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南南合作的兴起:中国作为路径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小云 肖瑾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1-11,共11页
"新南南合作"兴起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是在新的发展经验、新的发展资源和新的发展制度重塑下的全球发展方案。一方面,"新南南合作"继承了南南合作中不干涉内政的政治遗产,在新的全球发展时期强调尊重国家需... "新南南合作"兴起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是在新的发展经验、新的发展资源和新的发展制度重塑下的全球发展方案。一方面,"新南南合作"继承了南南合作中不干涉内政的政治遗产,在新的全球发展时期强调尊重国家需求导向和互利互惠原则;另一方面,"新南南合作"在全球危机的背景下努力维护全球化的成果。中国已经成为"新南南合作"的主要经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南南合作 全球发展 中国路径 全球化 开放
下载PDF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有机统一 被引量:8
2
作者 肖贵清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22,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是具有内在逻辑的三个基本方面,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框架,三者统一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分析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统一,对于坚持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是具有内在逻辑的三个基本方面,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框架,三者统一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分析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统一,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践,启发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和制度自觉,为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提供丰富的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制度的完善提供了理论支撑、理论引领和理论规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道路探索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规定了理论创新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 理论体系 制度
原文传递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道路的重要论断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英 《学理论》 2021年第1期1-4,共4页
中国道路是观察和认识当代中国的一条重要线索。要深刻理解中国道路,必须基于中国国情,结合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以及正在进行的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道路”的一系列论述,指明了当代中国的发展方向,深... 中国道路是观察和认识当代中国的一条重要线索。要深刻理解中国道路,必须基于中国国情,结合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以及正在进行的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道路”的一系列论述,指明了当代中国的发展方向,深化了我们对道路问题的认识,进一步坚定了实现“中国梦”的道路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 道路自信
下载PDF
英国电影教育经验与媒介时代中国的发展路径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怡淼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0-165,共6页
英国八十多年的电影教育实践深植于电影素养作为全民基本素养的先进理念之上,成就了英国电影教育从教化、批评到拍摄三个层面清晰的战略部署与按序践行,并取得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以此为鉴,我国电影教育的理念首先要获得提升,电影教育... 英国八十多年的电影教育实践深植于电影素养作为全民基本素养的先进理念之上,成就了英国电影教育从教化、批评到拍摄三个层面清晰的战略部署与按序践行,并取得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以此为鉴,我国电影教育的理念首先要获得提升,电影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应获得更大的延展性与丰富度,而政府、学校与社会三方面都有可以努力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时代 英国电影教育经验 中国路径
下载PDF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三重向度
5
作者 倪良新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9-16,共8页
中国提出乡村振兴这一伟大战略构想,既着眼于整体性解决中国“三农”问题,也着眼于解决乡村现代化这个世界现代化的“终极问题”。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立足中国,关照世界,深入研究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重向度,即坚持中国道... 中国提出乡村振兴这一伟大战略构想,既着眼于整体性解决中国“三农”问题,也着眼于解决乡村现代化这个世界现代化的“终极问题”。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立足中国,关照世界,深入研究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重向度,即坚持中国道路,扎根中国情境,建构中国理论。坚持中国道路界定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领导力量、指导思想、终极价值目标、主要依靠力量,决定了中国乡村振兴的性质和方向,可以避免出现颠覆性错误。扎根中国情境描述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客观依据和基本条件,从历史的维度、现实的视角、世界的视野、发展的眼光研判中国乡村振兴的现实基础和约束条件,可以避免类似“时代错置”的错误。建构中国理论是在坚持中国道路和扎根中国情境基础上对乡村振兴领域创新理论的阐释、乡村振兴中层理论的建构以及提出能够解决乡村问题的中国方案,可以避免陷入理论恐慌和行动拘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中国道路 中国情境 中国理论
下载PDF
“中国道路”叙事话语的体系建构:现代化、民族复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润峰 梁宵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中国道路”命题蕴含着多维的叙事主线及话语表达。“中国道路”包括现代化、民族复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五个方面的叙事主线,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改革开放道路与中国... “中国道路”命题蕴含着多维的叙事主线及话语表达。“中国道路”包括现代化、民族复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五个方面的叙事主线,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改革开放道路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有机统一,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的唯一道路选择。以上基于不同维度分别表达出“中国道路”的基础轨道、文明形态、鲜明底色、发展动力、胸怀天下等核心要义,构成了研究和阐释“中国道路”命题的崭新视角。准确把握上述叙事主线及话语表达,有助于站在更宏大的视域中审视和理解“中国道路”命题的多维性、正确性、价值性,从而在有效应对和化解“中国改旗易帜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等错误论调的基础上,推动“中国道路”的发展实践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改革开放道路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历史进程、卓越成就和动力机制 被引量:4
