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中晚期山地广种玉米之动因 被引量:7
1
作者 张祥稳 惠富平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4-38,72,共6页
16世纪初玉米由美洲传入我国。清代中晚期,玉米在我国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范围内不宜传统五谷的山田坡地获得普遍推广和大规模种植。促成此期玉米在我国山地广泛种植的主要动因有四:一是玉米耐旱、耐寒、喜沙质土壤,生物特性适合山... 16世纪初玉米由美洲传入我国。清代中晚期,玉米在我国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范围内不宜传统五谷的山田坡地获得普遍推广和大规模种植。促成此期玉米在我国山地广泛种植的主要动因有四:一是玉米耐旱、耐寒、喜沙质土壤,生物特性适合山地的气温、水利和土壤条件;二是清代乾、嘉、道时期垦荒政策的刺激;三是山区外来人口对山地所有者的利益诱惑;四是市场对玉米的逐步认可和在价格上对玉米生产的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中晚期 山地 玉米 作物推广
下载PDF
清中后期山西布商资金融通研究——以商业文书为中心
2
作者 晏雪莲 周超宇 《中国经济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88,共11页
原始商业文书为探析清中后期山西布商资金融通的需求来源、形式特点提供了必要基础。其商业运营过程中充满着不确定性,商业周期过长、对外提供信用及内部调拔不及时增加了山西布商运营资金不足的风险。为此,山西布商参与搭建并融入了依... 原始商业文书为探析清中后期山西布商资金融通的需求来源、形式特点提供了必要基础。其商业运营过程中充满着不确定性,商业周期过长、对外提供信用及内部调拔不及时增加了山西布商运营资金不足的风险。为此,山西布商参与搭建并融入了依靠传统关系网络形成的融资体系。该体系由商号主导资金借贷,信用形式丰富;采用行商兼坐贾的经营方式,有利于通过兼营汇兑业实现更高效的资金调拔与融通。良好的融资体系不仅有利于山西布商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业务联系、维持商业运转,并且能够有效推动资金在市场上的流动,促进传统时期商品市场的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后期 山西布商 商业信用 资金借贷 关系网络
原文传递
从办理命案到参与新政:清中后期四川的三费局
3
作者 梁勇 《中国经济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103,共15页
有清一代,在既有的财政支出体制下,与命案相关的司法行政经费缺乏,引发诸多社会问题,授权士绅征收“三费”成了四川州县官员的解决之道。本文对清代四川三费局创办原因、经费筹集模式与经费来源、运作实态进行详细分析,指出三费局不仅... 有清一代,在既有的财政支出体制下,与命案相关的司法行政经费缺乏,引发诸多社会问题,授权士绅征收“三费”成了四川州县官员的解决之道。本文对清代四川三费局创办原因、经费筹集模式与经费来源、运作实态进行详细分析,指出三费局不仅为衙门办案提供经费支持,亦在州县行政运作、清末各项新政事务的办理等方面发挥作用。“三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州县行政经费不足,推动了清中后期州县行政中公局体制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后期 三费 三费局 公局体制 巴县档案
原文传递
清中后期边疆地方志的土司书写与权力表达——以桂西道光《白山司志》与光绪《百色厅志》为例
4
作者 秦浩翔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90-101,共12页
道光《白山司志》与光绪《百色厅志》是清中后期桂西地区编纂的两部特色鲜明的地方志,修志者均对本地世袭土司予以突出记载。然而,由于时代背景以及话语权归属的不同,两部志书的土司书写又存在明显差异。王氏土司掌握道光《白山司志》... 道光《白山司志》与光绪《百色厅志》是清中后期桂西地区编纂的两部特色鲜明的地方志,修志者均对本地世袭土司予以突出记载。然而,由于时代背景以及话语权归属的不同,两部志书的土司书写又存在明显差异。王氏土司掌握道光《白山司志》的编纂话语权,能够在志书中对其家族形象加以建构和美化,以此巩固其世袭地位;光绪《百色厅志》由流官主导编纂,尽管志书同样对土官家族的功绩加以肯定,但其评价则较为客观,同时对于土官的罪行亦予以强烈批判,体现出修志者宣扬朝廷威严、加强改流地区社会控制的深层目的。无论是土官家族,还是朝廷流官,均充分借助官方政治语言,在国家认同的语境下,创造出自己需要的文本,地方志成为其表达话语权的文化资源,以及建构地方历史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后期 边疆社会 方志编纂 桂西土司 权力表达
下载PDF
族规生成与社会变迁——以清代中后期成都刘氏族规碑刻为例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广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9-182,共14页
