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古以来“也”和“给”的来源札记
1
作者 孙玉文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23年第1期253-272,共20页
文章讨论副词“也”和动词“给”读^(c)kei的来源。结论是:副词“也”来自“亦”,“亦”脱落韵尾后变成“也”,这个“也”起先不可能读“羊者切”(《广韵》),而是读“演尔切”(《集韵》);唐朝时,副词“也”使用频率不高,人们按照“也”... 文章讨论副词“也”和动词“给”读^(c)kei的来源。结论是:副词“也”来自“亦”,“亦”脱落韵尾后变成“也”,这个“也”起先不可能读“羊者切”(《广韵》),而是读“演尔切”(《集韵》);唐朝时,副词“也”使用频率不高,人们按照“也”的常见读音“羊者切”去读它,也有方言读去声,音同“夜”,后来共同语中沿用了“羊者切”这个读音。动词“给”读^(c)kei,来源于早期的^(*c)ki。明清时期,舌根音后接i、y时变成舌面前音,“给”文读变成读tφ,^(*c)ki的读音站不住了,于是就在k和i之间增生ue,或增生一个e,产生^(c)kuei,或^(c)kei,^(c)kei在共同语中沿用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也” 动词“给” 来源 读音例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