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公司对赌义务履行的绝对性--以反思“九民纪要”第5条为线索 被引量:6
1
作者 山茂峰 《财经法学》 CSSCI 2022年第3期164-178,共15页
股权回购与减资绑定的裁判路径容易侵损公司法人独立性、扭曲合同机制。法官裁判对赌协议履行可能性容易造成司法过度介入公司。对赌失败后,投资方作为目标公司的小股东和债权人,与目标公司及其原始股东利益对立,所以董事会、股东会也... 股权回购与减资绑定的裁判路径容易侵损公司法人独立性、扭曲合同机制。法官裁判对赌协议履行可能性容易造成司法过度介入公司。对赌失败后,投资方作为目标公司的小股东和债权人,与目标公司及其原始股东利益对立,所以董事会、股东会也均不应为协议履行可能性的判断主体。主张由董事会判断的观点亦存在混同投资方权益与优先股、误读意思表示理论的法理缺陷。基于债的履行障碍法的体系秩序,资本维持原则不宜作为合同程式中履行不能的法律原因。是故无需判断协议的可履行性,法院应直接判定协议的履行,以避免对公司形成过度保护。应对实在的而不是抽象的债权人进行保护,让债权人参与到程序中:对于股权回购型对赌,公司应履行减资程序;对于金钱补偿型对赌,公司应偿还债务,具体根据破产标准和履行是否损及股本,呈现公司进入破产程序、完全履行、部分履行(一时不能)三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赌协议 履行可能性 资本维持原则 债权人保护
下载PDF
德国被害人教义学理论阐释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郭研 《中德法学论坛》 CSSCI 2017年第2期78-97,共20页
被害人教义学是在充分吸收了实证学科的犯罪学、被害人学营养的基础上,将被害人行为纳入构成要件体系进行具体分析,形成的刑法教义学的理论分支。被害人教义学是一种解释准则,依据被害人需保护性和保护可能性原则的判断,其功能在于对犯... 被害人教义学是在充分吸收了实证学科的犯罪学、被害人学营养的基础上,将被害人行为纳入构成要件体系进行具体分析,形成的刑法教义学的理论分支。被害人教义学是一种解释准则,依据被害人需保护性和保护可能性原则的判断,其功能在于对犯罪构成要件进行目的论上的限缩解释,将被害人因素考虑进构成要件允许的解释范围内,从而排除行为人行为的可罚性。被害人教义学是对刑法构成要件方法论上解释的重要补充,被害人教义学仅在解释构成要件的范围内有效,即将最后手段原则具体化时有效。被害人教义学的解释方法适用于关系犯之中而尤以诈骗罪的构成要件解释见长,但关于被害人教义学自身的逻辑建构还待通过法理学上权利义务分析的视角,对被害人的义务进行确定从而判断被害人的责任分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因素 被害人教义学 需保护性原则 保护可能性原则
下载PDF
期待可能性之中国式解读
3
作者 廖劲敏 《政法学刊》 2013年第5期38-42,共5页
期待可能性是指在某种特定的情形下行为人客观上有无选择其他合法行为的可能性。从中国语境的角度,期待可能性理论体现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契合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主题,彰显中国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期待可能性理论注重对人性的关怀... 期待可能性是指在某种特定的情形下行为人客观上有无选择其他合法行为的可能性。从中国语境的角度,期待可能性理论体现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契合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主题,彰显中国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期待可能性理论注重对人性的关怀,对常理的考量,这种价值取向与我国刑法的基本精神如出一辙。我国刑法理论中虽无明确的"期待可能性"的范式表达,但在我国刑事立法及刑事司法中却体现了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基本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可能性 中国刑法 行为人 和谐社会 人权保障
原文传递
过失犯的客观归责:以结果避免可能性为中心 被引量:22
4
作者 孙运梁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3-119,共17页
在过失犯的认定中,结果避免可能性与结果预见可能性并不是对等的概念。之所以要求行为人遵守注意义务,就是断定可藉此回避法益的损害后果。倘若具体个案中,即便行为人遵守注意义务(法规范义务),也不能防止构成要件结果发生的,虽然违反... 在过失犯的认定中,结果避免可能性与结果预见可能性并不是对等的概念。之所以要求行为人遵守注意义务,就是断定可藉此回避法益的损害后果。倘若具体个案中,即便行为人遵守注意义务(法规范义务),也不能防止构成要件结果发生的,虽然违反注意义务行为是具体结果产生的条件原因,而且违反注意义务行为也创设了法所不容许的风险,但结果并非基于行为的违反义务而发生,仅止于制造但是没有实现具体风险,所以不能将结果归责于行为人。只有当行为中所蕴含的不受容许危险的特性在具体个案中支配了结果发生时,才有理由坚守这种行为规范(注意义务),才能把结果的发生看作是行为人干的"好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失犯 客观归责 结果避免可能性 合法替代行为 规范保护目的
