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间习武共同体的提出及其社会文化基础 被引量:22
1
作者 吕韶钧 张维凯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8,18,共6页
采用田野调查以及文献资料等方法针对民间的习武群体提出了"民间习武共同体"的概念,并分析了其社会文化基础。研究认为民间习武共同体是指通过拜师学拳而聚集在一起的民间习武群体。它有别于松散的习武人群,与民间武术组织也... 采用田野调查以及文献资料等方法针对民间的习武群体提出了"民间习武共同体"的概念,并分析了其社会文化基础。研究认为民间习武共同体是指通过拜师学拳而聚集在一起的民间习武群体。它有别于松散的习武人群,与民间武术组织也有着本质区别。这一共同体通常表现为以师傅为中心,以武德和内部自制规约为约束,以习练武术为主要内容,具有很强的内在凝聚力,是民间武术传承的基本组织单位。它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共同的目标是民间习武共同体生成的前提;身份认同是民间习武共同体存在的基础;而归属感则是民间习武共同体维系的重要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武术 习武共同体 武术组织 武术传承 社会文化 差序结构 宗法制度
原文传递
情感联结再造:家户双向性的历史转型与乡村治理 被引量:17
2
作者 黄辉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30,共14页
自秦汉以来,中国形成了以"一家一户"为单位且集生产、消费为一体的家户制度。家户作为村落社会的基础性单元,既限定了农村基层的治理形式和治理绩效,又反过来受到村落治理的影响和塑造。农村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取决于"村... 自秦汉以来,中国形成了以"一家一户"为单位且集生产、消费为一体的家户制度。家户作为村落社会的基础性单元,既限定了农村基层的治理形式和治理绩效,又反过来受到村落治理的影响和塑造。农村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取决于"村-户"的有效联结,同时也依赖于家户自身的稳定与和谐。研究认为,"家"是内向性的,蕴含着家户内在稳定性因素;而"户"则是外向性的,作为社会治理单位而存在。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家国同构"的社会,乡土村落在宗族血缘基础上生成了以乡绅为纽带的文化联结,家户的内在秩序以及"村-户"联结机制的稳定均依赖于传统的家族观念和家长制。20世纪以来的国家政权下沉过程中,历经漫长的混乱和摸索之后,终于在人民公社时期建立了较稳定的组织联结机制,家户则依靠政治力量和已经衰弱的家长制维持自身的稳定。在后集体化时代,国家强力退出了农村社会,垂死挣扎的家长制也终于被市场化浪潮粉碎,由国家自上而下推动的"村-户"联结机制——村民自治——始终未能在农村社会落地生根,而家户本身更是由于失去了传统的稳定器——家长制——一直问题不断。通过对新时期家庭定位和家庭性质的探讨,本文认为,解决当前家庭问题的方向应当是以情感巩固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互动,使家庭成员联结成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综合体,形成一种健康、平衡的情感联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家户内向基础 家长制 情感联结
下载PDF
代际视角下农村子女赡养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驰 向晶 +1 位作者 施海波 吕开宇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108,共18页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年数据,基于代际差异视角,考察农村家庭子女赡养行为的性别差异,并系统探讨具体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农村地区整体上仍存在"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模式,但这种传统模式在新生代子女中开始...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年数据,基于代际差异视角,考察农村家庭子女赡养行为的性别差异,并系统探讨具体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农村地区整体上仍存在"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模式,但这种传统模式在新生代子女中开始有所改变,即无论是从经济支持,还是从生活照料这两方面来看,女儿和儿子之间的行为差异大幅度缩小,且差异已不显著。这意味着,农村地区以儿子为核心的家庭养老模式虽未彻底改变,但也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剖析影响农村家庭子女赡养行为的机制发现,女性地位提升和家庭子女数量减少促使女儿提供了更多养老支持。同时,传统性别观念弱化也对女儿养老有进一步的促进作用。此外,农村老年父母对照料需求的增加以及女性家庭照料上的角色优势,显著地增加了女儿的生活照料作用,但在提高经济支持上的作用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家庭 子女赡养行为 性别差异 代际差异 父系家庭制度
