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肝主筋”理论的现代生物学本质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徐帅 赵静洁 《现代中医临床》 2022年第5期39-42,共4页
“肝主筋”理论首见于《素问·痿论篇》,本文从中医学理论出发提出假设:肝藏血和主疏泄的生理功能是通过肝藏对“筋”的调控而实现的,对“肝主筋”的生物学本质进行探讨。“肝主筋”是“肝藏血”功能实现的基础,血管为储存血液的场... “肝主筋”理论首见于《素问·痿论篇》,本文从中医学理论出发提出假设:肝藏血和主疏泄的生理功能是通过肝藏对“筋”的调控而实现的,对“肝主筋”的生物学本质进行探讨。“肝主筋”是“肝藏血”功能实现的基础,血管为储存血液的场所,如果被中医理论视为“筋”的血管平滑肌是调节血量分配的具体执行者,那么肝藏则可被视为血管平滑肌的统领者。“肝主筋”是“肝主疏泄”功能实现的根基,肝藏通过调控内脏平滑肌以实现精微物质的输布,这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主筋 肝藏血 肝主疏泄 平滑肌
原文传递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汤笑尘 张久亮 +1 位作者 李琳 徐曼曼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619-4621,共3页
动脉血管是中医经脉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血压是经脉功能状态的一种具体体现。通过对生理性血压升高中医机理的分析,推理出经脉中血量病理性的增多是导致病理性血压升高的中医机理。高血压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通过不同的路径、机制导致经脉... 动脉血管是中医经脉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血压是经脉功能状态的一种具体体现。通过对生理性血压升高中医机理的分析,推理出经脉中血量病理性的增多是导致病理性血压升高的中医机理。高血压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通过不同的路径、机制导致经脉中血量病理性增多,使血压升高,形成高血压病。此外,在生命周期中,金气对经脉的坚敛作用使其坚硬而致血压升高是病理性血压升高的另一机制。笔者认为高血压病可由中医心病、肝病、脾之体病、脉病中一种或多种疾病组合而成;病机包括心的阳旺阴虚(心火亢盛)、肝的阳旺阴虚(包括肝火上炎、肝肾阴虚、虚风上扰)、脾的气虚湿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病机 经脉中血量增多 肝藏血 经脉坚硬
原文传递
浅析“女子以肝为先天”理论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归雯佳 王月娇 +7 位作者 李盛楠 肖珊 单鑫 傅逸君 丛超 刘小菲 刘慧聪 徐莲薇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2年第8期45-49,共5页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首先提出“女子以肝为先天”理论,强调了肝对女性的重要性,对后世治疗女科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肝藏血、主疏泄,可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肝与女性的生理、病理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均具有密切的关系...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首先提出“女子以肝为先天”理论,强调了肝对女性的重要性,对后世治疗女科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肝藏血、主疏泄,可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肝与女性的生理、病理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均具有密切的关系。从肝在女子生理过程及病理变化中的作用入手,围绕肝藏血和主疏泄等理论,梳理、解释“女子以肝为先天”理论在女科疾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藏血 肝主疏泄 叶天士 女子以肝为先天
下载PDF
刘燕池教授对《内经》“肝藏血,血舍魂”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任愉嫱 王小娟 蒋燕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91-93,共3页