原文传递
刑法的可能性:预测可能性 被引量:18
5
作者 马荣春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6-99,共14页
当把预测可能性与刑法相联系,便形成刑法的预测可能性这一论题,而刑法的预测可能性意味着刑法从制定到运行,即整个刑法实践都要立基于公民包括罪犯和被害人对刑法立法及其运作的可预知性、可等待性乃至可期盼性,即刑法对于公民而言的期... 当把预测可能性与刑法相联系,便形成刑法的预测可能性这一论题,而刑法的预测可能性意味着刑法从制定到运行,即整个刑法实践都要立基于公民包括罪犯和被害人对刑法立法及其运作的可预知性、可等待性乃至可期盼性,即刑法对于公民而言的期待可能性或可被期待性。从刑法的基本原则到刑法立法、刑法司法、刑罚执行,预测可能性都在为刑法的可能性提供着认知层面的说明,而刑法的保障人权和维持秩序两项机能都可在预测可能性那里得到诠释。刑法的预测可能性的形成及其判断离不开常识、常理、常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可能性 刑法的可能性 人权保障 秩序维持 心理学
原文传递
行动主体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维权行动的探讨 被引量:8
6
作者 周斌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7-151,共5页
新生代农民工维权行动从个体行动与集体行动两个层面看都存在可能性,但最有效的维权方式是合法的、公开的、有组织的集体行动维权。这种维权方式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被标准化的员工生活;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关系不稳定,对劳动关系中... 新生代农民工维权行动从个体行动与集体行动两个层面看都存在可能性,但最有效的维权方式是合法的、公开的、有组织的集体行动维权。这种维权方式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被标准化的员工生活;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关系不稳定,对劳动关系中的相关法律认识不够;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格,可操作性不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淡薄,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维权行动 可能性 维权方式
下载PDF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限度及理由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泊毅 《南海法学》 2020年第6期105-114,共10页
当发生引起人心冲动的少年儿童犯罪案件,大众情感上的处罚要求强烈,社会往往就会出现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呼声。刑法修正案(十一)已对这种诉求做出了回应,将特定情形下的刑事责任年龄降低至12岁。12岁已是刑事责任年龄的底线,即便再有社... 当发生引起人心冲动的少年儿童犯罪案件,大众情感上的处罚要求强烈,社会往往就会出现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呼声。刑法修正案(十一)已对这种诉求做出了回应,将特定情形下的刑事责任年龄降低至12岁。12岁已是刑事责任年龄的底线,即便再有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发生,也不能再降低。理由如下:从国际公约上看,可接受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是12岁,而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推荐的刑事责任年龄为14或16岁;已有实践表明,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至12岁以下,对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并无显著作用,而且代价巨大;最为关键的是,少年虽可以认识到对与错,但由于少年缺乏内化刑法所保护法之价值的能力与条件,因而就此认为12岁以下的少年也应当负刑事责任是缺乏理性基础的。所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至12岁以下可能只是单纯回应报复需求的工具,其正当性根据存在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犯罪 刑事责任年龄 刑罚的正当化根据 犯罪认识可能性 刑法所保护价值的内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