原文传递
应公鼎铭与周代宗法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絜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7,共10页
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新出应公鼎,其铭文有重新释读的必要,也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可促使今人对周人是否行日名之制、周代宗统君统之关系等问题的深入思考。该器铭文的"■"字,属祭祀动词,其义或与进献稻粱祭祀祖神相关。"珷... 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新出应公鼎,其铭文有重新释读的必要,也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可促使今人对周人是否行日名之制、周代宗统君统之关系等问题的深入思考。该器铭文的"■"字,属祭祀动词,其义或与进献稻粱祭祀祖神相关。"珷帝日丁"是指周武王。武王以日名为称,纯属个别现象,既不能说明应国始终行日名之制,更无法证明姬周王室有类似习俗。综观文献及相关铜器铭文资料,西周及春秋时期并无后世礼家所谓的"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之礼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青铜器铭文 应公鼎 日名制 宗法制
下载PDF
论宗法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黄夏玉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07-110,共4页
本文着重分析中国古代父系氏族形成后,宗法制的确立及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和在封建社会各时期的演变,对我国历史、社会发展,民族精神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古代父系氏族 宗法制 族权 儒家思想 封建社会 民族精神 社会发展
下载PDF
“殷唯有小宗,而周立大宗”:关于商周宗法的讨论--以王国维《殷周制度论》为中心 被引量:8
6
作者 陈赟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9-140,共12页
王国维的《殷周制度论》将宗法制度的诞生视为殷周制度与文化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从氏族到宗族,是殷周社会结构转变的关键,其核心是周代统治者通过宗法等一系列制度克服氏族组织基于血缘关系的自然分化而导致的集团力量的总体削弱,因... 王国维的《殷周制度论》将宗法制度的诞生视为殷周制度与文化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从氏族到宗族,是殷周社会结构转变的关键,其核心是周代统治者通过宗法等一系列制度克服氏族组织基于血缘关系的自然分化而导致的集团力量的总体削弱,因而宗法的成立是周人因着氏族基础而对社会结构进行改造的系统工程,其目的在于达到统治者内部团结的最大化,基于上述目的而设立的宗法实际上是对基于血缘的亲亲原则的超越,是周人"家天下"王制的环节。与殷代唯有五世之内予以收族的小宗宗法不同,周代则有以"本支百世"意识为指向的大宗宗法,它可以团结基于氏族血缘分化而日益陌生化了的族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法 大宗与小宗 氏族与宗族
原文传递
论“孝”的政治伦理意蕴 被引量:4
7
作者 夏湘远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42,共4页
从政治伦理的视角看,“孝”的缘起及其演变过程有着浓厚的政治伦理意蕴,“孝”在家国同构的中国古代宗法政治中的精神本体地位,决定了古代中国社会伦理政治化与政治伦理化的国家治理特色。在深入解读“孝”这一伦理范畴的基础上,我们应... 从政治伦理的视角看,“孝”的缘起及其演变过程有着浓厚的政治伦理意蕴,“孝”在家国同构的中国古代宗法政治中的精神本体地位,决定了古代中国社会伦理政治化与政治伦理化的国家治理特色。在深入解读“孝”这一伦理范畴的基础上,我们应充分发掘和利用“孝”的伦理文化精华服务和谐社会的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伦理 宗法制度 道德价值 社会和谐
下载PDF
中国传统尊老文化的社会成因及特点评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姜向群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38,共5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老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从政治上说,历代统治阶级出于巩固政权的需要,把家庭的孝与对君主的忠结合起来,并把这种政治上的需要贯彻到具体的尊老活动和制度中。中国丰富的传统伦理文化直接促成了尊老...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老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从政治上说,历代统治阶级出于巩固政权的需要,把家庭的孝与对君主的忠结合起来,并把这种政治上的需要贯彻到具体的尊老活动和制度中。中国丰富的传统伦理文化直接促成了尊老文化。尊老文化中有较多的合理成分,也包含某些不科学、不文明的成分。应正确区分我国尊老文化传统内容中的精华与糟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老文化 家长制 家族本位
