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7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特征及其精准扶贫策略 被引量:396
1
作者 刘彦随 周扬 刘继来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2016年第3期269-278,共10页
长期以来,中国坚持政府主导推动减贫事业,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扶贫开发的理论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目前中国仍有7 017万农村贫困人口,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长期以来,中国坚持政府主导推动减贫事业,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扶贫开发的理论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目前中国仍有7 017万农村贫困人口,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文章深入剖析了新时期中国农村贫困化基本特征,揭示了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规律,探明了农村贫困化的主导因素,提出了科学推进精准扶贫的战略与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贫困人口规模大、分布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逐渐加大,是当前中国农村贫困状况的基本特征,因病、因残、因学、因灾致贫或返贫现象突出;农村贫困人口逐渐向我国中西部深石山区、高寒区、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集聚,具有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贫困区(片)等多级并存的组织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胡焕庸线"西北部、东南部贫困人口的比重分别占16.4%、83.6%;自然环境恶劣、区位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区域发展不均衡及前期扶贫开发政策精准性不够等,是中国农村持续贫困的主要症结。如期实现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亟需扶贫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科学推进精准扶贫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贫困化 地域分异特征 孤岛效应 精准扶贫 减贫战略 中国
原文传递
从区域扶贫开发到精准扶贫——改革开放40年中国扶贫政策的演进及脱贫攻坚的难点和对策 被引量:147
2
作者 汪三贵 曾小溪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0-50,共11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成效显著。回顾40年中国扶贫开发历程发现,中国经历了从区域扶贫开发到精准扶贫的政策演变,并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精准扶贫方略实施后的脱贫成效。针对新阶段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类型贫困人口特征,需要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成效显著。回顾40年中国扶贫开发历程发现,中国经历了从区域扶贫开发到精准扶贫的政策演变,并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精准扶贫方略实施后的脱贫成效。针对新阶段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类型贫困人口特征,需要采用超常规手段和创新机制,短期长期帮扶结合,短期内重点解决贫困人口生活问题,长期则需要重点解决发展动力和能力不足问题,并实施兜底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贫困 区域开发 扶贫 精准扶贫
原文传递
一个农业人口大国的工业化之路:中国降低农村贫困的经验 被引量:90
3
作者 章元 许庆 邬璟璟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6-87,共12页
本文试图总结作为农业人口大国的中国在降低农村贫困方面的成功经验。本文认为中国通过优先发展城市工业部门来推动工业化并推动经济增长和降低农村贫困有其必然性,在人多地少的条件下优先发展附加值较低的农业未必是一个好策略。中国... 本文试图总结作为农业人口大国的中国在降低农村贫困方面的成功经验。本文认为中国通过优先发展城市工业部门来推动工业化并推动经济增长和降低农村贫困有其必然性,在人多地少的条件下优先发展附加值较低的农业未必是一个好策略。中国首先通过城市倾向政策推动工业化,创造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创造大量非农就业岗位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而贫困农户能够进入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业部门就业并获得更高收入,这是他们分享工业化所带来的经济增长"蛋糕"并脱离贫困陷阱的关键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奇迹 农村贫困 工业化 中国经验
原文传递
国外农村贫困地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86
4
作者 罗庆 李小建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共8页
农村贫困地理作为农村贫困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成果对丰富农村贫困理论和制定农村扶贫政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普查数据的完善、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应用以及统计分析方法的发展,农村贫困地理研究呈现出一些新趋势和... 农村贫困地理作为农村贫困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成果对丰富农村贫困理论和制定农村扶贫政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普查数据的完善、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应用以及统计分析方法的发展,农村贫困地理研究呈现出一些新趋势和新特征。通过梳理近20年来国外农村贫困研究文献,从地理学视角对空间贫困陷阱的概念及存在性检验、地理因素对农村贫困形成的作用机理、区域贫困的测算及贫困地图的绘制、区域瞄准及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回顾和评述,总结出国外农村贫困地理研究的特点与发展方向,提出未来国内相关研究的若干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贫困 空间贫困陷阱 地理因素 贫困地图
