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歌”不关情——从艾略特的《情歌》看其对象征主义文学的接受与发展 被引量:8
1
作者 徐海燕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58-61,共4页
本文通过对《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分析,从艾略特的写作手法,其"客观对应物"理论以及"非个人化"理论,阐明法国象征主义流派,尤其是其暗示观点对艾略特的影响以及艾略特对象征主义文学的接受与发展。
关键词 《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象征主义 暗示 艾略特 客观对应物 非个人化理论
下载PDF
错位的世界——《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世界 被引量:4
2
作者 朱丽田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60-61,共2页
《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英美现代派的诗歌杰作,是T.S.艾略特早期最重要的一部作品。诗中通过对人物普鲁弗洛克形象的塑造,深刻地揭示西方都市人的绝望、焦虑和异化感。本文试从幻象世界与真实世界的颠倒,... 《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英美现代派的诗歌杰作,是T.S.艾略特早期最重要的一部作品。诗中通过对人物普鲁弗洛克形象的塑造,深刻地揭示西方都市人的绝望、焦虑和异化感。本文试从幻象世界与真实世界的颠倒,时间空间的交错和诗中指代的交替更迭三个方面来分析艾略特对这一主题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T.S.艾略特 错位
下载PDF
论“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语言艺术 被引量:4
3
作者 吴玲英 汤敬安 刘拥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589-592,共4页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T.S.艾略特语言艺术精湛的典型范例。艾略特在诗歌中大用意象,巧用意象,并运用了丰富的文学和文化暗指;同时,借助拼贴、反复和组合前人作品中看似无关的片段等语言手段来突现诗歌中奥妙鲜...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T.S.艾略特语言艺术精湛的典型范例。艾略特在诗歌中大用意象,巧用意象,并运用了丰富的文学和文化暗指;同时,借助拼贴、反复和组合前人作品中看似无关的片段等语言手段来突现诗歌中奥妙鲜明的意象,给诗歌的表达带来沉郁顿挫、一咏三叹的韵味,使灰暗、无奈的主调显露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示了诗作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略特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济克的情歌” 意象 拼贴 反复
下载PDF
“情歌”为谁而歌?——《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解读 被引量:4
4
作者 余明明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70-72,共3页
《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T.S.艾略特早期的优秀作品,奠定了他作为现代派诗歌领袖的地位。这首诗通过大量象征手法的运用,展现出现代西方社会空虚迷惘的生存状态,隐晦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现代人回归本性,张扬生命的期望,同时也确... 《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T.S.艾略特早期的优秀作品,奠定了他作为现代派诗歌领袖的地位。这首诗通过大量象征手法的运用,展现出现代西方社会空虚迷惘的生存状态,隐晦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现代人回归本性,张扬生命的期望,同时也确定了诗人今后的创作方向和表现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略特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主题
下载PDF
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对话——《一朵红红的玫瑰》和《情歌》诗歌语言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江玉娇 崔淑丽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0-14,共5页
《一朵红红的玫瑰》和《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简称《情歌》)的诗歌语言体现出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对话意味。前者采用确定性描述和确定性指称赞美爱情,歌颂个人情感,崇尚自我,其创作方法冲垮了古典主义的理性城堡,它那与爱情... 《一朵红红的玫瑰》和《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简称《情歌》)的诗歌语言体现出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对话意味。前者采用确定性描述和确定性指称赞美爱情,歌颂个人情感,崇尚自我,其创作方法冲垮了古典主义的理性城堡,它那与爱情命题相吻合的具有真值性的直言不讳的比喻使它成了诗坛上的爱情绝唱;后者采用不确定性描述和不确定性指称构成虚拟的交际语境,其创作摒弃了浪漫主义"直抒胸怀"、"惟我独尊"的诗学思想,以它那与爱情命题相悖的怪诞的隐喻但又具高度口语化的互动言语开辟了现代诗歌的先河,成为爱情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朵红红的玫瑰》 《情歌》 语义学 语用学 对话 爱情命题
下载PDF
论《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重大的问题”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琪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2-130,共9页
理解普鲁弗洛克的"重大的问题"是理解《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主题的关键。在《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艾略特通过对普鲁弗洛克心路历程的描写、互文性和"非个性化"理... 理解普鲁弗洛克的"重大的问题"是理解《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主题的关键。在《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艾略特通过对普鲁弗洛克心路历程的描写、互文性和"非个性化"理论的运用,将一个表面看来滑稽可笑的个人情爱问题转化为对现代人类生存状况——"生存还是毁灭"这一"重大的问题"的严肃思考。在一首貌似无情的"情歌"里,体现出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略特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心路历程 互文性 “非个性化” 生存状况
下载PDF
The use of “Objective Correlative” Theory in T.S. Eliot’s The Love Song of J.Alfred Prufrock
7
作者 狄思云 《海外英语》 2019年第9期173-174,176,共3页
