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魏晋六朝汉译佛经中的同义连用总括范围副词初论 被引量:14
1
作者 武振玉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23-128,共6页
虚词的同义连用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独特现象 ,其中尤以总括范围副词的同义连用最为多见。仅以魏晋六朝时期的汉译佛经为例 ,我们将其分为皆组、悉组、咸组、俱组、普组、共组、尽组、都组、并组、佥组等几类 ,对其做详尽的描写、分析 ,... 虚词的同义连用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独特现象 ,其中尤以总括范围副词的同义连用最为多见。仅以魏晋六朝时期的汉译佛经为例 ,我们将其分为皆组、悉组、咸组、俱组、普组、共组、尽组、都组、并组、佥组等几类 ,对其做详尽的描写、分析 ,并将其与前此的东汉译经以及同时期的中土文献进行对比 ,从而阐明此期同义连用总括范围副词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六朝 汉译佛经 同义连用 总括范围副词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水路交通的拓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何德章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150-157,共8页
分裂动荡的魏晋南北朝时代 ,政治军事原因促使南北水路交通不断拓展 ,从今杭州通往今天津附近的水路交通隐隐形成 。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南北水路交通 杭州 天津 人工水道 隋代大运河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的原因 被引量:8
3
作者 雷震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64-66,85,共4页
魏晋时期社会思想和学术风气的变化为史学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和学术条件;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历史的变化,深刻影响了史学的发展,直接促成了史学体裁的多样化及内容的繁杂,并使之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文化... 魏晋时期社会思想和学术风气的变化为史学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和学术条件;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历史的变化,深刻影响了史学的发展,直接促成了史学体裁的多样化及内容的繁杂,并使之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史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特别是造纸业的发达,引起文化用具的革新,为书籍的传抄和文化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时期 历史学 发展原因
下载PDF
论江苏徐州地区南北朝墓葬中的陶俑 被引量:10
4
作者 韦正 乔苏婷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5-73,共9页
南北朝时期,徐州经历了从隶属于南方到隶属于北方的巨大变化,这在文化上亦有所反映,尤其表现在墓葬随葬陶俑方面。通过对徐州南北朝墓葬及陶俑发现情况的概括总结,分析可知徐州地区南北朝陶俑特点的转变和演化大致可分为东晋刘宋、北魏... 南北朝时期,徐州经历了从隶属于南方到隶属于北方的巨大变化,这在文化上亦有所反映,尤其表现在墓葬随葬陶俑方面。通过对徐州南北朝墓葬及陶俑发现情况的概括总结,分析可知徐州地区南北朝陶俑特点的转变和演化大致可分为东晋刘宋、北魏和北齐三个阶段。同时,物质材料变化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指示出陶俑形象的转变与徐州在南北朝时期政治地位的升降变化存在紧密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 南北朝 陶俑 墓葬
原文传递
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毛远明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47-51,共5页
异体字作为汉字字库中音义全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组字,是汉字历史堆积的产物,情况相当复杂,值得认真清理。汉魏晋南北朝碑刻文献真实性强,数量充足,产生的时代、地域明确,最能反映异体字在该时期的基本面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论文扼... 异体字作为汉字字库中音义全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组字,是汉字历史堆积的产物,情况相当复杂,值得认真清理。汉魏晋南北朝碑刻文献真实性强,数量充足,产生的时代、地域明确,最能反映异体字在该时期的基本面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论文扼要阐述了应该研究的碑刻异体字的各种类型及相互关系,对异体字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个人的看法,可以为文字学和汉字发展史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体字 碑刻 汉魏六朝 思路方法