原文传递
当前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 被引量:75
5
作者 李小云 张雪梅 唐丽霞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7-74,共8页
20世纪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快速下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但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农村贫困问题并没有继续得到明显改善,贫困人口数量保持刚性稳定,过去对贫困人口数量的估算也受到了各方面的质疑,贫困人口生计脆弱性、妇女贫困等一系... 20世纪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快速下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但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农村贫困问题并没有继续得到明显改善,贫困人口数量保持刚性稳定,过去对贫困人口数量的估算也受到了各方面的质疑,贫困人口生计脆弱性、妇女贫困等一系列的贫困问题仍然十分严峻。本文从我国贫困人口数量、贫困人口分布、贫困结构和贫困程度以及贫困人口生计等角度,总体叙述了当前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贫困 贫困人口 可持续生计框架
下载PDF
贵州省乡村贫困空间格局与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84
6
作者 王永明 王美霞 +2 位作者 吴殿廷 赵林 丁建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7-227,共11页
以贫困态势严峻、区域内部贫困差异大的贵州省为研究区,分析了贵州省区县层面乡村贫困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依赖性格局,定量测度了乡村贫困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和因素效应的空间差异性,进而归纳了贵州省乡村贫困的形成机制。结果发现,贵州... 以贫困态势严峻、区域内部贫困差异大的贵州省为研究区,分析了贵州省区县层面乡村贫困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依赖性格局,定量测度了乡村贫困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和因素效应的空间差异性,进而归纳了贵州省乡村贫困的形成机制。结果发现,贵州省区县乡村贫困具有时空稳定性,呈现出东、南、西部高而中、北部低的"马蹄"形空间异质性格局。区县贫困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高-高"型贫困地域即空间贫困陷阱区域,集聚分布在贵州省的东南部、南部。定量模型发现,坡度、到所在市中心的距离、青少年人口占比、少数民族人口占比是导致贵州区县层面乡村贫困空间差异的显著因素,且这些因素的效应水平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模式。产业发展受限、劳动力流动性差、金融和人力资本积累不足是贵州贫困空间形成的主导机制。最后建议扶贫政策层面应将基于地方和基于人的政策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贫困 空间格局 空间自相关 地理加权回归 贵州
下载PDF
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中国农村反贫困的新思路 被引量:74
7
作者 汪三贵 刘未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0-115,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中国大规模减贫是由经济的高速增长、大规模区域性扶贫开发、社会保障政策、广覆盖的惠农政策和平等的土地分配制度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大幅度增加使经济增长的减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中国大规模减贫是由经济的高速增长、大规模区域性扶贫开发、社会保障政策、广覆盖的惠农政策和平等的土地分配制度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大幅度增加使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不断下降,中国需要更加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精准扶贫通过对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和综合性的帮扶措施,来提高扶贫的效率和效果,但面临贫困人口素质低、致贫因素多样复杂、资金管理缺乏灵活性等问题,需要在识别方法、帮扶方式、资金管理和考核评估方面进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贫困 扶贫政策 精准识别 精准帮扶
下载PDF
路径、机理与创新:社会保障促进精准扶贫的政策分析 被引量:67
8
作者 左停 赵梦媛 金菁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共12页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制度,其在缩小收入差距、保护人力资本、降低社会风险和保障基本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反贫困作用。当前农村扶贫阶段中,贫困人口的社会生理性致贫因素增强,因此要求包括社...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制度,其在缩小收入差距、保护人力资本、降低社会风险和保障基本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反贫困作用。当前农村扶贫阶段中,贫困人口的社会生理性致贫因素增强,因此要求包括社会保障、社会权利救济在内的社会保护式扶贫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相应,社会保障既被列为反贫困的重要目标,也被列为反贫困的主要路径,在中国农村减贫发展进程中的嵌入程度逐渐加深。为了减少因制度不一造成的缝隙和叠加问题,让扶贫与低保等其他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衔接十分必要;另一方面多领域、多主体的反贫困协作治理框架也需要被构建起来。在看到当前我国通过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减贫发展可喜成就的同时,也应注重解决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未来我国社会保障减贫可以借鉴欧盟社会保障发展经验、加强服务供给、倡导更加积极的制度安排以及以"一站式服务"方法促进基层社会保障的协同化治理为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贫困 精准扶贫 反贫困机制 社会保障 社会救助
