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元代蒙古语对汉语语法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崇兴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7-81,共5页
语言接触对汉语语法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是汉语史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举出几条实证,证明蒙古语给予汉语语法的影响。
关键词 语言接触 汉语语法史 元代汉语
下载PDF
林则徐和魏源对西方图书馆的译介 被引量:11
2
作者 程焕文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0,共4页
作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和近代中国维新运动的重要先驱,林则徐是晚清时期中国翻译介绍西方图书馆的第一人。本文全面分析了林则徐在1840年左右组织编译的《四洲志》,以及魏源于1842年重编的《海国图志》翻译介绍西方图书馆,尤其... 作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和近代中国维新运动的重要先驱,林则徐是晚清时期中国翻译介绍西方图书馆的第一人。本文全面分析了林则徐在1840年左右组织编译的《四洲志》,以及魏源于1842年重编的《海国图志》翻译介绍西方图书馆,尤其是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历史史实,从而说明了西方图书馆观念最初流入中国的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则徐 魏源 西方 图书馆史 文献翻译 《四洲志》 《海国图志》
下载PDF
罟罟冠形制考 被引量:9
3
作者 苏日娜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3-107,共5页
蒙古族服饰是中国少数民族社会生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人曾于 13世纪建立过横跨欧亚的大帝国。作为这一时期社会生活史重要组成部分的蒙古人服饰 ,其发展和变化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罟罟冠”是蒙元... 蒙古族服饰是中国少数民族社会生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人曾于 13世纪建立过横跨欧亚的大帝国。作为这一时期社会生活史重要组成部分的蒙古人服饰 ,其发展和变化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罟罟冠”是蒙元时期蒙古人服饰的典型代表 ,成为贵妇们的普通帽冠。罟罟冠的形制随地区不同而异 ,也随贫富不同而有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社会生活史 蒙元时期 罟罟冠 形制 考证 服饰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宋金元时期轻灸重针转折因素浅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叶险峰 李成文 张会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59-762,共4页
研究宋金元时期由重灸向重针转折的因素。从疾病谱变化、灸法局限与弊端、中药与手术治法增多、经络腧穴理论完善等剖析灸法衰落原因。宋金元时期中医病机理论与辨证论治取得重大突破,经络腧穴理论进一步完善,方剂配伍更加灵活,中药与... 研究宋金元时期由重灸向重针转折的因素。从疾病谱变化、灸法局限与弊端、中药与手术治法增多、经络腧穴理论完善等剖析灸法衰落原因。宋金元时期中医病机理论与辨证论治取得重大突破,经络腧穴理论进一步完善,方剂配伍更加灵活,中药与中成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谱发生改变,热病盛行,外伤与骨折增多,灸法的局限与弊端等成为轻灸重针的重要转折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学 医学史 金朝 医学史 元朝 医学史 宋朝
原文传递
张珪在元朝中期的政治斗争
5
作者 焦浩男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5期80-84,共5页
