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第二粘性的Navier-Stokes方程组求解正激波结构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馨东 赵英奎 +1 位作者 胡宗民 姜宗林 《计算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05-513,共9页
为考察气体第二粘性(体积粘性)对正激波内部流动的影响机制,数值求解含第二粘性的一维Navier-Stokes方程组.结果表明:第二粘性对激波内部的密度、热流和能量分布等物理量具有抹平效应,导致热流和熵流的峰值减小、激波厚度增加,体积粘性... 为考察气体第二粘性(体积粘性)对正激波内部流动的影响机制,数值求解含第二粘性的一维Navier-Stokes方程组.结果表明:第二粘性对激波内部的密度、热流和能量分布等物理量具有抹平效应,导致热流和熵流的峰值减小、激波厚度增加,体积粘性耗散的增加使得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考虑第二粘性所计算的密度分布和激波厚度大为改善,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当马赫数为1.2≤Ma≤10,激波内部的Knudsen数满足0.12≤Kn≤0.4,对于马赫数Ma≤4.0的激波内部流动,考虑第二粘性的连续流Navier-Stokes方程组能够准确地模拟正激波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VIER-STOKES方程 Stokes假设 第二粘性 体积粘性 正激波结构
原文传递
Shock calculation based on second viscosity using local differentialquadrature method
2
作者 赵勇 宗智 李章锐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11年第3期349-360,共12页
Based on the second viscosity, the local differential quadrature (LDQ) method is applied to solve shock tube problems. It is shown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second viscosity to calculate shocks and to sim... Based on the second viscosity, the local differential quadrature (LDQ) method is applied to solve shock tube problems. It is shown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second viscosity to calculate shocks and to simulate shock tubes based on the viscosity model. The roles of the shear viscous stress and the second viscous stress are check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iscosity model combined with the LDQ method can captur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shocks, and this technique is objective and sim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ck second viscosity Stokes' assumption local differential quadrature artificial viscosity
下载PDF
Turbulence and mixing in a freshwater-influenced tidal bay: Observations and numerical modeling 被引量:1
3
作者 LIAN Qiang LIU ZhiYu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2049-2058,共10页
In situ observation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urbulence are essential to understanding vertical mixing processes and their dynamical controls on both physical and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in coastal embayments. U... In situ observation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urbulence are essential to understanding vertical mixing processes and their dynamical controls on both physical and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in coastal embayments. Using in situ data collected by bottom-mounted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s(ADCPs) and a free-falling microstructure profiler, as well as numerical simulations with a second-moment turbulence closure model, we studied turbulence and mixing in the Xiamen Bay, a freshwater-influenced tidal bay located at the west coast of the Taiwan Strait. Dynamically, the bay is driven predominantly by the M2 tide, and it is