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纯语言性反思与分析理性思想的端倪——先秦哲学的语言关涉与名家思想取向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利民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8,共8页
本文对先秦儒、道、墨、名4个主要哲学流派的语言哲学观点进行讨论,认为在语言问题上,儒家思想具有道德行为实用主义倾向,道家则表现出很强的语用主义,墨家的语言哲学明显打上经验主义的烙印。只有名家盯住语言进行语言追问,他们的命题... 本文对先秦儒、道、墨、名4个主要哲学流派的语言哲学观点进行讨论,认为在语言问题上,儒家思想具有道德行为实用主义倾向,道家则表现出很强的语用主义,墨家的语言哲学明显打上经验主义的烙印。只有名家盯住语言进行语言追问,他们的命题有着强烈的分析理性特征。先秦“名实之辩”必然导致名家的诞生,而这说明,虽然汉语缺乏西方语言的句法形式化特点,但中国哲学思想中理性主义是完全可能诞生于纯语言性分析之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语言哲学 名家 分析理性
原文传递
对名家及名学的重新认识 被引量:13
2
作者 曹峰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3-110,共8页
20世纪名学研究既有巨大的成就,也有严重的偏差,这种偏差在于将对"名"自身(语言结构、论述方式、思维方式)的研究和对"名"功能(伦理功用、政治作用)的研究混为一谈。无论从思想史实际情况看,还是从后世对"名家... 20世纪名学研究既有巨大的成就,也有严重的偏差,这种偏差在于将对"名"自身(语言结构、论述方式、思维方式)的研究和对"名"功能(伦理功用、政治作用)的研究混为一谈。无论从思想史实际情况看,还是从后世对"名家"的定义看,都显然存在着两种"名家",语言学逻辑学意义上的、从事"事实判断"的名家远没有政治学伦理学意义上的、注重"价值判断"的名家影响大,后者对前者的否定要远多于继承,如果对两种"名家"没有明确的区分,不以此为研究问题的出发点,那么,"名家"研究就很容易走上歧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家 名学 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
下载PDF
法家对刑名之学的批判继承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小雷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5,共6页
为了辨析刑名之学与名家之关系的基础上法家对刑名之学的批判继承的不同方面,采用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社会史与思想史相结合以及分析对比的方法给以论证。名家分为实用名学和理论名学两部分,对法家发生影响的是前者,而后者则正... 为了辨析刑名之学与名家之关系的基础上法家对刑名之学的批判继承的不同方面,采用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社会史与思想史相结合以及分析对比的方法给以论证。名家分为实用名学和理论名学两部分,对法家发生影响的是前者,而后者则正是法家所坚决排斥的。实用名学中的名实关系、刑名之学对法律条文的规定及其经验教训和孔子的正名学说,都给法家提供了构建社会和制定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家 名家 名辨 刑名 正名
下载PDF
先秦名家辨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左立 《河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5期25-27,共3页
先秦时期的名学和辩学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名家作为先秦时期的一个学派,对名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当代的名家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汉代史学家的影响,然而,汉代学者关于名家的论述却十分模糊,存在着一些需要澄... 先秦时期的名学和辩学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名家作为先秦时期的一个学派,对名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当代的名家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汉代史学家的影响,然而,汉代学者关于名家的论述却十分模糊,存在着一些需要澄清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分析名家的特征,考察名家人物,讨论名家与辩者、名家与名学的关系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家 辩者 名学
下载PDF
论先秦名家“诡辩”的语言哲学意义——从“使用”与“提及”的观点看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利民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2-88,共7页
从语词的“使用”和“提及”的区分角度提出,名家被误解的原因很可能是古汉语缺乏标点符号,因而不能准确表达名家命题的思辨理性真义。各派哲学对于名家关于语词指称问题的哲学思辨内容的批判是由实用主义出发,从语用角度进行的,批判的... 从语词的“使用”和“提及”的区分角度提出,名家被误解的原因很可能是古汉语缺乏标点符号,因而不能准确表达名家命题的思辨理性真义。各派哲学对于名家关于语词指称问题的哲学思辨内容的批判是由实用主义出发,从语用角度进行的,批判的角度和方法都是错误的,导致名家的纯语言思辨理性萌芽的过早湮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家 语言哲学 指称理论 标点符号
