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韩愈的“卫道”背景与实践 被引量:2
1
作者 石伟 王石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 2006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维护封建社会的道统是韩愈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韩愈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韩愈关于“道”的内涵及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地位,“道”与唐代政治、经济活动的关系和韩愈作为封建卫道士的实践。指出,韩愈“学以为道,文以载道”... 维护封建社会的道统是韩愈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韩愈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韩愈关于“道”的内涵及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地位,“道”与唐代政治、经济活动的关系和韩愈作为封建卫道士的实践。指出,韩愈“学以为道,文以载道”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无论对于历史和现实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儒学 唐代中期 教育思想 理论 实践 宗教
下载PDF
敦煌民间词之文人词化过程
2
作者 金贤珠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4-98,共5页
中唐以后,除了民间广为流行的长短句外,还出现了文人亲自创作的长短句。文人的长短句到底起源于哪里?假定文人的词是受民间词的影响而产生的,那么什么原因使文人对长短句保持持续不变的关心,并给予了词的地位?民间词的内容和风格是以怎... 中唐以后,除了民间广为流行的长短句外,还出现了文人亲自创作的长短句。文人的长短句到底起源于哪里?假定文人的词是受民间词的影响而产生的,那么什么原因使文人对长短句保持持续不变的关心,并给予了词的地位?民间词的内容和风格是以怎样的方式传达到文人那里?解决了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民间词文人化过程中文人词的形成原因,同时可以对定论词的性质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唐 敦煌 民间词 文人词 曲子词
下载PDF
三峡地区唐宋墓出土下颌托考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小平 崔本信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1-96,共6页
Almost ten or so chin rests made of bronze or silver have been unearthed from the Tang and Song Tombs in the Three Gorges Region.Their dates concentrated within the mid-Tang to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ies.This paper s... Almost ten or so chin rests made of bronze or silver have been unearthed from the Tang and Song Tombs in the Three Gorges Region.Their dates concentrated within the mid-Tang to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ies.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emergence of chin rests at the tombs in Three Gorges Region was related to the southward moving of the middle-class people from the Central Plains after the An Lushan Rebellion (755-763 CE).The use of chin rests,which was originated in the north,was a custom of Hu people and adopted by the noble people of the Tang Dynasty;it had not been seen before the mid-Tang Dynasty.Moreover,all of the tombs yielding chin rests were earthen cave tombs,a burial style popular in the Central Plains but absent in the south including the Three Gorges Region before the mid-Tang Dynas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地区 下颌托 中晚唐 北宋