under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the freshwater discharged from the Jiulong River. It is found that turbulence quantities such as the production and dissipation rates of the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TKE) were all subject to significant tidal variations, with a pronounced ebb-flood asymmetry. Turbulence was stronger during flood than ebb. During the flooding period, the whole water column was nearly well mixed with the depth-averaged TKE production rate and vertical eddy viscosity being up to 5?10?6 W kg?1 and 2?10?2 m2 s?1, respectively. In contrast, during the ebb strong turbulence was confined only to a 5?8 m thick bottom boundary layer, where turbulence intensity generally decreases with distance from the seafloor. Diagnosis of the potential energy anomaly showed that the ebb-flood asymmetry in turbulent dissipation and mixing was due mainly to tidal straining process as a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vertically shared tidal currents and horizontal density gradients. The role of vertical mixing in generating the asymmetry was secondary. A direct comparison of the modeled and observed turbulence quantities confirme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second-moment turbulence closure scheme in modeling turbulent processes in this weakly stratified tidally energetic environment, but also pointed out the necessity of further refinements of the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dal bay turbulent mixing second-moment turbulence closure model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vertical eddy viscosity
原文传递
基于第二粘性用局部微分求积法计算激波
4
作者 赵勇 宗智 李章锐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3-343,共11页
考虑第二粘性效应,采用局部微分求积法数值求解激波问题.首先解释了在激波计算时,有必要考虑第二粘性,然后基于粘性模型,对一维和二维激波进行了数值模拟,还分别考察了剪切粘性力和第二粘性力对数值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粘性模型加... 考虑第二粘性效应,采用局部微分求积法数值求解激波问题.首先解释了在激波计算时,有必要考虑第二粘性,然后基于粘性模型,对一维和二维激波进行了数值模拟,还分别考察了剪切粘性力和第二粘性力对数值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粘性模型加上局部微分求积法能够模拟出激波特征,具有客观、简单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 第二粘性 Stokes假定 局部微分求积法 人工粘性
下载PDF
Existence and Uniqueness of Strong Solution for Shear Thickening Fluids of Second Grade
5
作者 BOUSBIH Hafedh MAJDOUB Mohamed 《Journal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2014年第2期95-114,共20页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equations governing the unsteady motion of an incompressible homogeneous generalized second grade fluid subject to periodic boundary conditions. We establish the existence of global-in-time ...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equations governing the unsteady motion of an incompressible homogeneous generalized second grade fluid subject to periodic boundary conditions. We establish the existence of global-in-time strong solutions for shear thickening flows in the two and three dimensional case. We also prove uniqueness of such solution without any smallness condition on the initial data or restriction on the material modu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Newtonian fluids generalized second grade fluids shear rate dependent viscosity EXISTENCE UNIQUENESS strong solution.
