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共产党关于教育性质问题的百年探索 被引量:22
1
作者 石中英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1,共9页
教育性质问题是教育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教育实践的一个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高度重视教育性质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教育性质有不同的认识,呈现出一种明显的阶段性和历史的继承性。一百年来,党对教育性质的认识不... 教育性质问题是教育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教育实践的一个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高度重视教育性质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教育性质有不同的认识,呈现出一种明显的阶段性和历史的继承性。一百年来,党对教育性质的认识不断发展与丰富,构成了党的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教育性质的继承和创新,反映了中国社会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需求,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性质理论的中国化和时代化。一百年来,人民性在党的教育性质认识中占据核心位置,从教育要唤醒工农,到教育要向工农开门,再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人民性始终构成党的教育事业的价值轴心,坚如磐石。党在不同时期对教育的其他性质的论述,最终是为了充分实现教育的人民性。这是党的教育事业,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教育性质 政治性 人民性
下载PDF
透明人与空心人: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性的改变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宪丽 高奇琦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1-92,共12页
善与恶是人性的两个方面,不同外部条件下,人性的善恶表现会有所不同。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个人的隐私空间正不断缩小。这使得人们隐藏自己想法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低,而透明人将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特征。在未来,技术会让说谎的... 善与恶是人性的两个方面,不同外部条件下,人性的善恶表现会有所不同。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个人的隐私空间正不断缩小。这使得人们隐藏自己想法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低,而透明人将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特征。在未来,技术会让说谎的人变得越来越没有容身之处,尔虞我诈的计谋人将可能成为历史,而很少或永远不说谎话的空心人将会成为人的主流形态。空心人的流行会使得潜规则或"套路"的作用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在这一背景下,人们会选择更加善良的行为方式。或者说,由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人性向善的条件也会越来越成熟。然而,"套路"的终结也产生了另外一个新的问题,即人们可能会对人类存在的意义更加迷茫,这就需要人类做出更加深入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论 人工智能 透明人 空心人
下载PDF
试论人学视角的旅游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晓倩 曹诗图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6-91,共6页
旅游是人性奥区,是一种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活方式。伴随知识数量的不断累积和新问题的不断出现,旅游研究反思日益活跃,旅游研究的重心和焦点逐渐由"物之理"转向"人之理"。基于此背景,该文试图从当今哲学发展的... 旅游是人性奥区,是一种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活方式。伴随知识数量的不断累积和新问题的不断出现,旅游研究反思日益活跃,旅游研究的重心和焦点逐渐由"物之理"转向"人之理"。基于此背景,该文试图从当今哲学发展的主题形态——"人学"视角对旅游研究予以检视,通过对当代"人学"重要范畴的探讨,结合旅游现象研究,深层洞悉旅游人性奥秘,整体反映旅游者这一"特定人"的本质及其存在意义,从根本上客观把握旅游发展规律。研究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由是旅游的"始基",旅游本质是基于人的自由秉性;旅游的人学内蕴原由可基于人性需求,从旅游的本真性、自由性和休闲性3个突出特征予以剖析;旅游的人学价值在于旅游是提升人类生命价值与实现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强人学视角的旅游研究,是拓展旅游研究视野、凸显旅游学术张力及深化旅游学科探讨空间、促进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学 意蕴 人的本质 身心自由 以人为本
下载PDF
教育:以建构人的意义世界为旨归 被引量:15
4
作者 高鹏 杨兆山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共7页
与人性的契合,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人类不懈追求的教育理想。人性是"适应性"与"超越性"的统一,而"意义世界"则是基于人"超越性"维度的"合真""合善""合美"的... 与人性的契合,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人类不懈追求的教育理想。人性是"适应性"与"超越性"的统一,而"意义世界"则是基于人"超越性"维度的"合真""合善""合美"的精神世界,彰显了人之于动物的独特性。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安身立命之本在于"使人作为人成为人",它以"真"为基础,以"善"为宗旨,以"美"为鹄的,是受教育者建构自我意义世界的必然途径和可能方式。在"对人的依赖"和"对物的依赖"为基础的社会中,教育的意义探寻功能被遮蔽了。为使人摆脱工具性的存在状态,实现受教育者的自由全面发展,我们应在教育实践中消解"物化思维",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而通过对受教育者适应性的尊重与超越性的激发,不断完善教育对人的建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意义世界 以人为本
下载PDF
大历史观视野下的人工智能 被引量:14
5
作者 吕乃基 《系统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0,共10页
在大历史观的视野下,人类必将突破自己的"界","奇点人"呼之欲出。可以由大历史观大致描述其轮廓,预测其与人的关系。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自然 自然界 奇点人
原文传递
职业教育职业性、社会性、人民性解读 被引量:9
6
作者 段振榜 张洪 《职业技术教育》 2006年第19期14-16,共3页
