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重要论述的产生逻辑、科学内涵和原创性贡献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昂 李晓元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9-272,共14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英雄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地位和实践价值,值得多视角不断研究。这一论述的产生具有多向度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英雄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地位和实践价值,值得多视角不断研究。这一论述的产生具有多向度的现实针对和多维度的思想源流。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需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在英雄观意识形态中指导地位的需要,是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国家话语体系的需要;它与优秀传统文化英雄观交相契合并对之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与马克思主义英雄观一脉相承并对之进行了时代化创新,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英雄与时代的关系上,明确指出英雄来自时代和人民,是国家的先锋、民族的脊梁和坐标、社会的榜样;在英雄的主体上,展现了人民总体、群体、个体三重英雄主体逻辑,表明了人民英雄是英雄的核心范式;在英雄的含义上,明晰了英雄的本质、精神和品格;在英雄的养成上,指明了英雄养成的总体、根本、具体三重路径。对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发展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英雄观的基本问题,即英雄与时代的关系问题,指明了这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内容,明确了时代对英雄的决定作用和英雄对时代的影响作用,并把英雄对时代的作用同英雄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作用统一起来,全面完整科学回答了英雄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的问题,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基本原理即英雄与时代关系原理的原创性贡献;这一论述创新了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人民英雄主体思想,深化了英雄主体内涵,拓展了英雄主体外延,使英雄主体更具有广泛的人民性,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英雄观核心概念的原创性贡献;这一论述在英雄谱系上是动态谱系与静态谱系的统一,展现了人民英雄是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总书记 英雄 人民英雄 马克思主义英雄观 科学内涵 原创性 人民性
下载PDF
以人民为中心教育发展思想的百年审思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松楠 杨兆山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34,共8页
以人民为中心教育发展思想根植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内蕴社会主义教育人民性的价值追求,反映"人民满意"的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目标。结合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使命,梳理从"教育为工农服务"到"教育为人民服... 以人民为中心教育发展思想根植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内蕴社会主义教育人民性的价值追求,反映"人民满意"的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目标。结合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使命,梳理从"教育为工农服务"到"教育为人民服务"再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百年教育思想发展的演进逻辑。总结教育历史经验、探索实践方略,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处理好党性与人民性的内在统一关系,坚守人民立场,建构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体系,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教育发展思想 人民性 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性的价值哲学阐释 被引量:6
3
作者 万光侠 夏锋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18,共8页
人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规定与价值特性。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视角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性,即从人的需要、主体性、全面发展等维度,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性的价值前提与基础,并从制度设计、运行、完善等方... 人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规定与价值特性。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视角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性,即从人的需要、主体性、全面发展等维度,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性的价值前提与基础,并从制度设计、运行、完善等方面,探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性实现的人本价值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价值 人民 人民性
下载PDF
人民经济的历史脉络、理论要义和现实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文新 贾德钦 《海派经济学》 2023年第2期89-105,共17页
当前,关于“人民经济”的学术争论和现实困境,迫切需要我们从历史、理论和现实几个维度深入理解和把握它,以确保我国经济造福人民的社会主义性质。从历史脉络来看,人民经济根植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探索,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为为... 当前,关于“人民经济”的学术争论和现实困境,迫切需要我们从历史、理论和现实几个维度深入理解和把握它,以确保我国经济造福人民的社会主义性质。从历史脉络来看,人民经济根植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探索,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为为革命斗争创造物资条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表现为人民当家作主发挥首创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表现为激发人民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表现为以人民为中心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不同时期人民经济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理论要义来看,人民经济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新时代人民经济的内涵集中体现为“六位一体”,即“党的领导、有为政府、共同劳动、计划发展、有效市场、举国体制”的有机统一;作为真理性和价值性的辩证统一,人民经济体现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属性——人民性。从现实价值来看,“人民经济”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内涵,为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正确的方向指引;发展人民经济对于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经济 百年探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人民性 共同富裕
原文传递
亲和与区隔:土家族仪式治疗的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解素蔓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1-168,共8页
过去对土家族仪式治疗的相关研究,多将其视为封闭的、自成一格的体系,强调土家族仪式治疗自身的特殊性和原创性。通过对湘西一个土家族聚居村落的考察发现,当地的仪式治疗和现代医疗具有“亲和”和“区隔”的双重关系。依托原生性情感... 过去对土家族仪式治疗的相关研究,多将其视为封闭的、自成一格的体系,强调土家族仪式治疗自身的特殊性和原创性。通过对湘西一个土家族聚居村落的考察发现,当地的仪式治疗和现代医疗具有“亲和”和“区隔”的双重关系。依托原生性情感和次生性利益两种关系网络,仪式治疗经由网络中的要素拓展和转换,实现与现代医疗的“亲和”联结,同时,两种医疗方式又会通过分类和阶序,强调彼此之间的“区隔”关系,突出自我存在价值。这一现象可以看作当前湘西土家族社会急剧转型影响民族文化领域的一个缩影和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仪式治疗 现代医疗 亲和 区隔
