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人民法院的运动式治理偏好——基于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行动的分析
被引量:
10
1
作者
侯学宾
陈越瓯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0-84,232,233,共17页
人民法院在解决"执行难"过程中涉及不同类型的相关利益群体,也形成了三种合法性类型:管制合法性、规范合法性和认知合法性。在多重合法性压力下,人民法院对执行工作相关合法性受众所作的回应措施之间并不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人民法院在解决"执行难"过程中涉及不同类型的相关利益群体,也形成了三种合法性类型:管制合法性、规范合法性和认知合法性。在多重合法性压力下,人民法院对执行工作相关合法性受众所作的回应措施之间并不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受政法场域权力结构的制约,人民法院形成了对资源分配的权威部门所带来的合法性压力的偏向性。在治理资源欠缺以及对组织长期发展的战略考量双重因素的影响下,人民法院既"被动接受"也"主动迎合"了运动式治理。人民法院采用运动式治理是组织自身战略、社会互动网络、组织场域结构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了中国特色的政法逻辑与司法专业智慧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式治理
合法性
执行难
人民法院
原文传递
中国民事执行制度变迁四十年
被引量:
19
2
作者
黄忠顺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32,共18页
建国初期,民事诉讼案件数量较少、诉讼全程贯彻说服教育原则、社会风气较为淳朴、法院具有显著行政化乃至军事化色彩,债务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积极性较高,立法机关以及最高人民法院供给执行规则的必要性不彰。改革开放四十年以...
建国初期,民事诉讼案件数量较少、诉讼全程贯彻说服教育原则、社会风气较为淳朴、法院具有显著行政化乃至军事化色彩,债务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积极性较高,立法机关以及最高人民法院供给执行规则的必要性不彰。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数量不断增长,法院难以在个案中投入足够充分的司法资源,西方价值观不断冲击传统文化,被执行人受经济利益驱使而不断更新规避逃避执行的手段,执行规则供给不足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民事执行制度的形成及其变迁历程显示,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及具有司法解释性质的其他规范性文件补充供给执行规则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功能,但亦存在着效力层级较低、涉嫌实质性造法、程序运行者制定程序规则等问题,立法机关应当尽快制定民事执行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民事执行
制度变迁
债权人中心主义
基本解决执行难
原文传递
题名
人民法院的运动式治理偏好——基于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行动的分析
被引量:
10
1
作者
侯学宾
陈越瓯
机构
吉林大学法学院
吉林大学司法数据应用研究中心
出处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0-84,232,233,共1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6JJD820004)
吉林大学廉政研究与教育中心新型智库专项课题(2016LZZK005)。
文摘
人民法院在解决"执行难"过程中涉及不同类型的相关利益群体,也形成了三种合法性类型:管制合法性、规范合法性和认知合法性。在多重合法性压力下,人民法院对执行工作相关合法性受众所作的回应措施之间并不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受政法场域权力结构的制约,人民法院形成了对资源分配的权威部门所带来的合法性压力的偏向性。在治理资源欠缺以及对组织长期发展的战略考量双重因素的影响下,人民法院既"被动接受"也"主动迎合"了运动式治理。人民法院采用运动式治理是组织自身战略、社会互动网络、组织场域结构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了中国特色的政法逻辑与司法专业智慧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运动式治理
合法性
执行难
人民法院
Keywords
the
campaign-style
governance
legitimacy
the
problem
of
difficult
enforcement
the
people’s
court
分类号
D926.2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民事执行制度变迁四十年
被引量:
19
2
作者
黄忠顺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出处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32,共18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强制执行法体系研究>(12JJD820012)
文摘
建国初期,民事诉讼案件数量较少、诉讼全程贯彻说服教育原则、社会风气较为淳朴、法院具有显著行政化乃至军事化色彩,债务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积极性较高,立法机关以及最高人民法院供给执行规则的必要性不彰。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数量不断增长,法院难以在个案中投入足够充分的司法资源,西方价值观不断冲击传统文化,被执行人受经济利益驱使而不断更新规避逃避执行的手段,执行规则供给不足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民事执行制度的形成及其变迁历程显示,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及具有司法解释性质的其他规范性文件补充供给执行规则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功能,但亦存在着效力层级较低、涉嫌实质性造法、程序运行者制定程序规则等问题,立法机关应当尽快制定民事执行法。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民事执行
制度变迁
债权人中心主义
基本解决执行难
Keywords
reform
and
opening-up
civil
enforcement
institution
changes
creditor
centralism
basic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difficult
enforcement
分类号
DF728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人民法院的运动式治理偏好——基于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行动的分析
侯学宾
陈越瓯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0
原文传递
2
中国民事执行制度变迁四十年
黄忠顺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9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