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阴道分娩 被引量:132
1
作者 初幸之 李广太 段若芷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93-295,共3页
近年来剖宫产率在我国不断升高 ,有些城市已从 2 0年前的 9%上升到 45 %。造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很多 ,例如惧怕分娩、胎儿电子监护的广泛使用、对臀位产缺乏训练和经验、阴道手术产的减少以及再次剖宫产的增多等。减少过高的剖宫产率... 近年来剖宫产率在我国不断升高 ,有些城市已从 2 0年前的 9%上升到 45 %。造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很多 ,例如惧怕分娩、胎儿电子监护的广泛使用、对臀位产缺乏训练和经验、阴道手术产的减少以及再次剖宫产的增多等。减少过高的剖宫产率的办法之一就是剖宫产史孕妇经阴道试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分娩 剖宫孕妇 再妊娠
下载PDF
自由体位分娩对自然分娩率和剖宫产率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0
2
作者 黄奕 陈利敏 林意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观察自由体位分娩对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初产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产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平均40例。给予对照组产妇传统... 目的观察自由体位分娩对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初产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产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平均40例。给予对照组产妇传统体位分娩护理,给予研究组产妇自由体位分娩护理。结果研究组产妇的第一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程中安定、催产素的使用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会阴侧切、宫颈裂伤、会阴Ⅲ度裂伤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8分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7分、〈3分比例及颅内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由体位分娩能够有效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体位 自然分娩率 剖宫产率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阴道分娩镇痛相关热点问题 被引量:56
3
作者 徐铭军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0-115,共6页
分娩镇痛总体上分为非药物性和药物性镇痛方法。前者以拉玛泽呼吸镇痛法、导乐陪伴分娩等为主,后者主要是镇痛效果切实可靠的椎管内阻滞镇痛。文章就镇痛对剖宫产率、助产率、胎心率及母体发热的影响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论述,也阐述了潜伏... 分娩镇痛总体上分为非药物性和药物性镇痛方法。前者以拉玛泽呼吸镇痛法、导乐陪伴分娩等为主,后者主要是镇痛效果切实可靠的椎管内阻滞镇痛。文章就镇痛对剖宫产率、助产率、胎心率及母体发热的影响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论述,也阐述了潜伏期镇痛和静脉镇痛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椎管内阻滞 剖宫产率
原文传递
近5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观察分析 被引量:47
4
作者 李丽 孙梅玲 王忠英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71-1072,共2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该院近5年来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在剖宫产指征中,难产因素始终处于第1位,胎儿宫内窘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处在第2、...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该院近5年来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在剖宫产指征中,难产因素始终处于第1位,胎儿宫内窘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处在第2、3位,社会因素呈逐年上升趋势;③围生儿病死率趋于稳定。结论: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围生儿病死率并未随之呈一直下降趋势,必须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围生儿死亡率 社会因素
下载PDF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20年回顾 被引量:45
5
作者 郭政 张润香 +1 位作者 郭皓靖 李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3089-3092,共4页
目的:探讨近20年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及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对1990~1999年(前10年组)与2000~2009年(后10年组)的剖宫产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后10年剖宫产率分别为16.31%、3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探讨近20年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及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对1990~1999年(前10年组)与2000~2009年(后10年组)的剖宫产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后10年剖宫产率分别为16.31%、3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058.94,P=0.000);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54.52‰、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97,P=0.000)。剖宫产率与围产儿死亡率呈负相关,前10年相关系数-0.738,P=0.015;后10年相关系数-0.638,P=0.047。前10年剖宫产指征前5位依次为难产、臀位、胎儿窘迫、剖宫产史、子痫前期;后10年剖宫产指征前5位依次为难产、剖宫产史、臀位、社会因素、胎儿窘迫。结论:1990~2009年剖宫产率升高,围产儿死亡率下降,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剖宫产指征明显变化,超出单纯医学指征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围产儿死亡率
原文传递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近5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45
6
作者 操冬梅 肖梅 +1 位作者 管平 卢红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3-466,共4页
