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中的国家:基层公共空间生产与国家社会关系的重构 被引量:1
1
作者 汪仲启 张兰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7-188,共12页
现代国家形成以后,普遍面临如何“进入”社会的问题。权力、资源、文化是国家的基本属性,也是国家展现自身并由此进入社会的具体途径。在单位体制下,“单位”成为国家权力、资源和文化的容器,以及国家连接社会与个人的中介机制,即国家... 现代国家形成以后,普遍面临如何“进入”社会的问题。权力、资源、文化是国家的基本属性,也是国家展现自身并由此进入社会的具体途径。在单位体制下,“单位”成为国家权力、资源和文化的容器,以及国家连接社会与个人的中介机制,即国家主要通过单位关联并进入中国社会。单位制解体后,国家再度面临如何进入社会的问题。本文在国家社会关系变迁的视角下,基于对城市基层公共空间生产的质性分析,提出了“空间中的国家”命题。在后单位时代,空间承载了单位的“容器”与“中介”功能,成为国家进入社会并在其中完成自身再造的创新形态与关键机制。当代中国主要通过基层公共空间生产,在日常生活场域呈现自身形象、塑造国家权威、培育治理共同体,以此推动国家进入社会,重构紧密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产 后单位时期 国家社会关系 社区中国
原文传递
结构-过程视角下中国乡-村关系的演进与展望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新文 郝永强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8-77,157,158,共12页
“结构-过程”是中国政治分析的新范式。结构-过程视角下中国乡-村关系的整合性省察有助于对其变迁历程与演进前景作出更为深刻的判断。中国乡-村关系演进是结构与过程彼此调适、相互作用的结果。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社会关系... “结构-过程”是中国政治分析的新范式。结构-过程视角下中国乡-村关系的整合性省察有助于对其变迁历程与演进前景作出更为深刻的判断。中国乡-村关系演进是结构与过程彼此调适、相互作用的结果。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社会关系结构变迁与乡村治理体制结构改革,在现实乡村治理过程中,中国乡-村关系先后经历了初步形成、动态探索与渐进调适三个阶段。其中在初步形成阶段,中国乡-村关系主要表征为行政命令型,而在动态探索过程中,以税费改革为界,中国乡-村关系实现了从利益诱导到情感运作的逻辑转变。基于全新的时代特征,在渐进调适环节,新一轮结构与过程的互动促使合作逻辑下信任均衡型乡-村关系日益生成,并因其遵循乡-村关系演进的一般规律而成为了乡-村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过程 乡-村关系 国家-社会 信任均衡 乡政村治
下载PDF
治理的逻辑:比较的观点
3
作者 竺乾威 《岳麓公共治理》 2023年第1期1-13,共13页
西方国家的治理和中国的治理在国家社会市场关系上呈现了一种相反的运动———西方的治理是从三者边界的清晰走向模糊,这一走向既是治理产生的原因,也是治理产生的结果;而中国的治理是在三者边界的模糊走向清晰的过程中发生的。这使得... 西方国家的治理和中国的治理在国家社会市场关系上呈现了一种相反的运动———西方的治理是从三者边界的清晰走向模糊,这一走向既是治理产生的原因,也是治理产生的结果;而中国的治理是在三者边界的模糊走向清晰的过程中发生的。这使得中国的治理带有了自身的一些特点。中国式的治理是否也要先完成一个从三者边界的模糊走向清晰再走向模糊(因为治理通常被认为是三者边界模糊的产物)这样一个过程?抑或在现有的格局下,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也可以达到治理的效果?这些问题正是本文想探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 国家社会市场关系 政府边界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磊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30-34,共5页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为其治国理政经验理论化而提出来的一个全新政治概念,并非是西方的产物,而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创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旨在制度化,与马克思主义国家本质理论一脉相承;国家治...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为其治国理政经验理论化而提出来的一个全新政治概念,并非是西方的产物,而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创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旨在制度化,与马克思主义国家本质理论一脉相承;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的是从国家治理走向社会治理,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重要创新;国家治理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是国家职能的转变过程,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学说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 国家本质 国家与社会关系 国家职能
下载PDF
论宪法调整的社会关系
5
作者 吴传毅 《时代法学》 2008年第6期45-49,共5页
任何法律都要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所不同的是,宪法不调整一般的社会关系,而是调整国家重大社会关系,具体包括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国家与政党之间的关系;国家机关与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国家机关内部之间的关系;国家与全社会之间的关系... 任何法律都要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所不同的是,宪法不调整一般的社会关系,而是调整国家重大社会关系,具体包括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国家与政党之间的关系;国家机关与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国家机关内部之间的关系;国家与全社会之间的关系;国家与其他国家或者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关系 公民 政党 国家机关 国家机关内部 社会 国际组织