下载PDF
社会资本、非农就业与农村居民贫困 被引量:66
9
作者 刘一伟 刁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1-71,共11页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贫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无论采用国际贫困标准还是采用国家贫困标准衡量农村居民贫困,社会资本均具有减贫效应;同时社会资本有助于提高农村家庭的非农就业水平,而非...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贫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无论采用国际贫困标准还是采用国家贫困标准衡量农村居民贫困,社会资本均具有减贫效应;同时社会资本有助于提高农村家庭的非农就业水平,而非农就业降低了农村居民发生贫困的可能性。解释机制显示,社会资本可通过影响农村家庭非农就业,进而缓解农村居民的贫困状况。因此,在解决农村居民贫困的过程中,应重视社会资本与非农就业的作用,从而实现农村居民的脱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农村贫困 社会资本 非农就业 脱贫渠道
下载PDF
财政支农投入的农村减贫效应研究——基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考察 被引量:63
10
作者 秦建军 武拉平 《财贸研究》 CSSCI 2011年第3期19-27,85,共10页
基于对财政支农投入与农村贫困减少之间关系的考察,理论推导发现:在特定的经济环境和技术水平约束下,财政支农投入增长的农村减贫效应呈现边际递减规律。利用误差修正模型(ECM)的实证研究表明:改革开放30年间,总体上,财政支农投入对农... 基于对财政支农投入与农村贫困减少之间关系的考察,理论推导发现:在特定的经济环境和技术水平约束下,财政支农投入增长的农村减贫效应呈现边际递减规律。利用误差修正模型(ECM)的实证研究表明:改革开放30年间,总体上,财政支农投入对农村贫困缓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短期内,财政支农投入增长对农村减贫效果较为明显;而长期内,财政支农投入的农村减贫效果趋于平稳。短期有效长期平稳的减贫效果,要求政府的财政支农投入增长具有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支农 农村贫困 减贫
下载PDF
农村知识贫困与农村高等教育 被引量:43
11
作者 刘尧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56,共6页
本文认为 ,农村贫困不仅仅是收入贫困 ,还有人类贫困和知识贫困 ,三类贫困是相互作用的。新世纪要消除农村贫困的根本问题是解决农村知识贫困。为此 ,本文提出建立农村高等教育体系、开发农村人才资源的新观点。
关键词 农村高等教育 知识贫困 体系 根本问题 消除 纪要 人类 农村贫困 农村人才资源 收入
原文传递
金融精准扶贫的绩效研究——基于湖南省9个城市农村贫困减缓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5
12
作者 杜兴洋 杨起城 邵泓璐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4-94,共11页
本文选取湖南省国家级贫困县所在的9个市(州)为样本,运用DEA-Tobit模型对其2010—2015年金融扶贫绩效水平及效率影响因素进行测评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不同城市的金融扶贫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岳阳和邵阳等金融扶贫效率较高,其余7个样本... 本文选取湖南省国家级贫困县所在的9个市(州)为样本,运用DEA-Tobit模型对其2010—2015年金融扶贫绩效水平及效率影响因素进行测评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不同城市的金融扶贫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岳阳和邵阳等金融扶贫效率较高,其余7个样本市(州)的金融扶贫效率有较大改进空间。在影响金融扶贫效率的主要因素中,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及其效率的提高、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及政府财政政策支持等有利于提高金融扶贫效率;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则严重阻碍了金融扶贫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精准扶贫 金融扶贫效率 农村贫困
原文传递
人力资本公共投资视角下的农村减贫与返贫预防 被引量:53
13
作者 和立道 王英杰 路春城 《财政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24,共10页
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增加是农村贫困地区减贫和预防返贫的关键。本文更多地观察贫困地区在一系列扶贫政策退出后持续发展的问题,从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贫困脆弱性、贫困心态和社会排斥三方面分析返贫、滞贫和遗贫因素,并从要素回报、就业... 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增加是农村贫困地区减贫和预防返贫的关键。本文更多地观察贫困地区在一系列扶贫政策退出后持续发展的问题,从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贫困脆弱性、贫困心态和社会排斥三方面分析返贫、滞贫和遗贫因素,并从要素回报、就业和人口迁移等角度分析,认为人力资本的提升才是农村贫困人口彻底脱贫和预防返贫的根本。同时,结合当前农村地区的农业产业集约发展,呈现纵横拓展的块状农业产业链融合发展的特点,利用中国贫困地区1996-2015年的数据,运用VAR模型进行农村地区人力资本公共投资对农村贫困人口减少的脉冲响应分析,发现劳动技能培训方面的支出和基于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人口迁移投资对贫困农村地区的减贫发挥明显的积极作用,并就贫困地区涉及人力资本的公共扶持资金如何提升人力资本的效力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公共投资 贫困地区 减贫 预防返贫
原文传递
基于乡村多功能理论的贫困村域演变特征与振兴路径探讨——以海南省什寒村为例 被引量:49