目的分析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近5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3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孕产妇临床资料,比较了近5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 1剖宫产率有显著下... 目的分析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近5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3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孕产妇临床资料,比较了近5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 1剖宫产率有显著下降趋势(P<0.01),2009年为59.36%,2013年为50.08%。2自2010年开始,剖宫产指征位于前6位的是:前次剖宫产、胎儿窘迫、社会因素、臀位(横位),巨大胎儿,羊水过少。3剖宫产指征中,前次剖宫产、羊水过少、臀位(横位)、双胎妊娠呈明显上升趋势,而胎儿窘迫及社会因素出现下降趋势。结论近年来剖宫产率已呈下降趋势,加强健康教育和孕期体重管理,提高超声诊断技术和阴道助产技术,提倡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有望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下载PDF
上海市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调查分析 被引量:44
7
作者 张家帅 程海东 +7 位作者 张治萍 张晓华 徐先明 张琳 张保华 张妍 陈科 车焱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5-329,共5页
目的探讨上海市剖宫产率现状及剖宫产手术指征构成,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上海市6家综合和妇幼专科医院,获得其2016年全年分娩资料,计算总剖宫产率,并比较不同城区、不同级别和不同性质医院剖宫产率的差异;利用部分医院资料... 目的探讨上海市剖宫产率现状及剖宫产手术指征构成,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上海市6家综合和妇幼专科医院,获得其2016年全年分娩资料,计算总剖宫产率,并比较不同城区、不同级别和不同性质医院剖宫产率的差异;利用部分医院资料分析剖宫产手术指征构成。结果 6家医院总剖宫产率为47.88%(95%CI47.30%~48.46%)。其中,近郊医院的剖宫产率高于远郊和中心城区医院(51.72%vs. 50.54%vs. 43.24%,P<0.01),二级医院的剖宫产率高于三级医院(49.73%vs. 46.36%,P<0.01),综合医院的剖宫产率高于专科医院(54.54%vs. 43.81%,P<0.01)。无明确手术指征及社会因素剖宫产占比25.15%,有明确手术指征剖宫产的前3位因素为瘢痕子宫(36.31%)、母体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13.17%)和胎头位置异常(6.33%)。结论上海市剖宫产率处于较高水平,不同特征医院之间剖宫产率存在显著差异;瘢痕子宫和社会因素剖宫产所占比重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原文传递
“全面二孩”政策开放后剖宫产指征变化情况及现状分析 被引量:40
8
作者 金珈汐 仲莞 +1 位作者 陈震宇 孙静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分析"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剖宫产指征变化趋势及现状,从而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根据我国全面实施二胎政策开放的时间为节点,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妇产科住院患者,以政策开放前(2014.1-2016.12)为对照组,政策开... 目的分析"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剖宫产指征变化趋势及现状,从而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根据我国全面实施二胎政策开放的时间为节点,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妇产科住院患者,以政策开放前(2014.1-2016.12)为对照组,政策开放后(2017.1-2019.1)为研究组,比较两组间的患者一般情况、产妇体重增长情况、新生儿体重、剖宫产率变化情况、剖宫产指征构成比等指标。结果剖宫产患者终止妊娠的孕周较后推移;新生儿体重降低;近6年剖宫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前5位剖宫产手术指征顺位发生了变化,以瘢痕子宫为指征的剖宫产率升至第1位,社会因素剖宫产比呈下降趋势,高危及双胎妊娠产妇较前增加。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尤其是控制社会因素剖宫产仍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点,加强产前检查、规范的产程处理、鼓励低危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等一系列措施可有效控制剖宫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二胎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阴道分娩
下载PDF
产后出血的相关高危因素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9
9
作者 胡春霞 陈蔚 +6 位作者 凌奕 华少萍 吴小妹 郑小妹 周璟 金松 莫秀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1292-1294,共3页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高危因素、流行病学特征,为进行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6 059人临床资料,其中产后出血共223例,采用多因素分析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产后出血...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高危因素、流行病学特征,为进行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6 059人临床资料,其中产后出血共223例,采用多因素分析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3.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娩方式、多胎妊娠、子宫瘢痕、胎盘因素、巨大儿、产次是产后出血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而高龄、孕次与产后出血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方式、多胎妊娠、子宫瘢痕、内科疾病、胎盘因素亦是产后出血量≥1 500mL的高危因素。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最危急的并发症之一,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降低剖宫产率,规范治疗,对降低产后出血及孕产妇死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剖宫产率 高危因素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gnancy and Delivery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Two-child Policy 被引量:33
10
作者 Hong-Xia Zhang Yang-Yu Zhao Yong-Qing W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期37-42,共6页