下载PDF
论中国基层政府治理现代化 被引量:56
6
作者 周庆智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5,共11页
基层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功能实现部分。推进基层政府治理现代化,核心部分包括政府公共性建构、基层民主建设、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权利规范,以及政府治理法治化。当今,面对基层社会利益群体分化和社会结... 基层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功能实现部分。推进基层政府治理现代化,核心部分包括政府公共性建构、基层民主建设、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权利规范,以及政府治理法治化。当今,面对基层社会利益群体分化和社会结构多元化的现实,基层政府治理需要实现体制上的现代转型,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变化,通过改变传统治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治理方式,完成向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变,以现代法治原则来规范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以及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发挥多元社会主体的作用,并使其参与到基层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当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政府治理 治理现代化建设 政府公共性 国家与社会关系
下载PDF
中国基层社会秩序变迁及其建构涵义 被引量:28
7
作者 周庆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33,共17页
以公共性社会关系性质的变化为核心,对传统至现在的基层社会秩序变迁及其建构涵义做出不同于以往认识范式的重新阐释。认为,传统基层社会秩序规则浑融于国家权力体系,既有自发秩序的性质特征,又是国家权威秩序的功能实现部分,由此型构... 以公共性社会关系性质的变化为核心,对传统至现在的基层社会秩序变迁及其建构涵义做出不同于以往认识范式的重新阐释。认为,传统基层社会秩序规则浑融于国家权力体系,既有自发秩序的性质特征,又是国家权威秩序的功能实现部分,由此型构出权力支配关系上的官治与民治互嵌式社会治理形态和社会秩序图式,并且这种传统基层社会秩序规则在近代以来的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延续下来,并被熔铸到新的变化的社会结构型态当中。因此,要在历史与现在的连续性和关联性上,来解释当前基层社会秩序的规则结构和体系意义,并且要在公共性社会关系和基层社会自治体系发展上,来推动基层社会秩序的现代建构,亦即基层社会秩序的公共关系和公共规则的确立需要建立在基层社会合法性秩序规则的历史传统与现代社会秩序规则的贯通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秩序 公共关系与公共规则 国家政权建设 国家与社会关系
下载PDF
用户友好型政府:互联网如何重塑国家与社会关系 被引量:23
8
作者 熊易寒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21-32,共12页
互联网技术同步实现了对社会的“赋权”与对政府的“赋能”,这一看似矛盾的结果的实现值得思考。基于上海的案例研究发现互联网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影响经历了不同阶段。在微博和业主论坛时代,草根意见领袖崛起,成为基层政府不得不重视... 互联网技术同步实现了对社会的“赋权”与对政府的“赋能”,这一看似矛盾的结果的实现值得思考。基于上海的案例研究发现互联网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影响经历了不同阶段。在微博和业主论坛时代,草根意见领袖崛起,成为基层政府不得不重视的社会力量;在微信时代,草根意见领袖式微,基层政府通过政务公众号和微信群与群众发生直接联系,网络技术成为精细化管理的工具。基层政府由回应型政府向用户友好型政府转变,从注重诉求回应与公共协商转向注重需求管理与精细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权 用户友好型政府 精细化管理 国家与社会关系 互联网 回应型政府 意见领袖 基层权力结构
下载PDF
资源非对称性依赖下的社区良治何以可能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天祥 朱琴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8-105,共8页
社区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存在互动关系,可从资源依赖理论出发,分析二者间的资源依赖关系及其互动过程。在静态视角下,二者之间是一种非对称性的资源依赖关系。但在动态视角下,这种非对称性的依赖程度呈现出减弱的趋势。一方面,社会组... 社区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存在互动关系,可从资源依赖理论出发,分析二者间的资源依赖关系及其互动过程。在静态视角下,二者之间是一种非对称性的资源依赖关系。但在动态视角下,这种非对称性的依赖程度呈现出减弱的趋势。一方面,社会组织被逐渐纳入社区治理体系之中,加深了政社间的密切互动;不同政府部门间利益诉求的差异为社会组织创造了更大的谈判空间;政府部门期望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偏好等因素,使得政府对社会组织的资源依赖渐强。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组织主动拓展发展空间,多元整合经济资源和合法性资源的相对稳定,使得社会组织对政府的资源依赖渐弱。因此,在资源非对称依赖情况下,构建相对平衡的政社合作关系,进而实现社区良治是一条现实可行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依赖 非对称性 社区治理 政社关系
