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 被引量:34
1
作者 张慧霞 刘斯文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14-716,720,共4页
中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垄断性强,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旅游业应成为中部崛起的支柱产业。但随着中部经济的“塌陷”,旅游资源优势未能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过程中,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把旅游资源优势... 中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垄断性强,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旅游业应成为中部崛起的支柱产业。但随着中部经济的“塌陷”,旅游资源优势未能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过程中,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实现中部旅游业大跨越和中部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合作模式,重点提出了合作途径的五大战略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地区 区域旅游合作 必要性 可行性 合作模式 合作途径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及其当代思考 被引量:10
2
作者 邹富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74,共4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如保合太和、以和为贵、天人合一、致虚静、道中庸,等等。这些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虽然是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其中包含着符合客观实际内容。
关键词 保合太和 以和为贵 天人合一 致虚静 道中庸
下载PDF
孔子养生思想的历史文化解读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宏海 代璐遥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4,共6页
养生是人们面对天灾人祸和社会激烈竞争调整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思想对现代人进行自我审视与反思,树立健康的身心观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对《论语》等原典的研究,发现孔子有践履中庸,心平气和;言说天命,调整心... 养生是人们面对天灾人祸和社会激烈竞争调整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思想对现代人进行自我审视与反思,树立健康的身心观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对《论语》等原典的研究,发现孔子有践履中庸,心平气和;言说天命,调整心理;面对困境,心常坦然;饮食习惯,讲究卫生等养生思想。孔子的养生思想受到历代医学家和思想家的重视,究其原因就在于孔子对生命的存在和意义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种超越的理想境界。孔子的养生思想对现代生活有一定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养生 中庸 天命 饮食习惯
下载PDF
中间法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代替精密水准测量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晓明 杨帆 +2 位作者 宋玮 周建业 马开锋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2-184,172,共4页
本文在简要介绍中间法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基础上,推导了高差计算及精度估算公式;分析了中间法测量代替精密水准测量的必要条件、重要条件和次要条件。通过大量实测数据对比分析,验证了中间法测量代替精密水准测量的可行性,最后... 本文在简要介绍中间法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基础上,推导了高差计算及精度估算公式;分析了中间法测量代替精密水准测量的必要条件、重要条件和次要条件。通过大量实测数据对比分析,验证了中间法测量代替精密水准测量的可行性,最后给出了中间法测量的实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法 三角高程测量 精度 实施方案
原文传递
拉美发展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智利的现代化经验及借鉴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韩琦 《学术前沿》 2013年第22期13-25,共13页
2012年,智利被世界银行列为"高收入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成员国",在拉美国家中率先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智利近20多年来一直强调政治、经济和社会三方面的转型。政府积极推进民主化进程,坚持市场经济改革的基本方向,并不断提高民... 2012年,智利被世界银行列为"高收入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成员国",在拉美国家中率先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智利近20多年来一直强调政治、经济和社会三方面的转型。政府积极推进民主化进程,坚持市场经济改革的基本方向,并不断提高民众的社会福利水平。智利的现代化道路选择了一条自由主义与干预主义相结合的"中间道路",它的成功与它长期的民主传统以及独特的历史遗产有着重要的联系。智利现代化经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同样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利 现代化经验 中间道路 历史遗产
下载PDF
图书馆学研究中的中庸适度原则 被引量:7
6
作者 李超平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9-41,共3页
应用传统文化中的中庸学说考察图书馆学的研究,讨论了图书馆学理论与技术的关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融,以及技术应用领域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图书馆学研究 中庸适度原则 学科发展 工具理性 人文精神
下载PDF
《庄子·养生主》的在世修养与中道调节 被引量:5
7
作者 赖锡三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30,共17页