14
作者 马历 龙花楼 +1 位作者 屠爽爽 张英男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35-1446,共12页
对于多数农村地区而言,贫困是制约乡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摆脱对农业的过度依赖和单一生产功能,乡村多功能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日渐受到关注,在很大程度上多功能路径有助于减少贫困发生率,并提高农村社区和家庭面对生存压力的能力。论... 对于多数农村地区而言,贫困是制约乡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摆脱对农业的过度依赖和单一生产功能,乡村多功能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日渐受到关注,在很大程度上多功能路径有助于减少贫困发生率,并提高农村社区和家庭面对生存压力的能力。论文立足于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在阐释乡村多功能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研和半结构式访谈等方法,基于多功能视角剖析贫困村域乡村发展的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总结提炼其创新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贫困村域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结果表明:①在内外部驱动力的作用下,海南省什寒村实现了从弱势的贫困农村向产品多样化的多功能乡村转变;②乡村农业生产、就业与社会保障、生态保育及文化传承等多项功能的协调发展,对于提高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增强乡村弹性具有积极意义;③驱动乡村多功能演化的因素包含政策支持、市场需求、自然本底、资金技术、行为主体和文化特质等多个方面;④针对贫困村域乡村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从宏观层面提供乡村振兴外援力、从中观层面促进乡村振兴交互力、从微观层面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力,通过总体谋划、各个击破以实现乡村振兴。最后从多功能视角,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困境与出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贫困化 乡村多功能理论 路径选择 海南省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农区贫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0
15
作者 乔家君 朱乾坤 辛向阳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4-196,共13页
中国创造性地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减贫人口和减贫效果均较显著,在世界反贫困史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黄河流域作为中国贫困人口众多的典型区域,开展整体性、系统性解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ArcGIS、地理探测器等工具,以356个贫... 中国创造性地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减贫人口和减贫效果均较显著,在世界反贫困史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黄河流域作为中国贫困人口众多的典型区域,开展整体性、系统性解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ArcGIS、地理探测器等工具,以356个贫困空间单元为基础,通过研究发现:①黄河流域上游、中游农区呈现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且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②黄河流域贫困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流域整体和上、中、下游各地区所受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不同,经济因素对贫困解释力较强,部分因子交互作用呈现"1+1>2"的互补增强效应;③黄河流域农区致贫因子各异,且作用强度不同,呈现出自然贫困→经济贫困→社会贫困的变化态势,而社会贫困难以改善自然贫困,最终形成"贫困循环怪圈",其中自然因素是贫困发生的基础性因素,经济因素是贫困发展的主导性因素,社会因素则是解决贫困的关键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农区贫困 影响因素 空间异质性 空间自相关 地理探测器
原文传递
社会排斥视角下的中国农村贫困 被引量:41
16
作者 银平均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9,共9页
中国农村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福利制度和文化等五个维度上长期遭受着社会排斥,是农村贫困成为社会发展中久治不愈的深层次原因。社会排斥及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了农村贫困再生产机制,使农村贫困处于恶性的代际传递与循环之中... 中国农村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福利制度和文化等五个维度上长期遭受着社会排斥,是农村贫困成为社会发展中久治不愈的深层次原因。社会排斥及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了农村贫困再生产机制,使农村贫困处于恶性的代际传递与循环之中。消除农村贫困的关键在于改革国内现行的社会经济政策和制定新的社会政策,消除社会排斥导致的事实上的不平等,还农村一种公正和公平的环境,以促进社会融合,促进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排斥 农村贫困 贫困再生产机制 反贫困对策
下载PDF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农村减贫——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6
17
作者 张凤华 叶初升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21,共8页
