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阳明“心即理”理解的三重误解与辩证 被引量:2
1
作者 傅锡洪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87,共9页
以往学者对王阳明的“心即理”命题多有误解,其要者有三:第一,认为这个命题主张的是但凡心中的意念都合理,并批评阳明混淆了心性,必须退回性即理的理学框架中去;第二,认为这个命题的含义是排除一切经验意识的超越本心与理同一;第三,认... 以往学者对王阳明的“心即理”命题多有误解,其要者有三:第一,认为这个命题主张的是但凡心中的意念都合理,并批评阳明混淆了心性,必须退回性即理的理学框架中去;第二,认为这个命题的含义是排除一切经验意识的超越本心与理同一;第三,认为这个命题意味着可以放任自然,而无须后天努力。实际上,这个命题表示的是善念(或说本心所发的意念)即是理。阳明以此命题指点学者使意识指向心,感受到本心的指引和推动,进而使本心之念落实。不过,因为私欲的干扰和不同情境中理的不同,单纯放任自然的态度是不足以把握理和落实理的,人们不应排除借助刻意与省察之后天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心即理 本心 同一 即用是体
下载PDF
“人心即道”:杨简对“本心”的自觉与诠释
2
作者 朱汉民 杨志刚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124,共9页
基于象山的启发,杨简在对扇讼之事的反观中自觉“本心”,并以“人心即道”的提出开启了他的心学之路。对“本心”的诠释,杨简承袭了先儒的形上思维,却展开了对本体建构的反思:一方面肯定“心”之“无所不通”,强调“心”对天地万物的照... 基于象山的启发,杨简在对扇讼之事的反观中自觉“本心”,并以“人心即道”的提出开启了他的心学之路。对“本心”的诠释,杨简承袭了先儒的形上思维,却展开了对本体建构的反思:一方面肯定“心”之“无所不通”,强调“心”对天地万物的照见与感通;另一方面则明确“心”之“虚明”“无体”,取消了对“心”的实体建构。不同于程朱对宇宙本体的确立,也有别于象山对价值实体的内化,杨简没有将“心”视为独立于事物的实体,而是强调“心”之发用照映天地万物。基于切己反观,杨简意识到对道德的践行不在于对价值实体的探究,而在于觉知自身“本心”的自然发用,在“虚明洞照”下照见物我“一体”的真实存在,从而展现对道德的切实践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简 本心 “人心即道”
下载PDF
朱陆王的功夫阶次论 被引量:4
3
作者 傅锡洪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4-120,共7页
在为善去恶、成贤成圣的漫长道路上,历代儒者注意到了不同阶段和层次功夫的区别,由此对为学进程采取了阶次的划分。由于对本心的不同态度,宋明时代代表性儒者朱子、象山和阳明对功夫的阶次采取了不同的看法。对朱子而言,功夫并不凭借本... 在为善去恶、成贤成圣的漫长道路上,历代儒者注意到了不同阶段和层次功夫的区别,由此对为学进程采取了阶次的划分。由于对本心的不同态度,宋明时代代表性儒者朱子、象山和阳明对功夫的阶次采取了不同的看法。对朱子而言,功夫并不凭借本心,主要在居敬的保证之下依据《大学》的八条目层层推进。对象山而言,功夫基本上完全凭借本心,虽有悟道与否的区别,不过从方式来看整个过程并无明显的阶次区分,自然无为贯穿了功夫的始终。阳明则将功夫划分为以勉然为主和以自然为主两层。第一层虽然凭借了本心,但主要还是依赖后天的着实用意和精察克治以为善去恶;第二层则主要凭借本心自然为善去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夫阶次 本心 八层功夫 一层功夫 两层功夫
下载PDF
惠能“心量广大”的文化心理学解读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炳全 张旭东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共5页
惠能及其开创的禅宗的核心思想“明心见性”是明白“心量广大”。它包括如下几层含义:(1)“本心”中所包含的估量标准或尺度广大;(2)“心”度量、衡量、审度的对象众多,范围广大;(3)“心”的容量广大;(4)人心的耐受程度和转化能力强大;... 惠能及其开创的禅宗的核心思想“明心见性”是明白“心量广大”。它包括如下几层含义:(1)“本心”中所包含的估量标准或尺度广大;(2)“心”度量、衡量、审度的对象众多,范围广大;(3)“心”的容量广大;(4)人心的耐受程度和转化能力强大;(5)人心的范围广大和创造力强大;(6)人的心态积极强大。“心量广大”具体体现在平常心、包容心或宽容心、认知力、精神力、心理能量等几个方面。“心量广大”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蕴含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国文化精神,“道德自律和躬身自省”的中国文化伦理与价值追求,“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和人文情怀”的中国文化核心思想理念。由此来看,惠能的“心量广大”思想在当代社会仍具有积极的现实价值,对当代文化建设,社会道德构建等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能 心量广大 文化心理学 文化 自性 本心
