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纸巾纸中荧光增白剂迁移性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郭仁宏 周颖红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3-35,共3页
分析了纸巾纸使用过程中荧光增白剂的迁移方式和国内外相关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纸巾纸中荧光增白剂迁移性的快速检测方法。
关键词 纸巾纸 荧光增白剂 迁移性 快速检测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moving characteristics of fine grains in wide grading unconsolidated soil under heavy rainfall 被引量:35
2
作者 CUI Yi-fei ZHOU Xiao-jun GUO Chao-xu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3期417-431,共15页
The initiation mechanism of debris flow is regarded as the key step in understanding the debrisflow processes of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damage. Moreover, migration, accumulation and blocking effects of fine parti... The initiation mechanism of debris flow is regarded as the key step in understanding the debrisflow processes of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damage. Moreover, migration, accumulation and blocking effects of fine particles in soil will lead to soil failure and then develop into debris flow. Based on this hypothesis and considering the three factors of slope gradient, rainfall duration and rainfall intensity, 16 flume experiments were designed using the method of orthogonal design and completed in a laboratory. Particle composition changes in slope toe, volumetric water content, fine particle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soil failure mechanism were analyzed and understood as follows: the soil has complex, random and unstable structures, which causes remarkable pore characteristics of poor connectivity, non-uniformity and easy variation. The major factors that influence fine particle migration are rainfall intensity and slope. Rainfall intensity dominates particle movement, whereby high intensity rainfall induces a large number of mass movement and sharp fluctuation, causing more fine particles to accumulate at the steep slope toe. The slope to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water collection and fine particleaccumulation. Both fine particle migration and coarse particle movement appears similar fluctuation. Fine particle migration is interrupted in unconnected pores, causing pore blockage and fine particle accumulation, which then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a weak layer and further soil failure or collapses. Fine particle movement also causes debris flow formation in two ways: movement on the soil surface and migration inside the soil. The results verify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function of fine particle migration in soil failure process is conducive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soil failure and debris flow init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de grading unconsolidated soil Fine particle migration Soil failure LANDSLIDE Debris flow initiation Flume test Heavy rainfall
下载PDF
聚乙烯塑料包装材料中4种抗氧化剂向脂肪食品模拟物迁移的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林勤保 李小梅 +1 位作者 宋欢 李波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1-635,共5页