Background: After the two-child policy is frilly implemented, new challenges regarding pregnancy management and the treatment of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will aris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 Background: After the two-child policy is frilly implemented, new challenges regarding pregnancy management and the treatment of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will aris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gnancy and delivery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wo-child policy to make suggestions on the quality assurance of the new era of obstetrics. Methods: In total, 5895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who delivered from April 2016 to March 2017 in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served as the study group and 5103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who delivere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serv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gnancy and deliver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In the study group, the percentage of pregnant women who were older (over 40 years) (3.6% vs. 2.2%), were multipara (30.3% vs. 17.0%), received irregular prenatal care ( 1.5% vs. 0.9%), were transferred for treatment from a subordinate hospital (4.4% vs. 2.8%), and were not residents of Beijing (3.8% vs. 2.2%),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In the study group, the rate of a 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 (6.4% vs. 5.0%),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25.3% vs. 23.1%), dangerous placenta previa (3.0% vs. 2.3%), placental implantation (2.4% vs. 1.8%), and severe postpartum hemorrhage (2.8% vs. 1.9%)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In the study group, the cesarean section rate during primipara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42.0% vs. 44.2%). However, the rate during inultipara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Indications for cesarean section in the study group as well as the percentages of scared uterus and placenta previa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better methods a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sarean section rate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Two-child Policy
原文传递
孕妇学校开展“分娩方式的选择”的知识宣教对剖宫产率的影响 被引量:29
11
作者 孙国强 杨慧 +1 位作者 张欢 谭志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1期5114-5117,共4页
目的:研究通过在孕妇学校开展“如何合理选择分娩方式”的健康教育,来影响孕妇对分娩方式的选择,从而控制过高的剖宫产率,期望找到一个可能降低剖宫产率的新方法。方法:于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孕妇学校7期健康教育班中开展“... 目的:研究通过在孕妇学校开展“如何合理选择分娩方式”的健康教育,来影响孕妇对分娩方式的选择,从而控制过高的剖宫产率,期望找到一个可能降低剖宫产率的新方法。方法:于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孕妇学校7期健康教育班中开展“如何合理选择分娩方式”的知识宣教,选取其中参与孕妇519例,均为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对观察组进行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优缺点、剖宫产风险以及如何合理选择分娩方式等知识宣教。宣教前后各做一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预期分娩方式的选择,以及选择这种分娩方式的理由。产后对实际分娩方式、孕妇最终坚持或改变预期分娩方式的原因以及分娩结局进行调查。对照组没有接受这项知识宣教。最后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培训后预期选择剖宫产分娩者占7.51%,显著低于培训前17.34%。观察组实际剖宫产率50.29%,显著低于对照组60.08%。预期选择剖宫产的理由主要为:孕妇患有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担心阴道分娩不成功后又剖宫产、胎儿缺氧、怕痛、年龄过大等。实际剖宫产的指征主要为: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胎儿窘迫、巨大胎儿、产程异常、社会因素等。结论:孕妇对合理分娩方式知识的缺乏明显影响其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大大增加了人为选择剖宫产的发生率。大力发展孕妇学校,让每一位孕妇都能听到“如何合理选择分娩方式”的知识宣教,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学校 健康教育 分娩方式 剖宫产率 阴道分娩 剖宫产
原文传递
20年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迁与围产儿死亡的关系 被引量:25
12
作者 夏颖丽 郑卫红 +1 位作者 王文素 武卉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6年第12期76-77,71,共3页
目的探讨近20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迁以及与围产儿死亡的关系。方法对20年来剖宫产病例资料分为前后两组(1984-1993年和1994—2004年)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984~1993年平均剖宫产率为27.41%,而1994—2004年的剖宫产率... 目的探讨近20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迁以及与围产儿死亡的关系。方法对20年来剖宫产病例资料分为前后两组(1984-1993年和1994—2004年)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984~1993年平均剖宫产率为27.41%,而1994—2004年的剖宫产率高达43.28%,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胎儿窘迫在前10年的剖宫产指征中居第二位原因,占18.18%,在后10年中,该指征已跃居为剖宫产的第一位原因,占31.05%,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从0.76%增加到4.76%(P〈0.01)。差异有显著性;但两组的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10.67‰和13.79‰,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胎儿窘迫的过度诊断和社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剖宫产率,但围产儿死亡率并未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围产儿死亡率