张珪作为元朝中期的汉法派官员,在成宗朝时作为地方特使整顿吏治,在仁宗朝、英宗朝、泰定帝时期都被委以重任,担任朝中要职。他曲折的仕宦经历,反映了元朝中期的官僚系统存在诸多问题。张珪在实施汉法的过程中反复受挫,是元朝中期推行... 张珪作为元朝中期的汉法派官员,在成宗朝时作为地方特使整顿吏治,在仁宗朝、英宗朝、泰定帝时期都被委以重任,担任朝中要职。他曲折的仕宦经历,反映了元朝中期的官僚系统存在诸多问题。张珪在实施汉法的过程中反复受挫,是元朝中期推行“汉法”和“反汉法”斗争的一个缩影。该文拟通过《元史》《新元史》《张珪墓志铭》等基本史料,对张珪与元政府之间的关系演变进行深入探究,分析“汉法”在实施过程遇到的阻力,有助于归纳元朝中期御史台等监察机构无法完全发挥其职能作用的原因,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元朝中期政治发展路线及制度改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珪 元朝中期 政治斗争 “汉法” 《元史》 制度改革
下载PDF
明洪武朝沙州史新探
6
作者 周松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24-30,共7页
自洪武五年战争结束后,明朝在河西走廊的实际控制范围仅仅维持在凉州一线。此时,明朝西北经略的重点在祁连山山脉以南,以安定卫为代表的地区。当安定卫被朵儿只巴攻破之后,明朝才逐渐转向以河西走廊为重点。此时的沙州仍然扮演了北元与... 自洪武五年战争结束后,明朝在河西走廊的实际控制范围仅仅维持在凉州一线。此时,明朝西北经略的重点在祁连山山脉以南,以安定卫为代表的地区。当安定卫被朵儿只巴攻破之后,明朝才逐渐转向以河西走廊为重点。此时的沙州仍然扮演了北元与青藏高原、云南联络的关键点角色。洪武十六年之后,沙州地方势力与明朝的关系开始改善,沙州多次派出使臣入明。基于洪武朝早期沙州的表现,明朝对其政治动向始终心怀疑虑。沙州的地理位置和长期边缘化特征,导致它很难引起中原王朝更大的兴趣,也不会成为日后经营边疆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武朝 沙州史 北元 王朝经略 南北争夺
下载PDF
论元代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剌吉及其与汉文化之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云峰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7-102,共6页
元代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剌吉以其显赫的地位与权势,深受汉文化之影响,结交和提携了一大批汉族文人学士,召集了“天庆寺雅集”等,对元代蒙汉文化文艺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其进行研究,在整个元代蒙汉文化关系及元代艺术史研究方面具有学... 元代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剌吉以其显赫的地位与权势,深受汉文化之影响,结交和提携了一大批汉族文人学士,召集了“天庆寺雅集”等,对元代蒙汉文化文艺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其进行研究,在整个元代蒙汉文化关系及元代艺术史研究方面具有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史 祥哥刺吉 蒙汉文化关系
下载PDF
与道共进退──许衡及其心态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子方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45-51,共7页
许衡是宋元之际一名重要的程朱理学家,活跃在蒙元入主中原时期。出仕前,他以承继儒学道统者自居;出仕后,则以推行儒学汉化为己任。概其一生,初时隐居家乡,研修儒学;继则学以致用,缘道出心;终则势不可为,退归故里。推行汉法时... 许衡是宋元之际一名重要的程朱理学家,活跃在蒙元入主中原时期。出仕前,他以承继儒学道统者自居;出仕后,则以推行儒学汉化为己任。概其一生,初时隐居家乡,研修儒学;继则学以致用,缘道出心;终则势不可为,退归故里。推行汉法时曾起了重大的作用是他的幸运,而终遭猜忌排挤则是他的悲剧。元朝之历时较短,与汉化不彻底有相当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衡 元史 汉化 汉法 宋元儒学
下载PDF
“星丸漏”的复原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迪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1998年第2期138-141,共4页
根据元代初期的资料,对古代计时器“星丸漏”的构造、运用作了复原研究.对星丸漏的起源进行了推测.