清代中后期,由于人口剧增、社会动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民间社会出现了订立家法族规的高潮。现存于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宝胜村的刘氏族规碑刻为探讨族规生成的过程和原理提供了较好例证。碑刻记载了道光至光绪年间刘氏家族订立的三种族... 清代中后期,由于人口剧增、社会动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民间社会出现了订立家法族规的高潮。现存于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宝胜村的刘氏族规碑刻为探讨族规生成的过程和原理提供了较好例证。碑刻记载了道光至光绪年间刘氏家族订立的三种族规和一种诉讼首状,通过逐一解析各族规和首状的内容及其生成逻辑,可以发现综合性族规实际上是一个较长时期家族演变和社会变迁的反映,其内容生成并非“一次性”的知识生产,而是知识层累的结果。族规研究,需要将其置于社会情境和生活实践中加以阐释,注重对其生成、演变过程的梳理,贯通其与其他文献类型的关联。此外,刘氏族规碑刻对从微观角度深入理解清代中后期成都平原的家族特征与地方社会的结构过程颇具启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规生成 社会变迁 清代中后期 成都平原 刘氏族规碑刻
下载PDF
内外交困:清代中后期孔氏家族何以未能修成大谱
6
作者 吴佩林 令狐晓潇 《近代史学刊》 2023年第1期173-187,309,共16页
孔氏家族在弘治二年规定,大谱编修以六十年为期。然而自乾隆九年孔氏阖族合修大谱后,至宣统三年的百余年间,本该进行的两次大修却屡议未果。之所以未能开展,一方面受制于清中后期的社会环境。乾隆时期的谱禁政策令孔府心有余悸,而咸同... 孔氏家族在弘治二年规定,大谱编修以六十年为期。然而自乾隆九年孔氏阖族合修大谱后,至宣统三年的百余年间,本该进行的两次大修却屡议未果。之所以未能开展,一方面受制于清中后期的社会环境。乾隆时期的谱禁政策令孔府心有余悸,而咸同兵燹又使其无暇他顾。另一方面,宗族内部对修谱的态度不一,修谱经费不足,修谱的准备工作也多未完成。一言以蔽之,清中后期孔氏家族未能修成大谱,是多种合力所致,也是孔府内外交困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中后期 孔氏家族 修谱 内外交困
下载PDF
清中晚期江南十番与南北戏曲曲艺环流考论
7
作者 裴雪莱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2期60-66,共7页
清中晚期是全国戏剧戏曲等艺术形式发生深刻转变的重要时期。兴起于民间、晚明已趋活跃的江南十番得到明清文人诸多描述,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且与戏剧演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江南十番从演出人才、演出曲目到伎艺传承等诸多方面与北... 清中晚期是全国戏剧戏曲等艺术形式发生深刻转变的重要时期。兴起于民间、晚明已趋活跃的江南十番得到明清文人诸多描述,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且与戏剧演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江南十番从演出人才、演出曲目到伎艺传承等诸多方面与北京宫廷等演出场域形成南北环流。在戏曲曲艺生态共同体的视角下,对江南及宫廷等南北十番演出情况的考述,深入探考南北曲艺环流下的地方曲艺发展形态,重新审视清代戏曲曲艺生态场域及历史进程,显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晚期 江南 十番 南北 戏曲曲艺 环流 考论
下载PDF
清中晚期双龙五凤点翠冠饰材质与工艺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纪娟 谭盼盼 +2 位作者 杨军昌 葛洪 董少华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5-41,共7页
为从科学分析的角度研究清代点翠首饰的材质与工艺,本研究以陕西旬邑县唐家大院清中晚期双龙五凤点翠冠饰为研究对象,通过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点翠冠饰的显微形貌、X射线能谱仪分析点翠冠饰制作材料的化学成分、... 为从科学分析的角度研究清代点翠首饰的材质与工艺,本研究以陕西旬邑县唐家大院清中晚期双龙五凤点翠冠饰为研究对象,通过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点翠冠饰的显微形貌、X射线能谱仪分析点翠冠饰制作材料的化学成分、傅里叶显微红外光谱仪分析点翠中使用胶黏剂的种类。研究表明,点翠冠饰的胎体以金属和木质为主,辅以花丝、捻金线、鎏金等细金工艺制作而成,使用动物胶将翠羽黏接在胎体上,点翠所用的翠羽主要是蓝色的羽枝。双龙五凤点翠冠饰的材料较少使用黄金等贵金属,而是以纯铜、纯银或铜银合金为基体、表面鎏金的金属材料或者木质材料制作,充分节省了冠饰制作的成本并减轻了重量。研究成果为传统点翠工艺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持,对点翠工艺的传承、发展、创新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翠工艺 细金工艺 材质 清中晚期