原文传递
韩国本《十抄诗》中的唐人佚诗辑考 被引量:7
4
作者 金程宇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5-12,共8页
域外汉籍文献对我国学术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韩国唐诗选本《十抄诗》,其中包含大量中晚唐佚诗 ,对唐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些珍贵材料迄今尚未披露 ,现将其辑为一篇 ,校勘异文 。
关键词 《十抄诗》 中晚唐 佚诗
下载PDF
嵩县果酒厂晋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文浩 李红 李娟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18,共6页
1987年4月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在嵩县果酒厂清理出一座晋墓,墓中出土有陶人物俑和动物俑、铜镜、铁镜、银钗等随葬品。推测此墓年代为西晋中晚期贵族夫妇墓。
关键词 嵩县 人物俑 西晋中晚期
原文传递
论“武功体” 被引量:5
6
作者 张震英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37,共7页
“武功体”指姚合创作于任武功县主簿及富平、万年尉等卑吏期间的以《武功县中作》为代表的闲适类作品。武功体的产生与元和末长庆初的政治局势、文学风貌以及诗人自身的特殊经历均有直接的关系。“武功体”是姚合诗歌艺术成熟的标志 ,... “武功体”指姚合创作于任武功县主簿及富平、万年尉等卑吏期间的以《武功县中作》为代表的闲适类作品。武功体的产生与元和末长庆初的政治局势、文学风貌以及诗人自身的特殊经历均有直接的关系。“武功体”是姚合诗歌艺术成熟的标志 ,它以独特的艺术表现使姚合在中晚唐诗坛上自成一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合 武功体 中晚唐 闲适情趣
下载PDF
洛阳关林大道唐墓(LNGM56)发掘简报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文浩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7-42,F0003,共7页
2005年7月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在洛阳市关林大道徐屯段清理出一座唐墓,时代为中唐时期。墓中出土有彩绘陶俑、动物俑、生活用具、三彩器、瓷器等随葬品。其中出土的蓝釉三彩盘制作精美,推测可能为巩义黄冶窑的产品。
关键词 洛阳 中唐时期 蓝釉三彩盘 巩义黄冶窑
原文传递
四川资阳中和镇菩萨岩、临江镇佛尔岩摩崖造像调查简报 被引量:1
8
作者 童瑞雪 王屹 +3 位作者 白彬 赵赫(绘图) 寇小石(绘图) 谈北平(摄影)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7,共13页
资阳市中和镇菩萨岩与临江镇佛尔岩摩崖造像均为沱江流域中晚唐时期的典型造像点,二者在龛形、题材和造像风格等方面皆有相似之处。前者雕刻较精美但纪年缺失,后者虽被盗损却有明确纪年题记,可互为参照。综合崖面布局、纪年题记以及其... 资阳市中和镇菩萨岩与临江镇佛尔岩摩崖造像均为沱江流域中晚唐时期的典型造像点,二者在龛形、题材和造像风格等方面皆有相似之处。前者雕刻较精美但纪年缺失,后者虽被盗损却有明确纪年题记,可互为参照。综合崖面布局、纪年题记以及其他参考因素,初步判断两处造像集中开凿于8世纪下半叶到9世纪初期,晚唐及以后有补凿、搭建建筑和妆彩活动。两处造像题材有一佛、三佛与多身胁侍(含天龙八部)的组像、五十三佛、舍利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阳 摩崖造像 中晚唐 沱江流域
下载PDF
中晚唐辽代天德军史事考释
9
作者 李伟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151-159,165,共10页