目的:通过对刘燕池教授治疗失眠及高血压用药特点进行分析,以探讨刘老对《内经》"肝藏血,血舍魂"的应用。方法:共收集经刘燕池教授诊治的失眠及高血压患者145例,其中失眠患者70例,高血压患者75例。利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并采用SPSS... 目的:通过对刘燕池教授治疗失眠及高血压用药特点进行分析,以探讨刘老对《内经》"肝藏血,血舍魂"的应用。方法:共收集经刘燕池教授诊治的失眠及高血压患者145例,其中失眠患者70例,高血压患者75例。利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并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描述分析。结果:失眠:使用频次排在前十位的药物依次为酸枣仁、百合、茯神、远志、石菖蒲、合欢皮、柴胡、麦冬、当归、石斛;使用频次排在前5位的药物类别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安神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高血压:使用频次排在前十位的药物依次为薄荷、葛根、菊花、天麻、夏枯草、杜仲、珍珠母、石决明、地龙、当归。使用频次排在前5位的药物类别依次为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平肝熄风药、活血化瘀药。结论:刘燕池教授对《内经》"肝藏血,血舍魂"的应用主要体现于善用滋阴清热之品,使肝血肝阴得调,肝血舍魂,魂安入肝,阴阳平和,这与刘老重滋阴的学术思想是相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燕池教授 肝藏血 血舍魂 滋阴
下载PDF
中药基于铁死亡机制防治肝癌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郭桓博 马瑞雪 +1 位作者 朱正望 朱平生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2期282-285,共4页
肝癌是各种慢性肝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在我国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铁死亡是一种调节性细胞死亡(RCD)的现象,其机制与细胞内铁元素的代谢紊乱和过氧化物堆积有关。近年来对铁死亡相关通路的研究发现,铁死亡与肝癌的防治密切相关。中医... 肝癌是各种慢性肝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在我国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铁死亡是一种调节性细胞死亡(RCD)的现象,其机制与细胞内铁元素的代谢紊乱和过氧化物堆积有关。近年来对铁死亡相关通路的研究发现,铁死亡与肝癌的防治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肝藏血”,而铁死亡发生的过程与血细胞中的铁存在相关性,积极探索中药调控铁死亡的机制,挖掘并提取传统中药的活性成分,对中药的现代化发展颇有裨益。现通过简单阐述铁死亡发生的机制,对中药如何通过各种通路调节干预肝癌细胞的活性和增殖、诱导肝癌细胞铁死亡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防治该疾病开辟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铁死亡 氧化应激 铁代谢 肝藏血
下载PDF
血会膈俞之理论探微 被引量:6
6
作者 高丽君 王继红 高一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925-1928,共4页
古代医家认为“血会膈俞”主治一切血证,多用于治疗心痛、胸痛、痹证及呃逆、呕吐、不欲食、神志病等病证,该理论一直沿用至今。基于“心主血脉”“肝藏血”等理论,心俞、肝俞又分别为心和肝的背俞穴,近年来关于心俞、肝俞治疗心血管疾... 古代医家认为“血会膈俞”主治一切血证,多用于治疗心痛、胸痛、痹证及呃逆、呕吐、不欲食、神志病等病证,该理论一直沿用至今。基于“心主血脉”“肝藏血”等理论,心俞、肝俞又分别为心和肝的背俞穴,近年来关于心俞、肝俞治疗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的临床研究逐渐增多,不少医者在临床提出“血会心俞”“血会肝俞”的观点,质疑“血会膈俞”的指导性意义。基于此争议点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从心俞在临床治疗体现心主神明而非心主血脉的功能特点,肝俞在临床治疗上体现肝主疏泄而非肝藏血的功能特点,“血会膈俞”的合理性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认为“血会膈俞”更具有指导性意义和合理性,并为临床治疗血证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会 膈俞 心主血脉 肝藏血
下载PDF
“肝应春”理论与鼻衄发病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晓虎 王上 +1 位作者 吕明 袁卫玲 《天津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2期1571-1573,共3页
