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颌前牙根管形态的锥形束CT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缪惠灵 吴大明 +3 位作者 徐海 王娟 孙超 张光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62-766,共5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下颌前牙的根管形态,以期为根管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影像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拍摄CBCT的1 02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根据牙位、性别和年龄分...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下颌前牙的根管形态,以期为根管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影像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拍摄CBCT的1 02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根据牙位、性别和年龄分组,参照Vertucci分类法观察牙根和根管数目、根管构型。结果:共6 032颗下颌前牙被纳入研究。所有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均为单根牙,0.9%(18/2 042)的尖牙为双根牙。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多根管率分别为10.6%(211/1 990)、18.0%(360/2 000)和5.4%(111/2 042),且下颌前牙双根管多为TypeⅢ。多根管对称发生的比例分别为中切牙89.9%(98/109)、侧切牙87.3%(165/199)、尖牙48.0%(36/75)。各年龄组中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多根管发生率最高的分别为>30~40岁组(14.6%,57/397)、>40~50岁组(21.1%,62/294)、>50~60岁组(8.4%,27/320),多根管发生率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与男性下颌前牙多根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15%vs.11.53%,P>0.05)。结论:下颌前牙根管治疗时注意多根管的发生,多根管发生率和年龄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下颌前牙 根管形态
下载PDF
基于锥形束CT对下颌前牙根管系统构型的初步研究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代艳虹 许颖 +2 位作者 陈明雄 祖青 刘晓晶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研究海口地区下颌前牙的根管形态,为牙体牙髓病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海南口腔医院影像科CBCT影像资料库中男性、女性各300例,按年龄分6组:12~20、21~30、31~40、41~50、51~60、61~70岁,每组男、女各50例。采用... 目的:应用锥形束CT研究海口地区下颌前牙的根管形态,为牙体牙髓病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海南口腔医院影像科CBCT影像资料库中男性、女性各300例,按年龄分6组:12~20、21~30、31~40、41~50、51~60、61~70岁,每组男、女各50例。采用配套软件处理,根据Vertucci分类法观察下颌前牙根管系统的构型。结果: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的多根管率分别为11.75%、23.5%和10.41%,下前牙的多根管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多根管发生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1),下颌尖牙多根管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下前牙多根管时,其根管分叉至解剖性根尖的距离,下颌中切牙为(8.56±2.08)mm,下颌侧切牙为(9.43±1.93)mm,下颌尖牙为(10.60±2.01)mm。不同牙位之间比较,该距离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间比较,仅下颌中切牙根管分叉至解剖性根尖的距离有统计学差异(P=0.020,P<0.05)。不同年龄组间比较,下颌侧切牙和下颌尖牙的根管分叉至解剖性根尖的距离有统计学差异(P=0.004,P=0.04,P<0.05)。结论:下颌前牙单根多管发生率在10.41%~23.5%区间、多根管发生率和年龄相关性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牙 CBCT 多根管 年龄
下载PDF