唐贞元以降,天德军防御使治西受降城,兼任丰州刺史,这与唐代方镇例兼治州刺史的情形不同,却是在军事防御中有效统筹军、民的地方惯例。元和年间,为协调河套平原东部振武镇与西部天德镇的防御体系,天德军防御使、天德军移治天德军故城。... 唐贞元以降,天德军防御使治西受降城,兼任丰州刺史,这与唐代方镇例兼治州刺史的情形不同,却是在军事防御中有效统筹军、民的地方惯例。元和年间,为协调河套平原东部振武镇与西部天德镇的防御体系,天德军防御使、天德军移治天德军故城。五代初,河东李晋政权控制该地。辽朝攻占天德军节度使辖区后,将丰州东迁。丰州军额为天德军,在丰州之外并不存在一个名为天德军的政区,《辽史·地理志》的相关记载有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德军 丰州 中晚唐 辽代
下载PDF
家国之间:唐元和时期进奉的二重性解读
10
作者 许超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5-144,共10页
唐元和时期,宪宗对官员进奉采取了既限制又纵容的双重态度。宪宗通过敕令多次强调禁止无名进奉、税外加征,同时,又以家财、羡余等名义给官员进奉以合理的解释。从助军钱分析可见,朝廷即便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也没有公开加税,对挪用地方... 唐元和时期,宪宗对官员进奉采取了既限制又纵容的双重态度。宪宗通过敕令多次强调禁止无名进奉、税外加征,同时,又以家财、羡余等名义给官员进奉以合理的解释。从助军钱分析可见,朝廷即便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也没有公开加税,对挪用地方财物助军的行为采取了严格管理,从形式上维护了“不征于人”的形象。这就使得进奉在法令的模糊边缘游走,皇帝和臣子从为国积财、舍家为国出发,赋予了进奉伸缩性的解释。这种家国之间的二重性,再加上出于弥补财政不足及维护政治秩序的现实需要,使得中晚唐的进奉在既调和又冲突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唐 唐宪宗 进奉 财政史
下载PDF
四川仁寿石佛湾摩崖造像调查简报
11
作者 张亮 李瑞瑶 +5 位作者 胡盛 李杰 黄桥 李鑫 邓宏亚(摄影/绘图) 邓可人(绘图)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6,共10页
四川省仁寿县方家镇哨楼村石佛湾摩崖造像现存13龛,造像组合包括三佛、七佛、五十三佛、一弟子二胁侍、一佛二菩萨、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等,可辨题材有弥勒、僧伽、三世佛、过去七佛、五十三佛、一佛五十二菩萨等瑞像。根据造像题材及风格... 四川省仁寿县方家镇哨楼村石佛湾摩崖造像现存13龛,造像组合包括三佛、七佛、五十三佛、一弟子二胁侍、一佛二菩萨、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等,可辨题材有弥勒、僧伽、三世佛、过去七佛、五十三佛、一佛五十二菩萨等瑞像。根据造像题材及风格,可推断石佛湾摩崖造像开凿于8世纪晚期至9世纪上半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寿县 石佛湾 摩崖造像 中晚唐
下载PDF
君权、皇族与中晚唐政治 被引量:3
12
作者 雷艳红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2-128,共7页
唐代君权与皇族地位的关系演变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高祖、太宗朝,君主通过提高皇族地位来巩固政权、加强君权;高宗至玄宗朝,君权与皇族地位之间出现裂痕,皇族地位的提高会影响、甚至威胁君权。为了加强君权,君主采取措施限制皇族... 唐代君权与皇族地位的关系演变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高祖、太宗朝,君主通过提高皇族地位来巩固政权、加强君权;高宗至玄宗朝,君权与皇族地位之间出现裂痕,皇族地位的提高会影响、甚至威胁君权。为了加强君权,君主采取措施限制皇族的发展,导致皇族地位的降低。中唐时期,君主为保证自身权力继续削弱皇族,加强了对皇族、尤其是储君的监控。讽刺的是,君主倚重身边的宦官实现对朝政的控制,最终却导致权力的失控。主要表现为:储位之争发生了重大变化,储君废立由君主家事逐渐变为禁中事;君权由扩张转向衰微,皇族也更加衰落,对中晚唐政局产生了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权 皇族地位 中晚唐 政治
原文传递
进士“浮薄”词义流变与中晚唐士人的科举认知
13
作者 韩璐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1-69,共9页
