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追风筝的人》中的意象呼应及其文化隐喻 被引量:17
1
作者 黄莹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70-74,共5页
在《追风筝的人》的小说叙事中,作者胡塞尼运用了包括风筝、石榴树、弹弓和兔唇等多个具有文化隐喻的意象,巧妙、自然地使它们贯穿于文本始末,给小说带来了一种诗意的氛围和情绪。这些重复出现的意象前后呼应,对小说结构起到了收束的功... 在《追风筝的人》的小说叙事中,作者胡塞尼运用了包括风筝、石榴树、弹弓和兔唇等多个具有文化隐喻的意象,巧妙、自然地使它们贯穿于文本始末,给小说带来了一种诗意的氛围和情绪。这些重复出现的意象前后呼应,对小说结构起到了收束的功能,加强了作品的叙事张力,丰富了作品的人性内涵和精神维度,增强了小说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风筝的人》 意象 呼应 诗性 叙事张力 文化隐喻
下载PDF
人生的回转木马——《追风筝的人》中的成长与救赎 被引量:16
2
作者 韩玉群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13-115,共3页
旅美阿富汗裔畅销书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处女作品《追风筝的人》自2003年问世以来,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深深地打动了全世界亿万读者的心,堪称为惊世之作。作者以细腻委婉的笔法勾勒家庭与友谊,背叛... 旅美阿富汗裔畅销书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处女作品《追风筝的人》自2003年问世以来,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深深地打动了全世界亿万读者的心,堪称为惊世之作。作者以细腻委婉的笔法勾勒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及对于祖国的复杂情感,文章从主人公阿米尔的成长与救赎的角度来解读该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勒德.胡赛尼 《追风筝的人》 阿米尔 成长与救赎
下载PDF
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救赎: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 被引量:13
3
作者 武惠娟 《新余高专学报》 2011年第4期93-95,共3页
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通过描写一个普通的阿富汗男孩成长的故事,建构出一条心理救赎的策略,以治疗病态的阿富汗社会和在极端宗教理念压抑下扭曲的人性。作者通过对人物命运以及对... 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通过描写一个普通的阿富汗男孩成长的故事,建构出一条心理救赎的策略,以治疗病态的阿富汗社会和在极端宗教理念压抑下扭曲的人性。作者通过对人物命运以及对阿富汗和美国两个截然不同社会的描写折射出人性的本质。小说通过阿米尔的救赎告诫人们要勇于面对自己人性中的缺点,以免受到心灵的鞭挞、愧疚、恐惧和折磨。小说中的风筝象征着友情、亲情、正义、善良、诚实以及勇敢、睿智等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对风筝的追寻亦即对美好人性的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勒德.胡赛尼 《追风筝的人》 罪与救赎 人性回归
下载PDF
寻找心灵的救赎——论《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成长与救赎之路 被引量:10
4
作者 韦柳钰 《柳州师专学报》 2010年第4期72-74,78,共4页
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成长与救赎之路。本文通过阐述小说主人公阿米尔的外在和内在成长历程,分析成长与自身救赎的关系,认为主人公是在成长中学会了救赎、在救赎中实现了成长。
关键词 胡赛尼 《追风筝的人》 成长 救赎
下载PDF
身份流散下的精神守望与追寻——论《追风筝的人》的流散主题与身份构建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慧敏 荆蓁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0-135,148,共6页
对于流散者来讲,获取单一民族的身份认同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实现两种民族身份的混合则具有较强可行性。以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来讲,东西方文化不存在所谓的绝对力量对比和冲突,而是存在彼此协商对话的空间。小说《... 对于流散者来讲,获取单一民族的身份认同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实现两种民族身份的混合则具有较强可行性。以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来讲,东西方文化不存在所谓的绝对力量对比和冲突,而是存在彼此协商对话的空间。小说《追风筝的人》主人公阿米尔竭尽全力实现阿富汗籍流散者能够"两全"的身份认同,但始终不能走出混合身份所缺乏鉴定物质基础的困境,以阿米尔为代表的流散者只能在身份流散状态中坚持着精神守望与身份追寻。本文从身份迷离下的流散、流散状态下的追寻、身份建构后的困境和价值重建下的反思四个方面,简要探析《追风筝的人》的流散主体与身份构建,以期能够进一步完善卡勒德·胡塞尼小说研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勒德·胡塞尼 《追风筝的人》 流散主题 身份构建
