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安史之乱前幽州节度使中的西北旧将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子凡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6-131,共6页
唐玄宗时代随着节度使制度的完备,唐朝的军事力量逐渐集中到东北、西北两大区域,《通典》提出的"二统说"成为解释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有学者提出二统之间存在着对立争斗。然而实际上东北与西北两大军事区域之间有...
唐玄宗时代随着节度使制度的完备,唐朝的军事力量逐渐集中到东北、西北两大区域,《通典》提出的"二统说"成为解释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有学者提出二统之间存在着对立争斗。然而实际上东北与西北两大军事区域之间有着较为频繁的人员往来,尤其是幽州等东北节度使中出现了多位具有西北背景的将领。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王斛斯都是西北旧将,在西北立功后转任东北。即便在安禄山叛乱前后,仍然有西北背景的马灵詧出任安东副都护,高秀岩更是安禄山亲自从陇右调至幽州,成为叛军的重要将领。从这个角度来看,唐玄宗时期东北与西北两大军事区域之间并非截然对立,而是有着密切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史之乱
“二统说”
节度使制度
安禄山
哥舒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曹魏两种监军制度的本质特征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涛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56-58,共3页
曹魏时存在着两种迥然不同的监军制度 ,一种是由朝廷派出代表中央行使监督权力 ,但不领兵。第二种实质上是中央派出且督领地方军队的领兵制度。
关键词
监军
督领地方军队制度
都督制
地方领兵体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淮西节度使相关问题考论
被引量:
4
3
作者
武强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56,共11页
淮西节度使在安史之乱初期设立时,与其他内地藩镇并没有大的区别,其设置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平定中原地区的战乱,而且也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之后,它经历了复杂的变迁,区域不断缩小,直至剩下三州之地。但是它与中央对抗的趋势却更加明...
淮西节度使在安史之乱初期设立时,与其他内地藩镇并没有大的区别,其设置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平定中原地区的战乱,而且也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之后,它经历了复杂的变迁,区域不断缩小,直至剩下三州之地。但是它与中央对抗的趋势却更加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藩镇制度下它与中央对地方利益的争夺,区域内部的胡化只是一个浅层的诱因。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基础及区位条件也为它提供了支持。唐王朝以藩镇体制之外的手段,使用武力将它平定,迎来了自己短暂的"中兴",却无法避免之后的更加衰落乃至灭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淮西节度使
藩镇制度
胡化
经济与社会基础
区位
原文传递
题名
安史之乱前幽州节度使中的西北旧将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子凡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出处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6-131,共6页
文摘
唐玄宗时代随着节度使制度的完备,唐朝的军事力量逐渐集中到东北、西北两大区域,《通典》提出的"二统说"成为解释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有学者提出二统之间存在着对立争斗。然而实际上东北与西北两大军事区域之间有着较为频繁的人员往来,尤其是幽州等东北节度使中出现了多位具有西北背景的将领。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王斛斯都是西北旧将,在西北立功后转任东北。即便在安禄山叛乱前后,仍然有西北背景的马灵詧出任安东副都护,高秀岩更是安禄山亲自从陇右调至幽州,成为叛军的重要将领。从这个角度来看,唐玄宗时期东北与西北两大军事区域之间并非截然对立,而是有着密切的关联。
关键词
安史之乱
“二统说”
节度使制度
安禄山
哥舒翰
Keywords
An
Lushan
Rebellion
the
state
of
two-center
governance
the
military
governor system
An
Lushan
Ge
Shuhan
分类号
K242.205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曹魏两种监军制度的本质特征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涛
机构
郑州大学历史与考古系
出处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56-58,共3页
文摘
曹魏时存在着两种迥然不同的监军制度 ,一种是由朝廷派出代表中央行使监督权力 ,但不领兵。第二种实质上是中央派出且督领地方军队的领兵制度。
关键词
监军
督领地方军队制度
都督制
地方领兵体制
Keywords
supervisory
troops
system
of
supervising
and
leading
local
troops
(
military
)
governor system
local
troops
leading
system
分类号
K236.1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淮西节度使相关问题考论
被引量:
4
3
作者
武强
机构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56,共11页
文摘
淮西节度使在安史之乱初期设立时,与其他内地藩镇并没有大的区别,其设置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平定中原地区的战乱,而且也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之后,它经历了复杂的变迁,区域不断缩小,直至剩下三州之地。但是它与中央对抗的趋势却更加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藩镇制度下它与中央对地方利益的争夺,区域内部的胡化只是一个浅层的诱因。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基础及区位条件也为它提供了支持。唐王朝以藩镇体制之外的手段,使用武力将它平定,迎来了自己短暂的"中兴",却无法避免之后的更加衰落乃至灭亡。
关键词
唐代
淮西节度使
藩镇制度
胡化
经济与社会基础
区位
Keywords
Tang
Dynasty
military
governor
of
Huaixi
Circuit
system
of
military
governor
ship
foreignization
eco-
nomic-social
foundation
location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安史之乱前幽州节度使中的西北旧将
刘子凡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曹魏两种监军制度的本质特征
王涛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唐淮西节度使相关问题考论
武强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