本文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了一种脂肪食品模拟物异辛烷中抗氧化剂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四[甲基-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酯(Irganox1010)以及β-(4-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丙酸正... 本文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了一种脂肪食品模拟物异辛烷中抗氧化剂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四[甲基-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酯(Irganox1010)以及β-(4-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丙酸正十八酯(Irganox1076)的提取检测方法,加标回收率在78.0%~108.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4.0%~13.7%之间。研究了聚乙烯(PE)膜中抗氧化剂向异辛烷的迁移,讨论了温度及时间对迁移的影响,并根据迁移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数学模型的建立,对实验值与数值模拟结果计算值作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塑料 抗氧化剂 脂肪食品模拟物 迁移试验 数学模型
下载PDF
花岗岩铀成矿作用的模拟实验 被引量:28
4
作者 刘正义 刘红旭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9-113,共15页
根据花岗岩铀成矿作用的"铀预富集系"和沉淀等理论进行一系列实验模拟。对华南产铀花岗岩及其母岩进行"部分熔融实验",可知其寒武系等下古生界是形成产铀花岗岩重要母岩之一。实验表明,岩浆温度下产铀花岗岩流体(f... 根据花岗岩铀成矿作用的"铀预富集系"和沉淀等理论进行一系列实验模拟。对华南产铀花岗岩及其母岩进行"部分熔融实验",可知其寒武系等下古生界是形成产铀花岗岩重要母岩之一。实验表明,岩浆温度下产铀花岗岩流体(f)与共存相熔体(m)铀分配系数Kf/m测定值明显<1,这说明铀强烈趋向熔体,不断重熔会使花岗岩更富铀。岩浆结晶过程中流体(f)与结晶熔体(c)铀分配系数Kf/c随结晶作用加强而增长,说明对形成热液铀矿床有利。岩浆结晶过程中晶体与晶体共存相间铀的分配系数中,以含铁物质与铀矿物共存相间铀的分配系数为最大。此结果与产铀花岗岩含晶质铀矿,黄铁矿含铀较高,黑云母结晶捕获一定量铀的地质事实相一致。成矿前的"前提蚀变"阶段的铀活化实验得出,黑云母在白云母化时铀释出约达3%~30%;花岗岩白云母化过程中,全岩将有30%~60%的铀释出。在花岗岩白云母化时锆石迁出铀可达1.4%~21%。晶质铀矿在花岗岩白云母化时发生崩解和部分溶蚀,实验得出转入溶液的w(U)为(1.04~1.30)×10-6。大量水-岩反应的热液实验表明,在封闭体系统的溶液中,随压力(pH2O)降低,产铀花岗岩中的铀溶解增加(最高可增达2~3个数量级),从而打破了"压力降低铀沉淀"的一般传统说法。对热液铀矿成矿机理进行多次实验取得如下新认识:(1)适度脱碳酸(或脱CO2)对铀沉淀有利;也可使铀-硅-碳酸盐体系中的"铀-硅分离"沉淀;(2)成矿溶液"pH显著降低(落差)"是铀沉淀几大因素中的关键。这些实验结果证实和发展了"地层、岩石等预富集系"理论,并有重要找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铀成矿作用 部分熔融 分配系数 活化迁移 成矿机理 模拟实验
下载PDF
食品包装材料迁移试验方法和食品模拟物选择 被引量:25
5
作者 李挥 墨伟 +1 位作者 范斌 张敬轩 《塑料助剂》 2008年第2期13-17,共5页
综述了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化学成份向食品的迁移试验方法、食品模拟物选择和包括食品安全法规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关键词 食品包装材料 食品模拟物 迁移试验 法规 综述
下载PDF
食品接触材料表面印刷油墨中光引发剂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和迁移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韩伟 于艳军 +1 位作者 李宁涛 王利兵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87-1393,共7页
采用食品模拟物进行迁移实验,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UPLC-PDA)和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建立了食品接触材料印刷油墨中光引发剂BP(二苯甲酮)、MBP(4-甲基二苯甲酮)、Irgacure 184(1-羟基环己基苯基丙酮)、ITX(2-异丙基硫杂蒽... 采用食品模拟物进行迁移实验,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UPLC-PDA)和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建立了食品接触材料印刷油墨中光引发剂BP(二苯甲酮)、MBP(4-甲基二苯甲酮)、Irgacure 184(1-羟基环己基苯基丙酮)、ITX(2-异丙基硫杂蒽酮)、EDAB(对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和EHDAB(对二甲氨基苯甲酸异辛酯)的快速测定方法。以65%乙醇和正己烷为食品模拟物,在5℃和40℃下迁移240 h。模拟液经浓缩、净化和过滤后直接进样分析。本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1000μg/L;检出限为0.002~0.19μg/dm2;加标回收率为63.2%~98.8%。采用PDA初筛,MS/MS定量的方式对50余种样品中PIs的种类和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MBP在5个样品中被检出,其迁移水平为0.055~3.43μg/dm2;ITX和EHDAB的迁移水平分别为0.087~0.11μg/dm2和0.092~1.52μg/dm2,而BP仅在一个样品中检出,迁移水平为4.02μg/d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 食品接触材料 印刷油墨 光引发剂 迁移实验
下载PDF
季节冻土区水盐迁移及土体变形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吴道勇 赖远明 +1 位作者 马勤国 王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65-476,共12页