下载PDF
清代中晚期程朱陆王论争问题的历史发展
9
作者 徐公喜 卢庆辉 《齐鲁学刊》 2023年第2期26-38,共13页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朱子升配十哲之列,朱子学备受尊崇。及至清中晚期,理学内部的道统问题基本解决,程朱陆王之学乃以调和的姿态共同对付来自理学之外的学术冲击成为主流。随着清中晚期乾嘉汉学的兴起与消长、西学的渗透与冲击,理学...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朱子升配十哲之列,朱子学备受尊崇。及至清中晚期,理学内部的道统问题基本解决,程朱陆王之学乃以调和的姿态共同对付来自理学之外的学术冲击成为主流。随着清中晚期乾嘉汉学的兴起与消长、西学的渗透与冲击,理学士人更是会通汉学与宋学,程朱陆王学术融合成为主流。不过,这种“融合”却多从形式上会通,而少有理论内涵上的创新。程朱陆王论争问题的重点已不再以是否“正统”为主要内容,而是转变成了纯学术方法论的问题,注重以不同的方法、范式来表达自我,回归朱陆文本元典。同样的,在十九世纪后期以至近现代朱子学时期,虽然程朱陆王论争问题成为学界一再提及的话题,但这时对于程朱陆王学术思想的辨析基本都与方法之变有关,并没有太多关于其学术内涵本质性差异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中晚期 程朱陆王论争问题 文化政策 调和 方法论
下载PDF
信州公共风景点--清代江西信江书院园林复原研究
10
作者 刘文玲 李宝勇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1-137,共7页
信江书院位于信州城外黄金山北麓,临溪环山,因山而构,为典型的城郊山地风景型书院园林。嘉庆十五年(1810年),王赓言于信江书院中部增设2处公共风景点--“梅庭铺月”和“石磴梯云”,书院开始兼具公共园林之性质;同治五年(1866年),钟世桢... 信江书院位于信州城外黄金山北麓,临溪环山,因山而构,为典型的城郊山地风景型书院园林。嘉庆十五年(1810年),王赓言于信江书院中部增设2处公共风景点--“梅庭铺月”和“石磴梯云”,书院开始兼具公共园林之性质;同治五年(1866年),钟世桢向书院东部扩建,增建3处书斋庭院,空间类型更为丰富,园林格局基本定型。现两景点均已毁,书院面积大幅缩减,昔日盛况也不复存在。结合古代文献及图像分析、遗址测绘、推理演绎复原清代同治时期信江书院园林平面布局,从书院山水环境、空间布局、景致风貌、景境构建4个角度展开剖析,有助于深刻认识清中后期(1781—1866年)信江书院这一经典园林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信江书院 复原研究 公共 清中后期
下载PDF
清代中后期女袄结构比例解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郁菲 吴继辉 范莉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3-78,共6页
为探究清代汉族女袄的结构比例规律,以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28件清代中后期女袄藏品实物为研究对象,选取1件对收藏标本进行系统化测量与结构图复原,选取27件对收藏标本进行图像、数据资料综合整理,对上述28件标本进行结构比... 为探究清代汉族女袄的结构比例规律,以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28件清代中后期女袄藏品实物为研究对象,选取1件对收藏标本进行系统化测量与结构图复原,选取27件对收藏标本进行图像、数据资料综合整理,对上述28件标本进行结构比例的归纳分析,结果表明:在女袄整体廓形比例中黄金分割比例(1︰1.618)、■、■、2︰3比例应用较多;在女袄衣身比例中■和1︰1比例应用较多;在女袄袖部比例中3︰7、9︰16、1︰1.618比例应用较多。研究表明:服装设计是整体考虑的,经典女袄这一传统服装的美遵循一定内在结构的比例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中后期 女袄 结构比例 形制特点 服装设计
下载PDF
清中后期西南边疆田赋蠲缓与国家财政治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光伟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51,共14页