重庆地区人群下颌前牙根管形态、牙根数目以及根面沟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杨正艳 李月恒 +1 位作者 周智 周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7-222,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锥形束CT(CBCT)数字影像对重庆地区人群下颌前牙的根管形态、牙根数目及根面沟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3年1月-4月就诊患者的CBCT数据,通过i-CAT软件对其轴面、矢状面、冠状面进行分析,记... 目的通过观察锥形束CT(CBCT)数字影像对重庆地区人群下颌前牙的根管形态、牙根数目及根面沟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3年1月-4月就诊患者的CBCT数据,通过i-CAT软件对其轴面、矢状面、冠状面进行分析,记录其根管形态、牙根数目及根面沟发生情况。结果 1 725例患者的锥形束CT数字影像(男923例,女802例),共9 646颗下颌前牙纳入研究。9 646颗下颌前牙Vertucci根管形态分类,中切牙全部为单根牙,侧切牙中0.3%(11/3 257)为双根牙,尖牙中有0.8%(26/3 014)为双根牙,3.8%(127/3 375)中切牙、10.6%(345/3 257)侧切牙、4.2%(127/3 014)尖牙为多根管牙,其余均为单根管牙,下颌前牙双根管构型多为TypeⅢ。下颌前牙同一根管类型及根面沟在左右侧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下颌侧切牙多根管发生率(11.9%)大于男性(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双根管率最高的分别为21-岁组(5.0%,27/542),41-岁组(14.7%,91/619),41-岁组(8.1%,52/643);下颌前牙根面沟发生率最高的年龄组为51-岁组(8.1%,33/406)。结论重庆地区人下颌前牙根管系统中多根管、双牙根及根面沟的发生率较高,根管类型多样,多根管发生率兼有性别差异。通过对根管系统的了解,有助于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下颌前牙 根管形态 根面沟
下载PDF
下颌前牙根管变异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蒋备战 张金凯 刘扬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59-62,共4页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下颌前牙的根管变异情况。方法收集250例患者的1 352颗下颌前牙的CBCT资料,运用配套软件对牙齿的冠状面、矢状面以及横断面进行影像学分析,统计和分析牙根数目、根管数目、根管类型、对称性分布等。结果下颌...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下颌前牙的根管变异情况。方法收集250例患者的1 352颗下颌前牙的CBCT资料,运用配套软件对牙齿的冠状面、矢状面以及横断面进行影像学分析,统计和分析牙根数目、根管数目、根管类型、对称性分布等。结果下颌切牙均为单根,下颌尖牙双根发生率为1.45%。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双根管发生率分别为17.34%、34.08%、9.05%。双根管的发生呈对称性分布,一侧出现双根管时,对侧同名牙也为双根管的概率下颌侧切牙最高,为77.78%,中切牙次之,为72.97%,尖牙为64.00%。按照Vertucci根管分型,共观察到除Ⅳ型和Ⅷ型外的6种根管类型,其中以Ⅰ型为主,为80.00%,其次为Ⅲ型,为16.51%。结论下颌前牙根管系统复杂多变,其中下颌侧切牙双根管发生率最高,双根管以VertucciⅢ型为主,锥形束CT是诊断下颌前牙根管变异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牙 根管 锥形束CT
下载PDF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综合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李璟 刘娟 +3 位作者 梁菁 谭凤清 徐婷 曾雄群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6期349-354,共6页
目的研究牙周牙髓综合治疗对下前牙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至广州市海珠区口腔医院就诊的31例下颌重度牙周炎伴牙髓病变前牙,给予牙周治疗(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根... 目的研究牙周牙髓综合治疗对下前牙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至广州市海珠区口腔医院就诊的31例下颌重度牙周炎伴牙髓病变前牙,给予牙周治疗(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根管治疗和松牙固定的综合治疗。记录患者基线、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牙石指数(C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附着水平(AL)值,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统计数据(检验水准α=0.05),比较患牙治疗前、后差异,评价临床疗效。