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rowth of Douglas-fir (Pseudotsuga menziesii (Mirb.) Franco) in the Region of Yundola Training and Experimental Forest Range, Bulgaria
1
作者 Krasimira Petkova Yavor Poryazov Raisa Petrov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 2015年第4期269-276,共8页
The aim of the article was to study the growth of Douglas-fir plantations in the region of the Training Experimental Forest Enterprise, Yundola (Central South Bulgaria). The study sites were three Douglas-fir planta... The aim of the article was to study the growth of Douglas-fir plantations in the region of the Training Experimental Forest Enterprise, Yundola (Central South Bulgaria). The study sites were three Douglas-fir plantations, ranging between 50 and 55 years of age at altitudinal range between 1,400 m and 1,600 m above sea level (masl). The mean height,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site class, stem volume as well as the mechanical resistance (H/D ratio) of Douglas-fir were measured for each plant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ouglas-fir had the best height growth of the studied plantations on slope facing South at altitude 1,600 masl and Douglas-fir with age 55 years old reached a mean height of 32.4 m. The average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of the studied plantations reaches approximately 30 cm, which shows that they are suitable for large scale wood harvesting. The average stem volume of Douglas-fir in the observed plantations up to age of 55 is within the range of 400-600 m3/ha, with an average annual volume increment from 7 m3/ha to 12 m3/ha each year. The high index of mechanical resistance (H/D ratio) indicated a risk for abiotic damages, which implicated the need for the immediate implementation of fel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meter of breast height Douglas-fir plantations mean height H/D ratio stem volume.
下载PDF
提高极限拉延比的方法探讨
2
作者 窦岩平 吴凤林 《机械管理开发》 2012年第1期33-34,36,共3页
依据极限拉延比、极限拉延系数、极限直径减小比之间的关系以及压料力对极限拉延比的影响,分析得出通过干膜润滑剂提高凸模的摩擦力、提高压边圈和凹模工作表面光洁度、周边退火拉延法等措施,探讨了提高极限拉延比的方法。
关键词 极限拉延比 干膜润滑剂 凸模的摩擦力
下载PDF
基于驻波率原理的植物茎体水分无损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赵燕东 高超 +1 位作者 张新 徐强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0-316,共7页
水在植物的各项生理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时无损检测植物茎体的水分对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驻波率原理的茎体水分实时无损在线检测方法,并设计了BD-IV型植物茎体水分传感器,分别在以有机溶... 水在植物的各项生理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时无损检测植物茎体的水分对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驻波率原理的茎体水分实时无损在线检测方法,并设计了BD-IV型植物茎体水分传感器,分别在以有机溶剂及烧杯为实验材料的仿真环境、以松树为实验材料的树段环境及以桃树为实验材料的活立木实验环境下,验证了BD-IV型植物茎体水分传感器的检测性能。当植物茎体直径在5.0-10.5 cm之间且体积含水率在1.17%-59.59%之间时,BD-IV型植物茎体水分传感器能准确地检测出植物茎体的体积含水率。通过长期监测桃树茎体水分的日变化和月变化情况,得知BD-IV型植物茎体水分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与植物生理特性相符;与德国生产的SF-L型树干茎流仪同时监测柳树的茎体水分和茎流,得出茎体水分和茎流之间的关系,为植物生理特性研究提供了一种高性能价格比的国产化检测仪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体水分 驻波率 无损检测 茎流
下载PDF
高光谱荧光成像技术在识别早期腐烂脐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江波 王福杰 +1 位作者 应义斌 饶秀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2-146,共5页