下载PDF
陆象山的《春秋》学
5
作者 何俊 Wang Keyou(译) 《孔学堂》 2023年第2期45-53,I0046-I0059,共23页
象山的《春秋》学是他由经学阐扬心学的重要内容。象山在接续啖助新《春秋》学的基础上,在思想上发生转变,啖助新《春秋》学所揭明的“理”只是存于具体史事中的狭义之理,而象山认为《春秋》所存之理等同于普遍存在的本心。由此思想转变... 象山的《春秋》学是他由经学阐扬心学的重要内容。象山在接续啖助新《春秋》学的基础上,在思想上发生转变,啖助新《春秋》学所揭明的“理”只是存于具体史事中的狭义之理,而象山认为《春秋》所存之理等同于普遍存在的本心。由此思想转变,象山《春秋》学也跳出了经学的笼罩,呈现出理学的显著特征。象山基于历史是人心的呈现的判识,进一步聚焦于内惧于心与外恪于礼两个方面来阐释《春秋》,从而对应象山思想的核心理念本心与实学,使象山心学在《春秋》学中得到全面贯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象山 《春秋》学 本心 实学
下载PDF
尧舜之前何书可读?——陆象山的本心与言语
6
作者 何俊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9-57,共9页
象山提出“尧舜之前何书可读”的问题,将理学与经学的关系转化为本心与言语的关系。为了彰显自己的论学宗旨,象山以独尊德性的提出,扮演了一个反智论的形象。但是,象山的思想核心是要消解言语对于道理的固化。通过对言语本质的揭明,象... 象山提出“尧舜之前何书可读”的问题,将理学与经学的关系转化为本心与言语的关系。为了彰显自己的论学宗旨,象山以独尊德性的提出,扮演了一个反智论的形象。但是,象山的思想核心是要消解言语对于道理的固化。通过对言语本质的揭明,象山破除对文本的执迷,以及对圣人与自我的区分,强调道理虽然离不开言语,但最终决定于认识主体的自觉,从而确立本心的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象山 本心 言语
原文传递
孟子“不动心”的概念
7
作者 卢山 《思想与文化》 2021年第2期321-333,共13页
“不动心”简洁而明了的概念是“气不动心”。“不动心”的核心是“理性主导感性”的原则,根据对这一原则是否有自觉而分为自在的“不动心”、自为的“不动心”和自在而自为的“不动心”,它们分别构成对“不动心”的人性根据、践行之维... “不动心”简洁而明了的概念是“气不动心”。“不动心”的核心是“理性主导感性”的原则,根据对这一原则是否有自觉而分为自在的“不动心”、自为的“不动心”和自在而自为的“不动心”,它们分别构成对“不动心”的人性根据、践行之维和形上之维的理解。孟子之“不动心”具体呈现为“居仁由义”,是严格意义上的“不动心”;“告子之不动心”具体表现为“自暴自弃”,其名具有讽刺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动心 本心 四端之心 不忍人之心 恒心
原文传递
心学视野下的人道之省思——试论陆九渊的学理建构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路园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3,共5页
在儒学发展史上,宋儒重建了原始儒家的心性之学。作为心学体系开创者的陆九渊,立足于对"如何做人"之人道问题的省察,以其对心体的体认、易简工夫的自信和切己重实的推重,昭示了其学理建构在人道思想上的独特慧识,其对人道的... 在儒学发展史上,宋儒重建了原始儒家的心性之学。作为心学体系开创者的陆九渊,立足于对"如何做人"之人道问题的省察,以其对心体的体认、易简工夫的自信和切己重实的推重,昭示了其学理建构在人道思想上的独特慧识,其对人道的观照亦呈现出鲜明的主体性、实践性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心 易简工夫 切己重实
下载PDF
“格物”即是“格心”吗?——陆九渊“格物论”与“本心论”的关系辨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彭启福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8-294,共7页
关于陆九渊心学中"格物论"与"本心论"之间的关系,流行的见解认为,与朱熹"格物"向外寻求"物理"的方式不同,陆九渊的"格物"乃是向内"格心","格物"实质上是"... 关于陆九渊心学中"格物论"与"本心论"之间的关系,流行的见解认为,与朱熹"格物"向外寻求"物理"的方式不同,陆九渊的"格物"乃是向内"格心","格物"实质上是"格心"。这种化"格物"为"格心"的流行诠释模式虽然易于凸显陆九渊心学与朱熹理学在"格物"问题上的区别,但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困难和缺憾:它不仅可能破坏作为"格物"说思想源头的《大学》中"八条目"的内在融贯性,而且在陆九渊的言论中难以找到令人信服的文本学依据。陆九渊的"格物论"应该置于一种"为学之道内外贯通"的理路上来把握:"发明本心"是向内,是为学的根本;"格物"是向外,是对"本心"的涵养和扩充,是为学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物 格心 本心 心学 陆九渊
下载PDF