原文传递
从“硬管理”到“软治理”:国家与社会关系视域下乡村治安问题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砚忠 徐宁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6-167,共12页
治安工作的实施状况是判断一个国家治理能力成熟程度的重要依据,治安治理的创新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国家与社会在互动情境中的相互赋能与增权,是乡村治安系统得以持续和有序发展的内在机理。本文在帕森斯的AGIL功能模... 治安工作的实施状况是判断一个国家治理能力成熟程度的重要依据,治安治理的创新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国家与社会在互动情境中的相互赋能与增权,是乡村治安系统得以持续和有序发展的内在机理。本文在帕森斯的AGIL功能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组织结构-资源配置-意识形态”的乡村治安系统分析框架,探析在国家与社会强弱关系发生变化进程中乡村治安发展的历史推动力与内在逻辑。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治安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本文将乡村治安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分为“国家统合社会”“国家社会互嵌”“国家社会共强”三种模式,提出在乡域社会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大背景下,着力实现乡村治安从“硬管理”到“软治理”的转变,推动实现国家与社会多元参与合作、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安治理的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关系 治安 硬管理 软治理
原文传递
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综述:解释模式与发展启示 被引量:10
11
作者 许源源 杨茗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134-139,共6页
在我国,国家与社会在传统社会中是紧密结合的;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全面控制和主导社会;在市场经济时期,国家不断放权,社会越来越多地承担公共职能。针对不同时期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解释模式。他们结合了我... 在我国,国家与社会在传统社会中是紧密结合的;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全面控制和主导社会;在市场经济时期,国家不断放权,社会越来越多地承担公共职能。针对不同时期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解释模式。他们结合了我国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发展,试图从"强国家、弱社会"向"强国家、强社会"转变,构建本土化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未来发展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只有两者分工合作、互相监督的同时,进行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才可能实现,新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才可能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关系 解释模式 传统社会 计划经济时期 市场经济时期
下载PDF
制度性自治:面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村民自治创新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海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4-113,共10页
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的推进,国家加强对基层治理的管理,如何通过接入国家力量提升村民自治能力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命题。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民自治面临熟人社会基础不断瓦解、治理限度不断凸显的困境,难以适应农村社会发展需要... 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的推进,国家加强对基层治理的管理,如何通过接入国家力量提升村民自治能力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命题。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民自治面临熟人社会基础不断瓦解、治理限度不断凸显的困境,难以适应农村社会发展需要。地方政府以资源下乡为抓手,从治理资源、公共权威、公共规则三个方面加强制度供给,形成了新型村民自治制度。地方政府将基层治理纳入国家制度体系的同时保留了村民自治,通过接入国家的力量提升了村民自治能力。新型村民自治与农村基层治理的“非程式化”“复杂化”特点相适配,是接入国家力量且保持基层自主性的新型基层治理模式,区别于国家力量支撑不足的社会性自治和国家力量消解村民自治的行政科层制。在我国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应充分重视基层治理的特点,将国家力量与社会力量有机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村民自治 基层治理特点 国家与社会关系
下载PDF
论中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变迁——现代国家构建的视角 被引量:9