原文传递
当代英语长篇小说《追风筝的人》的空间叙事解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张金艳 《海外英语》 2012年第15期212-213,共2页
该文借助空间叙事理论对当代英语小说《追风筝的人》进行分析。从空间叙事功能、空间叙事的基本单位,以及这部小说的空间外围问题的角度来一一说明这部小说在空间叙事技巧的作用下所呈现出来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 空间叙事 当代英语小说 追风筝的人 空间叙事解读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追风筝的人》两译本风格对比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继东 朱亚菲 《外语电化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0-57,8,共9页
该研究基于自建的《追风筝的人》英汉平行语料库,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语言特征和非语言特征两个层面对比考察了李静宜(2005)和李继宏(2006)两译本所呈现的翻译风格。研究发现,两译本存在显著的风格差异,李静宜译本整体采用偏... 该研究基于自建的《追风筝的人》英汉平行语料库,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语言特征和非语言特征两个层面对比考察了李静宜(2005)和李继宏(2006)两译本所呈现的翻译风格。研究发现,两译本存在显著的风格差异,李静宜译本整体采用偏异化的翻译策略,而李继宏译本采用偏归化策略。两译本所存在的差异与两位译者的翻译观念、翻译目的及译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风筝的人》 平行语料库 译者风格 异化 归化
原文传递
《追风筝的人》的伦理道德解读 被引量:6
8
作者 党伟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580-585,共6页
《追风筝的人》是近年来一部产生广泛影响的小说。伦理道德冲突是小说情节发展的中心线索。从文学伦理道德角度对小说进行解读,可以看出小说的作者卡勒德.胡塞尼成功地再现了阿富汗独特的伦理图景,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伦理困境的故事世... 《追风筝的人》是近年来一部产生广泛影响的小说。伦理道德冲突是小说情节发展的中心线索。从文学伦理道德角度对小说进行解读,可以看出小说的作者卡勒德.胡塞尼成功地再现了阿富汗独特的伦理图景,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伦理困境的故事世界。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思想与行为不仅与普什图族根深蒂固的传统道德标准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而且受到民族、宗教、习俗等因素的影响,民族与宗教歧视对普什图人道德产生了巨大侵蚀作用。胡塞尔以温柔沉着的笔触主张对话、张扬宽容并追求和谐。而作家将抽象的伦理道德建设以小说这种通俗易懂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显示了他对人类前途和福祉的关切,也彰显了文学作品为人类提供道德指引的社会现实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风筝的人》 文学伦理批评 普什图瓦里 和谐
下载PDF
诗学对翻译的影响——以《追风筝的人》两译本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林爱华 徐潇潇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53-55,共3页
翻译诗学是一门艺术,决定了文学原作和译作是否被社会所接受。本文从改写理论的诗学角度,对英文畅销小说《The Kite Runner》的简体和繁体两个中文译本进行比较研究,探析在不同诗学影响下译者对译本的操纵。
关键词 诗学 翻译 《追风筝的人》
下载PDF
从拉康的镜像理论看主体的成长——解读《追风筝的人》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小燕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92-96,共5页
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认为,主体的认知和成长是在跟他者的相互联系中产生的。主体只有通过"他者"这个象征性的语言介体才能成为具有社会功能的人,同时主体是他者的他者。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小说《追风... 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认为,主体的认知和成长是在跟他者的相互联系中产生的。主体只有通过"他者"这个象征性的语言介体才能成为具有社会功能的人,同时主体是他者的他者。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里的主人公阿米尔通过与他者哈桑、父亲以及大他者—社会环境的激烈碰撞和冲突,完成了个人的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理论 他者 《追风筝的人》
下载PDF
《追风筝的人》主人公阿米尔的人格成长——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角度解读阿米尔的三重人格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素华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73-77,共5页
