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他者视域中的文学传统——以宇文所安《中国文学选集》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橙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151-156,共6页
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以一人之力编译了诺顿文选系列之《中国文学选集:从初始阶段至1911年》。他试图通过互文编排实现文本家族的构建,展示中国文学传统在其漫长历史中体现出的承继性与多样性,同时也为中国文学史的重写提供了有益的... 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以一人之力编译了诺顿文选系列之《中国文学选集:从初始阶段至1911年》。他试图通过互文编排实现文本家族的构建,展示中国文学传统在其漫长历史中体现出的承继性与多样性,同时也为中国文学史的重写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是,作为一名在西方学术体制中受训的汉学家,宇文所安在选集的编译中也体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未能全面反映中国文学传统之真实面貌。中国学者有必要对《中国文学选集》作出回应和反思,研究作为"他者"的汉学家对中国的文学想象和文化利用,为平等互惠的国际文化交流开辟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选集》 文学传统 他者视域 宇文所安
下载PDF
新时期小说研究的“他者”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姜智芹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7-31,共5页
当今世界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信息交流的网络化导致了文化上的全球化趋势 ,形成世界文学的新格局。在这一格局中生成、发展起来的中国新时期小说 ,需要一个跨文化研究的“他者”视角 ,采用这一外在视角能够发现从新时期小说研究的内在... 当今世界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信息交流的网络化导致了文化上的全球化趋势 ,形成世界文学的新格局。在这一格局中生成、发展起来的中国新时期小说 ,需要一个跨文化研究的“他者”视角 ,采用这一外在视角能够发现从新时期小说研究的内在视角难以发现的东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视角 新时期小说研究
下载PDF
苏联学者对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跨文化阅读的“他者”视野与误读 被引量:1
3
作者 邹元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1-147,共7页
科米萨尔热夫斯基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有诸多"他者"视野的新洞见:一是戏曲艺术家的表现力与戏曲观赏者的感受力是一致的;二是能够揭示"最深层次含义"的身段动作语言是欧洲戏剧界完全不了解的"特殊象征性&... 科米萨尔热夫斯基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有诸多"他者"视野的新洞见:一是戏曲艺术家的表现力与戏曲观赏者的感受力是一致的;二是能够揭示"最深层次含义"的身段动作语言是欧洲戏剧界完全不了解的"特殊象征性"的身体语言;三是作为极简主义代表的戏曲艺术能够生成舞台空间"身段画景"的意象,主要在于观众"有足够的想象力";四是戏曲艺术家舞台表演灵活多变、易于控制的身体的能量是基于虽残酷但却无法绕开的"前表演"程式符号掌握的童子功;五是演员表演的真正推动力是能够完美控制自己身体的"表演技艺的精确性"。当然,由于中苏戏剧的差异性,科米萨尔热夫斯基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对中国戏曲艺术的诸多误读,其对梅兰芳"自禁"《刺虎》这出戏的看法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米萨尔热夫斯基 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 跨文化阅读 “他者”的视野 误读
下载PDF
清代入华耶稣会士刘松龄研究述评
4
作者 柯卉 《国际汉学》 CSSCI 2021年第1期51-58,203,共9页
清代入华耶稣会士刘松龄长期担任钦天监西洋监正,主持制造天文测量仪器,订补纂修《仪象考成》等重要天文学典籍,协同绘制皇家木兰猎场地图以及西北边疆地图。与此同时,他还是欧洲科研机构在华通讯员、成就斐然的西方天文学家。斯洛文尼... 清代入华耶稣会士刘松龄长期担任钦天监西洋监正,主持制造天文测量仪器,订补纂修《仪象考成》等重要天文学典籍,协同绘制皇家木兰猎场地图以及西北边疆地图。与此同时,他还是欧洲科研机构在华通讯员、成就斐然的西方天文学家。斯洛文尼亚学者和中国学者是目前刘松龄研究的主要参与者,学术成果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多语种资料文献的发掘与整理,包括刘松龄的西文书信、著作,相关中文档案,18世纪朝鲜使臣记述等;二、分析和评价刘松龄在18世纪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史上的成就与地位;三、介绍刘松龄作为他者对乾隆时代中国社会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松龄 多语种文献 “他者”视角 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史
