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陸入洛與南北文化交流
1
作者 簡漢乾 《人文中国学报》 2014年第1期197-225,共29页
陸機、陸雲是西晉時期的重要作家。陸氏家族在東吳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東吳亡國後,二陸由南入北,南北文化的差異與碰撞,均在兩位作家的經歷與作品之中有所反映。本文聯繫西晉學術文化的背景,通過分析二陸入洛的心熊和作品内涵,揭示其對南... 陸機、陸雲是西晉時期的重要作家。陸氏家族在東吳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東吳亡國後,二陸由南入北,南北文化的差異與碰撞,均在兩位作家的經歷與作品之中有所反映。本文聯繫西晉學術文化的背景,通過分析二陸入洛的心熊和作品内涵,揭示其對南北文化交流的意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陸機 陸雲 南人入北 文人心態 南北交流
下载PDF
元明之际吴中文人雅集方式与文人心态的变迁——以《听雨楼图卷》、《破窗风雨卷》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周海涛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8-83,共6页
《听雨楼图卷》、《破窗风雨卷》展示的是元末吴中文人的一场诗歌盛会。它们的形成是元末吴中文人雅集结社的变相延续,是继"玉山雅集"、"北郭诗社"后又一次大规模的文人题咏活动。但和前二者"同时同地"... 《听雨楼图卷》、《破窗风雨卷》展示的是元末吴中文人的一场诗歌盛会。它们的形成是元末吴中文人雅集结社的变相延续,是继"玉山雅集"、"北郭诗社"后又一次大规模的文人题咏活动。但和前二者"同时同地"的方式相比,它又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异时、异地、同题题咏,即"异地同调"。这种题咏方式的出现,既折射了时代变迁下吴中文人雅集方式的新变,也表征了吴中文人心态的新变,以及不同心态影响下文学思想的变迁,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诗学意义与审美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集结社 异地同调 文人心态 诗学思想
下载PDF
在高雅与世俗之间对自由人格理想的追寻——晚明文人心态新论 被引量:4
3
作者 俞香云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70,共5页
前人所持的晚明文人心态完全是病态人格的观点不够公允,晚明文人追求的是一种自由的人格理想。晚明文人推崇庄子的自由精神,向往禅境的体验,追慕魏晋名士任情纵性的风度,并受了心学、泰州学派、狂禅等启蒙思潮的鼓舞和世俗文化的浸染,... 前人所持的晚明文人心态完全是病态人格的观点不够公允,晚明文人追求的是一种自由的人格理想。晚明文人推崇庄子的自由精神,向往禅境的体验,追慕魏晋名士任情纵性的风度,并受了心学、泰州学派、狂禅等启蒙思潮的鼓舞和世俗文化的浸染,最终选择了将高雅与世俗相融合,在世俗中超越的自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文人心态 自由 高雅 世俗
下载PDF
金末政治生态与文人心态略论--以杨奂仕行为中心
4
作者 李梅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94-100,共7页
有“关西夫子”之称的杨奂早年在儒学家教及经历的影响下,试图通过科考入仕来实现自己的儒家政治理想。本文通过对杨奂兴定五年(1221)科考失败和正大元年(1224)上万言策流产的两次事件之归因做深入探究,以此揭露宣宗朝吏权大盛,激化了... 有“关西夫子”之称的杨奂早年在儒学家教及经历的影响下,试图通过科考入仕来实现自己的儒家政治理想。本文通过对杨奂兴定五年(1221)科考失败和正大元年(1224)上万言策流产的两次事件之归因做深入探究,以此揭露宣宗朝吏权大盛,激化了儒吏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导致儒士的仕途之路受到严重挤压,至哀宗朝,文士被彻底排除到权利核心之外的政治生态环境。由此彻底摧毁了以杨奂为代表的金末儒士群体对金朝的最后期许。政治生态的变化迫使文人的积极入仕心态逐渐转变,其家国情怀逐渐被摧毁,文人群体与国家政权之间最终走上了从希望到失望最后至绝望的悲剧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元易代 杨奂 政治生态 文人心态
下载PDF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结局新论 被引量:1
5
作者 郑升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7期14-16,5,共3页
一般认为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结局为"科举及第,洞房花烛"的大团圆结局。事实上,常见的此类小说在这一结局之后还有一个"辞官归隐或者虽在任上却无意仕进"的萧寂尾声,这和前面的团圆喜庆结局形成巨大反差。这种... 一般认为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结局为"科举及第,洞房花烛"的大团圆结局。事实上,常见的此类小说在这一结局之后还有一个"辞官归隐或者虽在任上却无意仕进"的萧寂尾声,这和前面的团圆喜庆结局形成巨大反差。这种结局的设置,与明清易代之际才子佳人小说家们对于科考功名既追慕又弃绝的复杂心态,隐逸文化传统在江浙一带文人身上所发生的新变以及小说创作商业化文人化色彩加强等因素有关。了解这些,对于我们全面把握这一时期中下层文人的心理结构与精神风貌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才子佳人小说 文人心态 隐逸新变
下载PDF
《列异传》成书背景初探
6
作者 蒋勤俭 《怀化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33-35,共3页