13
作者 詹轶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41,共8页
现代国家构建的路径选择主导了国家—社会关系的现实形态,而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架构又决定了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发展方向。正是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路径在半个多世纪中的数次变更,导致了中国社团监管体制的持续性转型。国家主义的社团... 现代国家构建的路径选择主导了国家—社会关系的现实形态,而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架构又决定了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发展方向。正是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路径在半个多世纪中的数次变更,导致了中国社团监管体制的持续性转型。国家主义的社团监管模式能否适应社会的新一轮转型,关键在于相关制度的制定者是否意识到了现存监管体制的弊端以及能否为此做出适当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国家构建 社会组织管理体制 国家与社会关系
下载PDF
社会治理下的政治空间与嵌入性互动——基于B市T区三个组织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林雪霏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14年第1期38-48,125,共11页
随着社会治理时代的到来,政府的职能转变诉求、执政党的合法性建设诉求、社会组织的发展诉求与民众对公共服务和利益表达的诉求在同一时空节点汇聚。本文以社会治理时代下B市T区这一具体时空场城内三个组织的成长为案例分析国家与社会... 随着社会治理时代的到来,政府的职能转变诉求、执政党的合法性建设诉求、社会组织的发展诉求与民众对公共服务和利益表达的诉求在同一时空节点汇聚。本文以社会治理时代下B市T区这一具体时空场城内三个组织的成长为案例分析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调适与重构,指出在社会治理时代下T区政府在原有的社会结构边缘开启供多元行动主体互动和博弈的理性政治空间。政府与民办非企业单位、民间社区组织和体制内基层组织在这一政治空间内基于各自的组织需求和相互的资源依赖形成包括资源嵌入型、互惠嵌入型和合法性嵌入型等不同的"嵌入性"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理性的互动构建起国家、社会组织与社会之间趋于良性的合作机制和多中心治理的资源循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 社会治理创新 资源依赖 嵌入性互动 多中心合作治理机制 社区治理
下载PDF
明清时期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型境遇下的回族社区——以历史上西安回族社区文化变迁为视点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文炯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9-97,共9页
本文以历史上西安回族社区为视点,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明清时期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型的境遇下,分析了回族社区文化的变迁。
关键词 回族社区 文化变迁 国家与社会关系 明清时期
下载PDF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中华传统文化因子探析
16
作者 毕松 李雪燕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6-91,共6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政党制度,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孕育。在“大一统”“公天下”“致中和”等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因子的深刻影响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实现了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政党制度,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孕育。在“大一统”“公天下”“致中和”等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因子的深刻影响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实现了政党与国家关系的革新、政党与社会关系的更新以及政党与政党关系的创新,体现了新的政党制度风貌,以崭新的姿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政治关系体系的中国气派和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新型政党制度 党政关系 党社关系 政党关系
下载PDF
双向清晰化的过程及其融合治理——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信息分析
17
作者 韩志明 《政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24,M0007,共15页