原文传递
驱油用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微观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廖广志 孙刚 +3 位作者 牛金刚 周吉生 刘凤歧 马季铭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15-820,共6页
利用多角激光光散射法测定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HPAM)的重均分子量、根均方旋转半径、第二维里系数等微观结构性能参数 ,发现了常规聚合物微观结构性能参数与粘均分子量的联系 ,同时比较了超高分子量抗盐聚合物与常规聚合物微观结构... 利用多角激光光散射法测定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HPAM)的重均分子量、根均方旋转半径、第二维里系数等微观结构性能参数 ,发现了常规聚合物微观结构性能参数与粘均分子量的联系 ,同时比较了超高分子量抗盐聚合物与常规聚合物微观结构性能参数的差异 ,指出粘均分子量等指标表征聚合物性能的误差和局限性 ,建议在现有评价方法中补充微观结构性能参数 ,以准确衡量HPAM的综合性能 ,优选高效聚合物品种 ,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的技术经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超高分子量抗盐聚合物 重均分子量 根均方旋转半径 第二维里系数 特性粘数 光散射
下载PDF
湍流模式——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5
7
作者 符松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1994年第1期1-15,共15页
随着人们对湍流运动的物理认识的深入,湍流模式的研究近年来有了长足进展,以线性的涡粘性和二阶矩闭合模式发展到非线性的描述,以模式系数的经验标定进入了理性推导。传统上湍流模式建立在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基础上,目前统计力学方法也被... 随着人们对湍流运动的物理认识的深入,湍流模式的研究近年来有了长足进展,以线性的涡粘性和二阶矩闭合模式发展到非线性的描述,以模式系数的经验标定进入了理性推导。传统上湍流模式建立在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基础上,目前统计力学方法也被成功地应用于模式的研究,如概率密度函数方法和重整化群理论等。本文除介绍和讨论了目前工程应用中常见的一些湍流模式外,还就作者本人的研究体会探讨了湍流模式的研究动向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模式 雷诺应力 二阶矩闭合 涡粘性
下载PDF
ASP体系在大庆二类油层中的色谱分离现象及其对采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郝宏达 侯吉瑞 +4 位作者 赵凤兰 刘刚 吴晨宇 王凤刚 郭福广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9-122,127,共5页
ASP体系在二类油层中运移不同距离时,体系的黏度和及其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等均会发生变化。本实验采用不同长度的人造岩心(10、20、30、60和80 cm)来模拟ASP体系在油藏中的运移距离,通过测定各组实验产出液的黏度及其与原油间界面张力,... ASP体系在二类油层中运移不同距离时,体系的黏度和及其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等均会发生变化。本实验采用不同长度的人造岩心(10、20、30、60和80 cm)来模拟ASP体系在油藏中的运移距离,通过测定各组实验产出液的黏度及其与原油间界面张力,分析ASP体系运移不同距离时体系性能的变化及其对采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ASP驱油剂运移距离的增大,复合驱采收率逐渐降低,且在近井地带附近采收率降低的幅度较大。复合驱采收率受复合体系的黏度和其与原油界面张力影响,在0~30 cm运移范围内,由于超低界面张力和较强流度控制能力的综合作用,驱油剂在油藏中的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较大,复合驱采收率和最终采收率较高;当运移距离大于30 cm时,由于界面张力值迅速升高,其对采收率的贡献较小,此时体系的黏度在驱油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复合驱采收率随着驱油剂相对注入量的增大而增加,适当地增大ASP驱油剂的相对注入量可有效的提高大庆二类油层的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类油层 三元复合驱 黏度 界面张力 采收率
下载PDF
各相体积比对W/O/W复合乳状液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魏慧贤 钟芳 麻建国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5-38,47,共5页
目的:研究用两步乳化法制备W/O/W型复合乳状液时,第一相体积比(内水相与油相的体积比)、第二相体积比(初乳与外水相的体积比)对W/O/W型复合乳状液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两步乳化法制备W/O/W型复合乳状液,固定制备工艺条件,改变第一相体... 目的:研究用两步乳化法制备W/O/W型复合乳状液时,第一相体积比(内水相与油相的体积比)、第二相体积比(初乳与外水相的体积比)对W/O/W型复合乳状液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两步乳化法制备W/O/W型复合乳状液,固定制备工艺条件,改变第一相体积比和第二相体积比的数值制备初乳和复乳,用离心分层稳定性评价复乳的稳定性,初乳的离心稳定性、黏度和复乳的粒度分布被测定;结果:随着第一相体积分数增大,初乳黏度增大,初乳和复乳的离心稳定性都提高,但是内水相的体积分数达到65%时,初乳表现出凝胶的外观,所制备的复乳的稳定性反而降低,当内水相的体积分数增加到70%的时候,初乳转相形成O/W型乳状液,不能进一步制备复乳;随着第二相体积分数的增大,复乳黏度线性增大,复乳滴的体积平均粒径减小,复乳的离心稳定性提高。初乳中内水相与油相的适宜的体积比及复乳中初乳和外水相的适宜体积比皆为1∶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W型复乳 第一相体积比 第二相体积比 黏度 粒径 离心稳定性