小说《追风筝的人》描写的是主人公阿米尔为了年少时犯下的错误,寻找自我救赎的历程。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人格结构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分析,从而更好的掌握人物... 小说《追风筝的人》描写的是主人公阿米尔为了年少时犯下的错误,寻找自我救赎的历程。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人格结构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分析,从而更好的掌握人物性格的成长和蜕变。本文试图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探寻主人公阿米尔年少时自我迷失的原因,以及他在成长过程中如何形成强大的自我,完成自我救赎的动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风筝的人 三重人格 阿米尔
下载PDF
论胡赛尼小说《追风筝的人》的认同政治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育平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42,共5页
卡勒德·胡赛尼是21世纪美国的文坛新秀。其成名作《追风筝的人》一经出版即引起轰动,激起读者和文评家的强烈反响。小说以主人公阿米尔的成长历程为主线,围绕阿米尔和哈桑的童年往事及其对阿米尔的影响展开,叙述了阿米尔犯错、悔... 卡勒德·胡赛尼是21世纪美国的文坛新秀。其成名作《追风筝的人》一经出版即引起轰动,激起读者和文评家的强烈反响。小说以主人公阿米尔的成长历程为主线,围绕阿米尔和哈桑的童年往事及其对阿米尔的影响展开,叙述了阿米尔犯错、悔过、赎罪的经历,同时再现了20世纪70年代之后阿富汗社会经历的政治动荡与变迁。作品中呈现了多种身份认同的错综纠葛,主人公阿米尔在各种文化身份之间挣扎、斡旋,历尽艰辛,从自我怀疑到自我肯定,逐步完成了自我认同。阿米尔的自我认同之旅体现了作为阿富汗裔美国作家的胡赛尼的认同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赛尼 《追风筝的人》 认同政治 世界主义
原文传递
三维伦理视域下的哈桑悲剧命运探析——以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袁彩荣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89-92,共4页
卡勒德·胡赛尼的自传性小说《追风筝的人》主题震撼人心,一经出版便备受文学界关注。从三维伦理视角解读这部作品,不难看出哈桑的悲剧命运不仅与阿富汗社会狭隘的民族和宗教伦理秩序有内在联系,而且还深受家庭伦理混乱的影响,由此... 卡勒德·胡赛尼的自传性小说《追风筝的人》主题震撼人心,一经出版便备受文学界关注。从三维伦理视角解读这部作品,不难看出哈桑的悲剧命运不仅与阿富汗社会狭隘的民族和宗教伦理秩序有内在联系,而且还深受家庭伦理混乱的影响,由此可见民族和宗教等级观念对阿富汗人伦理道德标准的严重侵蚀。作者胡赛尼通过小说呼吁人们在关注满目疮痍的阿富汗社会的同时,也彰显了自己广博的人道主义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赛尼 《追风筝的人》 家庭伦理 民族伦理 宗教伦理
下载PDF
崇拜与反抗——《追风筝的人》主人公对男性权威的态度流变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飞 《宜宾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29-32,51,共5页
《追风筝的人》中主人公阿米尔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男性权威的认识有所不同。少年时期他崇拜以父亲为代表的男权,青年时他在与父亲相依为命中逐渐放弃对男权的崇拜,最终,他在心灵救赎路上对以阿塞夫为代表的男权进行反抗并获得成功。主... 《追风筝的人》中主人公阿米尔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男性权威的认识有所不同。少年时期他崇拜以父亲为代表的男权,青年时他在与父亲相依为命中逐渐放弃对男权的崇拜,最终,他在心灵救赎路上对以阿塞夫为代表的男权进行反抗并获得成功。主人公对男性权威的态度流变与其人性背叛、自我反省心灵救赎的成长心路彼此呼应,且对他的人生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风筝的人》 男性权威 流变
下载PDF
创伤视角下的《追风筝的人》——国殇家恨与灵魂救赎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俊生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55-58,62,共5页
在《追风筝的人》中,卡勒德·胡赛尼以阿富汗的苦难史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爱与救赎的故事。个体的苦难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被无限放大,主人公父子在经历了沉痛的创伤事件之后,选择以逃避和抗拒来对待创伤记忆,但却依然无法摆脱创伤记... 在《追风筝的人》中,卡勒德·胡赛尼以阿富汗的苦难史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爱与救赎的故事。个体的苦难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被无限放大,主人公父子在经历了沉痛的创伤事件之后,选择以逃避和抗拒来对待创伤记忆,但却依然无法摆脱创伤记忆。创伤理论认为,只有将过去与现在相融合才能治愈创伤。从这一理论出发探讨了小说中阿米尔和爸爸的个体创伤以及创伤的治愈。阿米尔通过讲述和融合最终成功地从创伤中恢复,而爸爸却始终抗拒过去的历史,无法连接过去与现在,书写完整的个人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风筝的人》 创伤 创伤记忆 融合