由“物”到“本心”再到“乾元”——熊十力关于本体之建构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志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5-151,160,共7页
熊十力认为,根据"应用不无计"、"依他起性"和"极微计"之辨析,"物"和"识"并不具有实在性。因此,人们通常以为事物为实在的观念是错误的。尽管如此,并不能否认宇宙本体之存在。否则,... 熊十力认为,根据"应用不无计"、"依他起性"和"极微计"之辨析,"物"和"识"并不具有实在性。因此,人们通常以为事物为实在的观念是错误的。尽管如此,并不能否认宇宙本体之存在。否则,不仅宇宙没有了根据,人生也会失去价值。"虚寂"而"生化"乃本体之根本属性,而"本心"既"虚寂"又"生化",故"本心"即是本体。当然,"本心"不是与物相对的"妄执之心",而是超越的、"绝待"的本体。为了避免对"本心"的误解,也为了凸显本体之"绝待",熊十力将"本心"名为"乾元";并通过对其特征的分疏,进一步论定了"乾元"之所以为本体。这样,由"物"到"本心"再到"乾元",熊十力完成了其本体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本心 乾元 本体
下载PDF
谈陆九渊的“心即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建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2-74,共3页
为深化对陆九渊心学的认识,推动宋明理学的发展,运用文献索引与诠释的方法,论述了陆九渊"心即理"命题中"心"与"理"的关系及其理论在现实中的落实和发展趋势。结论认为:陆九渊的"心即理"指"... 为深化对陆九渊心学的认识,推动宋明理学的发展,运用文献索引与诠释的方法,论述了陆九渊"心即理"命题中"心"与"理"的关系及其理论在现实中的落实和发展趋势。结论认为:陆九渊的"心即理"指"心"与"理"相即不离,二者以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结合着;当陆九渊把"心即理"落实于社会道德领域时,"心即理"则体现为"本心即理"。在道德领域,陆九渊又以消解方式把"本心即理"推到极端,从而达到其识理以自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本心
下载PDF
朱熹道德主体的经验性建构进路
12
作者 全林强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28-36,共9页
形而上学的“本心”的一个核心特征是:既在主体经验历史中发生,又与其是无相干性的。形而上学的本心产生了两种相反的后果:一种是积极的,即道德主体的挺立;一种是消极的,即为道德不作为提供了辩护。朱熹首先发现了形而上学的本心的消极... 形而上学的“本心”的一个核心特征是:既在主体经验历史中发生,又与其是无相干性的。形而上学的本心产生了两种相反的后果:一种是积极的,即道德主体的挺立;一种是消极的,即为道德不作为提供了辩护。朱熹首先发现了形而上学的本心的消极后果,并提出了基于主体经验历史而形成的本心。朱熹主张,主体的本心建构是主体经验历史的整体性表达。本心与经验历史之间是互释互构的,这是一种内在主义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本心 道德主体 经验性建构
下载PDF
王阳明融佛入儒思想再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力祥 汪美玲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96-104,共9页
王阳明融佛入儒有其内在的逻辑,是在具体时代背景下作出的必然选择。阳明融佛入儒之缘由为:社会沉沦需求道德重塑,理学僵化需要儒学突围。阳明融佛入儒之路径为:以“本心”作为儒学和佛学的接榫点,大量吸收和借鉴佛教“即心即佛”的心... 王阳明融佛入儒有其内在的逻辑,是在具体时代背景下作出的必然选择。阳明融佛入儒之缘由为:社会沉沦需求道德重塑,理学僵化需要儒学突围。阳明融佛入儒之路径为:以“本心”作为儒学和佛学的接榫点,大量吸收和借鉴佛教“即心即佛”的心性论、“动静结合”的工夫论以及“圆融无碍”的境界论,从而形成了一个兼具“自明性”“真切性”“圆融性”的“本心”。阳明融佛入儒之旨趣,一方面为了挺立个人的道德价值,恢复社会的公序良俗;另一方面是要维护儒学大中至正、彻上彻下之大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佛学 本心 知行合一 致良知
下载PDF
“本心”的普遍性与个体性——论熊十力哲学的普遍主义取向
14
作者 郭美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46,共7页
熊十力哲学将真实存在归结为“本心”或“实体”。而本心或实体有两个维度的含义,即个体性与普遍性。在两个维度之间,熊氏哲学表现出从突出个体性滑向强化普遍性,并陷入普遍主义立场的取向,从而消解了个体性。
关键词 熊十力 哲学 “本心” “实体” 普遍主义 个体性 普遍性 语体
下载PDF
陆九渊教育哲学思想探析
15
作者 鲁军虎 《西部教育发展研究》 2009年第3期62-65,共4页
陆九渊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博采众家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教育哲学:以“本心”为基础的道德主体论,“发明本心”的教育方法论,“明心”“做人”的教育目的论。