职业教育具有两个需求主体,一是经济社会的需求;二是公众的个人需求。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人民性特征,表现为职业教育要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职业人才,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依存,职业教育是实现弱势群体生... 职业教育具有两个需求主体,一是经济社会的需求;二是公众的个人需求。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人民性特征,表现为职业教育要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职业人才,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依存,职业教育是实现弱势群体生存与发展、体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职业性 社会性 人民性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意蕴 被引量:9
7
作者 张丽新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3-51,共9页
人民性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国家治理需要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在应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需要坚持人民性这一价值性思维,人民性思维是在历史动态发展及现实需要中逐步形成的理念。国家提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人... 人民性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国家治理需要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在应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需要坚持人民性这一价值性思维,人民性思维是在历史动态发展及现实需要中逐步形成的理念。国家提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人民利益至上、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等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将“人民性”蕴含于国家建设中,从现实问题出发,围绕人民这个核心词分析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出难题并实现有效应对,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最终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耦合这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标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性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国家治理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论述的人民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颖 靳玉军 江亲祥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5-175,共11页
习近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论述中的人民性主要包括人民取向、人民力量和人民立场三个内涵与维度。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习近平始终把人民放在... 习近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论述中的人民性主要包括人民取向、人民力量和人民立场三个内涵与维度。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习近平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秉承为了谁、依靠谁、服务谁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造福人民,以人民取向为统领,以人民力量为保障,以人民立场为旨归,体现了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论述人民性的逻辑意蕴。人民取向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论述的价值根基,人民力量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论述的实践动力,人民立场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论述的目标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意识形态 网络意识形态 党性 人民性 人民主体 马克思主义人民观 互联网
下载PDF
教育:合人性地展开——论人学视野中的教育理想 被引量:9
9
作者 高鹏 杨兆山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6-140,共5页
教育是以"培养人"为主旨的社会实践活动。无论是教育理想还是理想的教育都以受教育者完满人性的生成为终极关怀。完满人性是人性系统全面、均衡发展的结果,而人性化教育作为教育理想的应然表征,必须在对个体的积极引导中不断... 教育是以"培养人"为主旨的社会实践活动。无论是教育理想还是理想的教育都以受教育者完满人性的生成为终极关怀。完满人性是人性系统全面、均衡发展的结果,而人性化教育作为教育理想的应然表征,必须在对个体的积极引导中不断拓展和深化人性的不同纬度,并使之得到总体性的生成。为了实现"合人性"的教育理想,我们应自觉坚持"以人为本"的立场,推动教育实践在理念、过程、关系方面的人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理想 人性 人性化教育 以人为本
下载PDF
语体的定义与性质的反思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希杰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117-121,126,共6页
语体的定义是语体研究的起点。语体研究首先需要把握住语体的性质。语体的定义和性质好像已经解决了,没有问题了,其实这是还需要认真研究的。为了语体研究的繁荣,有必要认真反思语体的定义和性质。
关键词 语体定义 语体性质 全民性 公文语体
下载PDF
疫情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透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钱智勇 刘思远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共5页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彰显得淋漓尽致。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彰显出的优越性是:财富生产以满足人民需要的使用价值为核心,而不以价值增殖为核心。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彰显得淋漓尽致。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彰显出的优越性是:财富生产以满足人民需要的使用价值为核心,而不以价值增殖为核心。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彰显出的优越性是:财富分配突破人民对使用价值需要的有支付能力的限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彰显出的优越性是:生产要素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人民性