下载PDF
《吕氏春秋》之于名家评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修建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40,共4页
《吕氏春秋》是一部综合诸子百家学说而成的著作,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名家学说在《吕氏春秋》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吕氏春秋》之于名家的意义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保存了先秦名家的部分相关资料;二是可以启发学术界... 《吕氏春秋》是一部综合诸子百家学说而成的著作,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名家学说在《吕氏春秋》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吕氏春秋》之于名家的意义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保存了先秦名家的部分相关资料;二是可以启发学术界对中国思辩哲学相对落后之原因等深层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名家 惠施 公孙龙 思辨哲学 杂家
下载PDF
名家辨名方法探要
7
作者 郭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11,共3页
名家在其谈辩实践中所运用的辨名方法主要涉及:名的确定性分析、名的流动性考察、名所包含的矛盾分析、名之间异同关系的辨析以及名的内涵与外延透视。这些内容,既奠定了名家诸子显于当世的思想方法论基础,又构成先秦名辨学发展史上重... 名家在其谈辩实践中所运用的辨名方法主要涉及:名的确定性分析、名的流动性考察、名所包含的矛盾分析、名之间异同关系的辨析以及名的内涵与外延透视。这些内容,既奠定了名家诸子显于当世的思想方法论基础,又构成先秦名辨学发展史上重要的一环,为后期墨家乃至荀子推进中国古代名辨学的探索,把先秦逻辑的研究引向深入,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家 辨名 确定性 流动性 矛盾 异同 内涵 外延
下载PDF
“物”与“名”的世界——名家的道德与政治思考
8
作者 王正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63-69,共7页
先秦名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重要的一家,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但是在近现代学术研究中,学界几乎只关注了他们的逻辑学思想,这是一种巨大的缺失。当我们以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等多维度的哲学视野来重新思考先秦名家后,可以发现他们一方面以... 先秦名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重要的一家,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但是在近现代学术研究中,学界几乎只关注了他们的逻辑学思想,这是一种巨大的缺失。当我们以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等多维度的哲学视野来重新思考先秦名家后,可以发现他们一方面以“物”的观念将天地与万物统一化为一个“物”的世界,而天、鬼神等因素不再考虑;另一方面以“名”的观念来对应“物”,从而以“正名”的方法来处理诸种现实问题。在前者的影响下,公孙龙子和惠施共享了“兼爱”“泛爱”的价值观念;而因为后者的原因,他们对现实问题采取了审核名实、注重变法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家 道德哲学 政治哲学
下载PDF
道家与名家形而上学的历史纠葛及其影响和意义
9
作者 高华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8-123,共6页
中国哲学有两种基本的形而上学形态:一种是以道家为代表的“境界形态的形而上学”,另一种是以名家为代表的纯粹的形而上学。道家的“道”本为天道,指形上之道,但道家的“道”既绝对无形无名,又是“其中有象”“有物”的“恍惚”或“惚恍... 中国哲学有两种基本的形而上学形态:一种是以道家为代表的“境界形态的形而上学”,另一种是以名家为代表的纯粹的形而上学。道家的“道”本为天道,指形上之道,但道家的“道”既绝对无形无名,又是“其中有象”“有物”的“恍惚”或“惚恍”,是“境界形态的形而上学”。名家的“常(恒)名”则是与所有“达名”“类名”“私名”皆相对的“纯粹的范畴”或“绝对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中国哲学史就是整合这两种形而上学的历史,其结果则是以道家为代表的“境界形态的形而上学”淘汰了以名家为代表的纯粹的形而上学。道家“境界形态的形而上学”显示了中国哲学和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文化特征,也形塑了中国哲学和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性格。名家纯粹的形而上学,则说明中国哲学和中国思想文化中也存在“抽象的思想和纯粹的范畴”,代表了中国哲学和中国人的思想文化与西方哲学和西方文化的某些共同之处,为中西哲学和文化的对话、交融、接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和结合点。名家和道家形而上学上的历史纠葛,则是上古传说时代中华民族内部历史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名家 形而上学
下载PDF
试论名家的政治法律思想
10
作者 陈锐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17-120,共4页