下载PDF
论《追风筝的人》中的共同体书写
16
作者 张宇 王月丽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60-63,共4页
卡勒德·胡赛尼在《追风筝的人》中揭示出共同体形成的内生机制与有机发展的动力源泉,传递出人类共同的情感与追求。胡赛尼期冀通过作品重塑以爱为纽带的血缘共同体、以平等为中心的地缘共同体,以及以包容与坚守为基础的精神共同体... 卡勒德·胡赛尼在《追风筝的人》中揭示出共同体形成的内生机制与有机发展的动力源泉,传递出人类共同的情感与追求。胡赛尼期冀通过作品重塑以爱为纽带的血缘共同体、以平等为中心的地缘共同体,以及以包容与坚守为基础的精神共同体来消解家庭矛盾,平息社会冲突,实现情感共鸣,旨在为人们实现共生共存,构建和谐世界的共同体提供现实的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风筝的人》 血缘共同体 地缘共同体 精神共同体
下载PDF
斯芬克斯因子博弈后的伦理回归——从文学伦理学视角解读《追风筝的人》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辉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79-83,共5页
文学伦理学把人的伦理选择看成是斯芬克斯因子博弈的结果。斯芬克斯因子由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两部分构成,它们的不同组合和变化产生出种种伦理冲突,揭示出伦理选择的过程,表现出不同的伦理价值。文章试图从文学伦理学的视角对《追风筝... 文学伦理学把人的伦理选择看成是斯芬克斯因子博弈的结果。斯芬克斯因子由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两部分构成,它们的不同组合和变化产生出种种伦理冲突,揭示出伦理选择的过程,表现出不同的伦理价值。文章试图从文学伦理学的视角对《追风筝的人》进行解读,探讨主人公阿米尔从伦理困惑、伦理选择到伦理回归的心路历程中,其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的争斗及动因,展现出主人公在伦理道德上的自我反省、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风筝的人》 文学伦理学 伦理困惑 伦理选择 伦理回归
下载PDF
陌生化手法在文学翻译中的再现——李继宏译本《追风筝的人》赏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素芳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53-57,共5页
文学作品中的陌生化手法是体现文学的本质特征——文学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以英文畅销书The Kite Runner为例,从词汇、句法、叙述角度、写作风格和技巧等方面分析原文的陌生化手法在李继宏译本《追风筝的人》中的再现。
关键词 《追风筝的人》 文学翻译 陌生化 再现
下载PDF
胡塞尼的焦虑与身份选择——《追风筝的人》的文化立场探析
19
作者 郭飞 张德文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9期127-131,共5页
“9.11”事件产生的特定文化语境召唤胡塞尼寻找族裔源头文化,他描述童年生活、伊斯兰教,在文本中植入具有文化符号意味的故国词语并多次引用阿富汗典籍作品,确认主体族裔身份并意图重塑民族形象。同时,胡赛尼站在西方立场积极响应“9.1... “9.11”事件产生的特定文化语境召唤胡塞尼寻找族裔源头文化,他描述童年生活、伊斯兰教,在文本中植入具有文化符号意味的故国词语并多次引用阿富汗典籍作品,确认主体族裔身份并意图重塑民族形象。同时,胡赛尼站在西方立场积极响应“9.11”官方叙事。他在小说中关注家庭主题,抚慰西方人的集体创伤,呈现脸谱化的塔利班人物形象,塑造美国救世主角色。胡赛尼的民族身份双重性,是他的自由选择与定位,是作家与“9.11”特定语境协商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赛尼 《追风筝的人》 “9.11”事件 民族身份 双重性
下载PDF
The Symbol of Kite in The Kite Runner
20
作者 张金艳 《海外英语》 2017年第23期187-188,共2页
This novel is mainly about how Khaled Hosseini presents the nature of human and the social development by depicting the symbol"Kite".And the"Kite"also created a poetic atmosphere and emotion for th... This novel is mainly about how Khaled Hosseini presents the nature of human and the social development by depicting the symbol"Kite".And the"Kite"also created a poetic atmosphere and emotion for the works,strengthening the shaping of image,enriching the spatial narrative dimension,enhancing the novel subject and made Khaled Hosseini,a Diasporas writer recognized by the main stream of American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kite runner Khaled Hosseini the"kite" SYMBOL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