下载PDF
分娩镇痛及导乐陪伴分娩对剖宫产率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苏秋梅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4期553-553,555,共2页
目的:总结近4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分娩镇痛及导乐陪产对剖宫产率的影响,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剖宫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近些年社会因素使剖宫产指征逐渐上升。我院... 目的:总结近4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分娩镇痛及导乐陪产对剖宫产率的影响,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剖宫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近些年社会因素使剖宫产指征逐渐上升。我院开展分娩镇痛及导乐陪产剖宫产率由59.9%下降到为51.83%,尤以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下降尤为显著。结论:合理控制剖宫产率,分娩镇痛及导乐陪伴分娩是其中有效可行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导乐陪伴分娩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社会因素
下载PDF
近6年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19
14
作者 高宗侠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1231-1233,共3页
目的分析近6年来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构成比的变化趋势,以及对围产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5年剖宫产的相关病例资料。结果 2013—2015年剖宫产率为40.3%,显著低于2010—2012年的4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分析近6年来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构成比的变化趋势,以及对围产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5年剖宫产的相关病例资料。结果 2013—2015年剖宫产率为40.3%,显著低于2010—2012年的4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后3年围产儿病死率分别为0.9%和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3年不同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发生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近年来,剖宫产率呈下降趋势。剖宫产指征构成比发生显著变化,围产儿病死率未见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围产儿病死率
下载PDF
二胎政策放开前后6年54986例剖宫产指征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金意 陈雅娟 江静 《中国病案》 2020年第4期93-95,共3页
目的分析二胎政策放开前后6年剖宫产指征分布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南京某专科医院住院分娩剖宫产产妇54986例,按未放开二胎政策阶段、放开单独二孩政策阶段、全面放开二孩政策阶段分... 目的分析二胎政策放开前后6年剖宫产指征分布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南京某专科医院住院分娩剖宫产产妇54986例,按未放开二胎政策阶段、放开单独二孩政策阶段、全面放开二孩政策阶段分组,对其剖宫产指征构成及其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3年-2018年,剖宫产率平均值为43.15%(54 986/127 420),未放开二胎政策阶段组剖宫产率为44.51%(16 479/37 026),单独二孩政策阶段组剖宫产率为41.98%(17 897/42 631),全面二孩政策阶段组剖宫产率为43.15%(20 610/47 763);三组间剖宫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51.516,P<0.001)。剖宫产主要指征依次是:疤痕子宫、胎儿宫内窘迫、社会因素、切盼儿、臀位、巨大儿、引产失败、双胎妊娠、高龄初产、持续性枕后位。结论不同的二孩政策阶段剖宫产率间存在差异;非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剖宫产已经不占初产妇的剖宫产的最大构成;疤痕子宫剖宫产占经产妇剖宫产的最大构成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胎政策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初产妇 经产妇
原文传递
探讨自由体位提高自然分娩率以及降低剖宫产的临床有效性 被引量:18
16
作者 邢志蕊 《中外医疗》 2016年第2期95-96,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自由体位提高自然分娩率以及降低剖宫产的临床有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0例初产妇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各组产妇30例,研究组产妇使用自由体... 目的研究分析自由体位提高自然分娩率以及降低剖宫产的临床有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0例初产妇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各组产妇30例,研究组产妇使用自由体位方式完成分娩,对照组产则使用常规的卧位方式完成分娩,对两组产妇分娩的结果进行分析对。结果研究组患者自然分娩率为73.33%,剖宫产率为16.67%;对照组患者自然分娩率为50.00%,剖宫产率为50.00%。研究组患者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所以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自然分娩率以及降低剖宫产过程中,使用自由体位就可以办到,同时还可以有效的缩短产程,保障母子的安全,最大程度的降低产后出血量等,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体位 自然分娩率 剖宫产
下载PDF
5年间剖宫产率下降的相关因素浅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秀琴 潘雪君 吴兰芬 《中华全科医学》 2015年第3期420-422,429,共4页