名家是战国时期一重要的学派,近现代对之研究较多,但大多是集中在对名家思想中逻辑思想的发掘,而忽略了对名家政治法律思想的研究。本文用详尽的资料,从全新的视角论证了名家并非人们所想象的中国古代逻辑学家,指出名家思想中虽有... 名家是战国时期一重要的学派,近现代对之研究较多,但大多是集中在对名家思想中逻辑思想的发掘,而忽略了对名家政治法律思想的研究。本文用详尽的资料,从全新的视角论证了名家并非人们所想象的中国古代逻辑学家,指出名家思想中虽有重智与言的一面,但归根结蒂它是为政治伦理服务的;作者进而从名家的言论著述和政治活动两个方面归结出了名家的政治法律思想,并总结出了名家政治法律思想的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家 政治法律思想 逻辑学
下载PDF
周代名学的历史发展及系统观照
11
作者 祁志祥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5-62,共18页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也是一个名实相悖、是非混淆的时代,专门探讨名实关系的名家应运而生。名家的代表人物,春秋时期是墨子后学和邓析,战国时期是尹文、惠施、公孙龙和荀子。他们“疾名实之散乱”,建立了“循名责实”“...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也是一个名实相悖、是非混淆的时代,专门探讨名实关系的名家应运而生。名家的代表人物,春秋时期是墨子后学和邓析,战国时期是尹文、惠施、公孙龙和荀子。他们“疾名实之散乱”,建立了“循名责实”“以正名实”的名学,体现了救世情怀、贵智特色和思辨成就,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周代理性意识的觉醒。由于公孙龙子已撰文论析过,此文按历时的顺序,系统阐释墨子后学、邓析、尹文、惠施、荀子的名学思想和贡献,希望为人们整体把握周代逻辑学的演变脉络和基本主张、认识周人的理性觉醒提供一份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名学 历史发展 系统观照
下载PDF
名辩逻辑家公孙龙师承渊源儒家的逻辑明辨
12
作者 郭凯峰 牛革平 《邯郸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5-13,共9页
公孙龙是先秦时期名学思想家、逻辑学家,又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诡辩家。关于公孙龙的启蒙师承与学术渊源问题,从晋朝墨学家鲁胜开始一直到当代,或墨家或道家或儒家,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在解析、排除了公孙龙墨家说、道家说的论... 公孙龙是先秦时期名学思想家、逻辑学家,又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诡辩家。关于公孙龙的启蒙师承与学术渊源问题,从晋朝墨学家鲁胜开始一直到当代,或墨家或道家或儒家,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在解析、排除了公孙龙墨家说、道家说的论据及其主张的基础上,全面梳理、深入考据了公孙龙的师承渊源出自儒家的文献论据和逻辑推论,证成了公孙龙学术师承出自儒家子思一派的观点,他的有些理论主张也与儒家思孟学派存在着很深的渊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思孟学派 公孙龙 子思 名学
下载PDF
基于汉语术语学的公孙龙《名实论》研究
13
作者 孙启勤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 2011年第4期6-9,共4页
公孙龙是我国战国时期名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主要著作是《公孙龙子》。文章首先从现代汉语术语学的视角出发,对公孙龙的《名实论》进行了解析,然后探讨其在中国汉语术语学理论体系构建中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在我国汉语术语史中的历史... 公孙龙是我国战国时期名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主要著作是《公孙龙子》。文章首先从现代汉语术语学的视角出发,对公孙龙的《名实论》进行了解析,然后探讨其在中国汉语术语学理论体系构建中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在我国汉语术语史中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孙龙 《名实论》 汉语术语学 名家 逻辑学
下载PDF
“名辩”与“两可”:邓析思想论
14
作者 刘捷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3-15,共3页
邓析为了尝试改变其时社会中名实乖离的混乱现象,倡导"循名责实"、"按实定名",希冀以"名不可以外务"的原则,达到其治世目的。而在其"两可"之论中,邓析则看到了事物所存在的两面性及其内在矛盾... 邓析为了尝试改变其时社会中名实乖离的混乱现象,倡导"循名责实"、"按实定名",希冀以"名不可以外务"的原则,达到其治世目的。而在其"两可"之论中,邓析则看到了事物所存在的两面性及其内在矛盾,故其虽然在逻辑上有着致命的破绽,但却依然包含着一定的合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析 名家 两可之论 刑名之辩
下载PDF
辩题“飞鸟之景,未尝动也”探赜
15
作者 傅羿超 张自慧 《陇东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7-81,共5页