唐代“浮薄”一词常与“进士”相关联,但该词最早并非运用在科举领域。安史之乱以后,其惯用语境发生迁移,从六朝品评之用转入科举视域,并在中晚唐时期关于科举改革的多次讨论中得到频繁使用,从品评人物声名到评价考生之德行与政治实践能... 唐代“浮薄”一词常与“进士”相关联,但该词最早并非运用在科举领域。安史之乱以后,其惯用语境发生迁移,从六朝品评之用转入科举视域,并在中晚唐时期关于科举改革的多次讨论中得到频繁使用,从品评人物声名到评价考生之德行与政治实践能力,以及作为空疏之学的代名词来唤起朝堂上下对“实学”的重视。在此过程中,“浮薄”逐渐成为“进士”的典型标签,其词语内涵也不断被注入新的要素,呈现出一种逐渐堆叠、累积并最终糅合的状态。通过梳理该词内涵逐步丰富化的情况,可以揭示中晚唐时期科举文化的两点事实:其一是考生长期所受的教育、备考模式与唐王朝后期真正的人才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矛盾;其二是中晚唐士人曾力图从改革科举入手重振国势,虽未能成功,但这种努力仍可反映出唐人对科举的认识存在反思与深入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唐 科举 浮薄 取士
下载PDF
风尘吏、名士态与吟诗人:“武功体”与中晚唐疏野诗风
14
作者 仲瑶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0-159,共10页
姚合“武功体”是中晚唐以进士群体为代表的精英文士视簿尉为俗吏的时代风气之产物,其中所呈现出的疏懒、野僻之态则以魏晋名士任诞之风为精神内核,并由此复归了吏隐的本质。与中晚唐“苦吟”诗风的流行相伴,吟诗要素被凸显并成为“武... 姚合“武功体”是中晚唐以进士群体为代表的精英文士视簿尉为俗吏的时代风气之产物,其中所呈现出的疏懒、野僻之态则以魏晋名士任诞之风为精神内核,并由此复归了吏隐的本质。与中晚唐“苦吟”诗风的流行相伴,吟诗要素被凸显并成为“武功体”的重要特征之一。创作方式上,以名士之“聊一放”为内核,遣词拙率,时杂俚俗之语,呈现出有别于贾岛派的“疏野”之格,以矫苦吟一派拘泥之弊。这也是“武功体”的诗学及诗史意义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功体 吏隐 疏野 苦吟 中晚唐
原文传递
论中晚唐长安仙幻小说的空间书写
15
作者 向铁生 邓芗子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06,共8页
长安仙幻小说作为中晚唐传奇中形式独特的一类,繁复的空间书写是其突出特征。中晚唐长安仙幻小说中建构了三种不同的空间,分别是长安城、仙幻异界及“庙堂”文化影响下所展现出来的社会空间。特殊的空间书写形式导致小说中的空间表现出... 长安仙幻小说作为中晚唐传奇中形式独特的一类,繁复的空间书写是其突出特征。中晚唐长安仙幻小说中建构了三种不同的空间,分别是长安城、仙幻异界及“庙堂”文化影响下所展现出来的社会空间。特殊的空间书写形式导致小说中的空间表现出三个特点,即在空间跨越上具有灵活性、在文化交流上具有包容性、在情感基调上具有悲剧性。从整体来看,中晚唐长安仙幻小说中的空间书写既是对魏晋六朝志怪小说的继承,也丰富了唐传奇的题材类别,对后世小说创作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唐 长安 仙幻小说 空间书写
下载PDF
藩镇割据对古代港城营建的影响探析——以五代泉州为例
16
作者 吴雨泽 汪晓东 司萍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60-67,共8页
唐末至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背景下,中央集权式微,地方经济区域重新划分,从而促进了海港城的崛起。泉州作为古代海港城的代表,在五代割据中得到了充分经营,可以探讨藩镇割据如何影响其发展。对现有史料、考古记录分析发现,古代藩镇割据分... 唐末至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背景下,中央集权式微,地方经济区域重新划分,从而促进了海港城的崛起。泉州作为古代海港城的代表,在五代割据中得到了充分经营,可以探讨藩镇割据如何影响其发展。对现有史料、考古记录分析发现,古代藩镇割据分割了原有的经济区域,为新城市节点的兴起提供了条件,割据统治者不得不改变原有的城市营建理念,使之满足新情况的要求,也让城市的职能从“政治营国”转变到“商贸港城”,而对工商的倚重需求又改变了原有的规划格局,为后世港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城营建 五代泉州 藩镇割据
下载PDF
中晚唐邑客的地方化与地方社会治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顺 张笑雷 《中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6期110-119,共10页
邑客在中晚唐社会的出现,源于生活震荡的直接推动,也是“中央—地方”关系制度变革的政治与社会效应。在门第政治的余晖中,作为具有相应政治、文化诸优势的外来群体,邑客对于科举及两京姻旧网络的依赖,延续了士族政治生活的旧传统;但科... 邑客在中晚唐社会的出现,源于生活震荡的直接推动,也是“中央—地方”关系制度变革的政治与社会效应。在门第政治的余晖中,作为具有相应政治、文化诸优势的外来群体,邑客对于科举及两京姻旧网络的依赖,延续了士族政治生活的旧传统;但科举竞争的圈内压力以及人际网络在代际更迭中的松散倾向,迫使邑客与地方势力在竞争中,逐步走向合作共生。在融入地方的过程中,邑客对于地方文化、经济、伦理教化诸领域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与在地有力者的合作实践,逐步生成了两宋而后基层生活的基本权力结构与日常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邑客 豪吏 假摄 地方社会 中晚唐