为研究盐渍化冻土水分、盐分迁移规律以及变形特性,探索寒区旱区土壤盐渍化机制,配制了不同含盐量的粉质黏土进行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温度、水分、盐分和土体变形之间相互耦合。温度降低有利于盐晶体析出和未冻水结冰;反之,温度升... 为研究盐渍化冻土水分、盐分迁移规律以及变形特性,探索寒区旱区土壤盐渍化机制,配制了不同含盐量的粉质黏土进行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温度、水分、盐分和土体变形之间相互耦合。温度降低有利于盐晶体析出和未冻水结冰;反之,温度升高易于晶体溶解和冰融化。水盐相变过程中伴随能量的释放或吸收,影响土体温度。盐分改变了流体的动力黏度和土体冻结温度,并且盐分结晶使土体产生较大的吸力,加剧了未冻水含量的变化。水分是盐分迁移的介质,盐分以离子形式随未冻水迁移。降温期水分盐分向上迁移,升温期迁移方向相反。迁移速率与吸力有关,冻结缘附近吸力最大,速率最快。盐渍化冻土的变形是盐分和水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含盐量较低时冻胀和融沉是土体变形的主要因素;当含盐量较高时盐胀和溶陷占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冻土 盐分迁移 变形特性 模型试验
下载PDF
中欧塑料食品包装总迁移量检测方法比较 被引量:23
8
作者 王洪涛 张玉霞 +1 位作者 彭彦泽 张岩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548-552,共5页
总迁移量作为塑料包装检测的一个重要指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综述比较了中欧食品包装总迁移量检测方法,对其合理性、科学性、可操作性进行研究,为改进我国食品包装卫生指标检验方法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以更大程度地保障食品... 总迁移量作为塑料包装检测的一个重要指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综述比较了中欧食品包装总迁移量检测方法,对其合理性、科学性、可操作性进行研究,为改进我国食品包装卫生指标检验方法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以更大程度地保障食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食品包装 总迁移量 试验方法 比较
下载PDF
面向目标控制照明的合成波源偏移 被引量:18
9
作者 冯伟 王华忠 +1 位作者 吴如山 马在田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3期223-228,共6页
应用Fourier有限差分算子,研究目标控制照明的合成波源偏移成像。平面波源与小束波源这些合成波源在目标控制照明下的偏移,都是通过增强对目标区域的有效照明来改善成像质量,通过减少非目标区域的计算冗余来提高计算效率。由分析和应用... 应用Fourier有限差分算子,研究目标控制照明的合成波源偏移成像。平面波源与小束波源这些合成波源在目标控制照明下的偏移,都是通过增强对目标区域的有效照明来改善成像质量,通过减少非目标区域的计算冗余来提高计算效率。由分析和应用合成平面波源偏移和控制照明技术扩展开去,综合考虑平面波源和小束波源的合成与偏移,并通过有效照射合成波源的概念,分析合成波源的有利照明,进行面向目标区域的控制照明和合成波源偏移。最后,对具有速度强横向变化和陡倾角反射的复杂2D盐丘模型数据,做了相应的合成波源偏移数值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照明技术 傅氏有限差分算子 二维盐丘模型 合成波源偏移成像技术
下载PDF
塑料中增塑剂迁移测试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0
作者 陈金爱 马玫 苑丽红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08年第4期21-26,47,共7页
主要介绍了塑料中增塑剂迁移测定方法,包括增塑剂的分类、迁移测试的国内外标准,增塑剂损失、迁移渗出、液体抽出的测试,以及迁移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提出我国应尽快研究并颁布增塑剂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迁移测试的方法标准等建议。
关键词 增塑剂 迁移 渗出 挥发 溶出 测试 标准
下载PDF
HPLC同时检测食品接触材料中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单体迁移量 被引量:17
11
作者 井伟 陈旻实 +5 位作者 李小晶 吕水源 陈锦东 吴洪成 郑思远 陈锦权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38,共5页
建立了一种用液相色谱技术检测分析食品接触材料中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单体迁移量的方法。样品采用水、4%乙酸和10%乙醇3种模拟物进行浸泡。色谱分离采用Phenomenex Luna NH2柱,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5 mmol/L,pH=6.5 PBS缓冲溶液(75∶... 建立了一种用液相色谱技术检测分析食品接触材料中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单体迁移量的方法。样品采用水、4%乙酸和10%乙醇3种模拟物进行浸泡。色谱分离采用Phenomenex Luna NH2柱,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5 mmol/L,pH=6.5 PBS缓冲溶液(75∶25,V/V),流速1.0 mL/min,DAD检测波长为214 nm。在优化条件下,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分别在0.1~110 mg/L和0.3~135 mg/L范围内,峰面积和质量浓度线性关系良好。在0.5 mg/L的添加水平下,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7%~102.2%和88.0%~88.9%,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45%~3.42%和3.54%~4.10%,检出限分别为0.02 mg/L和0.08 mg/L。方法可同时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单体迁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 三聚氰酸 食品接触材料 高效液相色谱 迁移