《庄子》对养生的思考,在这个全民注重健康的新时代,能够再为当今的养生风潮提供什么启发?在现代人所关怀的养生营卫这一课题上,《庄子》养生哲学也能开启当代意义。《庄子》的养生精华,既不在延年益寿的个我保存,也不在呼吸导引一技一... 《庄子》对养生的思考,在这个全民注重健康的新时代,能够再为当今的养生风潮提供什么启发?在现代人所关怀的养生营卫这一课题上,《庄子》养生哲学也能开启当代意义。《庄子》的养生精华,既不在延年益寿的个我保存,也不在呼吸导引一技一艺的养生偏方,而是关涉整个主体或自我的彻底转化。然主体转化的复杂性,正如庖丁所面对庞大牛体之错综结构与迷宫内里,无法简化处理,也无法技术解决,因为处理“主体(自我)”转化的在世养生,也意味着要处理“主体我”与人间世各种人我关系、伦理情境的共构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养生主》 养生 伦理 中道
下载PDF
藏传佛教伦理观平说 被引量:4
8
作者 华热.才华加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86-91,共6页
藏传佛教伦理以"无我"的精神,禀持自觉觉他的大乘理想,努力利益众生,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以僧团为主体,引领着整个民族的道德不至堕落。现时代,藏传佛教一方面要借重先进科学技术,另一方面要培养大量视野开阔、知识结... 藏传佛教伦理以"无我"的精神,禀持自觉觉他的大乘理想,努力利益众生,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以僧团为主体,引领着整个民族的道德不至堕落。现时代,藏传佛教一方面要借重先进科学技术,另一方面要培养大量视野开阔、知识结构完备的专门人才,从而将佛教这一人类精神文明事业推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中观 三士道 五戒 六度 发展
下载PDF
刘勰折衷法中“中”论思维的观澜索源
9
作者 张译元 胡红梅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158-161,共4页
刘勰的文论体系体大虑周,这得益于他“擘肌分理,唯务折衷”的论文方法。“折衷”的思维方法中渗透的“中”论思维是中国哲学、文学领域广泛而深刻的命题,自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诞生以来“中”的思维就开始存在于人类社会中,随着封建社会... 刘勰的文论体系体大虑周,这得益于他“擘肌分理,唯务折衷”的论文方法。“折衷”的思维方法中渗透的“中”论思维是中国哲学、文学领域广泛而深刻的命题,自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诞生以来“中”的思维就开始存在于人类社会中,随着封建社会的建立“中”论思维被运用到政治领域,成为治国理政的思想;《周易》《尚书》中体现出以“中”为核心的哲学思维,注重对“度”的把握;进入文学自觉的时期后,“中”论思维进入到文学、道德、治学等多个领域,随着儒释道玄等学说的发展,“中”论思维得到补充和发展,成为文学理论领域的方法论。处在这一时期的刘勰受到多方思想的影响,促使其在文学争论中形成了“执正驭奇”的折衷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衷 中论 中庸 中道 刘勰
下载PDF
中深层稠油油藏有效开发方式探讨——以昌吉油田吉7井区梧桐沟组油藏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永灿 史燕玲 +6 位作者 崔志松 王桂君 刘建 程中疆 袁知宇 谢建勇 梁成钢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83-186,共4页
吉7井区二叠系梧桐沟组油藏具有油稠、埋藏深、与浅层稠油油藏相比渗透率较低等特点。针对原油性质分布规律,开展了不同的驱替介质、不同介质组合方式等多种驱替方式的综合评价研究,推荐了不同原油性质相适应的开发方式。
关键词 中深层 稠油 中渗透 驱替介质 开发方式 探讨
下载PDF
构建人类沟通共同体的理论依据、可能路径及其价值取向 被引量:3
11
作者 谢清果 徐莹 《传媒观察》 2019年第6期46-54,共9页
近年来,中国政府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引发全球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首先是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则离不开“人类沟通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为此,本文选取“天下”“... 近年来,中国政府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引发全球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首先是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则离不开“人类沟通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为此,本文选取“天下”“中”“一”这三个中华文化沟通智慧中的核心范畴,来探讨中国文化精神中对人类沟通共同体的形成可能、必由之径和众望所归的系统论述。具体说来,其一,“天下”理论为人类沟通共同体的沟通主客体、沟通内容和沟通方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指明了建构的可能--融通天下;其二,“中道”智慧为人类沟通共同体建构提供了路径与方法,进而阐发儒道佛三家对于人类沟通共同体建构在内向传播、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方面的启示--中和至上;其三,“天人合一”理论为人类沟通共同体提供了价值原则与终极目的,从而阐释了人类沟通共同体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天下 人类沟通共同体
原文传递
论天台总摄万法的圆融哲学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海燕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8-149,共12页
天台智顗的圆融哲学思想体系是奠定天台佛学的基础。通过梳理有关《法华玄义》的文本结构和理论框架,智顗建立其思想体系所运用的方法和技巧,及有关智顗思想体系的内容及其佛教哲学形成的过程,可以从总体上把握智顗的圆融哲学。
关键词 《法华玄义》 圆融哲学 天台佛学 实相 中道
下载PDF
《观》卦的祭祀内涵与儒家哲学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燕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62,共8页
《观》卦卦爻辞记述的是古代祭祀的情景。在后来的学术流变中,儒家学者不断把自己的哲学思想附加进去,对这一祭祀活动做出种种合乎人伦哲理的解释和分析,从而使之成为儒家思想培育的沃土。这一理论阐释的发展变化过程,不仅体现了儒家哲... 《观》卦卦爻辞记述的是古代祭祀的情景。在后来的学术流变中,儒家学者不断把自己的哲学思想附加进去,对这一祭祀活动做出种种合乎人伦哲理的解释和分析,从而使之成为儒家思想培育的沃土。这一理论阐释的发展变化过程,不仅体现了儒家哲学学术思想发展流变的理趣,更显示了儒家思想和宗教祭祀之间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 祭祀
下载PDF
“中庸之道”与“真忠正道”——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中的和谐之道 被引量:3
14
作者 丁俊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4-164,共11页
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有过重大贡献,两大文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历史悠久、影响广远,有着许多共同或相似的内在精神和历史命运,例如两大文化显著的和平精神与深邃的和谐理念就颇多相合。中华传统文化倡导不狂... 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有过重大贡献,两大文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历史悠久、影响广远,有着许多共同或相似的内在精神和历史命运,例如两大文化显著的和平精神与深邃的和谐理念就颇多相合。中华传统文化倡导不狂不狷的中庸之道,追求和而不同的和谐之境;伊斯兰文化倡导敬主爱人,强调守正不偏,追求和平中正的和谐之道。早在明清时期,中国穆斯林先贤就已注意到两大文化的共通之处,着力构建"回儒一体"的思想体系,将中华文化的中庸之道与伊斯兰文化的中正之道融会贯通,提出了"真忠正道"这一颇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思想理论,为沟通中、伊两大文化,促进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伊斯兰文化 中庸之道 真忠正道