下载PDF
中山装到人民装的款式演变--以裁剪技术文献为样本(1912—1959年)
6
作者 郭明昊 张倩 刘卫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3-149,共7页
中山装与人民装是近现代中国最具时代风范的服装,但是关于两者的款式界定、历史渊源在学术界还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仍缺乏具体考证研究。本文梳理1912—1959年的裁剪技术文献,以中山装及人民装款式图示和文字描述为主要依据,结合同期历... 中山装与人民装是近现代中国最具时代风范的服装,但是关于两者的款式界定、历史渊源在学术界还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仍缺乏具体考证研究。本文梳理1912—1959年的裁剪技术文献,以中山装及人民装款式图示和文字描述为主要依据,结合同期历史文献,探析中山装与人民装的款式渊源。研究发现:民国中山装款式有三期样式,从制服化转向民用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山装演变成为人民装,款式向大众化演变,并呈现“一板多款”,体现人民装的“人民性”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装 人民装 列宁装 学生装 裁剪文献 款式演变 人民性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五个特征——基于《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的分析
7
作者 王世锋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9,共9页
《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中集聚着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早期萌芽、发展与实践的重要素材。从中可见,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以人民立场为根本旨归,以历史思维为基本方法,以民族认同为普遍原则,以创新精神为直接动力,以开放理... 《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中集聚着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早期萌芽、发展与实践的重要素材。从中可见,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以人民立场为根本旨归,以历史思维为基本方法,以民族认同为普遍原则,以创新精神为直接动力,以开放理念为强力推手,深入推动当地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思考与探索。这些成功实例为习近平文化思想中人民性、历史性、民族性、创新性与开放性五个特征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前期实践基础,生动反映出习近平在继承和弘扬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深刻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 人民性 历史性 民族性 创新性 开放性
下载PDF
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人民性向度
8
作者 刘国琴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39-42,共4页
"四个全面"作为集聚民意的伟大智慧结晶,具有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以人民性作为其内在本质规定性,蕴含着鲜明而丰富的人民性价值意蕴。从确立依据来看,群众史观是"四个全面"的理论基石,为人民服务是"四个全面... "四个全面"作为集聚民意的伟大智慧结晶,具有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以人民性作为其内在本质规定性,蕴含着鲜明而丰富的人民性价值意蕴。从确立依据来看,群众史观是"四个全面"的理论基石,为人民服务是"四个全面"的基本立场,实现人民幸福是"四个全面"的价值追求;从内在本质规定性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目标牵引,全面深化改革是增进人民福祉的动力引擎,全面依法治国是保障人民权益的战略支撑,全面从严治党是强化执政为民的关键保证;从实践诉求来看,人民群众是推进"四个全面"的主体力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落实"四个全面"的路径方略,人民利益是检验"四个全面"的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人民性 确立依据 内在本质 实践诉求
下载PDF
“人民报纸”的理论起点、话语衍变与历史实践(1942-1953) 被引量:14
9
作者 龙伟 董佳琦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3-107,共15页
“党性”与“人民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中的重要命题。学术界在讨论“党性”与“人民性”问题时,往往忽视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中有关“人民报纸”的思想、理论与实践。事实上,“人民报纸”是中共延安时期新闻宣传工作中基于“群... “党性”与“人民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中的重要命题。学术界在讨论“党性”与“人民性”问题时,往往忽视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中有关“人民报纸”的思想、理论与实践。事实上,“人民报纸”是中共延安时期新闻宣传工作中基于“群众性”“人民大众”等概念衍生出来的一个关键概念。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报纸”一度与“人民性”并称混用,但所指已溢出党报理论特指的“人民性”。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报纸”甚而上升为国家报业制度的基本理念。探讨“人民报纸”的理论起点、话语衍变及其历史实践,对于重新认识党报的党性与人民性理论、发扬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中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报 人民的报纸 群众性 人民大众 党报的党性和人民性
原文传递
人民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 被引量:6
10
作者 苗双双 冯建军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22年第1期3-12,共10页
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导向与基本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实践探索的思想基础与理论总结,人民性是其核心。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教育改革与发展要坚持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奋斗目... 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导向与基本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实践探索的思想基础与理论总结,人民性是其核心。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教育改革与发展要坚持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奋斗目标,面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构建学习型社会,完善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理念,保证教育的公益性,保障人民公平享受良好教育的权利,增强人民教育获得感。坚持依靠人民的实践取向,发挥人民参与教育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推进教育治理,实现人民主体地位。在新时代,建设有品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要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实现教育的人民性底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以人民为中心 教育人民性 教育改革
下载PDF
百年激荡:人民美学的历史逻辑与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的理论建构 被引量:5
11