信息是社会事务及其变化的表征,也是社会互动中的重要资源,构成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参数。国家与社会主体相互搜索对方的信息,形成了双向清晰化的交互作用过程。国家采集和加工社会事实的信息,自上而下地绘制社会的图像,渗透到社会... 信息是社会事务及其变化的表征,也是社会互动中的重要资源,构成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参数。国家与社会主体相互搜索对方的信息,形成了双向清晰化的交互作用过程。国家采集和加工社会事实的信息,自上而下地绘制社会的图像,渗透到社会的脉络中去。社会也搜索国家及其活动的信息,描画人们所看到或理解的国家,增进对于国家治理的认知和参与。两种清晰化的主体、意图、途径和方法是不一样的,信息的类型、格式、标准、算法及其结果等也是不相同的,深入呈现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内在差异性。但双向清晰化也促进了治理信息的扩大再生产,推动了权力、制度、知识和观念等要素的交错叠加,形成了国家与社会交相融合的治理新格局。双向清晰化的研究聚焦国家与社会互动的信息维度,呈现了两者持续而密集的相互调适过程,也揭示了数字化时代国家治理的演进趋势,为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知识画像和理论洞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双向清晰化 国家与社会关系 可见性 融合治理
原文传递
政治体制能力:一个解释国家治理兴衰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6
18
作者 汪仕凯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8-101,共14页
国家治理以国家与社会之间相互支持关系为基础,政治体制能力则是政治体制的执行能力,集中表现为政治体制在构建国家与社会之间相互支持关系上的实践状态和取得的积极成效,因而政治体制能力是国家治理的根本支持,从根本上决定着国家治理... 国家治理以国家与社会之间相互支持关系为基础,政治体制能力则是政治体制的执行能力,集中表现为政治体制在构建国家与社会之间相互支持关系上的实践状态和取得的积极成效,因而政治体制能力是国家治理的根本支持,从根本上决定着国家治理的兴衰。政治体制能力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因果联系是由国家治理的性质内在决定的,政治体制能力有着强烈的问题导向和明确的积极承诺。政治体制能力起源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塑造过程,它以制度、行动者和思想作为原材料,危机挑战、竞争压力和使命引领共同构成了政治体制能力发展的动力源泉。良好的国家治理以及国家治理水平的持续改善,要求始终保持国家与社会之间相互支持关系,这就意味着,政治体制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和发展完善,从而不断地塑造强大的政治体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能力 国家治理 国家与社会关系 政党
原文传递
新闻公共性反思:概念源流、理论取用与问题思辨 被引量:5
19
作者 向芬 杨肇祎 《全球传媒学刊》 CSSCI 2022年第5期131-145,共15页
本文梳理并评析了公共性问题的西方源流与论争,分析了资产阶级公共性本身所具有的遮蔽性、排他性和等级性。文章从“扒粪运动”、社会责任论出台、公共新闻运动、参与式新闻和建设性新闻等具体公共实践出发来探讨西方新闻公共性的历史... 本文梳理并评析了公共性问题的西方源流与论争,分析了资产阶级公共性本身所具有的遮蔽性、排他性和等级性。文章从“扒粪运动”、社会责任论出台、公共新闻运动、参与式新闻和建设性新闻等具体公共实践出发来探讨西方新闻公共性的历史脉络、理论建构与价值指向,进而关注到公共性理论引入中国时“由实入虚”的过程,即从实践指向、思想谱系转向哲学思辨,以及学界在新闻公共性理论的学术研究、价值认同和实践路径方面所具有的差异性路径。研究认为,公共性理论中的国家与社会并非西方意义上决然二元对立的关系,“国家与社会同构关系”能够突破“国家和社会不断分离的模式”所形成的理论和实践障碍,有利于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闻事业的“党性与人民性统一”,以及理想的中国新闻业所具有的天然“公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性 新闻公共性 国家与社会同构关系 党性与人民性统一
下载PDF
党和国家制度体系的现代化构建问题:基于政党-国家-社会关系的考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亚林 《中国行政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8-46,共9页
现代政治制度体系是复杂而巧妙的国家机器的具体体现,其有效运转的逻辑在于通过现代政党的中枢作用,实现对制度与组织及人的统合能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为有效破解现代国家-现代政党-现代社会三者关系问题,基于人民性、... 现代政治制度体系是复杂而巧妙的国家机器的具体体现,其有效运转的逻辑在于通过现代政党的中枢作用,实现对制度与组织及人的统合能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为有效破解现代国家-现代政党-现代社会三者关系问题,基于人民性、法治性、发展性和效率性等价值追求,从强化政治制度体系的价值归属、制度化水平、统合能力与发展能力等方面出发,综合构建了以现代化为取向的多层次、联动化、体系化的党和国家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人民、政党、国家和政府有机统一的国家政权关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的治国理政关系,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一体化统领关系和分工协作、整体合力的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统筹化推进关系。为推进执政党领导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需要通过理论引领、决策引领、人事引领和组织引领四大方式来实现国家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塑造、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制定、国家现代化发展责任的担当以及国家现代化发展动力的构建等重大目标。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动力构建,有赖于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的主动精神不断创造党和国家制度体系的发展绩效与发展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和国家制度体系 现代化 政党-国家-社会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