下载PDF
西周礼乐文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赵旗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31-35,共5页
西周礼乐文化是中国早期文化经过了巫术和宗教阶段以后出现的、体现着人文理性精神的文化形态 ,是文化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结果。礼乐文化包括礼和乐两个方面 ,其中 ,礼是规范当时社会生活的首要原则 ,乐则是礼的实践的必要... 西周礼乐文化是中国早期文化经过了巫术和宗教阶段以后出现的、体现着人文理性精神的文化形态 ,是文化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结果。礼乐文化包括礼和乐两个方面 ,其中 ,礼是规范当时社会生活的首要原则 ,乐则是礼的实践的必要条件和重要补充。礼乐并重 ,为社会角色提供了完整的自律规范 ,这是礼乐文化的主要特色。礼乐文化的社会基础是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度和农村公社制度 ,同时 ,礼乐文化也是为这种社会制度服务的。礼乐文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 ,礼乐文化是中国早期文化达到理性化水平的具体形态 ,并且具有鲜明的特色。第二 ,春秋、战国之际 ,诸子继承了其基本精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文化 礼乐 宗法制度 文化精神 中国文化
原文传递
早期中国嫡庶之分与宗法制度形成--基于王国维《殷周制度论》的哲学反思
10
作者 余治平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20-31,共12页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指出,立子立嫡之制是周人对殷商“兄终弟及”王位继承制度的突破和创新。天子在众多公子中选拔接班人,难免任意性、随机性,容易导致祸乱事变。周政的特点是让政治道德化,让道德政治化,使血亲社会化,使社会宗法化。...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指出,立子立嫡之制是周人对殷商“兄终弟及”王位继承制度的突破和创新。天子在众多公子中选拔接班人,难免任意性、随机性,容易导致祸乱事变。周政的特点是让政治道德化,让道德政治化,使血亲社会化,使社会宗法化。血缘关系是生来如此而并非后天人力所为。把血缘关系上升到一种天定法则的高度予以确认,等于在为“亲亲”之制建构可靠根基。以嫡系长房、长孙为大宗,血缘正统可靠,是“百世不迁之宗”,秉承先祖恩德最隆最多;而以庶子系统、旁支所出为小宗,是先祖余泽播撒。“五世而迁之宗”要求小宗超过五世则剔出丧服范围。“大宗维翰”而具有核心地位,“宗子维城”则能够起到拱卫、守护作用。对别子小宗和别子大宗强调尊过去的祖,无疑是变相要求他们尊现在的王。依据亲亲尊尊法则所建构出的宗法社会,以一种向内挖掘亲和力而不是向外诉诸神力的形上方式,来实现一种具有儒家鲜明特色的王道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嫡 宗法 亲亲尊尊 《殷周制度论》 早期中国
下载PDF
论西周宗法制度中的限度与调适
11
作者 王进锋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4期69-75,共7页
宗法制度是西周时期重要的制度,它在很多方面形塑着西周社会,既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消极的影响。宗法制虽然在西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却有着与生俱来的限度,即该制度排斥后天人力、个人情感、选贤任... 宗法制度是西周时期重要的制度,它在很多方面形塑着西周社会,既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消极的影响。宗法制虽然在西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却有着与生俱来的限度,即该制度排斥后天人力、个人情感、选贤任能,完全按照先天自然来决定继承者。正因为宗法制的限度,西周现实生活中对宗法制调适的现象屡见不鲜。具体体现于三个方面:一是有意或无奈地主动调适;二是蓄意地违背制度和武力破坏;三是遵守宗法制前提下小宗对大宗的超越。从社会流动的角度来说,西周宗法制度的阻碍力远远大于促进力,但当时人的调适行为也为社会流动留下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时期 宗法制 嫡长子继承制 限度 调适
下载PDF
尚礼崇文--新安医学家门化传承的文化内核 被引量:6