下载PDF
ANSYS二次开发在PIM充模流动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锋 郑洲顺 曲选辉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4-197,共4页
论文介绍了ANSYS所具有的针对不同需求、特点和应用范围的多种二次开发技术;根据PIM充模喂料流体的幂律模型,基于ANSYS用户可编程特性中对其FLOTRAN模块流体特性中的粘度模型进行了二次开发,用所开发的幂律模型对I型拉伸试样的PIM充模... 论文介绍了ANSYS所具有的针对不同需求、特点和应用范围的多种二次开发技术;根据PIM充模喂料流体的幂律模型,基于ANSYS用户可编程特性中对其FLOTRAN模块流体特性中的粘度模型进行了二次开发,用所开发的幂律模型对I型拉伸试样的PIM充模二维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并将二次开发的方法推广到PIM喂料的密度、导热系数、比热等的修改,为将ANSYS强大的计算流体力学功能广泛应用于PIM充模流动模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ANSYS二次开发 粉末注射成形 粘度模型
下载PDF
动态膜渗透压法测定生漆多糖水溶液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俐娜 张蓉晖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70-373,共4页
生漆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超耐久涂料,其主要成份为漆酚、漆酶、糖蛋白、多糖和水。多糖由D-半乳糖(65%),4-O-甲基-D-葡萄糖醛酸(24%),D-葡萄糖醛酸(3%),L-阿拉伯糖(4%)和鼠李糖(3%)组成。它带大量支链,在侧链上有大约1/4mol羧基从而... 生漆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超耐久涂料,其主要成份为漆酚、漆酶、糖蛋白、多糖和水。多糖由D-半乳糖(65%),4-O-甲基-D-葡萄糖醛酸(24%),D-葡萄糖醛酸(3%),L-阿拉伯糖(4%)和鼠李糖(3%)组成。它带大量支链,在侧链上有大约1/4mol羧基从而显示聚电解质溶液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漆多糖 膜渗透压法 分子量
下载PDF
二类油层聚驱注入相对分子质量匹配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白璐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37-42,共6页
研究了目标油层在水聚干扰相对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不同井组分别注入中、高相对分子量聚合物以后,依据现场资料分析总结出井组周围油井的见效情况、含水率变化、阶段采出程度,得到了二类油层井组合适的参数,以保证注入的聚合物的质量以及... 研究了目标油层在水聚干扰相对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不同井组分别注入中、高相对分子量聚合物以后,依据现场资料分析总结出井组周围油井的见效情况、含水率变化、阶段采出程度,得到了二类油层井组合适的参数,以保证注入的聚合物的质量以及注入聚合物的效果,从而极大地提高采收率以及目标区块的开发效益。结果表明,该油层更适合注入1200~1600万相对分子量的聚合物,黏度应在30~50mPa·s;在背景条件相近的情况下,中分更适合动用薄差油层,使该二类油层高聚合物质量浓度驱含水率下降幅度大,增加产油量的效果非常好,采取该技术可以提高采收率,较常规聚合物质量浓度高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类油层 相对分子量 注入黏度
下载PDF
液舱三维晃荡运动二阶共振理论解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小岩 张洪生 吴鹏飞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79,119,共10页
从无旋运动的理论出发,并利用微扰法,推导了液舱三维晃荡运动二阶共振问题的理论解。考虑纵荡和横荡运动情况,对液舱三维晃荡二阶共振问题进行了分析。当两个晃荡方向的和频(即其外部激发频率的和)或差频(即其外部激发频率的差值)等于... 从无旋运动的理论出发,并利用微扰法,推导了液舱三维晃荡运动二阶共振问题的理论解。考虑纵荡和横荡运动情况,对液舱三维晃荡二阶共振问题进行了分析。当两个晃荡方向的和频(即其外部激发频率的和)或差频(即其外部激发频率的差值)等于液舱固有频率时,二阶共振发生;当某一晃荡方向(横荡或纵荡)外部激发频率与另一晃荡方向(纵荡或横荡方向)液舱某一固有频率的和或差值等于液舱另一固有频率时,二阶共振也会发生。进一步研究了各个二阶共振激发频率下水深变化对晃荡振幅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两个晃荡方向外部激发频率的和频和单一晃荡方向(纵荡或横荡)某一个激发频率与另一晃荡方向(横荡或纵荡)某一个属于奇模的固有频率的和频所引发的共振情况,水深变化对共振振幅大小的影响比较大;而对于相应差频所引发的共振情况,水深变化对共振振幅大小的影响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晃荡运动 二阶共振 液舱晃荡 激发振幅 黏性 船舶
下载PDF
基于二代小波的电爆管冲击波数值计算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小明 许志宇 +1 位作者 谭永华 胡攀 《火箭推进》 CAS 2019年第6期53-59,共7页