“Objective Correlative”theory was first proposed by T.S. Eliot, who holds that people’s emotion can find expression in a series of objective correlative. In his poem The Love Song of J.Alfred Prufrock, the use of o... “Objective Correlative”theory was first proposed by T.S. Eliot, who holds that people’s emotion can find expression in a series of objective correlative. In his poem The Love Song of J.Alfred Prufrock, the use of objective correlative fully reflects and reveals modern people’s loneliness, futility and alie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jective correlative”theory T.S ELIOT the love song of j.alfred prufrock ALLUSION FUTILITY alienation
下载PDF
新批评理论下对《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反讽的解读(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杨素芳 《海外英语》 2012年第14期192-195,共4页
该文试图采用新批评理论对艾略特的名诗《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反讽,这一重要的艺术手法的运用进行解读。通过在诗中大量运用反讽,诗人更好的表现了诗歌的主题,揭示了主人公的性格。对此手法的解读可帮助读者更好更清楚地理解整首诗,... 该文试图采用新批评理论对艾略特的名诗《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反讽,这一重要的艺术手法的运用进行解读。通过在诗中大量运用反讽,诗人更好的表现了诗歌的主题,揭示了主人公的性格。对此手法的解读可帮助读者更好更清楚地理解整首诗,并欣赏其中的语言艺术特色和现代诗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批评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反讽 普鲁弗洛克
下载PDF
《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罗克的情歌》的对话性 被引量:1
9
作者 杨贤玉 张新军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0-12,共3页
对T.S.艾略特的诗歌进行主题阐释的一个可行办法就是考察诗歌里的各种声音。从俄国文论家巴赫金的对话性视角看,《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罗克的情歌》是一个典型的微型对话。描述诗歌中的对话模式可以从声音、视觉、文本三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 巴赫金 对话性 T.S.艾略特 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罗克的情歌》
下载PDF
认同与反讽——评析《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互文性主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甘文平 张文俊 肖梦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2年第7期12-14,共3页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美国现代派诗歌奠基者T·S·艾略特的代表作之一。诗中多次提到《圣经》、莎士比亚戏剧、但丁《神曲》等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例,描绘了一个踌躇犹豫、想爱而不敢爱的中年男性知识分...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美国现代派诗歌奠基者T·S·艾略特的代表作之一。诗中多次提到《圣经》、莎士比亚戏剧、但丁《神曲》等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例,描绘了一个踌躇犹豫、想爱而不敢爱的中年男性知识分子形象,揭示了现代西方社会的精神"荒原"主题。本文从诗歌对《致他羞涩的情人》和《哈姆莱特》的引用出发,从"认同"和"反讽"两个方面来揭示诗歌的互文性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互文性 认同 反讽
下载PDF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抒情主体析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悦 蔡玉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4-107,共4页
以T.S.艾略特的早期诗歌《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抒情主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诗歌中的意象、戏剧独白的手法、以及融入其中的"非个性化"诗学理论的分析,揭示出其抒情主体的含义。
关键词 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抒情主体 意象 戏剧独白 非个性化
下载PDF
不可言说的情爱——论《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道德焦虑
12
作者 郭艳雯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23年第2期34-43,共10页
T.S.艾略特的《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极力展现了求爱的繁复心理过程。然而诗歌中被求爱的女性身份不明,且其真实在场的可能性十分可疑。主人公普鲁弗洛克明显表达了对女性的真实欲望,但是面对道德的拷问,作者巧妙地借... T.S.艾略特的《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极力展现了求爱的繁复心理过程。然而诗歌中被求爱的女性身份不明,且其真实在场的可能性十分可疑。主人公普鲁弗洛克明显表达了对女性的真实欲望,但是面对道德的拷问,作者巧妙地借由狂放想象的方式填补情歌中心的空白、帮助主人公解脱身体的痛苦及规避社会道德的评判。同时,借助普鲁弗洛克代理人的身份,艾略特融合个人的身体认知、心理现实和家庭渊源传达了道德焦虑的心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T.S.艾略特 不可言说的情爱 道德焦虑
原文传递
艾略特的诗歌创作与批评理论的互动——论《J·阿尔弗雷德·普罗弗洛克的情歌》 被引量:1
13
作者 凌越 许庆红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59-63,共5页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将新古典主义与现代西方社会生活的题材相结合,运用"非个性化"理论、客观对应物理论、意象、象征等手法展现出现代人空虚的精神世界,同时也是艾略特批评理论的文本示范。通过该诗对艾略特理论和诗歌文本...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将新古典主义与现代西方社会生活的题材相结合,运用"非个性化"理论、客观对应物理论、意象、象征等手法展现出现代人空虚的精神世界,同时也是艾略特批评理论的文本示范。通过该诗对艾略特理论和诗歌文本进行同步分析,为艾略特研究提供一个较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略特 普罗弗洛克的情歌 客观对应物 玄学派
下载PDF
情歌主角的颠覆:想象与时间视野中的《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凤云 《学术探索》 CSSCI 2014年第6期152-156,共5页
本文从想象与时间的关联视角对T.S.艾略特的《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进行了细读,这样的细读表征了诗歌中词、句、段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它们在诗歌整体中是如何生成、运作的。这一解读注重的是哲学和诗歌之间的对话。通过... 本文从想象与时间的关联视角对T.S.艾略特的《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进行了细读,这样的细读表征了诗歌中词、句、段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它们在诗歌整体中是如何生成、运作的。这一解读注重的是哲学和诗歌之间的对话。通过对普鲁弗洛克的意识的疏解,我们试图凸显从英雄到反英雄的转变是如何发生的。《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对传统情歌主角的颠覆,揭示出在没有"英雄"的人生舞台上,人人都是过客,在时间消逝中的想像中体验虚无中的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 时间 主角 反英雄 《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下载PDF