目的探讨近5年来剖宫产率下降和剖宫产指征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有效可行的措施。方法对2008—2012年住院分娩的23 14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年份剖宫产率和剖宫产主要指征的构成比及顺位的变化,以... 目的探讨近5年来剖宫产率下降和剖宫产指征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有效可行的措施。方法对2008—2012年住院分娩的23 14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年份剖宫产率和剖宫产主要指征的构成比及顺位的变化,以及阴道助产率、无痛分娩率、导乐率等。结果从2008—2012年剖宫产率由53.88%下降至36.94%,剖宫产率呈下降趋势,但平均剖宫产率44.22%;阴道助产率从2008年0.54%上升至2012年2.50%,导乐率从2008年1.36%上升至2012年12.57%;无痛分娩率从2008年2.45%上升至2012年16.19%;会阴侧切率从2008年79.04%下降至2012年55.95%。但剖宫产主要手术指征排序顺位有了变化,社会因素、疤痕子宫始终在前2位,疤痕子宫在后2年上升位居第一,分别是31.54%和32.32%,胎儿窘迫、难产及羊水过少排序顺位逐渐下降,巨大儿、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呈上升趋势。结论剖宫产率呈下降趋势,但平均剖宫产率仍高,社会因素及疤痕子宫仍占一半以上比例,降低剖宫产率,仍需产科医护人员、麻醉医生、行政领导和孕妇等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社会因素 疤痕子宫
原文传递
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田宝艳 李文艳 李文楠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0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5年来3032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剖宫产率为61.36%,社会因素、胎儿因素、妊娠并发症、头盆不称为主要指征的前4位。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产科医生技术水... 目的探讨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5年来3032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剖宫产率为61.36%,社会因素、胎儿因素、妊娠并发症、头盆不称为主要指征的前4位。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产科医生技术水平,开展产前宣教,加强医患沟通,可以降低剖宫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产前宣教
下载PDF
广泛性子宫颈切除术后妊娠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马良坤 曹冬焱 +7 位作者 杨佳欣 戚庆炜 高劲松 刘俊涛 杨剑秋 向阳 沈铿 郎景和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83-887,共5页
目的探讨广泛性宫颈切除术(VRT)后妊娠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12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VRT治疗的年轻早期宫颈癌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患者成功妊娠。结果42例宫颈癌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0.6±3.... 目的探讨广泛性宫颈切除术(VRT)后妊娠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12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VRT治疗的年轻早期宫颈癌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患者成功妊娠。结果42例宫颈癌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0.6±3.7)岁,分期分别为Ⅰa1期伴淋巴血管间隙浸润4例,Ⅰa2期4例,Ⅰb1期34例;平均随诊时间29.5个月。31例尝试妊娠的患者中10例患者成功妊娠14例次,总妊娠率为45%(14/31)。其中4例次为早孕期流产(2例胚胎停止发育而流产,2例意愿性人工流产),1例为异位妊娠手术;9例次妊娠至晚孕期(4例早产,早产率为4/9,其中〈孕32周早产者2例),均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终止妊娠,平均分娩孕周为(35.7±2.9)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为(2594±689)g,无新生儿窒息,未发现新生儿畸形,无围产儿死亡。产后平均随诊22.9个月,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正常,无肿瘤复发。结论VRT术后妊娠率为45%,且早产比例高。不建议VRT术中及孕期常规行宫颈环扎术,孕足月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是适宜与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妇科外科手术 妊娠率 妊娠结局 剖宫产术
原文传递
血小板聚集率对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黑国真 蔡蕊 +1 位作者 李昱 聂伟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0年第17期3147-3150,共4页
目的探究血小板聚集率对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该院产科收治的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4例(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分娩的正常孕妇2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血细胞计数器计数血小板,采用EL... 目的探究血小板聚集率对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该院产科收治的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4例(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分娩的正常孕妇2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血细胞计数器计数血小板,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患者血小板糖蛋白(GPIb)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测量血小板膜血小板P-选择素(CD62p)和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阳性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血小板中PI3K和AKt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剖宫产率和5 min最大血小板聚集率显著升高(P<0.05),PAF、CD62p、CD63三种血小板活性指标显著升高(P<0.05),血小板中PI3Kp110β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血小板聚集率预测产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7(P<0.05,95%CI:0.672~0.923)。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聚集率与PAF、CD62p、CD63三种血小板活性指标及血小板中的PI3K、P-AK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产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活性显著升高,对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此外,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可能是血小板聚集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率 血小板活性 深静脉血栓 剖宫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