆驼载货”的组合反映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品的交流、信仰观念的传播、不同的文明的碰撞融合,蕴育出了以“胡汉”相融为特色的唐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符号 观念 特色 组合 交流 融合 文化 载货 商品 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