清代西南边疆田赋虽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比不大,但关系国计民生,事涉边疆安全与稳定发展。清廷对其财政治理主要表现在应对灾荒与战乱的田赋蠲缓、减轻民众赋税负担的普免积欠和整治田赋征缴积弊。1799-1911年清廷蠲缓云南田赋总额近乎... 清代西南边疆田赋虽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比不大,但关系国计民生,事涉边疆安全与稳定发展。清廷对其财政治理主要表现在应对灾荒与战乱的田赋蠲缓、减轻民众赋税负担的普免积欠和整治田赋征缴积弊。1799-1911年清廷蠲缓云南田赋总额近乎免除该省17年田赋之额征,其中荒田赋额占蠲缓总额的95%,且历经多年未能规复。户部认为外省田赋征缴积弊严重,清廷因此加强财政治理,在西南边疆推行钱粮征信册制度,但受多种因素困扰,实行十年收效甚微。尽管地方官员多否认田赋征缴积弊,但西南边疆普遍存在土地清丈未行、册籍缺失不实、制度执行走样、例荒例灾捏报、官吏因循疲玩等弊端,且延续至民国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后期 西南边疆 田赋蠲缓 征信册制度 财政治理
原文传递
清朝中后期史料中的新加坡与华侨华人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彦超 《八桂侨刊》 2022年第2期15-24,共10页
清朝中后期以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加深,中国与海外世界的接触逐渐增多。位于东南亚且地理位置重要的新加坡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的重点关注对象。对于新加坡地理方位的记载、英国殖民当局对新加坡的统治、在新华侨华人的生活状况、晚... 清朝中后期以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加深,中国与海外世界的接触逐渐增多。位于东南亚且地理位置重要的新加坡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的重点关注对象。对于新加坡地理方位的记载、英国殖民当局对新加坡的统治、在新华侨华人的生活状况、晚清中国官方与新加坡建立外交关系及双方交涉等多方面成为清朝中后期新加坡相关史料的重点记录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中后期 史料 新加坡 华侨华人
下载PDF
全球贸易变动背景下清中后期广东硝石输入的增加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静怡 杨培娜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48,共14页
硝石作为火药原料,历来受到政府的严格管控。17世纪前,通过走私的方式,亚洲形成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贸易市场。17世纪以后,东印度公司开发印度硝石,大量硝石被运往欧洲。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由于欧洲硝石市场逐渐饱和,中国成为印度硝石... 硝石作为火药原料,历来受到政府的严格管控。17世纪前,通过走私的方式,亚洲形成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贸易市场。17世纪以后,东印度公司开发印度硝石,大量硝石被运往欧洲。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由于欧洲硝石市场逐渐饱和,中国成为印度硝石新的目标市场。此时清朝正面临华南海上势力与林爽文起义的冲击,军用火药需求激增,而本地硝土不足,广东硝商开始采买洋船压舱咸砂(洋硝)煎硝,这可视为清政府正式规模化进口外洋硝石的发端。此后,广东硝石原料来源逐步呈现“土洋结合”的情态,18世纪末广东进口咸砂一事成为中国硝石贸易从出口向进口转变的关键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中后期 全球视野 硝石 亚欧市场 广东
原文传递
清中后期龙门县的姓氏分布与聚落形态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桂奇 《惠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35-40,46,共7页
作为典型的山地县,有多达九十余个姓族繁衍生息其间,乃龙门在清中后期开发和发展的重要人力条件。在开发利用土地的角力过程中,各姓族尤其大姓以一姓一村的常态形式散布在丘陵谷地之间,渐成各有其相对特定居住地域的分布格局,并形成一... 作为典型的山地县,有多达九十余个姓族繁衍生息其间,乃龙门在清中后期开发和发展的重要人力条件。在开发利用土地的角力过程中,各姓族尤其大姓以一姓一村的常态形式散布在丘陵谷地之间,渐成各有其相对特定居住地域的分布格局,并形成一批数量可观的以某姓为专名和以"屋"为通名的姓氏聚落地名。由此可见,龙门聚落形态显著的宗族性和散居性,体现了岭南山区农业聚落形态的典型性。显然,僻远复杂而相对封闭的山地环境,为其姓氏分布格局及聚落特征形成深厚的土壤。这些仍然是今天龙门县乡镇社会发展及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不可忽视的历史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后期 龙门县 姓氏 聚落
下载PDF
扬州瘦西湖在清代中后期的文化变迁 被引量:1
16
作者 邱哲 《地域文化研究》 2020年第6期90-96,M0005,共8页
清乾隆时期扬州瘦西湖为迎接皇帝巡幸疏浚水道和增设景致成为社会上层纵情声色的悠游之地;乾隆中叶后至清末,随着盐业经济衰落,瘦西湖从物质环境到游览形式都发生较大改变,其实质是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变迁。