在经济增长与减贫关系问题上,大量的实证研究仅仅用经济增长以及伴随增长过程的收入分配状态作为解释变量,其结论与现实的契合性不够稳定。通过在计量模型中加入产业结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扶贫与发展政策等关键性的中间变量,并采用跨... 在经济增长与减贫关系问题上,大量的实证研究仅仅用经济增长以及伴随增长过程的收入分配状态作为解释变量,其结论与现实的契合性不够稳定。通过在计量模型中加入产业结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扶贫与发展政策等关键性的中间变量,并采用跨越"八七扶贫攻坚"期间和新世纪"农村扶贫开发"两个发展时期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表明经济增长在农村减贫中具有重要地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对农村减贫具有显著的负效应。与现有的大量实证研究结论不同,本研究表明不同产业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农村减贫的影响是不同的,三次产业发展对农村贫困的影响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逆转。因此,新时期反贫困战略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贫困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原文传递
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贫困的多维测量及政策意涵——以武陵山片区为例 被引量:42
18
作者 陈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63,共6页
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家新十年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准确识别其贫困人口和贫困状态是开展扶贫攻坚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利用英国牛津大学开发的AF多维贫困测量方法,以武陵山片区为例,对连片特困地区的农村贫困进行了多维测量。数据表明,武陵山连... 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家新十年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准确识别其贫困人口和贫困状态是开展扶贫攻坚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利用英国牛津大学开发的AF多维贫困测量方法,以武陵山片区为例,对连片特困地区的农村贫困进行了多维测量。数据表明,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的农户家庭存在着多个维度的贫困,贫困指数较高,其中住房面积、收入水平、受教育水平对贫困指数的影响较大,此外,地处武陵山区的湖南、贵州部分地区的农村多维贫困问题比较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片特困地区 农村贫困 多维测量 政策意涵
下载PDF
中国战胜农村贫困的百年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 被引量:41
19
作者 杨灿明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4,M0004,共15页
理解中国战胜农村贫困的百年实践,需立足中国农村发展的历史脉络;读懂中国特色减贫思想,需紧扣中国减贫的价值理念,把握中国减贫实践的历史逻辑、制度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中国消除农村贫困主要经历了5个阶段,即初心与使命驱动下... 理解中国战胜农村贫困的百年实践,需立足中国农村发展的历史脉络;读懂中国特色减贫思想,需紧扣中国减贫的价值理念,把握中国减贫实践的历史逻辑、制度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中国消除农村贫困主要经历了5个阶段,即初心与使命驱动下的革命式减贫阶段、制度保障下的救济式扶贫阶段、深化农村改革下的开发式扶贫、市场化导向下的培育内生动力减贫阶段,以及习近平新时代精准扶贫阶段。各历史阶段的减贫战略,在思想与理论上是一脉相承的,也是减贫理论与实践探索的融合、发展与创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精准扶贫思想,既是历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减贫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在农村减贫实践探索中的重大创新,且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适应。中国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村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中的带动力量,但更重要的是探索出了融合"理论、理念、制度和机制"为一体的综合性减贫体系,即创新发展了中国特色的减贫理论,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指引,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构建了"政府、市场和社会"多方联动的减贫机制,从而形成了值得国际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学习和借鉴的"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百年 全面小康 农村贫困 减贫成效 精准扶贫
原文传递
中国的反贫困政策:评价与展望 被引量:37
20
作者 魏后凯 邬晓霞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6-68,共13页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的贫困问题已逐渐由农村贫困发展为农村贫困与城市贫困并存的局面。本文考察了中国现行的贫困标准和总体贫困状况,并对国家反贫困政策绩效进行了初步评价。在此基础上,针对现行反贫困政策存在的主要...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的贫困问题已逐渐由农村贫困发展为农村贫困与城市贫困并存的局面。本文考察了中国现行的贫困标准和总体贫困状况,并对国家反贫困政策绩效进行了初步评价。在此基础上,针对现行反贫困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按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理念,建立统一的城乡贫困标准、监测体系和国家反贫困政策,树立农村与城市反贫困并重的理念,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和就业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贫困标准 城市贫困 农村贫困 反贫困政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