下载PDF
南北朝交聘使节行进路线考 被引量:7
6
作者 蔡宗宪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61,共13页
南北朝时期为南北对峙的局面,双方除了军事冲突,也有和平的外交往来。交聘使节通常是由本国国都出发,前往他国国都进行访问与交涉,由于事属公务,交通路线大致上是比较固定的。不过,由于北朝政权更迭,曾经数次迁都,因此,交聘的路线也随... 南北朝时期为南北对峙的局面,双方除了军事冲突,也有和平的外交往来。交聘使节通常是由本国国都出发,前往他国国都进行访问与交涉,由于事属公务,交通路线大致上是比较固定的。不过,由于北朝政权更迭,曾经数次迁都,因此,交聘的路线也随之改变。本文根据正史与诗歌中有关使节行迹的资料,逐一考证“平城—建康”、“洛阳—建康”、“邺—建康”与“长安—建康”这四条路线,希望能将当时使节穿梭往来的具体路径勾勒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朝 交聘 使节 路线
原文传递
魏晋南北朝疑问代词“谁”和“孰”的考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邓军 李萍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3-117,共5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种文体中,使用“谁”、“孰”两字的情况较为普遍。作者通过对《三国志》、《六度集经》……《百喻经》等九部文献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着重从分布和用法两方面对魏晋南北朝疑问代词“谁”和“孰”作了比较,揭示了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种文体中,使用“谁”、“孰”两字的情况较为普遍。作者通过对《三国志》、《六度集经》……《百喻经》等九部文献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着重从分布和用法两方面对魏晋南北朝疑问代词“谁”和“孰”作了比较,揭示了二者的发展和变化以及特定语言环境下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分布 用法
下载PDF
银杏文化历史变迁述评 被引量:7
8
作者 陈凤洁 樊宝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28-33,共6页
银杏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加强银杏文化研究对推动银杏生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银杏文化的发展特点,运用历史研究方法,可将中国历史上银杏文化的发展进程分为3个阶段:商周至南北朝为神学的时代,隋唐至清前期为文学的时代,中国... 银杏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加强银杏文化研究对推动银杏生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银杏文化的发展特点,运用历史研究方法,可将中国历史上银杏文化的发展进程分为3个阶段:商周至南北朝为神学的时代,隋唐至清前期为文学的时代,中国近代以来为科学的时代。银杏文化史是银杏逐渐被认识和利用,银杏文化内涵和外延逐渐深化发展的过程。现代银杏文化建设应该在传承历史的前提下,结合时代需要,综合创新,走科学和人文和谐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商周时期 南北朝 隋唐时期 清前期
下载PDF
罗衤圭徐转红袖扬——关于古代袿衣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8
9
作者 周方 卞向阳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1-106,共6页
现有关于袿衣的研究多停留在对于袿衣上"纖"与"髾"的阐释中,缺乏对于袿衣起源、发展及形制演变的论述。文章通过对于文献的梳理,指出汉代袿衣源自周礼的"三翟"遗俗,并依据考古中的图像,将袿衣分为"... 现有关于袿衣的研究多停留在对于袿衣上"纖"与"髾"的阐释中,缺乏对于袿衣起源、发展及形制演变的论述。文章通过对于文献的梳理,指出汉代袿衣源自周礼的"三翟"遗俗,并依据考古中的图像,将袿衣分为"袍制袿衣"和"襦裙制袿衣"两种。汉代流行的是"袍制袿衣",魏晋南北朝流行的是"襦裙制袿衣",袿衣形制的转变符合东汉晚期袍服式微,魏晋南北朝时期襦裙渐成主流的历史趋势。另外,文章指出顾恺之笔下的袿衣女性影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袿衣图像的表现,在南北朝晚期画师们的艺术加工下,袿衣逐渐进入了神仙造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服装 袿衣 南北朝 顾恺之
下载PDF
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见西域诸国的宗教、神话传说和东西文化交流 被引量:6
10
作者 余太山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5-127,共13页
本文详细列举了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中所见西域诸国的宗教、神话传说,揭示了西域地区成为汉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及游牧文化荟萃之地的原因.