鼻衄作为临床多发病,季节性特征明显,春季多发。春季为肝所主,肝之疏泄功能在春季多应时增强,藏血功能相对较弱。春季鼻衄多因肝不应春引发,具有量少次多易反复的特点。治疗春季鼻衄可从调节肝应春而变的功能入手。从“肝应春”角度治... 鼻衄作为临床多发病,季节性特征明显,春季多发。春季为肝所主,肝之疏泄功能在春季多应时增强,藏血功能相对较弱。春季鼻衄多因肝不应春引发,具有量少次多易反复的特点。治疗春季鼻衄可从调节肝应春而变的功能入手。从“肝应春”角度治疗鼻衄有助于充实“天人相应”理论的科学内涵,为临床防治提供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应春 鼻衄 肝藏血 肝主疏泄 天人相应
下载PDF
肝纤维化大鼠肝气郁结证与肝藏血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阎晶璐 薛晓兴 +3 位作者 李君玲 夏恺 王田 王伟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藏象理论"肝藏血主疏泄"相关肝脏病理生理学基础。方法:以四氯化碳皮下注射法建立肝纤维化肝气郁结证大鼠模型,利用血生化检测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研究其血清及脑部主要蛋白标志物的含量变化。结果:在肝纤... 目的:探讨中医藏象理论"肝藏血主疏泄"相关肝脏病理生理学基础。方法:以四氯化碳皮下注射法建立肝纤维化肝气郁结证大鼠模型,利用血生化检测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研究其血清及脑部主要蛋白标志物的含量变化。结果:在肝纤维化病程之中大鼠的肝纤维化标志物ALT、AST、Ⅳ-C、LV、HA、TGF-b,脑血管轴标志物ANG-Ⅱ、NE,脑肠轴标志物5-HT、CRH-ACTHCORT等均有升高,神经内分泌轴标志物等多种蛋白含量均有发生变化。结论:血清及脑部主要蛋白标志物含量变化与肝藏血主疏泄理论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大鼠 肝气郁结证 肝藏血 血清蛋白标志物
下载PDF
肝纤维化大鼠肝气郁结证与肝藏血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阎晶璐 薛晓兴 +3 位作者 李君玲 夏恺 王田 王伟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354-357,360,共5页
目的:探讨中医藏象理论"肝藏血主疏泄"相关的肝脏生理病理生物学基础。方法:以四氯化碳皮下注射法建立肝纤维化肝气郁结证大鼠模型,采用肝脏超声检测和功能核磁灌注方法,检测肝气郁结证大鼠动态活体肝纤维化过程中脑部和肝脏... 目的:探讨中医藏象理论"肝藏血主疏泄"相关的肝脏生理病理生物学基础。方法:以四氯化碳皮下注射法建立肝纤维化肝气郁结证大鼠模型,采用肝脏超声检测和功能核磁灌注方法,检测肝气郁结证大鼠动态活体肝纤维化过程中脑部和肝脏血管血流速度、血管直径、血流量变化,同时进行大鼠大脑功能核磁分析。结果:在肝纤维化肝气郁结证病程中,大鼠肝动脉、肝静脉血管管径及血流量明显增加,海马及下丘脑脑区灌流量明显增加,且脑杏仁核异常激活。结论:脑部和肝脏血流变化与肝藏血理论之间具有相关性,肝藏血功能异常与肝脏和脑部血流动力学改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气郁结证 大鼠模型 肝藏血
下载PDF
基于“肝藏血,血舍魂”理论探讨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10
作者 何玲玲 刘立 +4 位作者 漆哲宁 侯悦晨 赵建军 李嘉悦 王伟龙 《基层中医药》 2023年第5期74-78,共5页
产后抑郁症(PPD)是妇产科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其发病对家庭、社会及自身健康有重大影响,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中医认为,PPD与“肝藏血,血舍魂”有密切关系。肝气郁结、气血亏虚是PPD的病因病机,中医学对于本病的治疗重视以“疏肝... 产后抑郁症(PPD)是妇产科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其发病对家庭、社会及自身健康有重大影响,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中医认为,PPD与“肝藏血,血舍魂”有密切关系。肝气郁结、气血亏虚是PPD的病因病机,中医学对于本病的治疗重视以“疏肝解郁,养血柔肝”为大法。本文以“肝藏血,血舍魂”理论为先导,基于“肝藏血,血舍魂”的功能特点、中医对于PPD病理基础的论述、“肝藏血,血舍魂”生理功能异常对PPD发病机制的影响及现代医学对“肝藏血,血舍魂”与PPD发病的认识这4个方面进行探讨,期望能给中医药治疗PPD提供更多思路,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 中医 肝藏血 血舍魂 发病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