原文传递
离子色谱-直接紫外检测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六价铬迁移量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立辉 张昊 霍宗利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7-390,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离子色谱-直接紫外检测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六价铬迁移量的新方法。方法样品经碱性食品模拟物(碳酸钠-盐酸,pH=8.5)浸泡后,使用氯化铵-氨水溶液为淋洗液,IonPacA S7(4 mm×250 mm)阴离子分析柱分离,以紫外检测器在350... 目的建立一种离子色谱-直接紫外检测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六价铬迁移量的新方法。方法样品经碱性食品模拟物(碳酸钠-盐酸,pH=8.5)浸泡后,使用氯化铵-氨水溶液为淋洗液,IonPacA S7(4 mm×250 mm)阴离子分析柱分离,以紫外检测器在350 nm波长直接检测。结果本方法在0.001~0.5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y=10.8554x+0.00472,r=0.999 9,检出限为0.000 3 mg/L,定量限为0.001 m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8%~113%,相对标准偏差(n=6)为1.9%~9.0%。结论本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检出限低、操作简便易行等特点,适用于日常样品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紫外检测 食品接触材料 包装材料 六价铬 迁移 食品污染物 检测
原文传递
岩体裂隙网络注浆模拟试验系统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滨 桑昊旻 +3 位作者 康永水 刘泉声 罗慈友 赵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0-549,共10页
为研究浆液在岩体裂隙网络内的扩散迁移规律,研制了可视化裂隙恒压注浆试验系统。该系统由供压设备、恒压出浆设备、裂隙模拟设备以及监测设备组成,可根据试验要求设计特定岩体裂隙网络,模拟不同注浆压力、浆液黏度、裂隙开度等多种参... 为研究浆液在岩体裂隙网络内的扩散迁移规律,研制了可视化裂隙恒压注浆试验系统。该系统由供压设备、恒压出浆设备、裂隙模拟设备以及监测设备组成,可根据试验要求设计特定岩体裂隙网络,模拟不同注浆压力、浆液黏度、裂隙开度等多种参数影响下的浆液流动过程,并可研究裂隙岩体中浆液-水/气驱替作用机制。通过单一裂隙注浆理论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本试验系统的可靠性。基于此,进一步研究随机裂隙网络注浆扩散机制,结果表明:(1)裂隙内同一点压力随注浆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随裂隙开度的增大而减小,不随浆液黏度的变化而变化;(2)浆液在裂隙网络内由总流分散为支流后,压力显著下降,流速放缓,且各支流压力与流量分配系数受交叉(分叉)裂隙夹角影响较大。试验系统的研制及研究成果对岩体工程注浆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体裂隙 注浆 扩散迁移 模拟试验
原文传递
气力式圆筒筛膜杂分离机改进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6
14
作者 彭强吉 李成松 +2 位作者 康建明 史高昆 张恒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6-135,共10页
针对气力式圆筒筛膜杂分离机筛分性能波动大的问题,增设运移装置、重置圆筒筛筛孔排布与大小,以保持气流分布均匀性、改善杂质通过性,提高了气力式圆筒筛膜杂分离机筛分性能的稳定性。对圆筒筛内膜杂混合物进行运动分析,选取圆筒筛转速... 针对气力式圆筒筛膜杂分离机筛分性能波动大的问题,增设运移装置、重置圆筒筛筛孔排布与大小,以保持气流分布均匀性、改善杂质通过性,提高了气力式圆筒筛膜杂分离机筛分性能的稳定性。对圆筒筛内膜杂混合物进行运动分析,选取圆筒筛转速、进风管风速、气流角度为试验因素,以膜中含杂率和杂中含膜率作为评价指标,运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设计三因素三水平试验,分析各因素对膜杂分离作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膜中含杂率影响主次顺序依次为:进风管风速、圆筒筛转速、气流角度;各因素对杂中含膜率影响主次顺序依次为:圆筒筛转速、进风管风速、气流角度。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响应曲面图,进行了综合影响效应分析,得出当圆筒筛转速为23.8 r/min、进风管风速为5.9 m/s、气流角度为2.7°时,膜中含杂率为10.60%,杂中含膜率为0.133%。对上述优化结果进行试验验证,得出在该参数组合下的膜中含杂率平均值为10.54%,杂中含膜率平均值为0.132%,表明该整机优化方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杂混合物 分离机 运移装置 改进设计 试验
下载PDF
^(90)Sr、^(237)Np、^(238)Pu和^(241)Am在含水层中迁移的模拟实验 被引量:12
15
作者 郭择德 李书绅 +3 位作者 邓安 杨端节 程金茹 刘力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25,共7页