腐烂是发生在柑橘类水果中最普遍、最严重的病害,早期腐烂果的自动化检测有助于提高水果加工业的市场竞争力。然而,目前没有有效的自动化检测技术。以脐橙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高光谱成像检测早期腐烂果。最佳指数OIF理论用于识别腐烂果... 腐烂是发生在柑橘类水果中最普遍、最严重的病害,早期腐烂果的自动化检测有助于提高水果加工业的市场竞争力。然而,目前没有有效的自动化检测技术。以脐橙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高光谱成像检测早期腐烂果。最佳指数OIF理论用于识别腐烂果的最优波段组合(498.6和591.4nm)。基于最优波长的比图像及双阈值分割算法,识别率达到100%。研究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克服梗伤果及果梗在紫外线诱导下所产生的荧光效应对腐烂果识别的影响。该研究为基于多光谱成像技术对早期腐烂果的在线检测系统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荧光图像 波段比算法 OIF理论 脐橙 早期腐烂 梗伤
下载PD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mildly ameliorates experimental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rats 被引量:15
5
作者 ZHOU Hong TIAN Hao-ming +5 位作者 LONG Yang ZHANG Xiang-xun ZHONG Li DENG Li CHEN Xiao-he LI Xiu-qu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1期2573-2579,共7页
Background Diabetic nephropathy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whether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transplantation could attenuate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experimental d... Background Diabetic nephropathy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whether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transplantation could attenuate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experimental diabetic rats. Methods Sprague-Dawley rats received a single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streptozotocin (STZ) (60 mg/kg). Diabetic rats were randomized to four groups: diabetes control group (DC), ciclosporin A group (CsA), MSC group, and MSC+CsA group (MSCA).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ere cultured, identified and labeled by 5-bromo-2'-deoxyuridine (BrdU) in vitro. Then they were transplanted to diabetic rats via introcardiac infusion. Ciclosporin A was administered daily at 5 mg/kg. At 1,2, 4, 8 weeks after transplantation, random blood glucose, urine albumin/creatinine ratio (AIb/Cr), endogenous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 and renal mass index were tested. Renal morphology and labeled cells were examined. Results Cultured MSCs expressed mesenchymal cell phenotype, and could be multidifferentiated to osteogenic and adipogenic cells. Labeled MSCs could be detected in the kidney of nephropathic rats, mainly in renal interstitium, but they did not propagate after engrafting in kidney. Over the course of the experiment, MSCA group show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blood glucose compared with MSC group, CsA group and DC group (P 〈0.05, respectively). The AIb/Cr in MSCA group and MSC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sA group and DC group (P〈0.05). And the AIb/Cr in MSCA group show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compared with MSC group (0.74 vs 0.84, P 〈0.05).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enal mass index between the MSCA group and DC group (5.66 vs 6.37, P 〈0.05).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 among 4 groups (P 〉0.05). Treatment with MSC+CsA significantly ameliorated the morphology of diabetic kidney. Conclusion MSC could mildly ameliorate diabetic nephropathy by decreasing blood glucose,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enchymal stem cells diabetic nephropathy ciclosporin A urine albumin/creatinine ratio