结果31例患牙中,牙周牙髓联合治疗有效率为96.8%。患牙在术后3、6、12个月较基线相比,其CI、SBI、PD、AL值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与3个月相比,PD、AL值继续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D=112.51,PPD<0.001;FAL=117.64,PAL<0.001);术后12个月较6个月仍持续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PD=0.04,PPD=0.815;FAL=0.09,PAL=0.786)。结论对于下前牙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综合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牙周治疗 根管治疗 牙周夹板 下颌前牙
原文传递
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下前牙牙槽骨形态测量分析
6
作者 王凡 常荍 梁舒然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评估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下前牙区牙槽骨形态,并与骨性I类患者进行差异比较。方法选取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48例及骨性I类患者40例,基于治疗前的锥束投影计算机重建层析成像(CBCT),测量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唇舌侧的牙槽骨厚度和高度,对... 目的评估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下前牙区牙槽骨形态,并与骨性I类患者进行差异比较。方法选取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48例及骨性I类患者40例,基于治疗前的锥束投影计算机重建层析成像(CBCT),测量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唇舌侧的牙槽骨厚度和高度,对比骨性Ⅲ类及I类患者下前牙区牙槽骨形态差异。结果骨性Ⅲ类组下前牙牙根唇侧和舌侧牙槽骨厚度均显著低于骨性I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Ⅲ类组下前牙舌侧牙槽骨高度与骨性I类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替牙期骨性Ⅲ类患者下切牙唇侧及舌侧牙槽骨厚度明显较骨性I类患者薄,在对其进行前牙的唇舌向移动时尤其要注意转矩的控制,评估牙齿安全移动范围,以降低治疗风险,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前牙 牙槽骨形态 骨性Ⅲ类
下载PDF
下颌前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思宇 陈青娅 刘健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年第4期130-133,共4页
目的运用锥形束CT分析研究人群中下颌前牙、牙根和根管形态。方法调取2019年8月至2022年3月在乐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拍摄的934例患者包含下颌前牙在内的CBCT影像资料,记录其牙位、牙根数目,并采用Vertu... 目的运用锥形束CT分析研究人群中下颌前牙、牙根和根管形态。方法调取2019年8月至2022年3月在乐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拍摄的934例患者包含下颌前牙在内的CBCT影像资料,记录其牙位、牙根数目,并采用Vertucci分类法对根管形态进行分型。结果共纳入下颌前牙5268颗,其中下颌中切牙1701颗,下颌侧切牙1765颗,下颌尖牙1802颗。所有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均为单根,双根下颌尖牙的发生率为0.67%。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多根管的发生率依次为10.70%、23.23%和5.77%。下颌侧切牙多根管的发生率高于中切牙和尖牙(χ^(2)=250.838,P<0.01)。多根管的下颌前牙最常见的根管构型为VertucciⅢ型。下颌前牙多根管的发生率存在较高的对称性,当一侧为双根管时,对侧同名牙也为双根管的概率在下颌中切牙、下颌侧切牙及下颌尖牙中依次为79.38%、85.17%、68.33%。不同性别间下颌前牙多根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人群的下颌前牙根管构型多样,最常见的多根管构型为Ⅲ型,左、右两侧多根管的发生率存在较高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牙 根管形态 锥形束CT
下载PDF
应用CBCT观察下颌前牙的牙根及根管形态 被引量:4
8
