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明中后期“学凡三变”现象及其诗史意义
被引量:
2
1
作者
温世亮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4-142,200,共10页
中晚明时期,“学凡三变”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从词章向制举、向心学的转变则又是其中一个重要方向。由词章向心学转变,与重道轻文传统、明代科举制度、心学流行等文化机制密切相关。由词章向心学的转变,并非表现为彼此间绝对的扞格不入,...
中晚明时期,“学凡三变”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从词章向制举、向心学的转变则又是其中一个重要方向。由词章向心学转变,与重道轻文传统、明代科举制度、心学流行等文化机制密切相关。由词章向心学的转变,并非表现为彼此间绝对的扞格不入,其实亦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诗学与心学的杂糅,中晚明性灵诗学的流行、诗学理性化的回归,与此均有内在关联。“学凡三变”既是观测明中期学术生态嬗变的重要基点,又是探究明中后期诗坛生态的一个重要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中后期
“学凡三变”
文化机制
诗心杂糅
诗史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中后期“学凡三变”现象及其诗史意义
被引量:
2
1
作者
温世亮
机构
汕头大学文学院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4-142,200,共10页
基金
汕头大学科研启动经费项目“文化视域中的江右诗歌研究”(项目编号:STF1801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中晚明时期,“学凡三变”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从词章向制举、向心学的转变则又是其中一个重要方向。由词章向心学转变,与重道轻文传统、明代科举制度、心学流行等文化机制密切相关。由词章向心学的转变,并非表现为彼此间绝对的扞格不入,其实亦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诗学与心学的杂糅,中晚明性灵诗学的流行、诗学理性化的回归,与此均有内在关联。“学凡三变”既是观测明中期学术生态嬗变的重要基点,又是探究明中后期诗坛生态的一个重要的视角。
关键词
明中后期
“学凡三变”
文化机制
诗心杂糅
诗史意义
Keywords
the
middle
and
late
Ming
Dynasty
the
three
processes
of
learning
cultural
mechanism
the
mixture
of
poetic
spirit
the
significance
of
poetic
history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明中后期“学凡三变”现象及其诗史意义
温世亮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