原文传递
林分径阶蓄积量与材种出材量测算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谢哲根 孙孟军 +2 位作者 杨建新 陈学堂 陈高杰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4年第2期1-3,共3页
研究了林分径阶蓄积量与材种出材量的估测模型,其基本原理是应用相对树高曲线法测定林分径阶蓄积量,应用一致性削度方程法计算径阶单木材种出材率;相对树高曲线法与一致性削度方程法是基于胸径和树高两个测树因子的二元立木材积测定系统... 研究了林分径阶蓄积量与材种出材量的估测模型,其基本原理是应用相对树高曲线法测定林分径阶蓄积量,应用一致性削度方程法计算径阶单木材种出材率;相对树高曲线法与一致性削度方程法是基于胸径和树高两个测树因子的二元立木材积测定系统,通过建立较完善的数学模型改进计算方法,提高估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阶蓄积 材种出材率 相对树高曲线 相对干形曲线 一致性削度方程
下载PDF
喜旱莲子草对喀斯特三种不同生境的可塑性反应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宝成 彭艳 +3 位作者 藏灵飞 秦凯南 李宪碧 隋常玲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02-706,733,共6页
喜旱莲子草自入侵以来在我国各地广为传播蔓延,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该研究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理化指标分析,探讨喀斯特不同生境中喜旱莲子草的可塑性。结果表明:(1)在三种生境中喜旱莲子草的节间长度、叶面积、单株重和叶干... 喜旱莲子草自入侵以来在我国各地广为传播蔓延,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该研究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理化指标分析,探讨喀斯特不同生境中喜旱莲子草的可塑性。结果表明:(1)在三种生境中喜旱莲子草的节间长度、叶面积、单株重和叶干重差异显著。(2)在岩石环境中其无性繁殖器官——茎的投入比例占其生物量的比例最大,其次是行道生境和湘江河道。(3)节间距随环境因子从岩石环境、绿化行道和水生生境的变化,依次增加,叶质比(叶面积/质量)也随水分环境的增加而增加;(4)在岩石环境中,喜旱莲子草通过缩短节间距并增加无性繁殖器官——茎的质量来增加其在水分匮乏生境的繁殖能力。该研究结果为喜旱莲子草今后的防治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 叶面积 叶质比 繁殖投入 茎质量
下载PDF
中国北方温带灌丛生物量的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弦 郭焱培 +4 位作者 安尼瓦尔.买买提 刘鸿雁 马文红 于顺利 唐志尧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30,共9页
目前对植物生物量分布格局和分配的研究多集中在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对灌丛的相关研究较少。灌丛是中国北方广泛分布的植被。研究灌丛生物量分布格局及其分配是对估算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补充。该文通过对中国北方温带灌丛的大... 目前对植物生物量分布格局和分配的研究多集中在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对灌丛的相关研究较少。灌丛是中国北方广泛分布的植被。研究灌丛生物量分布格局及其分配是对估算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补充。该文通过对中国北方温带灌丛的大范围野外调查和采样,计算中国北方433个典型灌丛样地的生物量及其在各器官间的分配,并研究它们与气候和土壤营养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北方温带灌丛平均生物量为12.5 t·hm^(–2),其中灌木层地上、地下生物量分别为4.5和5.4 t·hm^(–2),草本层地上、地下生物量分别为0.8和1.8 t·hm^(–2);凋落物量为2.5 t·hm^(–2)。不同类型中,温带落叶灌丛、亚高山落叶阔叶灌丛、荒漠灌丛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4.4、28.8和5.0 t·hm^(–2)。东西部生物量分布差异较大,东部温带落叶灌丛总生物量高于西部的荒漠灌丛。东部温带落叶灌丛中,东北地区的灌丛生物量稍低于华北地区。灌木的地下-地上生物量比不随水分和土壤养分变化,而叶-枝生物量比受水分影响,在干旱区域叶-枝生物量比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丛 生物量密度 地下-地上生物量比 叶-枝生物量比
原文传递
冷季型草坪草根茎比与草坪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7
9
作者 韩烈保 罗俊强 陈宝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4-76,共3页
该研究通过对冷季型混播草坪 (高羊茅 +草地早熟禾 )地上、地下生物量的测定 ,结合草坪综合品质的观测 ,揭示出了冷季型草坪合理的根茎比值 .在环境胁迫严重的 8,9月份 ,发现以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占优势的混播草坪最适根茎比值为 1 0 ,... 该研究通过对冷季型混播草坪 (高羊茅 +草地早熟禾 )地上、地下生物量的测定 ,结合草坪综合品质的观测 ,揭示出了冷季型草坪合理的根茎比值 .在环境胁迫严重的 8,9月份 ,发现以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占优势的混播草坪最适根茎比值为 1 0 ,而在生长条件适宜的秋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茎比 生物量 草坪品质 冷季型草坪草
下载PDF