12
作者 姜东海 黄辉 王君敏 《中医药文化》 2018年第6期66-72,共7页
徽州地区新安医学传承近千年而不衰,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探讨其发展的内在动力,以中原士族南迁为历史切入点,着力于以尚礼、崇文为特征的宗法制度、新安医学家族的家风传承和学术传承等文化因素,从历史和文化角度探讨造就这一医学传... 徽州地区新安医学传承近千年而不衰,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探讨其发展的内在动力,以中原士族南迁为历史切入点,着力于以尚礼、崇文为特征的宗法制度、新安医学家族的家风传承和学术传承等文化因素,从历史和文化角度探讨造就这一医学传承的奇迹,以期对我国当代中医学的传承教育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医学 尚礼传统 宗族制度 崇文重教 家学传承
下载PDF
“为政于家”:近代皖中宗族的族长制研究
13
作者 王志龙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3-82,共10页
宗族推选德才兼备者实行统管的族长制肇始于宋元,在明清政府的积极支持下获得了很大发展。民国以后,虽然政府的政策转变为默许,但是皖中宗族继续大力推行,族长制获得了普遍发展。近代皖中的族长权源自家长权。宗族不仅通过签订议约和制... 宗族推选德才兼备者实行统管的族长制肇始于宋元,在明清政府的积极支持下获得了很大发展。民国以后,虽然政府的政策转变为默许,但是皖中宗族继续大力推行,族长制获得了普遍发展。近代皖中的族长权源自家长权。宗族不仅通过签订议约和制定族规确保族长权,而且分别建立以族长和房长为核心的层级管理组织保障其得到贯彻,从而实现了族长对宗族的全面有力管理。可以说,传统宗族在近代总体上保持着稳定发展态势,族长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族长的“恶名”多是因宗族要求其严格执行族规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长制 近代 皖中 宗族
下载PDF
宗法制度及其影响新议 被引量:4
14
作者 淦家辉 李雪强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108-111,共4页
宗法,是与宗族紧密联系,以父权、族权为特征的制度和规范体系,兼有政治和法律两重性。它是中国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宗法不仅制约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而且影响中国法律制度的演进。由于与中国传统的经济状况... 宗法,是与宗族紧密联系,以父权、族权为特征的制度和规范体系,兼有政治和法律两重性。它是中国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宗法不仅制约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而且影响中国法律制度的演进。由于与中国传统的经济状况、社会层级、政治架构、及人们的文化心理相适应,宗法曾发挥过,且至今还在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法律 宗法 影响
下载PDF
我国地方政府公务员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向晨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1-106,共6页
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在公务员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新的尝试和探索,某些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步。但现行的公务员考核工作还不尽完善,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效地进行公务员考核表面看起来是一个有效建... 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在公务员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新的尝试和探索,某些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步。但现行的公务员考核工作还不尽完善,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效地进行公务员考核表面看起来是一个有效建立评估机制的问题,但其背后隐藏着更为深刻的制度背景等因素。应该着力突破行政资源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原有范围,用更开阔、更宏大的视野去全面、深入地分析和探讨影响公务员考核过程及其结果的诸多要素,才能有助于走出公务员考核的瓶颈和困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务员考核 干部人事制度 行政体制改革 家长制 政治文化
下载PDF