作者 史志芸 胡楠 +1 位作者 石校伟 曹均凯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第2期79-83,共5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下颌前牙的牙根数目和根管形态,为下颌前牙的根管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的247位患者(男136,女111)的1455颗下颌前牙的CBCT图像,对牙根数目及根管形态进...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下颌前牙的牙根数目和根管形态,为下颌前牙的根管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的247位患者(男136,女111)的1455颗下颌前牙的CBCT图像,对牙根数目及根管形态进行研究。结果: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均为单根牙,1.65%的下颌尖牙为双根牙,具有多根管的中切牙有93颗(19.14%),侧切牙有161颗(33.20%),尖牙有60颗(12.37%)。51-60岁之间下颌切牙的双根管率最高,30岁以后年龄越大,下颌尖牙的多根管率越高。下颌前牙根管形态双侧对称率高,尤以侧切牙最高,为91.67%(66/72)。结论:下颌前牙多根管常有发生,侧切牙的多根管率最高,且双侧对称率最高,下颌前牙的多根管分型以I型(vertucci分型)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下颌前牙 根管形态
下载PDF
烤瓷联冠固定重度牙周病下前牙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徐小红 宋毅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67-68,78,共3页
目的观察利用烤瓷联冠作为永久牙周夹板在固定重度牙周病的下前牙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口腔门诊部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就诊的3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在行根管及牙周基础治疗后用金属烤瓷联冠做永久牙周夹板行固定术。结果... 目的观察利用烤瓷联冠作为永久牙周夹板在固定重度牙周病的下前牙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口腔门诊部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就诊的3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在行根管及牙周基础治疗后用金属烤瓷联冠做永久牙周夹板行固定术。结果追踪观察2年,效果良好26例,有效6例,无失败。结论烤瓷联冠作永久夹板固定松动下前牙,固定效果可靠,美观舒适、不影响咀嚼发音功能、边缘密合、有良好的自洁作用,且不妨碍牙周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下前牙 松动牙 烤瓷联冠
下载PDF
下颌前牙区牙槽骨骨壁厚度及牙根长轴的测量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娟芳 田雪丽 +3 位作者 田丽萍 杜田丰 王茜 马艳蕊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8-353,共6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测量下颌前牙唇舌侧骨壁厚度,以及牙根长轴相对牙槽突长轴的位置关系,为即刻种植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54例中国汉族正常个体的CBCT图像,测量下颌前牙釉牙骨质界(CEJ)下1、3、5、7 mm处唇、舌侧骨壁厚度,以...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测量下颌前牙唇舌侧骨壁厚度,以及牙根长轴相对牙槽突长轴的位置关系,为即刻种植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54例中国汉族正常个体的CBCT图像,测量下颌前牙釉牙骨质界(CEJ)下1、3、5、7 mm处唇、舌侧骨壁厚度,以及牙根长轴相对牙槽突长轴的位置关系,比较左右侧同名牙、每个牙位唇舌侧骨壁厚度的差异以及不同性别之间唇舌侧骨壁厚度及牙根长轴与牙槽突长轴夹角的差异。结果:下颌前牙左右侧同名牙相应骨壁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下尖牙CEJ下1 mm处的唇舌侧骨壁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下中切牙和下侧切牙CEJ下1 mm处唇侧比舌侧骨壁厚,其余部位舌侧比唇侧骨壁厚(P<0.05)。不同性别间唇舌侧骨壁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下颌尖牙处男性牙根长轴与牙槽突长轴的夹角小于女性(P=0.018)。结论:测定了中国人汉族正常人群下颌前牙区不同高度水平唇舌侧骨壁厚度,为成人即刻种植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牙 锥形束CT 唇舌侧骨壁 牙根长轴
下载PDF