Cell multiplication, apoptosis and p-Akt protein expression of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f rat under hypoxia environment 被引量:10
10
作者 Hongliang Kong Ningning Liu +4 位作者 Xin Huo Bo Wang Haipeng Zhang Mingyu Gao Guoxian Qi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07年第4期233-239,共7页
Objective :To elucidate whether cell multiplication, apoptosis, glucose intake and p-Akt protein expression of bone Mesenchyreal Stem Cells(MSCs) of rats is influenced by a hypoxic environment ex vivo. Methods :Pa... Objective :To elucidate whether cell multiplication, apoptosis, glucose intake and p-Akt protein expression of bone Mesenchyreal Stem Cells(MSCs) of rats is influenced by a hypoxic environment ex vivo. Methods :Passage 3 of bone marrow MSCs taken from Wistar rats,were cultured in a culturing chamber with 94%N2,1%O2,5%CO2 at 37℃. At different hypoxia time points ,0,0.5, 1,4 and 8 h, glucose uptake was assayed by using radiation isotope ^3H-G, Apoptotic Rate(AR) and dead rate(DR) were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FCM) after Annexin V/PI staining, cell multiplication(by MTr methods) and p-Akt protein by immunocytochemistry and western blot. Results :Assay for CD29^± ,CD44^± ,CD71^± ,CD34^-, Tn T^±(after 5-azacytidine agent inducing) and ALP^±(after bone differentiation agent inducing) suggested these bone-derived cells were MSCs. The ^3H-G intaking ratio (CPM/ flask value:157 ± 11,110 ± 11,107 ± 13,103 ± 10,100 ± 9 and 98 ± 10) of MSCs at different hypoxia time point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to that of normoxia(P 〈 0.01) and tended to descend slowly with hypoxia time duration, for which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 0.05). The AR(0.09 ± 2.03%,12.9 ± 1.72%,13.7 ± 2.26%,13.8 ± 3.01%,14.1 ± 2.78% and 14.7 ± 4.01% at 0,0.5,1,4 and 8 h,respectively,P 〈 0.01) and DR (0.04, ± 1.79% ,0.93 ± 1.85% ,3.11 ± 2.14% ,4.09 ± 2.36% ,4.72 ± 2.05% and 4.91 ± 3.72% at 0,0.5,1,4 and 8 h, respectively, P 〈 0.05) at different hypoxia time poin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to those time in normoxia; The AR further went up with time (P 〈 0.05), however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for the DR. Optical absorption value of MTr methods at different hypoxia time point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to those with a corresponding normoxia time (P 〈 0.01) and degraded with time (in an hypoxic environment -P 〈 0.01). IOD of p-Akt protein of MSCs at different hypoxia time points signific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f rat HYPOXIA glucose uptaking apoptotic ratio p-Akt protein
下载PDF
不同氮钾配比对玉米茎秆形态力学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翼飞 于崧 +5 位作者 杨克军 徐晶宇 吴琼 王怀鹏 尹雪巍 杨丽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41-1750,共10页
