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思大脑电影:从德勒兹到马拉布 被引量:4
1
作者 姜宇辉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35,共8页
本文首先试图从德勒兹在《什么是哲学?》中的大脑理论中提炼出思维、主体和间隙这三个要点,再由此导向对《电影2:时间-影像》中的大脑电影概念的深刻解析,并由此最终归结为死亡与记忆、否定性与肯定性这一对根本的矛盾。德勒兹偏爱肯定... 本文首先试图从德勒兹在《什么是哲学?》中的大脑理论中提炼出思维、主体和间隙这三个要点,再由此导向对《电影2:时间-影像》中的大脑电影概念的深刻解析,并由此最终归结为死亡与记忆、否定性与肯定性这一对根本的矛盾。德勒兹偏爱肯定性,由此错失了死亡作为绝对否定性这个要点,而马拉布以可塑性这个核心展开的大脑哲学却恰好得以将否定性带向极致。最后,我们将以安东尼奥尼的颜色手法为例,展示以可塑性之强力来根治灵活性之脑病的未来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 内在性平面 否定性 可塑性 灵活性 安东尼奥尼
原文传递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念解析:哲学的视角
2
作者 杨永庚 陈欢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8-52,共5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念作为一个全新理论体系,是从中国现实国情出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事”进行探索而“求”出来的“是”。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思想”等四个要素组成,当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念作为一个全新理论体系,是从中国现实国情出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事”进行探索而“求”出来的“是”。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思想”等四个要素组成,当代中国国情(内在性平面)是它的一系列理论生发的本体和基础。由于实践的绝对运动决定了国情的变化发展性,这个概念的“所指”和“能指”也呈现出辩证运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国情 构成要素 实践创新 哲学释角
下载PDF
论“减去文本”的剧场性——谈俄罗斯话剧《叶普盖尼·奥涅金》及剧场性问题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音洁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3-81,共9页
何为剧场性,这是近年来当代剧场艺术研究中浮现的一个焦点问题。它是一种美学维度,一种艺术形式,亦是在思索剧场公共性及伦理性等语言框架时的一个有效的范例。从罗兰·巴特对剧场性的定义——“减去文本”(独立于剧本而在空间中成... 何为剧场性,这是近年来当代剧场艺术研究中浮现的一个焦点问题。它是一种美学维度,一种艺术形式,亦是在思索剧场公共性及伦理性等语言框架时的一个有效的范例。从罗兰·巴特对剧场性的定义——“减去文本”(独立于剧本而在空间中成立的东西的存在)出发,以俄罗斯瓦赫坦戈夫剧院的戏剧《叶普盖尼·奥涅金》展开分析发现:“剧场性”不仅仅是戏剧创作的法则,更是造就观演边界改变以及各种元素平等运动的创造性观念,剧场因此呈现为如德勒兹所言“内在性的一致平面”之哲学剧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场性 减去文本 单义性 内在性平面 哲学剧场
下载PDF
世界作为元电影 被引量:1
4
作者 帕特里夏·皮斯特斯 刘宇清(译) 《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 2022年第4期68-73,共6页
传统的电影理论把影像看作对彼岸(先验的)世界的再现。德勒兹利用影像的概念,发展出一种全新的电影理论。以德勒兹和加塔利的概念为纽带,通过摄像意识,穿越时间和空间,贯通现实和虚拟,探索人类、影像和世界之间的关系,揭示生命与死亡的... 传统的电影理论把影像看作对彼岸(先验的)世界的再现。德勒兹利用影像的概念,发展出一种全新的电影理论。以德勒兹和加塔利的概念为纽带,通过摄像意识,穿越时间和空间,贯通现实和虚拟,探索人类、影像和世界之间的关系,揭示生命与死亡的意义,以及"人"生而为“人”的秘密:Becoming,即“生成”或者“生生”(“易”)。宇宙本身就像电影,一种元电影。大脑即屏幕。视觉文化基体与多样性相联,在时间中变化,受摄像意识影响,构成动态自我的内在性平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像意识 内在性平面 机械装配 视觉文化基体 生成 生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