社会性别理论视角下的男性再现与身份认同---基于电视剧《三十而已》的性别话语考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娜 丁艺璇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2年第5期61-71,共11页
在社会性别理论兴盛的语境下,男性媒介形象呈现多元化态势,男性媒介再现部分地反映了男性生存现状,通过对男性再现进行探究,可以窥探当下男性性别身份的社会认同及男性的自我认同。采用内容分析和框架研究方法对电视剧《三十而已》进行... 在社会性别理论兴盛的语境下,男性媒介形象呈现多元化态势,男性媒介再现部分地反映了男性生存现状,通过对男性再现进行探究,可以窥探当下男性性别身份的社会认同及男性的自我认同。采用内容分析和框架研究方法对电视剧《三十而已》进行分析,探讨男性形象在社会性别理论话语下被重塑再现的方式。研究从电视剧中男性角色形象再现和角色对男性身份的认同两个纬度进行解析。研究发现女性题材电视剧在对男性形象塑造时融入了女性对男性的角色期待,但实质上男性形象的再现尚未摆脱父权制话语束缚,各角色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与父权制的关联,男性角色身上现代性和父权制残余相互对抗交织。原因是女性题材电视剧中男性形象的再现受女性主义觉醒影响,一方面表现出激烈的反抗意识,另一方面尚未摆脱父权制话语束缚,仍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与父权制的勾连,男性角色与父权制间的关联呈现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别理论 男性形象 身份认同 父权制
下载PDF
隐居制度论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卓 周志国 《东北亚论坛》 CSSCI 2006年第5期117-121,共5页
日本历史上曾经模仿吸收了许多中国的制度与文化,又对其加以改造,以适应本国国情的发展,隐居就是其中之一。隐居指家长在老龄或因病等情况下,在生前将家长权让渡给继承人,从家长的地位上引退的行为。这种制度在近代社会被法制化,进而演... 日本历史上曾经模仿吸收了许多中国的制度与文化,又对其加以改造,以适应本国国情的发展,隐居就是其中之一。隐居指家长在老龄或因病等情况下,在生前将家长权让渡给继承人,从家长的地位上引退的行为。这种制度在近代社会被法制化,进而演化成一种民俗。尽管这种制度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但它否定家长的“终身制”,使家长与家长权受到制约,有利于实现家族的长久延续和事业兴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居 退休 家长制 任期制 家制度
下载PDF
制度之困嫡长继承制度的窘境及突破
18
作者 王士俊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66-74,共9页
制度有盛衰,陷困境亦不罕见。以中国古代嫡长传承制度言,自创设到运行,历陷困境。千年行制,宁修补不更易。其显示的是以古为圣,以古为鉴,以古为证的制度行为特色。这种以传统为资源的创制、行制、改制,虽有借鉴、获取资源之便,但也时陷... 制度有盛衰,陷困境亦不罕见。以中国古代嫡长传承制度言,自创设到运行,历陷困境。千年行制,宁修补不更易。其显示的是以古为圣,以古为鉴,以古为证的制度行为特色。这种以传统为资源的创制、行制、改制,虽有借鉴、获取资源之便,但也时陷制度于困。清雍正突破传统面向现实,废旧制创新制,一招解困,其行为为走出制度之困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嫡长制 宗法 制度困境 实在制度 历史权威
下载PDF
中国古代残疾人保障思想探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桂琰 《残疾人研究》 2012年第A01期44-47,共4页
我国古代残疾人保障思想源远流长且影响深远。本文力图探索古代残疾人保障思想的主要内容,梳理其发展脉络,并分析思想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文献研究和归纳推理,笔者发现残疾人保障的思想渊源主要是大同、民本、仁政和兼爱思想;残疾人的具... 我国古代残疾人保障思想源远流长且影响深远。本文力图探索古代残疾人保障思想的主要内容,梳理其发展脉络,并分析思想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文献研究和归纳推理,笔者发现残疾人保障的思想渊源主要是大同、民本、仁政和兼爱思想;残疾人的具体保障思想包括养恤、优抚、赈济与蠲免、宗法以及互助思想,并构成政府、家庭(宗族)、民间的三位一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人保障思想 养恤 优抚 赈济与蠲免 宗法 互助
下载PDF
宗法文化与宗法制度论 被引量:3
20
作者 廖杨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3期221-223,共3页
宗法制度与宗法文化是既有区别却又相互联系的学术概念。“宗法文化”是我国龙山时代以祖先崇拜为载体 ,以西周宗法制度为典型的经历代儒学家们不断改造而绵延下来的以一定地域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并以父 (夫 )权、族权 (家长权 )
关键词 宗法制度 宗法文化 祖先崇拜 宗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