为探明不同氮钾配比和玉米茎秆抗倒伏性能及产量特性的内在联系,在松嫩平原西部采用田间裂区设计(主区为施氮量,副区为施钾量),研究了不同氮钾水平(N:195、210、225、240 kg·hm-2;K2O:70、85、100、115 kg·hm-2)配比对灌浆期... 为探明不同氮钾配比和玉米茎秆抗倒伏性能及产量特性的内在联系,在松嫩平原西部采用田间裂区设计(主区为施氮量,副区为施钾量),研究了不同氮钾水平(N:195、210、225、240 kg·hm-2;K2O:70、85、100、115 kg·hm-2)配比对灌浆期玉米茎秆形态力学特征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单因素对株高、钾肥单因素对重心高度的影响明显,而氮钾肥互作对于株高、穗位高和重心高度均未达显著水平;氮、钾肥单因素及其互作对节间长度、茎粗、截面面积、节间充实度、抗折力、穿刺强度、断面模数、秆型指数、弯曲力矩、抗断弯距、弯曲应力均表现出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影响,在不同组合处理中,以210 kg N·hm-2+85 kg K2O·hm-2处理的抗倒伏指数最大,其次为225 kg N·hm-2+100kg K2O·hm-2和210 kg N·hm-2+100 kg K2O·hm-2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合31.59%~80.86%,同时氮、钾肥对玉米抗倒伏指数的互作效应显著(FN×K=19.577**);综合玉米茎秆形态力学特性与产量水平,松嫩平原西部玉米丰产抗倒伏的氮钾肥优化配施方案为:施210~225 kg N·hm-2+85~100 kg K2O·hm-2,氮钾配比为1.75~1.88∶0.71~0.83。本研究结果可为松嫩平原玉米密植丰产提质增抗的养分高效运筹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松嫩平原西部 氮钾配比 茎秆形态力学特性 籽粒产量
原文传递
施用氮磷肥料对作物茎粒比及对各器官氮磷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生秀 高亚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1期113-116,共4页
大田试验表明,施用磷肥和氮肥对玉米地上部分非经济产物和经济产物的比值影响不同:磷肥能提高,而氮肥能降低其比值;氮、磷配合,其比值降低更甚。施用氮肥可以明显地提高籽粒、茎叶中的氮素含量;而施用磷肥,并没有很高籽粒,茎叶以及穗轴... 大田试验表明,施用磷肥和氮肥对玉米地上部分非经济产物和经济产物的比值影响不同:磷肥能提高,而氮肥能降低其比值;氮、磷配合,其比值降低更甚。施用氮肥可以明显地提高籽粒、茎叶中的氮素含量;而施用磷肥,并没有很高籽粒,茎叶以及穗轴中磷素含量的趋势,而有降低茎叶中氮素含量的现象。同样,施用氮肥明显地降低了,而施用磷肥明显地提高了灌区小麦的茎叶与籽粒的比值;但氮、磷肥对旱塬地区小麦的茎叶与籽粒比值未表现出明显影响。施用氮、磷肥对这两种营养元素在小麦体内分布的影响与玉米相似:施氮者,籽粒和茎叶中累积的氮素较多;施磷者累积的磷素较多。累积量的高低与形成经济产物多少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叶与籽粒比值 小麦 玉米 氮、磷在植株内的分布
下载PDF
水分养分胁迫对冬小麦器官生长相关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炎 王丹 王仰仁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6-61,共6页
探讨作物各器官生长的相关性,对于调节它们之间的相对生长速率,使其向着有利于作物高产的方向发展和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天津农学院灌溉试验基地对冬小麦进行了分阶段受旱试验,采用数理统计检验方法,对小麦在水分养分胁... 探讨作物各器官生长的相关性,对于调节它们之间的相对生长速率,使其向着有利于作物高产的方向发展和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天津农学院灌溉试验基地对冬小麦进行了分阶段受旱试验,采用数理统计检验方法,对小麦在水分养分胁迫下各主要器官生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冬小麦返青后,水分、养分胁迫下对冬小麦的茎叶比有影响,对冬小麦的根冠比、茎粒比前期有影响,后期影响较小;②水分、养分胁迫下对冬小麦的根冠比、茎叶比、茎粒比随时间变化显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茎和籽粒、茎和叶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各处理之间有显著差异;③水分胁迫、养分胁迫、水分养分双重胁迫会导致根冠比、茎叶比明显增大,而茎粒比明显减小。该冬小麦的各器官生长相关性定量关系可用于作物生长模型的改进,提高作物生长模型的机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养分胁迫 水肥胁迫 冬小麦 根冠比 茎叶比 茎粒比 生长相关性
下载PDF
种植方式与种植密度对大力士高粱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牟芝兰 《四川草原》 2004年第3期27-28,共2页
本试验用裂区设计,研究了大力士高粱在16种不同种植密度、3种种植方式下,产草量、生产速度、茎叶比、茎粗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撒播密度为18 kg/hm2、条播为22.5 kg/hm2、穴播为28.5 kg/hm2时达到最高产量;生长速度在第53-55 d时最高... 本试验用裂区设计,研究了大力士高粱在16种不同种植密度、3种种植方式下,产草量、生产速度、茎叶比、茎粗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撒播密度为18 kg/hm2、条播为22.5 kg/hm2、穴播为28.5 kg/hm2时达到最高产量;生长速度在第53-55 d时最高,达5.7 cm/d;茎叶比随着产量的增加逐渐减少;茎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有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种植密度 大力士高粱 产量 茎叶比 茎粗
下载PDF
喜旱莲子草对遮荫的可塑性反应:入侵地与原产地种群的比较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紫妍 张致杰 潘晓云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22,共5页