原文传递
On Master Tanxu’s Thought of the Middle Way
15
作者 GUO Yancheng GUO Jintong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3年第6期253-257,共5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Master Tanxu’s Thought of Middle Way from three aspects:interpreting the Middle Way with the Tiantai Sect’s thought of“Three Truths as a Unity”(三諦圓融),discussing“the Truth of the First Mea... This paper discusses Master Tanxu’s Thought of Middle Way from three aspects:interpreting the Middle Way with the Tiantai Sect’s thought of“Three Truths as a Unity”(三諦圓融),discussing“the Truth of the First Meaning of the Middle Way”(中道第一義諦)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the One Mind”and the Middle Way,and discussing gradations of practice of the Middle 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ter Tanxu the Thought of the middle way the Truth of the First Meaning of the middle way the One Mind
下载PDF
张载的“权”说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有才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共7页
张载认为,"权"就是"量宜而行"。"时"是"权"的条件,"中"是"权"的目的。行"权"非人人所能,而是与人的年龄、学识、修养相关。人到40岁之后,精研事物义理进入神妙... 张载认为,"权"就是"量宜而行"。"时"是"权"的条件,"中"是"权"的目的。行"权"非人人所能,而是与人的年龄、学识、修养相关。人到40岁之后,精研事物义理进入神妙之境,能对现实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权衡利弊,作出合理裁断,裁断合宜然后行动,故曰"不惑然后可与权"。"权"的最高境界是"与天同德,不思不勉,从容中道",这种境界非思勉所能强,唯有"德盛仁熟""大而化",方能"从心所欲不逾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大而化
下载PDF
试论台湾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中间路线”——“第三条道路”理论视角 被引量:1
17
作者 成正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1年第5期40-46,共7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政党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危机推出了"第三条道路"政治哲学。尽管"第三条道路"不等同"中间路线",但其"超越左与右"理念可以借鉴用于分析台湾政治发展。"第三条道路&qu...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政党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危机推出了"第三条道路"政治哲学。尽管"第三条道路"不等同"中间路线",但其"超越左与右"理念可以借鉴用于分析台湾政治发展。"第三条道路"在台湾主要表现为:李登辉超越族群和省籍对立,提出"新台湾人"口号;陈水扁提出"新中间路线",借掩盖意识形态"独统"之争来赢得选举;马英九执政以来试图整合台湾社会蓝绿二元分化,实现蓝绿共主。展望未来,"中间路线"在选举政治的台湾仍有市场,但阻力重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条道路” “中间路线” 挑战和机遇
下载PDF
河南省中学历史教师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申成玉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3期90-93,共4页
1997年-1999年两次就河南省中学历史教师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在对其数据和问卷作了认真统计分析之后,提出了河南省中学历史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提高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中学 河南 历史教师 综合素质 发展对策 学历教育 进修培训内容 大学 历史教学
下载PDF
试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之意蕴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光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5-9,共5页
在亚里士多德的眼中,幸福是人生的终极目的,是人之功能的最大实现;幸福本身即是完满的、自足的、固有的、本己的,且难于被剥夺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的本质在于德性,而有德的实践活动是通达幸福之途。围绕着幸福,亚里士多德着重论述了... 在亚里士多德的眼中,幸福是人生的终极目的,是人之功能的最大实现;幸福本身即是完满的、自足的、固有的、本己的,且难于被剥夺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的本质在于德性,而有德的实践活动是通达幸福之途。围绕着幸福,亚里士多德着重论述了它与善、最高善、外在善、德性、思辩、中道、快乐等的相互关联与有机作用。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过于理想化,过于“圣化”,过分被渲染成难以达至,有了些许“阳春白雪”的味道;但对于我们而言,其仍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客观的且有益的人生感悟与幸福感言,是可以触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人生感悟 幸福 物质生活
下载PDF
中年知识女性的困惑与出路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培英 王红霞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71-74,82,共5页
本文讨论了中年知识女性所面对的种种困境与困惑,以及如何走出困境之路.
关键词 中年 知识女性 困惑 出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