“飞鸟之景,未尝动也”是先秦名家的重要辩题之一,记载于《庄子·天下》篇。目前学界对该辩题的内涵、学派、性质等问题的研究存在歧见。辩题“飞鸟之景,未尝动也”是对当时名实之辩的理论回应,其中蕴含的“以名举实”的理论关怀体... “飞鸟之景,未尝动也”是先秦名家的重要辩题之一,记载于《庄子·天下》篇。目前学界对该辩题的内涵、学派、性质等问题的研究存在歧见。辩题“飞鸟之景,未尝动也”是对当时名实之辩的理论回应,其中蕴含的“以名举实”的理论关怀体现了对儒、墨、道、法等主流学派“以名制实”思想的发展;它讨论了物影的同一性、改换和运动的差异性问题,符合科学、逻辑规律与公孙龙“唯乎其彼此”的思想,并不能称为诡辩;它重视概念分析的特征,反映了当时中国哲学思辨理性的发展程度,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巨大包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名家 同一性 公孙龙
下载PDF
先秦名家在形容词语义中的哲学盘旋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利民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共5页
本文通过对"白狗黑"等先秦名家"诡辩"命题的研究,指出这些命题是先秦名家的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命题。由于古汉语的非屈折性语言特征,先秦名家通过对形容词之为"名"的语义本体地位的反思,展开对存在、知识... 本文通过对"白狗黑"等先秦名家"诡辩"命题的研究,指出这些命题是先秦名家的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命题。由于古汉语的非屈折性语言特征,先秦名家通过对形容词之为"名"的语义本体地位的反思,展开对存在、知识的本质等哲学核心问题的形而上学思辨,提出与现代认知语言学的哲学立场非常吻合的语言哲学思想。他们的"诡辩"命题反映的正是与西方哲学不同的、具有古汉语特色的理性主义哲学思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名家 形容词 语义 语言哲学
原文传递
中国大学校名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孙力平 宋予佳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62-67,84,共7页
大学校名是由若干要素组合而成的 ,各要素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功能 ,依序组成一个完整的线性结构。在对中国现有大学校名进行较全面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归纳出大学校名有二项式 16种、三项式 2 6种、四项式 15种 ,共计 5 7种结构类型 ,进而... 大学校名是由若干要素组合而成的 ,各要素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功能 ,依序组成一个完整的线性结构。在对中国现有大学校名进行较全面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归纳出大学校名有二项式 16种、三项式 2 6种、四项式 15种 ,共计 5 7种结构类型 ,进而分析了大学校名的主要特点 ,论述了大学校名在学校形象塑造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大学校名 校名结构 形象塑造 CI 理念识别 行为识别 视觉识别
下载PDF
我国高等院校校名英译探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正兵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47-50,共4页
高等院校的校名作为学校品牌的主要载体,其价值是很高的。同样,高等院校的英文校名在对外科技文化交往中,其隐性价值也不容低估。文章拟对目前国内尚无人专门撰文讨论的高等院校的校名英译进行探讨,指出大学、学院、高等专科学校———... 高等院校的校名作为学校品牌的主要载体,其价值是很高的。同样,高等院校的英文校名在对外科技文化交往中,其隐性价值也不容低估。文章拟对目前国内尚无人专门撰文讨论的高等院校的校名英译进行探讨,指出大学、学院、高等专科学校———不同规模性质的学校校名的英译处理原则,并提出了高等院校校名英译的一般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院校 校名 英译
下载PDF
论“民族大学”英译 被引量:3
19
作者 麦新转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92-95,共4页
"民族"在高校校名中译为"Minzu"被效仿,同时这种译法也引发争议。把民族院校的更名与译名变化置于高校校名音译的趋势中观察,Minzu译名只是顺应了这种趋势。由于校名升级限阈、专名去属性化来扩大校名内涵,以利于... "民族"在高校校名中译为"Minzu"被效仿,同时这种译法也引发争议。把民族院校的更名与译名变化置于高校校名音译的趋势中观察,Minzu译名只是顺应了这种趋势。由于校名升级限阈、专名去属性化来扩大校名内涵,以利于学校品牌树立和大学形象构建等动因构筑了校名翻译攸关方心理空间外化共同作用的这种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名 民族大学 英译 文化取向
下载PDF
中国高校英文校名现状存疑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向红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84-87,共4页
高校的校名是一种无形资产,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很多高校网上的中文校名后都增加了英文校名,但是目前并没有得到规范,导致了一定程度的混乱。本文针对这种现象对中国200所高校的英文校名进行了调查,同时对其存在的问题... 高校的校名是一种无形资产,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很多高校网上的中文校名后都增加了英文校名,但是目前并没有得到规范,导致了一定程度的混乱。本文针对这种现象对中国200所高校的英文校名进行了调查,同时对其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高校 高校校名 英文校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