表型可塑性可能在外来植物的成功入侵和随后的扩散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研究者推测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入侵地种群可能比原产地种群对光强具有更强的可塑性反应。为了验证该假说,我们在正常光照和遮荫(30%正... 表型可塑性可能在外来植物的成功入侵和随后的扩散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研究者推测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入侵地种群可能比原产地种群对光强具有更强的可塑性反应。为了验证该假说,我们在正常光照和遮荫(30%正常光照)条件下研究了喜旱莲子草原产地(阿根廷)和入侵地(美国)种群在形态特征和生物量分配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1)喜旱莲子草对光照强度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遮荫处理下,其根冠比和分枝生物量比显著降低,而比茎长和比叶面积显著增加;(2)原产地和入侵地喜旱莲子草的总生物量和比叶面积对遮荫的可塑性没有显著差异。入侵地种群的根冠比、分枝强度和比茎长的可塑性显著小于原产地种群;(3)无论在正常或低光照条件下,入侵地种群的根冠比(–20.8%)、分枝强度(–54.6%)、比茎长(–18.5%)和比叶面积(–8.6%)均显著低于原产地种群。这些结果表明,喜旱莲子草对光照强度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可能是该物种可以分布于从河岸带草丛到疏林灌丛等各种生境的主要原因;从原产地到入侵地,喜旱莲子草与耐阴性有关的性状对光照的可塑性显著降低,可能是该物种在入侵地能够形成单优势种群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表型可塑性 光照强度 根冠比 比叶面积 比茎长
原文传递
接种根瘤菌对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莎莎 杨曌 +4 位作者 李红 杨伟光 王晓龙 柴华 吴玥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98-101,107,共5页
为了探究不同根瘤菌对紫花苜蓿的接种效果,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法,选取13株根瘤菌菌株(多萌、HM-3、B2、50、A8、9、143、MX4、HM-1、6-3、129、a-1、174)进行田间接种试验,以不接种根瘤菌为对照(CK),于2018年5月份在黑龙江省齐齐哈... 为了探究不同根瘤菌对紫花苜蓿的接种效果,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法,选取13株根瘤菌菌株(多萌、HM-3、B2、50、A8、9、143、MX4、HM-1、6-3、129、a-1、174)进行田间接种试验,以不接种根瘤菌为对照(CK),于2018年5月份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试验基地播种,播种当年刈割2次,第二年刈割3次,研究接种不同根瘤菌对龙牧806紫花苜蓿茎叶比、株高、鲜干比、干草产量以及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蛋白(CP)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RFV)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的龙牧806紫花苜蓿的株高均高于CK,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第二年除174菌株外,接种其他根瘤菌的龙牧806紫花苜蓿的干草产量均高于CK,且接种多萌、B2、50、A8、9、143菌株的龙牧806紫花苜蓿干草产量与CK差异显著(P<0.05),接种143菌株的龙牧806紫花苜蓿的2年平均干草产量最高,为11 495.90 kg/hm^(2)。接种B2、50、9、143、HM-1菌株的龙牧806紫花苜蓿的NDF和ADF含量显著低于CK(P<0.05);除HM-3、129、174菌株外,接种其他根瘤菌的龙牧806紫花苜蓿的CP含量均有增高,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除接种174菌株外的接种其他根瘤菌的龙牧806紫花苜蓿RFV均高于CK,且接种B2、50、9、143、HM-1、a-1菌株的龙牧806紫花苜蓿与CK差异显著(P<0.05)。说明接种适宜的根瘤菌能促进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其中接种143、50、B2、9菌株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共生 紫花苜蓿 产量 品质 茎叶比 营养成分
原文传递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肺损伤 被引量:4
17
作者 崔蕾 雷鑫 +3 位作者 牛玉虎 陈彦 牛勃 刘卓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4期2563-2569,共7页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特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因其特有的优势,将在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中有着光明的前景。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内毒素性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健康雄性S...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特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因其特有的优势,将在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中有着光明的前景。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内毒素性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肺损伤组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后两组采用经气管内滴注内毒素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成功造模1h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经气管内滴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混悬液,正常对照组和急性肺损伤组同法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干预后24,72h,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检测病理组织评分、肺组织干湿质量比、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血浆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与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减轻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模型的损伤程度;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在各时间点与急性肺损伤组比较,病理损伤评分、肺干湿质量比、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血浆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明显降低,血浆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升高。