关键词 两汉魏恶南北朝 西域传 宗教 神话传说 文化交流 西域地区 汉文化 波斯文化 希腊罗马文化 游牧文化
原文传递
论魏晋南北朝经学与文学之互动 被引量:5
11
作者 谭德兴 《北方论丛》 2004年第2期10-13,共4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与儒家经学之间不仅仅是对抗,二者还有互动。这种互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学在批评和创作领域从范畴、理论、题材、表现手法、句式风格以及审美标准等对经学进行借鉴与转换;二是随文学思想的发展,人们对经典...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与儒家经学之间不仅仅是对抗,二者还有互动。这种互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学在批评和创作领域从范畴、理论、题材、表现手法、句式风格以及审美标准等对经学进行借鉴与转换;二是随文学思想的发展,人们对经典又进行着文学的审视与解构。这种互动发生的原因主要在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学的广泛深入传播与文学的巨大发展,以及经学家与文学家身份的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文学 经学 转换
下载PDF
胡汉交融背景下的“袴褶”服饰研究——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妍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7-72,共6页
运用考古学、文献学的观点和实物、图像、文献互证的研究方法,对"袴褶"的词源及所指之物、穿着普遍性、流行推广,以及在魏晋时期广泛传播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资料主要为画像砖、陶俑、壁画等。发现颜师古所注"袴褶&q... 运用考古学、文献学的观点和实物、图像、文献互证的研究方法,对"袴褶"的词源及所指之物、穿着普遍性、流行推广,以及在魏晋时期广泛传播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资料主要为画像砖、陶俑、壁画等。发现颜师古所注"袴褶"并非《急就篇》中"袴褶"所指本义。袴褶成为了鲜卑胡服与汉服之间向对方相互靠拢的"折衷体","袴褶"的流行是政令推动与自发演化的双重结果。以袴褶为代表的上衣下裤形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广泛传播的原因,有孝文帝汉化改革政策、时局动荡下对胡服的被动接受、袴褶的实用性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袴褶 魏晋 南北朝 胡汉交融 服饰形制
下载PDF
论魏晋十六国时期中原王朝对西域的管辖经营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泓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44-47,共4页
魏晋十六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动荡割据的时代。然而,这时期西域和内地的密切联系以及一致性并非削弱;而且恰恰在这时,高昌地区形成了与内地同一的郡县行政管理体制。
关键词 魏晋 十六国时期 管辖 屯治
下载PDF
6世纪前期北方地区维摩诘经变的演变——兼论与南朝佛教图像的关联 被引量:7
14
作者 于向东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11-17,共7页
维摩诘经变是佛教美术本土化的变相,也是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佛教图像之一。相比5世纪图像,6世纪前期维摩诘经变样式发生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在维摩诘形象的汉化、隐几、隐囊的出现以及画面情节的丰富等方面。本文根据图像细节分析及文献记... 维摩诘经变是佛教美术本土化的变相,也是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佛教图像之一。相比5世纪图像,6世纪前期维摩诘经变样式发生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在维摩诘形象的汉化、隐几、隐囊的出现以及画面情节的丰富等方面。本文根据图像细节分析及文献记载,推测6世纪前期维摩诘经变样式可能源自南朝佛教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朝 佛教图像 维摩诘经变 演变 影响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诗赋的骈偶化进程及其理论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韩高年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10-114,F0003,共6页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六法海》说:"自李斯《谏逐客令》始点缀华词,自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始点缀故事,是骈体文之渐萌也"。骈偶化倾向虽萌芽于周秦两汉,但从汉末魏晋始才成为诗、赋创作一种自觉的形式上的诉求,至南朝宋,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六法海》说:"自李斯《谏逐客令》始点缀华词,自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始点缀故事,是骈体文之渐萌也"。骈偶化倾向虽萌芽于周秦两汉,但从汉末魏晋始才成为诗、赋创作一种自觉的形式上的诉求,至南朝宋,诗、赋骈偶句比例发展至最高峰,齐梁以后则比例下降,表现出在更高层次上追求形式均衡美、对称美、和谐美的理性思考。本文拟考察此一过程中文人创作心态上呈现出的对骈偶化的"部分趋同———过度趋同———理性认同"的阶段性特征,并揭示其对诗、赋文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诗赋 骈偶
下载PDF
北朝诸国长城再探索——兼与朱大渭先生商榷 被引量:7