为了获得电爆管输出压力及其冲击波传播规律,针对电爆管爆炸燃气建立了一维流动模型,并采用自适应二代小波配点法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电爆管冲击波沿一维等截面和局部变截面通道的传播过程及规律。结果表明:自适应小波配点法结合人工... 为了获得电爆管输出压力及其冲击波传播规律,针对电爆管爆炸燃气建立了一维流动模型,并采用自适应二代小波配点法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电爆管冲击波沿一维等截面和局部变截面通道的传播过程及规律。结果表明:自适应小波配点法结合人工黏性技术可以准确计算电爆管强冲击波传播问题;电爆管爆炸冲击波沿一维等截面传火通道传播满足一定相似律,建立的相似律表达式能够估算同一类电爆管冲击波在爆炸近区的传播规律;传火通道结构形式和结构参数变化对传播规律影响显著,针对同一类型的电爆管和变截面传火通道建立的相似律表达式,在1<x/L<5,Δη<0.75条件下,估算误差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爆管 冲击波 数值计算 二代小波 人工黏性 相似律
下载PDF
On the thixotropic effect of turbulence
15
作者 Yu-Ning Huang 《Theoretical &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13-119,共7页
As a follow-up research of the work on the natural viscosity of turbulence of Huang et al. [Journal of Turbulence(2003)], here we investigate the thixotropic effect of a turbulent Newtonian fluid on the basis of the e... As a follow-up research of the work on the natural viscosity of turbulence of Huang et al. [Journal of Turbulence(2003)], here we investigate the thixotropic effect of a turbulent Newtonian fluid on the basis of the ensemble-averaged Navier–Stokes equation. In view of the natural viscosity, we show that in homogeneous isotropic turbulence the turbulent Newtonian fluid behaves like a thixotropic fluid, exhibiting the thixotropic effect with its natural viscosity decreasing with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ond-ORDER CLOSURE Natural viscosity of TURBULENCE Launder Reece and Rodi model Homogeneous ISOTROPIC TURBULENCE THIXOTROPY
下载PDF
二阶完全非线性微分方程周期解的存在唯一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同藩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9-11,共3页
在适当的结构条件和标准假设下,采用基于粘性解理论的新方法,证明了完全非线性二次系统:F(t,x,,)=0周期解的存在唯一性.
关键词 非线性二次系统 周期解 存在唯一性 粘性解
下载PDF
二次大气退火对于非晶铟镓锌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电学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胡安琪 喻志农 +1 位作者 张潇龙 张世玉 《半导体光电》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9-772,共4页
介绍了非晶铟镓锌氧化物薄膜晶体管(a-IGZO TFT)的制备,并在不同环境下进行了退火。其中,经过一次退火冷却后再进行第二次退火的器件表现出了最佳的电学性能,相比其他器件有较小的亚阈值摆幅(~1.43V/decade)和更好的磁滞稳定性。通... 介绍了非晶铟镓锌氧化物薄膜晶体管(a-IGZO TFT)的制备,并在不同环境下进行了退火。其中,经过一次退火冷却后再进行第二次退火的器件表现出了最佳的电学性能,相比其他器件有较小的亚阈值摆幅(~1.43V/decade)和更好的磁滞稳定性。通过对比其他退火条件下的器件表现与工艺,发现在一次退火基础上增加的较短时间(30min)退火是这些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这说明,在a-IGZO TFT进行了一次退火并冷却后,通过引入二次退火使得a-IGZO薄膜表面平整化和结构密实化,器件性能仍然有提高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铟镓锌氧化物 薄膜晶体管 二次退火 亚阈值摆幅 磁滞稳定性
下载PDF
一类二阶方程粘性解的存在性
18
作者 毛旭华 《衡阳师专学报》 1999年第3期12-15,共4页
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二阶抛物型方程的初值问题的粘性解的存在性。
关键词 抛物型方程 初值问题 粘性解 存在性
下载PDF
二阶椭圆方程的解的凸性研究
19
作者 李丽花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95-198,共4页
二阶椭圆方程的解的几何性质是偏微分方程研究中的一个经典主题,其中凸性的研究是重要组成部分.讨论了处理二阶椭圆方程解的凸性的若干方法,并结合具体实例,对这些方法的应用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二阶椭圆方程 凹极大值原理 凹包 粘性解
下载PDF
一类无界域上非线性二阶椭圆方程粘性解的存在性
20
作者 虞斌 易青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74-77,共4页
文章考虑一类无界域上非线性二阶椭圆方程狄利克雷问题,证明了比较原理,通过构造上、下解,并利用Perron方法证明了该问题粘性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
关键词 非线性二阶椭圆方程 狄利克雷问题 粘性解 比较原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