骨性Ⅰ、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下颌前牙区皮质骨厚度与下切牙牙根位置的CBCT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浩天 谷岩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21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 比较骨性Ⅰ、Ⅱ类不同垂直向个体下颌前牙区皮质骨厚度和下切牙牙根位置的差异.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共收集324例个体,其中男性141例,女性183例.测量个体下颌前牙区皮质骨厚度和下切牙牙根位置,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 目的 比较骨性Ⅰ、Ⅱ类不同垂直向个体下颌前牙区皮质骨厚度和下切牙牙根位置的差异.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共收集324例个体,其中男性141例,女性183例.测量个体下颌前牙区皮质骨厚度和下切牙牙根位置,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骨型个体下颌前牙区皮质骨厚度与下切牙牙根位置,使用线性相关分析研究骨性Ⅱ类患者随着下颌平面角增加皮质骨厚度变化趋势.结果 高角患者下颌前牙区皮质骨较均角和低角患者更薄,男、女性Ⅰ类高角根中唇舌侧厚度分别为0.50 mm、1.27 mm和0.35 mm、1.16 mm,低角为0.58 mm、1.82 mm和0.62 mm、1.77 mm(P<0.05,P<0.01),Ⅱ类高角根中唇舌侧厚度分别为0.38 mm、1.14 mm和0.51 mm、1.35 mm,低角为0.83 mm、2.28 mm和0.97 mm、1.93 mm(P<0.001).且高角患者牙根距离唇舌侧皮质骨距离更近(P<0.05,P<0.01,P<0.001).在骨性Ⅱ类患者中,随着下颌平面角增加,骨皮质厚度变薄(P<0.001).结论 高角患者下颌前牙区皮质骨较薄,骨性Ⅱ类患者尤其明显,因此临床上应防止骨开裂和骨开窗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型 下颌前牙 皮质骨
原文传递
下颌前牙根管根尖部形态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文 彭彬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下颌前牙根管根尖部的内径、横截面形态和锥度。方法采用Digora间接数字化成像技术拍摄481颗下颌前牙的近远中向和颊舌向X线影像,分析根管的分型、根管根尖部内径、横截面形态和锥度。结果下颌前牙以Ⅰ型根管为主,但仍有25.46%... 目的探讨下颌前牙根管根尖部的内径、横截面形态和锥度。方法采用Digora间接数字化成像技术拍摄481颗下颌前牙的近远中向和颊舌向X线影像,分析根管的分型、根管根尖部内径、横截面形态和锥度。结果下颌前牙以Ⅰ型根管为主,但仍有25.46%的下颌切牙和13.21%的下颌尖牙出现Ⅱ、Ⅲ和Ⅳ型根管。在Ⅰ型根管中,颊舌径(中间值)大于近远中径(中间值),且下颌切牙和尖牙距根尖1mm处颊舌径的中间值为0.32mm;下颌前牙颊舌向锥度大于近远中向锥度,颊舌向锥度的中间值大于0.10。结论下颌前牙的根管根尖部形态较为复杂。预备单根管下颌前牙时主尖锉应选用至少35#的根管锉,并配合根管冲洗、改良根管预备和加强消毒等技术,以达到完善的根管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牙 根管 内径 锥度 解剖
原文传递
双侧下颌前牙和第一前磨牙全部双根管1例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椰珊 梁刘凤 +2 位作者 陈明炜 陈灵 郑统文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255-256,共2页
下颌前牙、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解剖形态以单根管最为常见,但双根管亦有一定的发生率。临床工作中,术者熟悉掌握患牙的根管解剖形态与合理应用影像学检查,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遗漏根管的发生,从而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笔者通过根尖片... 下颌前牙、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解剖形态以单根管最为常见,但双根管亦有一定的发生率。临床工作中,术者熟悉掌握患牙的根管解剖形态与合理应用影像学检查,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遗漏根管的发生,从而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笔者通过根尖片与锥形束CT(CBCT)检查发现1例双侧下颌前牙和第一前磨牙均为双根管的病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15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牙 下颌第一前磨牙 双根管
原文传递
犬的前牙牙周炎对即刻种植体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汪文君 刘向辉 +1 位作者 张磊 张亨国 《口腔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383-388,共6页