7
作者 侯怀银 王耀伟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62,共11页
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教育现代... 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进行了不懈探索,并在教育公平的现代化新进程、终身教育理念践行和体系构建、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教育学术理论创生与提升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彰显出教育的公平性、全民终身性、人本性、时代创新性、开放共享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理论和实践的融通性等特征。回顾既往探索史发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创新这五方面为走好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教育现代化 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 动力机制
下载PDF
论“中国道路”的五个维度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兆端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1-161,共11页
道路问题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及人民福祉的大问题。中国道路不仅是一个现实的范畴,而且是一个历史的范畴、革命的范畴、文化的范畴和国际的范畴。只有从这五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维度入手,才能全面把握"中国道路"的丰... 道路问题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及人民福祉的大问题。中国道路不仅是一个现实的范畴,而且是一个历史的范畴、革命的范畴、文化的范畴和国际的范畴。只有从这五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维度入手,才能全面把握"中国道路"的丰富内涵,理清"中国道路"的发展脉络,彰显"中国道路"的独特优势和显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道路 中国革命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方案
原文传递
论和平权与和谐权权能正当性的法理基础 被引量:3
9
作者 莫纪宏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2,共12页
“和平权”与“和谐权”是近年来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开始关注的重要人权概念和术语。“和平权”目前已经在联合国《和平权利宣言》中得到了规范化的表述,但由于在起草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争议,故该宣言界定的“享有和平的权利”“免于恐... “和平权”与“和谐权”是近年来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开始关注的重要人权概念和术语。“和平权”目前已经在联合国《和平权利宣言》中得到了规范化的表述,但由于在起草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争议,故该宣言界定的“享有和平的权利”“免于恐惧和匮乏的自由”的内涵尚未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其要切实通过人权保护机制来得到落实,还需要作很多法理上的阐释和说明。“和谐权”概念是中国学者独特的学术创造,目的是要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的伦理理念引入权利制度加以规范,旨在追求一种良好的社会道德秩序。“和平权”“和谐权”可以在法理上纳入传统人权理论下生存权、人格权和自由权的范畴,但“和谐权”更具有新一代人权的特性,对“和谐权”的保护需要把传统人权保障机制下的国家和政府人权保障义务与社会组织人权保障责任和公民尊重人权义务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抽象与具体、手段与目的、条件与结果有机统一的人权保护体系。此外,作为从宏观层面和政策层面整体上把握人权保护制度的特征的“抓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保证“和平权”“和谐权”进入规范化的权利体系的有效的制度平台和法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权 和谐权 基本人权 中国人权发展道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其世界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靖北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74-82,共9页
今天的中国,必须站在人类文明发展制高点上认识和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其世界意义,努力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今天的中国,必须站在人类文明发展制高点上认识和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其世界意义,努力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出卓越贡献;把以公有制为主体与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协调起来、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结合起来,为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出一种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道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人类对更好政治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经验;把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展现中国价值对世界的巨大引领作用;把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连接起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当代国际关系开辟出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社会制度 中国探索 中国方案 中国价值 世界意义
下载PDF
1930年:红军崛起与革命重心向苏区转移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永 《苏区研究》 2018年第3期44-62,共19页
红军是1927年暴动中产生的新事物,最初在城市中心论的革命战略中不受重视,在中共组织体系中的定位也很模糊。初期的红军与中央、省委、地方组织的关系难以理顺,经常因此遭受损失。但是红军和苏区在中国农村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共组... 红军是1927年暴动中产生的新事物,最初在城市中心论的革命战略中不受重视,在中共组织体系中的定位也很模糊。初期的红军与中央、省委、地方组织的关系难以理顺,经常因此遭受损失。但是红军和苏区在中国农村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共组织中的地位越来越高,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1929-1930年,国民党连续发生派系战争,红军在有利环境中迅速发展壮大,集中整编成大部队,成为影响全国政局的新兴力量。1930年是中共战略转移的关键之年,毛泽东在年初提出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思想,但李立三为核心的中央却让红军脱离苏区进攻大城市。共产国际逐渐认识到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帮助中共中央纠正了"立三路线",周恩来和瞿秋白主持的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高度重视红军和苏区的新战略。六届四中全会后,战略转移速度加快,中央与红军逐步建立无线电联系,闽西通道在中央与苏区沟通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共骨干大批被派入苏区,成立了中央局和中央分局,革命重心逐步从城市转移到农村苏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 苏区 毛泽东 斯大林 共产国际 革命新道路