下载PDF
中晚唐制举对策与政局变化——以藩镇问题为中心 被引量:3
18
作者 金滢坤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8-147,共10页
中晚唐正处在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朝政弊病丛生,内忧外患不断,藩镇问题尤为突出,德宗、宪宗、穆宗都试图通过修政、选贤举能、削藩、销兵等措施,重振帝业,从而出现了一个相对开明的社会风气,为举子在制举考试对策时敢于直言极谏... 中晚唐正处在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朝政弊病丛生,内忧外患不断,藩镇问题尤为突出,德宗、宪宗、穆宗都试图通过修政、选贤举能、削藩、销兵等措施,重振帝业,从而出现了一个相对开明的社会风气,为举子在制举考试对策时敢于直言极谏提供了一个相对开明的大环境。中晚唐制举对策中有关藩镇问题的见解,近乎直言不讳,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对研究中晚唐藩镇问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围绕着削藩问题,中晚唐制举策问多针对军队废弛、销兵和削藩、修政等时务进行策问,举子对策往往是苦诋时政,针砭时弊,直言极谏,客观上起到了宣扬皇帝新政的作用。制举对策提出有关精兵、销兵和削藩的策略,与当朝皇帝、宰相以及时政风气紧密相关,通过精兵、销兵和削藩等举措实现帝国的复兴,已经是所谓以"子大夫"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的共同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唐 制举 藩镇割据
原文传递
唐代中后期的“以理言道”“言意之辨”与诗文观念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顺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59,共15页
“理”本是先秦两汉思想世界中的基本语词,唐代中后期儒者对于“理”的再次聚焦,在延续先秦两汉以政治生活为核心问题域之旧传统的同时,亦强化了“理”统合、会通的思想功能。“以理言道”的认知新风与“道”之虚化及“理”成为思想方... “理”本是先秦两汉思想世界中的基本语词,唐代中后期儒者对于“理”的再次聚焦,在延续先秦两汉以政治生活为核心问题域之旧传统的同时,亦强化了“理”统合、会通的思想功能。“以理言道”的认知新风与“道”之虚化及“理”成为思想方式的核心范畴,乃是此时期颇易体察的文本现象。“言意之辨”在此风习形成的过程中,既是作为助缘的方法,也因之被再度问题化。唐代中后期的知识世界呈现出以“理”论文的明确倾向,作为人生态度及理念的“理”与一般的“理”成为文本书写与诗文观念的重要内容,而“陈言之务去”及“与造化争衡”的共识化则是“理”范畴化对于唐代中后期文学影响的另一明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唐 儒学转型 道与理 言意之辨
下载PDF
新《春秋》学与中晚唐史学褒贬义例的运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海兰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32,共11页
唐代宗大历年间,新《春秋》学兴起,其积极回应现实需要,在学术文化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中晚唐时期的史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这一时期的史学,效法《春秋》治史、讲究褒贬义例逐渐成为很多学者的共识,纪传体史书受到了褒贬义例的... 唐代宗大历年间,新《春秋》学兴起,其积极回应现实需要,在学术文化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中晚唐时期的史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这一时期的史学,效法《春秋》治史、讲究褒贬义例逐渐成为很多学者的共识,纪传体史书受到了褒贬义例的渗透,《春秋》褒贬大义影响了史家对历史事件及人物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春秋》学 史学 中晚唐 褒贬义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