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野外试验场的地下研究设施内进行了 90 Sr、2 3 7Np、2 3 8Pu和 2 41Am在含水层介质中迁移的模拟实验。实验用的非扰动原状土柱取自地下研究设施内的含水层 ,实验用水为地下水。实验结果表明 ,试验场含水层介质对 2... 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野外试验场的地下研究设施内进行了 90 Sr、2 3 7Np、2 3 8Pu和 2 41Am在含水层介质中迁移的模拟实验。实验用的非扰动原状土柱取自地下研究设施内的含水层 ,实验用水为地下水。实验结果表明 ,试验场含水层介质对 2 3 8Pu和 2 41Am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对 2 3 7Np的吸附能力相对次之 ,对 90 Sr的吸附能力相对较弱。在实际水流速为 6 .13cm/ d条件下 ,经过 5 2 7.5天 ,各核素的活度浓度峰分别迁移了 16 cm(90 Sr)、3.9cm(2 3 7Np)、小于 0 .2 cm(2 3 8Pu和 2 41Am)。采用核素二维迁移方程和本文提出的核素从源层释放的洗脱模型对浓度分布进行了拟合 ,得到了核素迁移参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锶90 镎237 钚238 镅241 核素迁移 模拟实验 含水层 安全评价 放射性废物 近地表处置
下载PDF
食品包装材料的迁移及安全壁垒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戴宏民 戴佩华 周均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1期40-48,共9页
食品包装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研究了欧美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法规的整体框架,尤其是关于食品接触包装材料迁移的安全法规,并重点对欧美制定迁移安全法规的依据—食品聚合物包装材料成分迁移的数学模型和实验测试方法进行... 食品包装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研究了欧美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法规的整体框架,尤其是关于食品接触包装材料迁移的安全法规,并重点对欧美制定迁移安全法规的依据—食品聚合物包装材料成分迁移的数学模型和实验测试方法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包装材料 安全法规 迁移 扩散 数学模型 实验测试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食品接触产品中的三聚氰胺及其衍生物的迁移量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陈旻实 井伟 +5 位作者 吕水源 李小晶 吴洪成 林柏玲 郑思远 陈锦权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72-1576,共5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检测三聚氰胺(MEL)及其衍生物———三聚氰酸二酰胺(ANE)、三聚氰酸一酰胺(ADE)和三聚氰酸(CYA)单体迁移量的方法。样品分别采用水、4%乙酸、10%乙醇作为食品模拟物,在70℃浸泡4h,浸泡液过0.45!m微孔薄膜后进入...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检测三聚氰胺(MEL)及其衍生物———三聚氰酸二酰胺(ANE)、三聚氰酸一酰胺(ADE)和三聚氰酸(CYA)单体迁移量的方法。样品分别采用水、4%乙酸、10%乙醇作为食品模拟物,在70℃浸泡4h,浸泡液过0.45!m微孔薄膜后进入色谱柱。色谱分离采用Luna NH2柱,柱温:30℃,流动相为V(乙腈)∶V((5mmol/L PBS缓冲溶液,pH 6.5)=75∶25,流速:1.0mL/min;DAD检测波长为205和214nm。在此优化条件下,MEL,ANE,ADE和CYA的浓度在0.5~10mg/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分别为0.06,0.08,0.12和0.15mg/L(S/N=3)。在1.0mg/L的添加水平下,MEL,ANE,ADE和CYA的平均回收率在96.4%~101.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79%~4.39%之间。结果表明,本方法可简便、快速、准确地同时测定食品接触产品中三聚氰胺及其衍生物的迁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 衍生物 食品接触产品 高效液相色谱 迁移
下载PDF
国内外食品接触材料的法规标准比较 被引量:12
18
作者 姜方方 汪仕韬 +3 位作者 周敏 邵卫卫 王敏 徐相军 《塑料包装》 CAS 2018年第2期32-35,52,共5页
食品接触材料作为接触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能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本文归纳了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及我国食品接触材料相关的法规,比较了我国与欧盟食品接触材料检测标准中迁移试验方法的差异,包括相应的食品模拟物的选择... 食品接触材料作为接触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能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本文归纳了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及我国食品接触材料相关的法规,比较了我国与欧盟食品接触材料检测标准中迁移试验方法的差异,包括相应的食品模拟物的选择和试验条件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食品模拟物 迁移试验
下载PDF
构造应力与元素迁移关系初探 被引量:11
19
作者 戴塔根 刘成湛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247-250,共4页
根据晶体缺陷理论及构造应力实验结果认为,造岩矿物内部和岩石孔隙中的成矿元素在构造应力,特别是剪力作用下可以发生迁移与分异,并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
关键词 构造作用力 成矿元素 迁移
下载PDF
紧密纺涤棉混纺纱纤维径向分布测试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江慧 张海霞 +1 位作者 劳继红 刘杰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5,共3页
引用汉密尔顿转移指数方法分析了紧密纺涤棉混纺纱纤维的径向分布 ,并与传统环锭纺涤棉混纺纱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紧密纺涤棉混纺纱中纤维的转移趋势不如传统环锭纱明显 ,纤维的径向分布也比环锭纺纱更随机。
关键词 环锭纺 紧密纺 涤棉混纺纱 纤维转移 径向分布 测试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