作者 谢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6,50,共17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并发挥着强大的功能和有效的作用。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回顾和总结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中...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并发挥着强大的功能和有效的作用。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回顾和总结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本质特征及发展规律,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论文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视域,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理论基础,以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发展史为历时性线索,遵循理论与实践、逻辑与历史、文化与政治、中国与世界相统一的理论原则与方法,全面系统地理解和阐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美学思想。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革命文艺运动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产物,人民美学成为贯穿其中的历史逻辑和根本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谱系中最为重要的方向性、道路性和根本性问题,文艺人民性一直是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者和文艺理论家所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在百年历史发展进程中,人民美学的理论建构成为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历史必然要求,同时也成为了社会主义文艺运动的历史必然要求。在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更是高度重视文艺人民性问题,传承赓续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精神,紧密结合当代中国文学艺术创作实践,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当今时代文艺人民性问题,创造性地建构了新时代社会主义人民美学的思想体系,成为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中国化、当代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人民美学思想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 人民美学 文艺人民性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民性界说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昂 李晓元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2年第1期29-36,共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民性是一个关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属性和发展路向的重要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有学理上的机缘,也具有历史逻辑和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民性包括八个基本内涵,其中,为人民立世即生活世界人民性是总体范式,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民性是一个关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属性和发展路向的重要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有学理上的机缘,也具有历史逻辑和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民性包括八个基本内涵,其中,为人民立世即生活世界人民性是总体范式,为人民立人即“共同体人”是主体范式,为人民立业即工作世界人民性是核心范式。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属性、根本特征和变革的根本意义所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根本路向;是人民性实践的目标、制度、政策指向,对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特别是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有重要导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民性 生活世界人民性 共同体人 工作世界人民性 坚持人民至上
下载PDF
人民文旅的理论溯源、内涵意蕴与实践指向
13
作者 夏杰长 房宏婷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134,共9页
人文经济学为新时代文化和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引,形成了人民文旅这一文旅创新发展的新范式。从理论溯源看,人民文旅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其秉承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人民性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吸... 人文经济学为新时代文化和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引,形成了人民文旅这一文旅创新发展的新范式。从理论溯源看,人民文旅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其秉承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人民性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吸收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关于旅游重要论述,以人文经济学为引领理论,释放出强劲的创新发展内生动力。从内涵意蕴看,人民文旅的“人民”主要体现在人民性、利民性和全民性等三个维度,充分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洛阳老城区首创的人民文旅实践,提出了人民文旅发展建设的实践指向,以期促进文旅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文旅 文化和旅游 人文经济学 人民性
下载PDF
《讲话》的前奏:五四到“左联”时期关于人民性理论的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贵禄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2-110,共9页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人民性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其所阐发的理论是建构"人民文学"的基本依据。五四时期是人民性理论的酝酿时期,周作人等先觉者从理论上论证了新文学将"平民"作为叙述焦点的合理性,革命文...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人民性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其所阐发的理论是建构"人民文学"的基本依据。五四时期是人民性理论的酝酿时期,周作人等先觉者从理论上论证了新文学将"平民"作为叙述焦点的合理性,革命文学的论争时期是人民性理论的确立时期,理论家们普遍强调培养作家的无产阶级意识、强调作家的底层生活体验、表达底层民众的愿望诉求等,左联时期是人民性理论的深化与发展时期,明确提出要创造"民众的"文学,其"发展"具体表现在对人民性理论三个维度——"生活体验中的人民性"、"文学创作中的人民性"、"阅读接受中的人民性"的阐述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 平民文学 革命文学 左翼文学 人民性理论
下载PDF
人民陪审员制度中所蕴含的人民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红刚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40-45,共6页
人民陪审员制度在推进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等几个不同阶段... 人民陪审员制度在推进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等几个不同阶段。虽然每个阶段具体制度不同,但其始终坚持和贯穿人民性原则。在新时期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废的争议中,《人民陪审员法》的颁布定分止争,再次肯定了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合理性。《人民陪审员法》充分体现了人民性原则。这一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司法领域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制度 陪审团 人民性
下载PDF
冼星海与施光南音乐创作的“人民性”之比较
16
作者 赵敏 《巢湖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89-95,共7页
"人民性"是艺术的最高追求,冼星海和施光南是近代音乐史上仅有的两位被誉为"人民音乐家"的作曲家,他们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创作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音乐作品的"人民性"表现出一定差异。冼星海生... "人民性"是艺术的最高追求,冼星海和施光南是近代音乐史上仅有的两位被誉为"人民音乐家"的作曲家,他们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创作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音乐作品的"人民性"表现出一定差异。冼星海生活在抗战时代,他的作品的"人民性"主要体现为"救国救亡,反抗侵略";施光南是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位作曲家,浓浓的"乡国之爱"成为其作品"人民性"的核心主题。冼星海与施光南音乐作品"人民性"的共性主要表现为他们都牢牢把握时代主题,把滚烫、赤诚的爱国热情融入音乐创作,把民族音乐的灵魂贯穿于创作生涯,奏响时代的最强音符。文章试通过比较冼星海和施光南音乐创作的"人民性",探索他们成为"人民音乐家"的原因,力图为现代中国作曲家的音乐创作提供启迪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冼星海 施光南 人民音乐家 人民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