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滨藜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学及叶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周桂玲 迪利夏提 +1 位作者 安争夕 庄重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4-37,共4页
本研究采用了石蜡切片法,电子显微镜扫描的方法,对新疆分布的滨藜属12种及2变种植物进行了研究,观察到滨藜属植物叶的结构可分为三种类型:全栅型、双栅型、单栅型。叶表皮附属物表皮毛、角质层都非常多。表皮毛-泡状毛,在幼叶... 本研究采用了石蜡切片法,电子显微镜扫描的方法,对新疆分布的滨藜属12种及2变种植物进行了研究,观察到滨藜属植物叶的结构可分为三种类型:全栅型、双栅型、单栅型。叶表皮附属物表皮毛、角质层都非常多。表皮毛-泡状毛,在幼叶及茎顶泡状毛为生活状态,在成熟的叶上泡状毛破裂、死亡,覆盖在叶的表面;角质层在叶的上、下表皮细胞表面分布,可分为皱纹状角质层和脊状角质层。以上特点都是滨藜属植物叶对干旱的环境条件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藜 叶表皮微形态学 叶解剖结构
原文传递
国产膜叶铁角蕨属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生态适应
2
作者 张国成 唐巧玲 +1 位作者 陈格红 常艳芬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98-105,共8页
膜叶铁角蕨属隶属于铁角蕨科,有大约50种,我国西南地区是该属植物的分布中心之一。截至目前,膜叶铁角蕨属的物种分类还存在重大争议,一些物种的界限还模糊不清,为了得到一个自然的分类系统,还需要对该属的分类鉴定做详细的研究。课题组... 膜叶铁角蕨属隶属于铁角蕨科,有大约50种,我国西南地区是该属植物的分布中心之一。截至目前,膜叶铁角蕨属的物种分类还存在重大争议,一些物种的界限还模糊不清,为了得到一个自然的分类系统,还需要对该属的分类鉴定做详细的研究。课题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分布的膜叶铁角蕨属几个分支的代表物种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包括叶表皮细胞形态特征、气孔形态特征及大小、气孔指数、叶脉密度和叶片厚度等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分析,探讨了各个形态特征在该属物种分类的作用及其生态适应。结果表明,膜叶铁角蕨属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在种间存在重大区别,可以作为部分物种的鉴定依据;部分特征变异具有连续性,反映了该属植物具有网状进化的现象;对特征相关性的分析显示气孔密度与分布海拔及叶脉密度与气孔形状呈显著相关,反映了该属植物的叶片形态特征对不同生长环境具有生态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叶铁角蕨属 微形态 叶表皮 生态适应
下载PDF
中国杜鹃花属的叶表皮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被引量:41
3
作者 王玉国 李光照 +2 位作者 张文驹 尤佳 陈家宽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0,共20页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国产杜鹃花属Rhododendron6个亚属48种4变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叶表皮的鳞片、腺体、表皮毛的有无和气孔器的类型具有一定的系统学意义。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叶表皮细胞形状为多边形、不规则形...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国产杜鹃花属Rhododendron6个亚属48种4变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叶表皮的鳞片、腺体、表皮毛的有无和气孔器的类型具有一定的系统学意义。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叶表皮细胞形状为多边形、不规则形,垂周壁式样为较平直、浅波状和波状,气孔器普遍存在于下表皮,上表皮未见气孔器分布,其类型均为无规则形。杜鹃亚属subgen.Rhododendron叶表皮具有鳞片,在扫描电镜下可见气孔器散生于指状突起之间,有别于无鳞类杜鹃花。常绿杜鹃亚属subgen.Hymenanthes和映山红亚属subgen.Tsutsusi有多种不同叶表皮类型;除了凯里杜鹃R.westlandii和弯蒴杜鹃R.henryi形态较特殊之外,马银花亚属subgen.Azaleastrum的马银花组sect.Azaleastrum和长蕊杜鹃组sect.Choniastrum微形态区别不明显。羊踯躅亚属subgen.Pentanthera的羊踯躅R.molle叶表皮有表皮毛,无腺体,气孔器密生,外拱盖形状不对称,外围有多层波形条纹突起可与其他亚属区分;而叶状苞亚属subgen.Therorhodion的叶状苞杜鹃R.redowskianum保卫细胞有明显的T型加厚,与其他亚属种类明显不同,与分子系统发育研究得到的“叶状苞亚属是杜鹃花属的基部类群”的结果吻合。本研究还依据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讨论了一些近缘种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属 微形态特征 叶表皮 系统学意义
