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世纪英国草药知识的全球化和普遍化——以丹尼尔·汉璧礼的中国草药研究为中心 被引量:6
1
作者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8-68,共11页
进入19世纪,越来越多前所未知的草药随着全球贸易网络跨越文化和语言的界限,进入英国药材学家们的视野,他们日渐希望通过收集、翻译草药名称,建立一个统一的命名系统。本文主要使用丹尼尔·汉璧礼的档案,考察19世纪英国科学家在中... 进入19世纪,越来越多前所未知的草药随着全球贸易网络跨越文化和语言的界限,进入英国药材学家们的视野,他们日渐希望通过收集、翻译草药名称,建立一个统一的命名系统。本文主要使用丹尼尔·汉璧礼的档案,考察19世纪英国科学家在中国的科研实践,展现他们如何一边命名草药,一边将其纳入到他们所建构的全球性、普遍性的科学体系中去。在研究中国草药时,汉璧礼致力于收集植物的汉字名、拼音转写、当地俗名、西文名,乃至林奈名等,进行对应、整合和翻译。他的标本收集、翻译定名工作呈现出19世纪大英帝国及其科学界对普遍性和全球性的追求,是一种对自然的排序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大量的异国草药被识别并陈列在展柜中,使得人们得以系统地看待全世界的自然和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药知识 植物学 中西文化交流 丹尼尔·汉璧礼
原文传递
不该遗忘的刘慎谔:动态地植物学思想对当前植被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启示
2
作者 张健 郝占庆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31-2638,共8页
刘慎谔先生是我国植物学、地植物学和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的动态地植物学思想萌芽于在法国留学期间往阿尔卑斯山开展的博士论文工作;回国之后,先后在我国西北、西南、华北、东北等及印度、朝鲜等野外考察,在此基础... 刘慎谔先生是我国植物学、地植物学和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的动态地植物学思想萌芽于在法国留学期间往阿尔卑斯山开展的博士论文工作;回国之后,先后在我国西北、西南、华北、东北等及印度、朝鲜等野外考察,在此基础之上逐渐形成,在1962年举办的“动态地植物学”讲习会上形成完整的体系。该思想核心在于对植被“顶极”学说和群落演替理论的深入认识与总结,并将这一理论很好地应用到解决我国人工植被建立、自然植被改造、森林采伐更新、治沙等实际问题中。本文先对该思想予以介绍与总结,在此基础之上指出了其对我国当前植被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中一些重要问题(山地生物多样性、天然林保护、森林经营管理、全球变化、植被区划)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生态学 生物地理学 植物学史 生态学史 演替 群落动态
原文传递
北平研究院植物学研究所的二十年 被引量:3
3
作者 姜玉平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2003年第1期34-46,共13页
北平研究院植物学研究所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植物学研究机构。抗战前主要从事我国北部、西北部植物调查与分类、植物地理学研究等工作。1936年11月,在陕西武功与西北农学院合作组建中国西北植物调查所,以调查西北植物和进行应用植物学研究... 北平研究院植物学研究所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植物学研究机构。抗战前主要从事我国北部、西北部植物调查与分类、植物地理学研究等工作。1936年11月,在陕西武功与西北农学院合作组建中国西北植物调查所,以调查西北植物和进行应用植物学研究。抗战爆发前夕,植物学研究所将大部分人员和设备迁往陕西武功继续工作,1944年一部分人员又南迁昆明。抗战期间,除继续纯粹学理研究外,还积极从事应用植物学研究。作者以原始档案以及相关文献为基础,叙述北平研究院植物所及其与西北农学院合办之中国西北植物调查所的创办缘起和沿革,各个时期的工作概况、成就,澄清一些历史事实,并初步分析北平研究院植物所在中国近代生物学史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平研究院 植物学研究所 研究成果 近代生物学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