下载PDF
逃离与固守——《狂飙年代》三部曲的多重精神向度
5
作者 魏李梅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7期58-61,共4页
寒山碧先生的《狂飙年代》三部曲以朴实的语言叙述着主人公林焕然在解放后那段狂飙年代中的人生遭遇和逃离与漂泊的经历。论文主要通过林焕然的内心世界和外在人生选择分析小说所包含的多重精神文化内质。主人公的思想和行为既受西方自... 寒山碧先生的《狂飙年代》三部曲以朴实的语言叙述着主人公林焕然在解放后那段狂飙年代中的人生遭遇和逃离与漂泊的经历。论文主要通过林焕然的内心世界和外在人生选择分析小说所包含的多重精神文化内质。主人公的思想和行为既受西方自由精神和广东地域流动文化的影响,又是知识分子自身独立理性思维的结果,同时全书又弥漫着浓郁的家国根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视角 流动文化 理性精神 家国意识
下载PDF
论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问题--以清华大学发展中国家研究博士项目为例
6
作者 姜景奎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9-167,共9页
区域国别学是一门基于地域的领域之学,地域指地理,即自然,包括山川、河流、湖泊、海洋、沙漠、绿洲,囊括草木森林、气候雨水等;领域指学科,包括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乃至地理学、环境学、水利学等。这是一门既新又老的学科,新是... 区域国别学是一门基于地域的领域之学,地域指地理,即自然,包括山川、河流、湖泊、海洋、沙漠、绿洲,囊括草木森林、气候雨水等;领域指学科,包括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乃至地理学、环境学、水利学等。这是一门既新又老的学科,新是由于国家刚刚宣布其为一级学科,老是因为区域国别研究已经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人才培养和区域国别研究是新学科的两大任务,当前尤以人才培养为重。在新时代的当下,拥有全球视野、中国视域和对方视角是区域国别学人才的培养标准。全球视野指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人类为一个命运共同体的胸怀,中国视域指熟知中国历史、掌握中国知识、爱国而不狭隘的境界,对方视角指理解世界文明多元、用他者视角看待他者的能力。在培养区域国别学人才的过程中,海外田野调研、对象国/地区语言运用、多学科交叉以及相关课程学习必不可少,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的发展中国家研究博士项目在这方面的实践具有创新意义,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值得分享。区域国别研究是区域国别学的另一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区域国别学人才的目的所在,基础性、学术性、前瞻性和实用性是区域国别研究的主要特点,基础性是根,学术性是魂,前瞻性是延,实用性是展。区域国别学人才应该注重基础研究和学术研究,甘于坐“冷板凳”,做灯火阑珊处的学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别学 人才培养 全球视野 中国视域 对方视角
原文传递
以他者的视角:木斋汉魏五言诗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朝富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17,共6页
木斋汉魏五言诗研究结论惊人:汉代不具备五言诗成熟的条件,秦嘉五言诗为伪作,《陌上桑》为曹植或傅玄所作,曹植为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十九首失名因曹植与甄氏的不伦恋。研究结论和所持理论均多有启人深思者。考察汉代五言诗,当注意它应用... 木斋汉魏五言诗研究结论惊人:汉代不具备五言诗成熟的条件,秦嘉五言诗为伪作,《陌上桑》为曹植或傅玄所作,曹植为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十九首失名因曹植与甄氏的不伦恋。研究结论和所持理论均多有启人深思者。考察汉代五言诗,当注意它应用的社会文化空间。正式身份或严肃场合,文人四言诗尚少,俚俗之五言尤不可能,偶有作也改造之使符合言志之一贯传统,精通之并不因之增价反可能遭致轻视。五言诗尚存娱乐消费之特定社会应用空间,文人尤其是下层文人或多有介入,十九首中词汇或主人公形象的下层性质即是这一情形之遗留。与曹魏政治文化举动相仿之"鸿都门学"可能是造成汉末五言诗兴起的社会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的视角 木斋 五言诗 反思