关键词 陆九渊 本心
下载PDF
“本心”的追问——以《新唯识论》“明宗”章与“唯识”章为例
16
作者 张永超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9-12,共4页
熊十力先生反对将"体""用"截成"两片",并看到了宇宙发生流行中海沤不二的终极本体,但是熊先生却又将心分为"本心"和"习心"。我们可以追问,若是"体用不二","本心"... 熊十力先生反对将"体""用"截成"两片",并看到了宇宙发生流行中海沤不二的终极本体,但是熊先生却又将心分为"本心"和"习心"。我们可以追问,若是"体用不二","本心"与"习心"何以截分?或者说"本心"和"习心"的关系如何?"境不离识",可同样"识与境存",而"识"(习心)本即是"本心"的流行,在新的意义上可以说"境不空"而"识亦不妄","本心"即是"习心",心本无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新唯识论》 “本心” “习心” 境不离识
下载PDF
从“志”与“情”的关系看熊十力的诗学观
17
作者 曹传安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7-9,共3页
中国诗学中"志"与"情"有着复杂的关系,熊十力先生从哲学的立场提出"以志统情"的观点。志是心之所存主;情虽缘物而生,若能体现本心之德,则须与志相协。以志统情既是对宋明理学性情观的统合与发展,又体现... 中国诗学中"志"与"情"有着复杂的关系,熊十力先生从哲学的立场提出"以志统情"的观点。志是心之所存主;情虽缘物而生,若能体现本心之德,则须与志相协。以志统情既是对宋明理学性情观的统合与发展,又体现了熊十力先生作为哲学家的独特诗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本心 性情 诗言志
下载PDF
论甬上四先生之一——袁燮的学术思想
18
作者 陈小亮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6-10,共5页
袁燮是南宋陆学的浙东传人,甬上四先生之一,其学术思想虽师承陆九渊心学,却在社会政治方向发展了南宋陆学,更为注重践履功夫和经世致用。本心在臣为,为民、为君、为国的忠臣之心;在君,则体现为刚健、公道、仁爱、广谋合众的心之精神。... 袁燮是南宋陆学的浙东传人,甬上四先生之一,其学术思想虽师承陆九渊心学,却在社会政治方向发展了南宋陆学,更为注重践履功夫和经世致用。本心在臣为,为民、为君、为国的忠臣之心;在君,则体现为刚健、公道、仁爱、广谋合众的心之精神。在此基础上,由陆九渊的"心即理",袁燮提出天人一理、君民一体的政治哲学命题,鲜明地体现了袁燮的民本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燮 本心 广谋合众 君民一体
下载PDF
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初心的坚守和实践——以何叔衡为例
19
作者 周雪香 吴丽丽 《龙岩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6,共6页
深入挖掘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初心的坚守和实践,对于当前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被誉为中央苏区“五老”之一的何叔衡,对革命初心的坚守和实践主要体现在:肃贪惩腐,纠“左”防右,体现了何叔衡禀公执法、... 深入挖掘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初心的坚守和实践,对于当前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被誉为中央苏区“五老”之一的何叔衡,对革命初心的坚守和实践主要体现在:肃贪惩腐,纠“左”防右,体现了何叔衡禀公执法、勇于担当的品格,反映了何叔衡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情怀;遭批判撤职,矢志不渝,反映出他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诚;英勇不屈,壮烈牺牲,生动诠释了他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区时期 初心 何叔衡
下载PDF
袁燮《毛诗经筵讲义》心学思想浅析
20
作者 陈小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134-138,共5页
袁燮是南宋陆九渊心学的浙东传人,"甬上四先生"之一,其诗经学著作《毛诗经筵讲义》通过对诗大序中"诗无邪"、"四始"的心学阐释,和解经中心学方法的运用,着力于启沃君心,即帝王的本心,刚健之心,充分体现... 袁燮是南宋陆九渊心学的浙东传人,"甬上四先生"之一,其诗经学著作《毛诗经筵讲义》通过对诗大序中"诗无邪"、"四始"的心学阐释,和解经中心学方法的运用,着力于启沃君心,即帝王的本心,刚健之心,充分体现了其诗经学在阐发心学思想的同时更为注重践履功夫和经世致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燮 本心 《毛诗经筵讲义》 经世致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