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中西印哲学而来的语言差异谈中国的文化自觉——中西印哲学思想和语言特质比较(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法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23,共8页
由中西印哲学思想而来的语言各有特点。西方在重空间轻时间之基础上,为确定事物和世界,从各种to be(是)而来的本质之being(是),构成其语言的定义型特色,并由之形成了语言的主谓结构和主句从句的几何之美。印度在重时间轻空间的基础上,... 由中西印哲学思想而来的语言各有特点。西方在重空间轻时间之基础上,为确定事物和世界,从各种to be(是)而来的本质之being(是),构成其语言的定义型特色,并由之形成了语言的主谓结构和主句从句的几何之美。印度在重时间轻空间的基础上,为确定事物和世界,而把"是"分为本质之as(是)和现象之bhū(是),构成了其语言的反定义特色,形成以动词词根为基础的语言体系。中国在时空兼顾的基础上,为确定事物和世界,产生了"……者……也"结构及其简化形式,构成其语言的非定义特色,形成了词—语—句的灵动体系。汉语在由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转型中,利弊皆有,在全球化时代如何提升汉语,成为文化自觉的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定义型语言特色 印度反定义型语言特色 中国非定义型语言特色 中西印语言比较文化自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