下载PDF
他者视野下的丁玲解读——浅析史景迁《天安门: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 被引量:1
8
作者 蒋一之 《国际汉学》 CSSCI 2015年第3期171-177,205,共8页
美国历史学家史景迁的史学著作《天安门: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是海外丁玲研究中一个特殊的个案。本书具有诗史相融的叙述方式,关注边缘与主流对话的创造性视野,并以一种人文关怀的视角凝视着历史中人的无奈与人性的挣扎,将历史与人的关... 美国历史学家史景迁的史学著作《天安门: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是海外丁玲研究中一个特殊的个案。本书具有诗史相融的叙述方式,关注边缘与主流对话的创造性视野,并以一种人文关怀的视角凝视着历史中人的无奈与人性的挣扎,将历史与人的关系作为表现的中心。本文分析了史景迁丁玲研究所具有的开创性,并通过与国内新时期以来丁玲研究比较得出结论:《天安门: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如一条历史、文学、文化的复杂长链,而丁玲研究无疑是其中突出的一环。史景迁的他者视野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参考,也为文化交流和文化比较提供了基础,对我们审视自身、系统研究世界文化总体对话中的中国形象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景迁 丁玲 他者视野
原文传递
基于他者视角的徐州城市国际形象建构 被引量:1
9
作者 潘荣成 《全球城市研究(中英文)》 2021年第4期90-102,191,共14页
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与国际社会的交往日益频繁和密切,研究如何建构这类区域中心城市的国际形象具有较大现实意义。该研究以调查徐州城市形象的国际认知为目的,通过对外籍人士开展问卷调查... 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与国际社会的交往日益频繁和密切,研究如何建构这类区域中心城市的国际形象具有较大现实意义。该研究以调查徐州城市形象的国际认知为目的,通过对外籍人士开展问卷调查和对国外主流媒体进行语料分析,从他者视角探究徐州市可供塑造国际形象的潜在资源,并基于好评度和知名度确定了高速铁路枢纽、汉代文化与文物、云龙湖风景区、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潘安湖湿地公园等可以重点建构的国际形象符号。另外,根据收集到的负面反馈信息,归纳出了当前徐州市塑造国际形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针对性地给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形象符号 国际建构 徐州
下载PDF
百年中西比较诗学概论
10
作者 向天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911-915,共5页
一百年来的中西比较诗学由三大板块构成。第一,以王国维、鲁迅、吴宓、朱光潜、宗白华、钱钟书、王元化、刘小枫、曹顺庆等一大批学者为代表的中国大陆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它具有“两头厚重、中间薄弱”、“从自发到自觉,由实践到理论... 一百年来的中西比较诗学由三大板块构成。第一,以王国维、鲁迅、吴宓、朱光潜、宗白华、钱钟书、王元化、刘小枫、曹顺庆等一大批学者为代表的中国大陆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它具有“两头厚重、中间薄弱”、“从自发到自觉,由实践到理论”、“从中西二元比较到中外多元比较”以及“充满思辨色彩”等几个基本特征;第二,以刘若愚、叶维廉、黄维樑等为代表的海外华人与港台学者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一定程度地弥补了大陆研究的空白时间段;第三,以厄尔.迈纳、米列娜、宇文所安等为代表的西方学者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在突破西方中心论和促进中西诗学的互补与交流方面贡献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比较诗学 异质性 他者眼光 互补与交流
下载PDF
人驴狗的双重互视——对《爱犬颗勒》《双驴记》《太平狗》的平行考察
11
作者 邢孔辉 林尤利 《琼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68-70,共3页
《爱犬颗勒》、《双驴记》、《太平狗》三篇小说都是以动物为主要描述对象,但作者采取了双重互视的叙述视角,打通了人与动物的世界,以人与动物的事故反省历史与人性,因此产生了陌生化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 人与动物 双重互视 平行考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