目的在Beagle犬的下前牙建立牙周炎模型,探讨邻牙牙周炎对即刻种植体的影响。方法选6只健康成年Bea-gle犬,随机分成2组,A组犬作为对照组,定期进行菌斑控制,B组为实验组,下颌前牙进行丝线结扎,建立牙周炎模型。4周后A、B组同时拔除下颌... 目的在Beagle犬的下前牙建立牙周炎模型,探讨邻牙牙周炎对即刻种植体的影响。方法选6只健康成年Bea-gle犬,随机分成2组,A组犬作为对照组,定期进行菌斑控制,B组为实验组,下颌前牙进行丝线结扎,建立牙周炎模型。4周后A、B组同时拔除下颌双侧第二前磨牙,即刻植入种植体,种植体愈合4周后,行二期手术,连接基桩。自连接基桩后开始观察,分别于第1、2、3、4、5、6、7、8周进行各项临床检查,X线片观察种植体周围组织情况。结果随着时间进展,观察种植体8周后,种植体周围袋探诊深度(PPD):A组为(1.700±0.200)mm,B组为(5.083±0.133)mm;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A组为0.000±0.000,B组为2.830±0.408;改良菌斑指数(mPLI):A组为0.170±0.408,B组为2.830±0.408;种植体龈沟液(PISF):A组为(0.752±0.043)mg,B组为(1.640±0.164)mg,对2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1,2组间各项临床指标都有显著性差异,X线片显示B组种植体周围出现不同程度骨吸收,所有B组种植体出现类似人类种植体周围炎的症状。结论 Beagle犬可成功建立牙周炎模型,下前牙的牙周炎与人类前牙的牙周炎症状极为相似,且可诱导远中种植体周围炎的自然发生,影响即刻种植体早期负荷的初期稳定性,该实验可为临床牙周炎患者的即刻种植研究提供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即刻种植 动物模型 下颌前牙 BEAGLE犬
下载PDF
母女二人下颌前牙双根管病例报告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敏 赵今 戴永刚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5-117,共3页
下颌前牙多为单根单管,但有资料表明下颌切牙的根管解剖形态可有较大的变异,因此在根管治疗中应高度重视,以免造成根管遗漏。作者就母女二位患者的下颌前牙均为对称型双根管做一报道。
关键词 下颌前牙 双根管
下载PDF
离体下颌前牙唇舌向根管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符大勇 赵洪贞 +2 位作者 邓婧 王玲香 官群立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228-229,共2页
目的观察离体下颌前牙唇舌向根管形态及弯曲情况,为掌握正确地开髓方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间接数字化X线成像技术,对收集的离体105颗下颌前牙进行近远中向拍摄,根据Weine根管分类标准,观察根管类型;采用改良Schneider测量方法,分析根管... 目的观察离体下颌前牙唇舌向根管形态及弯曲情况,为掌握正确地开髓方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间接数字化X线成像技术,对收集的离体105颗下颌前牙进行近远中向拍摄,根据Weine根管分类标准,观察根管类型;采用改良Schneider测量方法,分析根管弯曲情况。沿下颌前牙近远中向X线片根中1/3画延长线,观察延长线在下颌前牙切端的位置。结果下颌前牙根管在唇舌向半数以上存在弯曲,根尖多数弯向唇侧,弯曲部位多集中在根尖1/3。结论下颌前牙根管形态较为复杂,弯曲率较高,开髓方向应靠近切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牙 根管形态 弯曲
下载PDF
全瓷冠桥在下颌前牙种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仇敏 李涛 魏宁梅 《中国疗养医学》 2013年第11期1013-1014,共2页
目的探讨全瓷修复在下颌前牙区种植中的应用及种植体支持的全瓷修复体的-晦床效果。方法15例下颌前牙缺失患者共植入种植体30枚,以钛制基台行种植修复治疗,共制作氧化锆全瓷冠15件,随访时间6~24个月。结果15件种植修复体临床效果均... 目的探讨全瓷修复在下颌前牙区种植中的应用及种植体支持的全瓷修复体的-晦床效果。方法15例下颌前牙缺失患者共植入种植体30枚,以钛制基台行种植修复治疗,共制作氧化锆全瓷冠15件,随访时间6~24个月。结果15件种植修复体临床效果均理想,功能及美学效果佳,患者满意。随访期间有2例崩瓷。结论应用种植体支持的全瓷修复可以满足下前牙功能的需要,亦可获得理想的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瓷修复 口腔种植 下颌前牙 美学
下载PDF
Osstem MS一段式种植体修复下前牙小间隙临床分析
18
作者 徐娟 徐蓓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年第10期979-981,共3页