下载PDF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被引量:8
12
作者 胡洁 吴宜夏 +1 位作者 吕璐珊 刘辉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7-31,共5页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围绕"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展开规划设计,将"城市的绿肺和生态屏障、奥运的中国山水休闲后花园、市民的健康森林和休憩自然"作为设计目标,以丰富的自然生态系统、壮丽的传统山水园林景观终结北京的...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围绕"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展开规划设计,将"城市的绿肺和生态屏障、奥运的中国山水休闲后花园、市民的健康森林和休憩自然"作为设计目标,以丰富的自然生态系统、壮丽的传统山水园林景观终结北京的城市中轴线,力求达到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现代景观建造技术、环境生态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通往自然的轴线 人文 绿色 科技
原文传递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染料植物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柴真真 王趁 王雨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6-63,共8页
植物染料在工业化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资源限制,目标色相不丰富、色牢度不理想、植物染料本身的鉴别和成品的鉴别等问题。为了丰富染料植物资源的来源和提高染料植物资源的利用效率,该研究对西双版纳傣族利用的染料植物及其染色工艺涉及的... 植物染料在工业化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资源限制,目标色相不丰富、色牢度不理想、植物染料本身的鉴别和成品的鉴别等问题。为了丰富染料植物资源的来源和提高染料植物资源的利用效率,该研究对西双版纳傣族利用的染料植物及其染色工艺涉及的相关植物进行了系统调查。2014年10月到2016年1月,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西双版纳14个村寨的56个关键信息人进行访谈,收集信息包括使用着色植物、媒染植物和助染植物的种类、傣名、利用部位和资源来历,以及预处理和染色过程工艺条件与技术步骤;采用参与式观察法对4种色相的10个染色工艺过程进行了记录,采集了凭证标本和图像资料;对调查信息进行了整理编目。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使用11种着色植物和17种助染植物;目标色相有红、黄、蓝和绿。分析了傣族染料植物资源的发掘潜力、傣族利用植物染色对于染料植物利用的应用启发。该研究详细深入地记录了西双版纳傣族使用的染料植物的种类及其相关的组合和染色的过程。该研究结果对民族民间染料植物与染色工艺的产业化应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为染料植物资源筛选及其染色工艺条件优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染料 资源植物 染色工艺 傣族 传统知识
下载PDF
人民性: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价值取向的三重意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被引量:2
14
作者 段炼 张浩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4年第9期8-22,共15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重大原则之一。人民性是贯穿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条鲜明的逻辑主线,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关键“钥匙”。新时代进一步全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重大原则之一。人民性是贯穿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条鲜明的逻辑主线,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关键“钥匙”。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人民性是在秉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改革思想的人民立场、汲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进改革的历史经验、科学回应新时代新征程上世情国情的发展变化基础上形成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人民性体现在把人民群众的美好幸福生活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将人民群众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成果的共享者、人民群众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成效的评判者等方面。紧跟时代步伐,在顺应实践发展中展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人民性,就要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这6个方面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人民性 以人民为中心 三重意蕴
下载PDF
从马克思时代的“两个和解”到新时代的“两个共同体”:共产党的人的全面发展之路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有腔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0-147,共8页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两个基本维度。“人与自然和解、人与人和解”的“两个和解”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在实践中的具体量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两个基本维度。“人与自然和解、人与人和解”的“两个和解”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在实践中的具体量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两个共同体”理念。本文分析了“两个和解”思想的内涵,从自我意识的哲学视域、经济事实视域和社会发展规律视域提出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创立者终生追求的价值目标。通过阐释“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和人民美好生活的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共同发展的价值观,解读了“两个共同体”理念的内在关联性,提出“两个共同体”理念是“两个和解”思想在内涵和实现方式上的发展和创新,有助于在全球广泛的交往实践中推动人类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人与人 两个和解 生命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 人的全面发展