结构主义符号学视域下《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分析
15
作者 张杰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76-79,共4页
从结构主义符号学的视角,分析英国作家托马斯·斯坦恩斯·艾略特的诗作《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五种符码,揭示诗歌展现充斥于主人公当时所处社会虚伪堕落、空虚颓废的主题,得出这首诗不是普鲁弗洛克的... 从结构主义符号学的视角,分析英国作家托马斯·斯坦恩斯·艾略特的诗作《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五种符码,揭示诗歌展现充斥于主人公当时所处社会虚伪堕落、空虚颓废的主题,得出这首诗不是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而是艾略特对现代社会的一曲挽歌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主义 符码 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艾略特
下载PDF
真实与意念错杂的世界——论《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16
作者 阮广红 《科教文汇》 2014年第23期75-76,共2页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T.S.艾略特的第一部重要作品。诗人借助丰富的意象和场景的频繁转换真实展现了战前肮脏混乱、精神瘫痪的西方世界的全貌。本文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系统研究这些意象...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T.S.艾略特的第一部重要作品。诗人借助丰富的意象和场景的频繁转换真实展现了战前肮脏混乱、精神瘫痪的西方世界的全貌。本文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系统研究这些意象和场景并将其归纳为四个"世界",以期理清该诗的内在结构并证明其思想内容的高度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内在结构 精神荒原
下载PDF
《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认知文体分析
17
作者 张文方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6期155-156,共2页
《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美国著名诗人T.S.艾略特早期最重要的作品,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序幕和前奏,诗篇中凌乱的思维碎片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关键词。本文从这一关键词入手,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揭示《情歌》中支... 《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美国著名诗人T.S.艾略特早期最重要的作品,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序幕和前奏,诗篇中凌乱的思维碎片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关键词。本文从这一关键词入手,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揭示《情歌》中支离破碎的语言表象下面所隐藏的完整连贯的概念化表征,并试图从认知文体学的视角对诗歌进行新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碎片 概念隐喻
下载PDF
现代诗歌《J·阿尔弗莱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传统内核
18
作者 徐雪萍 《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4期61-64,共4页
现代诗歌《J·阿尔弗莱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打破传统的表现形式,没有完整情节,没有明确人物,结构松散,仅依靠文学典故、宗教掌故以及断断续续的心理活动进行串联.语言上更是大胆运用新奇比喻,但其现代与传统的因素是... 现代诗歌《J·阿尔弗莱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打破传统的表现形式,没有完整情节,没有明确人物,结构松散,仅依靠文学典故、宗教掌故以及断断续续的心理活动进行串联.语言上更是大胆运用新奇比喻,但其现代与传统的因素是不可分离的,不仅包含伦理价值传统,也包含美学价值传统内核,表明现代与传统的貌离神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诗歌 j·阿尔弗莱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传统内核 伦理价值
下载PDF
从“头发”意象看艾略特的厌女情绪与信仰困境——以《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为视角
19
作者 李靖 钟洁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7期112-119,共8页
艾略特的《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他的早期诗歌杰作。国内外对其近一个世纪的研究,从多角度剖析和解读了诗歌和诗人。在文学领域,在宗教领域,在这首诗歌中,头发都是一个重要意象。对于这个意象的分析和解读,有助... 艾略特的《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他的早期诗歌杰作。国内外对其近一个世纪的研究,从多角度剖析和解读了诗歌和诗人。在文学领域,在宗教领域,在这首诗歌中,头发都是一个重要意象。对于这个意象的分析和解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从文学领域、基督教领域和诗歌等三个层面,通过对其中的头发意象进行整理串联,可以为理解这首诗歌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解读诗歌中所展现的厌女情绪与信仰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略特 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头发意象 厌女情绪 信仰困境
下载PDF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非个人化意象构建
20
作者 胡艳秋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162-164,共3页
美国现代文学之父T.S.艾略特提出了"非个人化"艺术创作思想,他的早期诗歌《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充分体现了这一诗学思想。他认为,诗歌不能直抒胸臆,只能由客观场景、人物的经历等来唤醒情感。因此,作... 美国现代文学之父T.S.艾略特提出了"非个人化"艺术创作思想,他的早期诗歌《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充分体现了这一诗学思想。他认为,诗歌不能直抒胸臆,只能由客观场景、人物的经历等来唤醒情感。因此,作者应将"个人情绪"置之度外,找寻"客观对应物"来构建诗歌意象,以"无我之境"表述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和人物的经历,把现代人内心的危机感和失落感传递给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非个人化” 意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