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剑桥实用批评对西南联大诗人群的理论影响
1
作者 肖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5-143,共9页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剑桥实用批评的代表人物瑞恰慈和燕卜荪先后来到中国任教,他们的诗学理论给中国诗人新的启示。瑞恰慈和燕卜荪在方法论上标举语义分析法,将其用于诗歌批评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朦胧”诗学,从意义学的角度对诗...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剑桥实用批评的代表人物瑞恰慈和燕卜荪先后来到中国任教,他们的诗学理论给中国诗人新的启示。瑞恰慈和燕卜荪在方法论上标举语义分析法,将其用于诗歌批评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朦胧”诗学,从意义学的角度对诗歌本体进行了探讨,认为诗歌的本质在于语言的多义性。语言的多义性与诗人的复杂心理密切相关,他们也由此探究诗歌与经验的关系,即诗人应该如何利用“综感”实现复杂、冲突的经验之间的平衡,并以此启发读者,这是他们对现代诗的价值追求。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诗人群结合中国诗坛现状,吸收并发展了剑桥实用批评的部分观点,为40年代诗坛开辟了新的理论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桥实用批评 西南联大诗人群 语义分析法 “朦胧”诗学 “综感”论
下载PDF
西南联大诗人新诗传播中“颓废”诗学的现代性演绎——以1940年代冯至、杜运燮、郑敏的读者批评为中心
2
作者 田源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65-173,共9页
1940年代西南联大诗人的诗歌读者批评,尝试发掘悲剧生成机制,再现多重灾难面貌。西南联大诗人以好奇心思变更悲剧场景的洞察视点,驱动人间冷暖的痛心凝视,并引发温情脉脉的关爱想象。冯至、杜运燮、郑敏基于悲苦意志批评诗歌,指向脆弱... 1940年代西南联大诗人的诗歌读者批评,尝试发掘悲剧生成机制,再现多重灾难面貌。西南联大诗人以好奇心思变更悲剧场景的洞察视点,驱动人间冷暖的痛心凝视,并引发温情脉脉的关爱想象。冯至、杜运燮、郑敏基于悲苦意志批评诗歌,指向脆弱的芸芸众生而潜入灵魂挣扎的焦灼境地,反思了生命形态。西南联大诗人的痛楚是现代社会人类孤苦处境的诗意写照,日积月累,难以愈合,与现代主义视域中的“颓废”诗学契合,读者批评的文献发掘与意义建构,演绎着大后方抗战语境中新诗传播的现代性质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诗人 新诗传播 现代性 读者批评 冯至 杜运燮 郑敏
下载PDF
西南联大诗歌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3
3
作者 肖柳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92-100,共9页
西南联大诗歌是中国新诗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已经有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目前关于西南联大诗歌的研究主要围绕特定的诗人群体展开,内部研究已有长足发展,外部研究则是新的生长点,但依旧存在些许问题和盲点。对西南联大诗歌研究历程进... 西南联大诗歌是中国新诗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已经有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目前关于西南联大诗歌的研究主要围绕特定的诗人群体展开,内部研究已有长足发展,外部研究则是新的生长点,但依旧存在些许问题和盲点。对西南联大诗歌研究历程进行回顾与思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四十年代中国新诗的发展轨迹与复杂语境,并探寻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诗歌 西南联大诗人群 文本研究 外部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