《列异传》作为目前可考知的第一部魏晋志怪小说集,其中不乏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亦流露出在此社会中产生的生死忧患意识,具有一定史料价值。《列异传》题材内容既有对秦汉志怪小说的继承,亦有基于社会基础上的创作。《列异传》题材内... 《列异传》作为目前可考知的第一部魏晋志怪小说集,其中不乏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亦流露出在此社会中产生的生死忧患意识,具有一定史料价值。《列异传》题材内容既有对秦汉志怪小说的继承,亦有基于社会基础上的创作。《列异传》题材内容的呈现状态可从动荡的社会背景给人们带来的身体、思想信仰上造成的巨大影响以及给文人心理上带来的变化上得以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异传》 思想信仰 文人心态
下载PDF
宋人笔记中狄青双重形象符号探微①——士大夫的目光与叙述心态
7
作者 张劲松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3年第3期77-82,共6页
宋代文人的笔记小说记载了不少关于北宋一代名将狄青的流传故事,这些记载不仅极有史料价值,而且颇具戏剧性和故事性,实际上构成狄青性格符号自我所具的传奇英雄与卑微武将的双重形象特质。从历史叙述符号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笔记中的... 宋代文人的笔记小说记载了不少关于北宋一代名将狄青的流传故事,这些记载不仅极有史料价值,而且颇具戏剧性和故事性,实际上构成狄青性格符号自我所具的传奇英雄与卑微武将的双重形象特质。从历史叙述符号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笔记中的狄青形象描写,其叙述视点既反映了文人对武将的身份符号的道德判断,同时也流露宋代士大夫特有的文化心态。解读宋人笔记中的狄青形象,使我们转换视角,得以透视一个文人社会的环境,更好地理解北宋武将的生存状态及士大夫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青 宋人笔记 双重符号自我 文人心态 叙述 传播
下载PDF
“功名”戏里流转出的元代文人心态
8
作者 张立环 《文化艺术研究》 2009年第4期159-162,共4页
科举取士作为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在中国实行了1300多年,获取"功名"为天子所用成为文人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形式。读书——科举——入仕,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文人深入骨髓的不变的"心结"。然而,在1300年的约二分之一处,... 科举取士作为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在中国实行了1300多年,获取"功名"为天子所用成为文人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形式。读书——科举——入仕,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文人深入骨髓的不变的"心结"。然而,在1300年的约二分之一处,科举中断长达79年之久。元代文人们在没有科举的年代里却写下了不少有"金榜题名"情节的杂剧,映射出那个时代特殊情境下文人特有的文化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名 科举 文人心态
下载PDF
杨亿汝州时期的仕宦心态与文学书写
9
作者 马小会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35-39,共5页
杨亿一生仅有两次外任地方官的经历。他主动出守处州的深层原因源于太宗朝晚年的党争,而被动知汝州的经历则与真宗朝晚年党争息息相关。在汝州任上,杨亿郁虑深忧,常以佛理自遣作为主要生活方式,又以诗笔抒沦落之怀。其前后两次辗转为官... 杨亿一生仅有两次外任地方官的经历。他主动出守处州的深层原因源于太宗朝晚年的党争,而被动知汝州的经历则与真宗朝晚年党争息息相关。在汝州任上,杨亿郁虑深忧,常以佛理自遣作为主要生活方式,又以诗笔抒沦落之怀。其前后两次辗转为官的经历,透露着不同时期杨亿创作倾向与内心情态的微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亿 汝州 文人心态 文学创作
下载PDF
传统文化视阈下的元代扈从文人心态
10
作者 李正春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0-16,共7页
元代扈从文人群体,由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馆阁文臣组成。他们在扈跸途中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经历,也有着不同的情感诉求。歌颂"华夷一统"、渴望建功立业以报知遇之恩成为他们共同的价值取向。对"远游"情结的抒写... 元代扈从文人群体,由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馆阁文臣组成。他们在扈跸途中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经历,也有着不同的情感诉求。歌颂"华夷一统"、渴望建功立业以报知遇之恩成为他们共同的价值取向。对"远游"情结的抒写,其实质是对一种理想的完满人生境界的追寻和精神家园的回归。旷日持久的扈从生活激发了文人深藏于心的安土重迁意识,而政治歧视、文化冲突、环境差异又放大了家国之思。元代政治的痼疾,使传统价值观备受挑战,成为困扰扈从文人的两难选择,最终导致群体的裂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扈从文学 文人心态 传统文化 巡幸
下载PDF
中国古代辞赋中的农事叙写
11
作者 易永姣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9-176,共8页