关键词 瘦西湖 清中后期 旅游文化 精英文化 大众文化
原文传递
清代中晚期西北史地学认识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景纯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2-131,共10页
清代中晚期西北史地之学发展迅速,成为"显学"。关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学界基本形成内因、外因两种说法。大多数人强调外因。其实,当时西北史地之学能够成为"显学",既有偶然因素,也有时代因素,需要对相关著述的产... 清代中晚期西北史地之学发展迅速,成为"显学"。关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学界基本形成内因、外因两种说法。大多数人强调外因。其实,当时西北史地之学能够成为"显学",既有偶然因素,也有时代因素,需要对相关著述的产生过程、具体内容、相互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不能简单地以时代思潮和学术精神甚至"爱国情怀"等来对该现象作泛泛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史地学 解释与认识 清代中晚期
原文传递
清代中后期四川乡场的管理机制及权力关系——以南部县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成林 李升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6-189,共14页
清代中后期,四川南部县各地乡场渐次兴起,并得到快速发展。这些乡场是由得到官府确认并授权的场总具体负责经营和管理的。场总负责经管乡场事务的制度,还得到四川督抚的支持和肯定,在其它州县也多有推行。场总通过抽收行用和帮差等方式... 清代中后期,四川南部县各地乡场渐次兴起,并得到快速发展。这些乡场是由得到官府确认并授权的场总具体负责经营和管理的。场总负责经管乡场事务的制度,还得到四川督抚的支持和肯定,在其它州县也多有推行。场总通过抽收行用和帮差等方式,筹集活动经费,具有官府代理人、乡场保护人、逐利者的多重面相。在场总负责制下,官府和场总共同构建了一个双方均可获利的“盈利空间”,这也是该项制度得以长久运行的基础。光绪朝早年,随着官府加大对乡场财源的吸取力度,场内权力关系骤变,场总陷入“旧规”与“新政”的两难困境,并逐渐丧失对乡场的管控之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中后期 乡场管理 场总负责制 四川南部县
下载PDF
车王府戏曲中俗字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美雨 《皖西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00-106,共7页
车王府戏曲即清代车登巴咱尔王府收藏的一批戏曲钞本。受钞写者用字习惯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这批戏曲钞本中出现了大量的俗字,其中有很多不见于字书。这些俗字在造字理据、形体结构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征,与其正字之间的关系大致有10种,反... 车王府戏曲即清代车登巴咱尔王府收藏的一批戏曲钞本。受钞写者用字习惯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这批戏曲钞本中出现了大量的俗字,其中有很多不见于字书。这些俗字在造字理据、形体结构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征,与其正字之间的关系大致有10种,反映了清代中晚期的文字使用及变革情况,具有重要的文字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王府戏曲 俗字 清代中后期 提供例证 文字学价值
下载PDF
清中后期泽州乡村社会的治赌实践
20
作者 陈东泽 杨闪闪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3,共3页
清中后期,泽州乡村社会中的赌博之风愈演愈烈,不仅影响个体生计,妨碍个人品行修养,亦破坏家庭伦理,败坏社会风气,扰乱社会治安,成为地方政府与村社组织关注的焦点。对于赌风的盛行,地方政府侧重以“礼”治民,村社组织更多以“俗”待人,... 清中后期,泽州乡村社会中的赌博之风愈演愈烈,不仅影响个体生计,妨碍个人品行修养,亦破坏家庭伦理,败坏社会风气,扰乱社会治安,成为地方政府与村社组织关注的焦点。对于赌风的盛行,地方政府侧重以“礼”治民,村社组织更多以“俗”待人,呈现出不同的治赌方式,但共同的治赌诉求,又使双方默契合作,无形中构建出“礼俗兼施”的乡村社会治赌路径,然而治赌成效却不尽如人意。究其根源,不仅在于清代官方严苛的禁赌政令,也与村社组织的权威薄弱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后期 泽州 乡村社会 治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