16
作者 艾冲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1-98,共8页
在回顾北朝诸国长城研究概况的基础上,重新探讨魏、齐、周诸国所筑长城的历史真相,逐一审视和剖析北朝诸国长城的分布及起讫地,首次对高齐洛州西界"长堑"位置及走向提出个人见解。肯定"西河总秦戍至海的长城,营造于天保... 在回顾北朝诸国长城研究概况的基础上,重新探讨魏、齐、周诸国所筑长城的历史真相,逐一审视和剖析北朝诸国长城的分布及起讫地,首次对高齐洛州西界"长堑"位置及走向提出个人见解。肯定"西河总秦戍至海的长城,营造于天保五至七年(554-556),历时两年有余"的说法,符合历史实际,迄今仍具科学性。同时,对相关学者的研究结论提出商榷,指出其研究方法、史料应用、历史地名、长城走向、长城长度诸环节存在的舛误,对其研究中未采纳文物普查和实地考察资料提出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朝 长城 起讫与走向 建筑时间
下载PDF
两晋南北朝“白衣领职”初探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伟航 高茂兵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3-177,共5页
两晋南北朝时期,“白衣领职”是一种与“免官”完全不同的处分方式。它既是对官吏任免和惩处制度的完善,也是对受处分官员某种程度的保护措施,其根本目的是既维护权威,又维持正常工作秩序。这种特殊的领职方式,体现出了两晋南北朝时期... 两晋南北朝时期,“白衣领职”是一种与“免官”完全不同的处分方式。它既是对官吏任免和惩处制度的完善,也是对受处分官员某种程度的保护措施,其根本目的是既维护权威,又维持正常工作秩序。这种特殊的领职方式,体现出了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晋 南北朝 白衣 白衣领职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文学表现家族观念的情感模式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天来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22-126,共5页
魏晋南北朝时作家多出于世家大族 ,这些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了强烈的家族观念。家族观念是魏晋南北朝诗文作品表现的一种常见主题 ,但这一主题所呈现出来的情感色彩却有着明显的区别。纵观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 ,我们可以将家族观念所... 魏晋南北朝时作家多出于世家大族 ,这些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了强烈的家族观念。家族观念是魏晋南北朝诗文作品表现的一种常见主题 ,但这一主题所呈现出来的情感色彩却有着明显的区别。纵观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 ,我们可以将家族观念所表现的情感概括为几种模式 ,一是寄托式 ,二是追忆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文学 家族观念 情感模式
下载PDF
论魏晋南北朝歌诗发展的经济基础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怀荣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8-52,共5页
魏晋南北朝虽是乱世,但曹魏(包括建安后期)和西晋初期、南朝的大部分时期,以及北魏迁洛以后的数十年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而疯狂的土地兼并与频繁的商业贸易,更加快了财富集中的速度。上层社会奢侈成风,歌舞声色的消费需求空前高涨,为... 魏晋南北朝虽是乱世,但曹魏(包括建安后期)和西晋初期、南朝的大部分时期,以及北魏迁洛以后的数十年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而疯狂的土地兼并与频繁的商业贸易,更加快了财富集中的速度。上层社会奢侈成风,歌舞声色的消费需求空前高涨,为歌诗创作与表演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也直接促成了魏晋南北朝歌诗艺术的三大兴盛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歌诗 土地兼并 商业贸易 歌诗消费
下载PDF
《北史》民族列传与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历史研究述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书豪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3-102,共10页
《北史》作为记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历史活动的重要史著,其成书过程、删削增补已在学界得到充分探讨,但对该书民族列传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尚未见到。对《北史》民族列传所记载的南北朝时期各民族发展情况以及各民族与北朝政权的关... 《北史》作为记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历史活动的重要史著,其成书过程、删削增补已在学界得到充分探讨,但对该书民族列传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尚未见到。对《北史》民族列传所记载的南北朝时期各民族发展情况以及各民族与北朝政权的关系进行研究,不仅可明确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意涵,而且可从《北史》通代的民族史叙述中凸显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应有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史》 民族列传 南北朝时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