下载PDF
基于民生视角的国民休闲战略本质与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冯凌 郑斌 龙江智 《旅游研究》 2011年第1期52-56,74,共6页
30年前中国建设"世界工厂"生产积累,30年后中国着眼消费改善民生。《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将制定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推动国民旅游休闲发展,其实质是一项提升大众健康水平和文化修养的健康工程,是一项调节财富... 30年前中国建设"世界工厂"生产积累,30年后中国着眼消费改善民生。《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将制定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推动国民旅游休闲发展,其实质是一项提升大众健康水平和文化修养的健康工程,是一项调节财富分配、培育先进文化、缓解社会矛盾、提升全民幸福感的幸福和谐工程,是一项多层次、成规模、多样化增加社会就业的就业民生工程,是一项促进居民最终消费、带动服务业发展的国民消费工程,是一项保障劳动者休息权益、提高国家和国民美誉度的国家形象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休闲战略 本质 特征 民生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伟大斗争精神:理论逻辑、历史演进与时代意蕴 被引量:6
17
作者 万菊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4-20,60,共8页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坚持敢于斗争”是百年大党奋斗史上极其宝贵的经验之一。文章立足党的百年奋斗史,从理论、历史、现实和未来四个维度深入思考发扬伟大...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坚持敢于斗争”是百年大党奋斗史上极其宝贵的经验之一。文章立足党的百年奋斗史,从理论、历史、现实和未来四个维度深入思考发扬伟大斗争精神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从理论维度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发扬伟大斗争精神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为发扬伟大斗争精神厚植文化基因;从历史维度看,伟大斗争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完成各个历史时期重要任务的制胜法宝;从现实维度看,发扬伟大斗争精神是立足中华民族复兴全局、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推进党的伟大工程建设的现实要求。面向未来,发扬伟大斗争精神必须审视历史新方位、筑牢斗争思想,坚持人民至上、坚守斗争立场,科学预判风险、丰富斗争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党史 伟大斗争精神 革命性 人民性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浅析以自然为本的生态设计理念及思路 被引量:6
18
作者 甘冲萍 《山西建筑》 2008年第4期52-53,共2页
对环境和设计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环境危机就是设计危机",要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设计师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应做"以自然为本"的生态设计的观点,最后提出了"以自然为本"生态设计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 自然为本 以人为本 生态设计 环境危机 设计危机
下载PDF
民学:传统民本思想的当代转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钱海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47,共10页
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华传统政治文明的基因,精华与缺陷并存。有必要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指引下,以民性、民需、民心、民主、民动、民立为主要内容,建立既传承传统民本思想精华,又具有时代内涵的民学新学科,推动传统民本思想... 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华传统政治文明的基因,精华与缺陷并存。有必要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指引下,以民性、民需、民心、民主、民动、民立为主要内容,建立既传承传统民本思想精华,又具有时代内涵的民学新学科,推动传统民本思想向科学理论体系转化,使其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焕发生机与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学 民本思想转化 民性 民需 民心 民主
原文传递
社会使命与时代叙事:1949~1965年传统工艺美术的“人民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爱红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0,共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伴随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展开,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人民性”文艺精神,在传统工艺美术中逐步落实:以“人民”身份登上政治舞台的手工艺人,成为工艺美术“人民性”的阐释主体;深入理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伴随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展开,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人民性”文艺精神,在传统工艺美术中逐步落实:以“人民”身份登上政治舞台的手工艺人,成为工艺美术“人民性”的阐释主体;深入理解、深刻表现人民新生活,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人民的需要出发“为人民”,成为工艺美术创作的社会使命;以“人民性”重建“民族性”,在“人民文化”中得以重构的“民族形式”,成为工艺美术叙事的时代元素。在“为人民”的社会需求中,作为“人民”的手工艺人,在实践中诠释了工艺美术的“人民性”,履行了工艺美术服务人民日常生活、展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塑造新时代人民形象的时代使命,也形成了融传统技艺、时代内容和民族意象于一体的新民族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工艺美术 社会主义改造 “人民性” “为人民” 民族形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