下载PDF
花楸属直脉组7种/变种基因组大小及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的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邱靖 李嘉宝 +1 位作者 朱大海 陈昕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7-86,共10页
【目的】通过对花楸属直脉组(Sorbus Sect.Alnifoliae)5种及具有分类争议的2变种的基因组大小和叶表皮微形态研究,探讨其分类学意义以及基因组大小和细胞大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基于流式细胞术、光学和电子显微镜分别对研究对象的... 【目的】通过对花楸属直脉组(Sorbus Sect.Alnifoliae)5种及具有分类争议的2变种的基因组大小和叶表皮微形态研究,探讨其分类学意义以及基因组大小和细胞大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基于流式细胞术、光学和电子显微镜分别对研究对象的基因组大小、叶表皮细胞和气孔的质量和数量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基因组大小测定显示所有分类群均为极小基因组,大小介于神农架花楸(S.yuana)的1.348 pg至长果花楸(S.zahlbruckneri)的1.586 pg之间;虽均为二倍体,但分类群间基因组大小差异显著。光学显微镜下叶表皮细胞形状兼有多边形和无规则形,或者仅无规则形,垂周壁式样有平直状、弧状和波状;扫描电镜下表皮纹饰有近光滑、局部加厚、脊状、网纹、褶皱等类型,蜡质纹饰有壳状、颗粒状、线状、片状等;4个分类群的下表皮具带状单毛。气孔器均为无规则型,分布于下表皮脉间区;保卫细胞具明显的环形外缘或无。表皮细胞面积、气孔宽度及面积、气孔密度、气孔指数等指标在分类群间差异显著,基因组大小同表皮细胞面积、气孔长宽及面积呈正相关,同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呈负相关。【结论】基因组大小、叶表皮微形态质量和数量性状可为7个分类群的鉴定提供依据,不支持将棱果花楸(S.alnifolia var.angulata)和裂叶水榆花楸(S.japonica)作为日本花楸(S.alnifolia var.lobulata)的异名处理,建议恢复棱果花楸和裂叶水榆花楸的名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大小 细胞大小 微形态特征 叶表皮 花楸属直脉组
原文传递
杜鹃花属映山红亚属植物叶表皮显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蒋天翼 陈志钊 +3 位作者 陈曌 郑永利 陈昕 邓云飞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14-1827,共14页
为澄清映山红亚属(Rhododendron subg.Tsutsusi)内的系统关系问题,该研究选择杜鹃花属映山红亚属37种植物作为对象,其中29种为首次报道,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叶表皮显微特征。结果表明:(1)气孔器均为无规则型且均在远轴面。(2)根据叶片微... 为澄清映山红亚属(Rhododendron subg.Tsutsusi)内的系统关系问题,该研究选择杜鹃花属映山红亚属37种植物作为对象,其中29种为首次报道,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叶表皮显微特征。结果表明:(1)气孔器均为无规则型且均在远轴面。(2)根据叶片微形态特征将映山红亚属的种类分为杜鹃型(R.simisii-type)、岭南杜鹃型(R.mariae-type)、皋月杜鹃型(R.indicum-type)、崖壁杜鹃型(R.saxatile-type)及丁香杜鹃型(R.farrerae-type)5种类型。(3)杜鹃型植物的气孔器周边无或具间断的条形突起。(4)岭南杜鹃型植物的气孔器周围有多层条形突起环绕,保卫细胞两极不具T型加厚。(5)皋月杜鹃型植物的叶表皮保卫细胞两极具有T型加厚,与叶状苞亚属(Subg.Therorhodion)叶状苞杜鹃(R.redowskianum)的气孔器特征相似,推测其与叶状苞亚属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6)崖壁杜鹃型植物的叶表皮毛单一,多呈卷曲状,与其他类型有所不同且未见腺体。(7)丁香杜鹃型植物的叶表皮仅有腺体。(8)依据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讨论了一些近缘种类的关系,如倾向于将背绒杜鹃(R.hypoblematosum)和千针叶杜鹃(R.polyraphidoideum)处理为独立的种,支持保留紫薇春(R.naamkwanense var.cryptonerve)作为南昆杜鹃(R.naamkwanense)的变种地位,不支持将腺花杜鹃(R.adenanthum)并入细瘦杜鹃(R.tenue)作异名处理等。该研究结果表明叶表皮显微特征在映山红亚属内物种划分上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映山红亚属 微形态特征 叶表皮 分类学意义 扫描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