目的探讨Osstem MS一段式种植体修复下前牙小间隙的效果。方法下前牙区单颗或多颗牙缺失86例,均采用Osstem MS一段式种植体种植修复,其中直径3mm种植体68枚(直径3mm组),直径2.5mm种植体68枚(直径2.5mm组),观察种植体种植成功率;术后随访... 目的探讨Osstem MS一段式种植体修复下前牙小间隙的效果。方法下前牙区单颗或多颗牙缺失86例,均采用Osstem MS一段式种植体种植修复,其中直径3mm种植体68枚(直径3mm组),直径2.5mm种植体68枚(直径2.5mm组),观察种植体种植成功率;术后随访1a,观察种植体边缘骨水平变化、软组织健康状况、种植体稳定系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评分、存留率等。结果 86例中136枚一段式种植体存留率100%,其中1例(2枚种植体)在冠修复软组织出现种植体周围炎,其余种植体均获成功,临床成功率98.5%;2组术后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均健康,未发生种植体相关软组织并发症,修复后6、12个月时,直径2.5 mm组探诊深度(probe depth,PD)[(2.02±0.36)、(2.02±0.23)mm]、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odified gingival sulcus bleeding index,mBI)[(0.95±0.56)%、(1.26±0.26)%]、Furhauser软组织评分(pink esthetic score,PES)[(11.32±0.34)、(12.20±0.29)分]与直径3 mm组[PD(2.03±0.29)、(2.04±0.25)mm,mBI(0.96±0.14)%、(1.25±0.31)%,PES评分(11.25±0.33)、(12.22±0.33)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12个月时,直径3mm组近中、远中边缘牙槽骨变化值[(0.095±0.016)、(0.108±0.025)mm,(0.096±0.032)、(0.106±0.017)mm]小于直径2.5mm组[(0.339±0.104)、(0.361±0.087)mm,(0.289±0.073)、(0.850±0.082)mm](P<0.05);术后6个月,直径3mm组种植体ISQ评分(68.3±6.6)明显高于直径2.5mm组(66.1±6.1)(P<0.05)。结论 Osstem MS一段式种植体修复缺牙间隙<6 mm的下前牙疗效确切,1a内,直径2.5、3mm种植体对软组织均无影响,3mm直径种植体的近、远中边缘骨吸收程度较2.5mm直径种植体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缺失 小间隙种植修复 Osstem MS一段式种植体 下前牙
原文传递
下颌中切牙牙槽骨吸收的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
19
作者 陈静 何惠明 +1 位作者 凌伟 付钊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4期433-435,i0008,共4页
目的:研究下颌前牙正常牙周组织和两侧中切牙三种不同程度牙槽骨吸收后,轴向载荷和斜向载荷作用下,牙体组织的应力变化情况。方法:利用螺旋CT扫描的方法,采用图像处理和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321|123及支持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适当修改... 目的:研究下颌前牙正常牙周组织和两侧中切牙三种不同程度牙槽骨吸收后,轴向载荷和斜向载荷作用下,牙体组织的应力变化情况。方法:利用螺旋CT扫描的方法,采用图像处理和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321|123及支持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适当修改牙槽骨颈缘部位的形状,分别模拟中切牙牙槽骨2mm、4mm、6mm吸收,建立3种不同牙槽骨高度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轴向载荷和斜向载荷下计算出牙体颈缘部位的VoniMses应力。结果:①在轴向载荷下:随着中切牙牙槽骨吸收的程度加重,其唇侧、舌侧应力极值逐渐增大,唇侧应力差值在6.8Mpa,舌侧应力差值在1.8Mpa。②在斜向载荷下:随着中切牙牙槽骨吸收的程度加重,其唇侧、舌侧应力值逐渐增大,唇侧应力差值在48Mpa,舌侧应力差值在19Mpa。结论:无论是轴向加载或是斜向加载,中切牙的应力值都随着牙槽骨高度的降低而增加,侧切牙的应力极值变化不明显,尖牙的应力极值较均匀。通过本实验给临床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并具有指导意义,为下一步联冠修复的优化选择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前牙 牙槽骨吸收 三维有限元 应力分析
下载PDF
应用必兰行下颌前牙区治疗141例麻醉效果观察
20
作者 朱铜军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必兰行下颌前牙区治疗麻醉效果。方法:对141例下颌前牙区牙髓病治疗及拔牙手术中应用必兰行骨膜上浸润麻醉,认真观察、记录麻醉效果。结果:141例患者麻醉效果优、良达98.58%,有效率100%。结论:在实施下颌前牙区治疗时,应... 目的:探讨应用必兰行下颌前牙区治疗麻醉效果。方法:对141例下颌前牙区牙髓病治疗及拔牙手术中应用必兰行骨膜上浸润麻醉,认真观察、记录麻醉效果。结果:141例患者麻醉效果优、良达98.58%,有效率100%。结论:在实施下颌前牙区治疗时,应用必兰行骨膜上浸润麻醉,效果显著,定位准确,操作方便,并发症少,术野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兰 麻醉 下颌前牙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