中国古代辞赋对农事的叙写,是中国古代务本重技的农本思想、悲叹田园的悯农情怀以及中国文人以隐显志和以园艺表达治业之情的圣道情怀的生动呈现。中国古代的王权制度、农耕传统和崇实务本思想以及文人的生存境遇,决定了中国古代文人观... 中国古代辞赋对农事的叙写,是中国古代务本重技的农本思想、悲叹田园的悯农情怀以及中国文人以隐显志和以园艺表达治业之情的圣道情怀的生动呈现。中国古代的王权制度、农耕传统和崇实务本思想以及文人的生存境遇,决定了中国古代文人观农的立场和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赋 农事叙写 文人心态
原文传递
论韩愈散文所蕴含之文人心态
12
作者 段文琦 《皖西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66-69,92,共5页
韩愈的散文创作数量可观、意蕴深厚,记录了他真实的生活和经历的重大社会事件。将韩愈散文置于中唐特定的时代背景,能凸显出他独特的心理状态——既具有积极入仕、刚正不阿、忠君泽民的儒家人文精神,又受到佛教的影响。
关键词 韩愈 文人心态 儒家人文精神 佛教
下载PDF
戴廷栻《枫林一枝》述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丽萍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6-129,共4页
明末清初著名文人戴廷栻的《枫林一枝》现存两个版本,一种附于戴廷栻文集《半可集》之后,该诗文集被收入《清代诗文集汇编》;另一种为康熙刻本《枫林一枝》,现藏祁县图书馆,收诗129首,该本并未收入《清代诗文集汇编》。《枫林一枝》题... 明末清初著名文人戴廷栻的《枫林一枝》现存两个版本,一种附于戴廷栻文集《半可集》之后,该诗文集被收入《清代诗文集汇编》;另一种为康熙刻本《枫林一枝》,现藏祁县图书馆,收诗129首,该本并未收入《清代诗文集汇编》。《枫林一枝》题材广泛,举凡抒怀、写景、咏物、咏史、酬唱、闺怨、题画、悼亡、祭祀、拟古等内容皆有所表现;艺术风格疏朗清新,韵味悠然,颇有唐人气韵,体现了清初三晋诗歌多样化的风格特征。对其予以整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廷栻 《枫林一枝》 清初士人心态
下载PDF
元杂剧与元代文人心态 被引量:4
14
作者 余勇 《北方论丛》 2004年第1期59-61,共3页
元朝是由蒙古贵族建立的王朝,民族歧视使汉族知识分子在元代受到了极不公平的待遇,在这特定的历史时期,文人儒士的心态极其沉重。元代文人心态也是近年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门,他们的心态在元杂剧中得以展现。
关键词 元杂剧 文人心态
下载PDF
浅析唐代文人登山活动盛况下的文人心态及其社会影响——以“登山”诗歌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圣争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19,66,共5页
登山,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在西方起源很晚;但作为一项日常活动,在中国春秋时代就已存在,到唐代时,在文人中更是盛为流行且颇具特色。唐代文人如此热衷登山活动,有着深层的社会因素和个人心理。其影响,从消极层面来说,是对都市生活的一种叛... 登山,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在西方起源很晚;但作为一项日常活动,在中国春秋时代就已存在,到唐代时,在文人中更是盛为流行且颇具特色。唐代文人如此热衷登山活动,有着深层的社会因素和个人心理。其影响,从消极层面来说,是对都市生活的一种叛逃;积极意义上来看,对名山大川附近的都市附属建筑——如寺庙、道观、旅店等方面的建设有着促进作用,从另一角度来说,又是丰富了城市文化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登山 文人心态 传统习俗 登高
下载PDF
论晚明社会转型对艺术观念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衍发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7年第1期147-152,共6页
晚明社会转型对艺术观念产生重大影响。政治转型导致大一统政治体制和文化权威的式微,为艺术的恢复和发展释放更多空间;经济转型引发社会整体性变迁和根本性转变,促进了平民文化的繁荣和城市文化生态的形成;文化转型促成宽松的人文环境... 晚明社会转型对艺术观念产生重大影响。政治转型导致大一统政治体制和文化权威的式微,为艺术的恢复和发展释放更多空间;经济转型引发社会整体性变迁和根本性转变,促进了平民文化的繁荣和城市文化生态的形成;文化转型促成宽松的人文环境和蓬勃的文艺思潮,孕育了晚明时期特有的艺术本性和时代精神;虚浮空疏的时代风尚导致传统价值体系解体和审美意识重大变迁;文人心态的转向对审美情趣、艺术观念和创作产生直接而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艺术观念 社会转型 文人心态
下载PDF
纸媒介的普及与六朝赋体文学的新变
17
作者 孙易君 孟庆雷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3-128,共6页
随着六朝时期纸媒介的普及,原先笨重的简牍与昂贵的丝帛逐渐被替代。书写媒介的变迁使当时文人更方便于表现个体的内心世界与自我感受,进而也改变了他们感受世界和表达思想的方式。从"赋"这一文学体裁来看,纸媒介的出现摧毁... 随着六朝时期纸媒介的普及,原先笨重的简牍与昂贵的丝帛逐渐被替代。书写媒介的变迁使当时文人更方便于表现个体的内心世界与自我感受,进而也改变了他们感受世界和表达思想的方式。从"赋"这一文学体裁来看,纸媒介的出现摧毁了汉大赋的空间地理观念,转而表现个体的内心自我体验,将原本极具空间感的汉代大赋转化为具有鲜明的时间性与情感性的六朝抒情小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媒介 六朝 赋体文学 文人心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