说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模型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维持肺内炎性递质和抗炎递质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急性肺损伤 内毒素 细胞移植 炎症反应 病理损伤评分 肺干湿质量比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抗炎递质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干细胞图片文章
下载PDF
煤矿复垦区博落回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对氮的响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嘉丽 郝嘉湉 +1 位作者 张永清 马星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9-1047,共9页
为探究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在不同施氮梯度下各生育期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分配的动态变化规律,设置5个施氮水平:CK(0 kg·hm^(−2))、N_(1)(75 kg·hm^(−2))、N_(2)(150 kg·hm^(−2))、N_(3)(225 kg·hm^(−2))、N_(4)(... 为探究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在不同施氮梯度下各生育期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分配的动态变化规律,设置5个施氮水平:CK(0 kg·hm^(−2))、N_(1)(75 kg·hm^(−2))、N_(2)(150 kg·hm^(−2))、N_(3)(225 kg·hm^(−2))、N_(4)(300 kg·hm^(−2)),从2020年起开展为期两年的连续施氮试验,揭示博落回在贫瘠土壤中的生长适应特征。结果表明:1)N_(3)、N_(4)各时期博落回的冠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显著高于CK、N_(1)和N_(2)(P<0.05)。2)博落回的根冠比在不同年份有差异,第1年所有处理的根冠比在6月最低,分别为0.04、0.12、0.09、0.15和0.16,第2年在8月最低,分别为0.20、0.18、0.08、0.06和0.10;2021年6月和8月,CK的根冠比都高于其他处理。3)2020年10月N_(3)的茎叶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其他处理的茎叶比各月份间差异不大;2021年各处理间茎叶比随恢复时间逐渐增加,在11月达到最大,分别为2.82、1.19、1.23、1.89和2.05。综上所述,建议对煤矿复垦区博落回施加225~300 kg·hm^(−2)的氮,以此来促进博落回在贫瘠土壤中的快速定植,本研究可以为缺氮土壤中博落回的生长适应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博落回 根系 根冠比 茎叶比 生物量 先锋植物
下载PDF
关中平原高产苜蓿品种筛选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康柱 白杜娟 白岗栓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72-77,共6页
以"关中苜蓿"为对照,监测了"巨能601""丹农VNS""雷霆""巨能耐湿""北极熊"等10个苜蓿品种的物候期、株高、产草量、干鲜比和叶茎比,以期为关中平原筛选产草量高的优良苜蓿... 以"关中苜蓿"为对照,监测了"巨能601""丹农VNS""雷霆""巨能耐湿""北极熊"等10个苜蓿品种的物候期、株高、产草量、干鲜比和叶茎比,以期为关中平原筛选产草量高的优良苜蓿品种。结果表明:在降水量丰富的年份且可灌溉的关中平原,不同苜蓿品种均可正常生长发育,"巨能601"和"丹农VNS"不但产草量高,株高较低,干鲜比较低,且叶茎比较高。关中平原应以"巨能601"和"丹农VNS"作为主要推广品种,逐渐淘汰"关中苜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品种 产草量 干鲜比 叶茎比
原文传递
不同播种期对黔草4号鸭茅鲜草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雷霞 何静 +3 位作者 韩永芬 马宁 方烁 覃涛英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5年第2期53-54,71,共3页
为探索黔草4号鸭茅在贵州气候条件下的最适宜播种期,开展了5个不同秋播期对其株高、鲜草产量、干鲜比和叶茎比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贵州中海拔地区尽量提早播种不仅可使刈割次数增加,还可以提高鲜草产量,且干鲜比和叶茎比均较高;黔草... 为探索黔草4号鸭茅在贵州气候条件下的最适宜播种期,开展了5个不同秋播期对其株高、鲜草产量、干鲜比和叶茎比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贵州中海拔地区尽量提早播种不仅可使刈割次数增加,还可以提高鲜草产量,且干鲜比和叶茎比均较高;黔草4号鸭茅的最佳播种期在9月中旬,其鲜草产量可达75 000 kg/hm^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草4号鸭茅 播种期 鲜草产量 干鲜比 叶茎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