下载PDF
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选择和拓展
12
作者 吕健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09-112,共4页
实现现代化构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进程的主题,毛泽东通过对中国现代化路径、整体目标、发展战略和战略步骤的探索与选择,开启和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 毛泽东 现代化 中国 道路 探索
下载PDF
比较优势、自主创新、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何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之道路? 被引量:27
13
作者 华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58,81,共8页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优势和自主创新两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区别和联系,并引入收入分配的概念,借助经济福利分析方法来比较两种增长模式的利弊。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的现实,阐明了一国在以上两种不同的增长方式间进行选择的条件和时机。由于...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优势和自主创新两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区别和联系,并引入收入分配的概念,借助经济福利分析方法来比较两种增长模式的利弊。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的现实,阐明了一国在以上两种不同的增长方式间进行选择的条件和时机。由于中国的资源禀赋、人力资本结构、技术水平和制度因素的制约,因此,选择基于比较优势的增长模式对于中国加快经济发展、增加经济福利、公平收入分配是有好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优势 自主创新经济福利 收入分配 中国经济发展道路
下载PDF
中国西南泛亚大通道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概论 被引量:20
14
作者 张永双 张加桂 +3 位作者 雷伟志 石菊松 王献礼 熊探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4-30,共7页
西南泛亚大通道是中国近期和今后将要重点规划建设的能源和交通廊带,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由于地处中国西南地质环境条件极其复杂的横断山区南段,该廊带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都极其复杂,新构造活动强烈,导致地质灾害频发,并以类型... 西南泛亚大通道是中国近期和今后将要重点规划建设的能源和交通廊带,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由于地处中国西南地质环境条件极其复杂的横断山区南段,该廊带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都极其复杂,新构造活动强烈,导致地质灾害频发,并以类型全、数量多、规模大为特点。外动力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它们制约着地表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安全;高地温、高地应力和岩溶突水等又是控制地下工程规划建设的瓶颈。文中从地质环境演化过程的内外动力作用入手,简要地总结了中国西南泛亚大通道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和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并探讨了上述问题的研究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亚大通道 地质灾害 工程地质问题 地质环境 工程建设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的必然性探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徐立文 舒建华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7年第1期91-96,共6页
"四个自信"是一个系统有机的整体。"文化自信"作为"四个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提出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探讨在"四个自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新近提出的"文化自信"的必然性和重... "四个自信"是一个系统有机的整体。"文化自信"作为"四个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提出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探讨在"四个自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新近提出的"文化自信"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分三个步骤:首先,辨析了"文化自信"的确切含义以及它与一些相近概念的区别;其次,阐明了"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与其他三个自信的关系;最后,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文化自信"对于中国的强国之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具有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四个自信 习近平 中国梦 强国之路
下载PDF
全球化进程的可能走向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 被引量:3
16
作者 阎孟伟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共8页
全球化进程的可能走向与发展趋势问题是全球化研究中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全球化现今发展阶段,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主导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全球化必然导致全球资本主义化。全球化所引发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事实上已经构成了对资本主义... 全球化进程的可能走向与发展趋势问题是全球化研究中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全球化现今发展阶段,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主导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全球化必然导致全球资本主义化。全球化所引发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事实上已经构成了对资本主义的挑战。这些矛盾和问题以及国际社会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努力决定了全球化历史进程的可能趋势。共产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全球化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研究全球化历史发展趋势的重要理论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有可能为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带来新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全球化问题 共产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