关键词 星丸漏 木漏 中国 计时器 元代 复原
下载PDF
元代舆服制度的建立过程与冕服制度的实施状况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喆 熊小语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47-51,共5页
蒙元秘葬形式以及服饰制度记载严重缺失等原因造成当下对元代舆服制度实施以及冕服使用的情况不甚明了。元代舆服制度实施的是汉法的一部分内容,而实施汉法在蒙元时期始终遇到较大阻力。元世祖时期逐步建立了舆服制度,武宗时期设立了与... 蒙元秘葬形式以及服饰制度记载严重缺失等原因造成当下对元代舆服制度实施以及冕服使用的情况不甚明了。元代舆服制度实施的是汉法的一部分内容,而实施汉法在蒙元时期始终遇到较大阻力。元世祖时期逐步建立了舆服制度,武宗时期设立了与舆服制度配套的机构,仁宗、英宗时期不断完善舆服制度。《元史》记载宪宗、英宗和文宗三位皇帝在祭祀时使用了冕服。元代冕服制度并未一直贯彻执行。元代前半期虽然已经有冕服制度,但直到英宗以后才比较完整地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史 舆服制度 冕服制度
下载PDF
元代出版管理述略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海刚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74,共4页
本文从元代出版管理机构,元代对出版活动的导向和限禁三个方面论述了元代的出版管理。
关键词 出版管理 出版活动 导向 述略 元代
下载PDF
许衡神道碑述考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建设 索全星 宋艳阳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8-71,共4页
依据在焦作市许衡墓地陆续发现的许衡神道碑,并结合相关文献,文章对许衡生平等有关情况进行了考证,为补充和丰富《元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关键词 焦作 许衡神道碑 元史
原文传递
家族历史的“遐想”与历史记忆的“失忆”——以福建安溪《虎邱林氏族谱》为例的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志双 王菲菲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12年第5期41-46,共6页
从福建安溪《虎邱林氏族谱》等资料考察,中国传统族谱有许多关于家族历史的"遐想"和虚构,尤其是其远祖的追溯,家族内仕宦名人的记忆等。就这一族谱并结合已有的家族史研究论述看,学者们似乎更多地忽视了"元朝"这一... 从福建安溪《虎邱林氏族谱》等资料考察,中国传统族谱有许多关于家族历史的"遐想"和虚构,尤其是其远祖的追溯,家族内仕宦名人的记忆等。就这一族谱并结合已有的家族史研究论述看,学者们似乎更多地忽视了"元朝"这一历史阶段,呈现出历史记忆中的"失忆"。究其实,这与元朝儒家传统不绝如缕的断裂,中国尊祖敬宗等传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以及后世儒士对这一阶段的鲜见记述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邱林氏族谱》 家族历史 虚构 元代 历史失忆
原文传递
元代释奠乐章考论 被引量:2
14
作者 董喜宁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43,共10页
《元史·礼乐志》中收录有两套释奠乐章:一为实用乐章,共16章,史家以为"皆旧曲";一为备用乐章,元人撰作而未及使用,共11章,存9章,"阙"2章。明人指出,实用乐章之"旧曲"系沿用宋大晟府释奠乐章而来。... 《元史·礼乐志》中收录有两套释奠乐章:一为实用乐章,共16章,史家以为"皆旧曲";一为备用乐章,元人撰作而未及使用,共11章,存9章,"阙"2章。明人指出,实用乐章之"旧曲"系沿用宋大晟府释奠乐章而来。清人察觉到大晟府乐章是14章,与实用乐章16章之数不符,从而断定所多2章为元人增撰;并且从元代这两套乐章间找到"巧合",得出实用乐章较大晟府所多2章就是备用乐章所缺2章的结论。可是,如果把问题放到元代祭孔礼仪演变的大背景下去考察,就会发现,《元史》备用乐章11章之数及所谓缺2章的记载本已失误,清人据此辗转解释,以致疑误更深。实际上,这2首乐章皆出自宋人王应麟之手。16首乐章在宋末祭孔仪式中已被运用,后为元廷全盘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史》 释奠乐章 祭孔 王应麟 《元文类》
原文传递
神木县花石崖女真文题刻考释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伯君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6-156,共11页
神木县花石崖女真文题刻,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南60公里花石崖镇的一处崖窑的外壁,2015年始为学界所知。该崖窑曾在明代被辟为清凉寺石窟。从现存形制和女真文所述内容看,当与右侧汉文题记同时刻写于金正大五年(1228),但两方题刻并非... 神木县花石崖女真文题刻,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南60公里花石崖镇的一处崖窑的外壁,2015年始为学界所知。该崖窑曾在明代被辟为清凉寺石窟。从现存形制和女真文所述内容看,当与右侧汉文题记同时刻写于金正大五年(1228),但两方题刻并非互译关系,女真文题刻更像是颁给弥川县丞的一道圣旨。该题刻是国内在西安以北古代金、夏边境首次发现的女真文文物。本文尝试对女真文进行了翻译,希望对金末女真文的使用以及金元交替时期的历史有所补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史 元史 女真语文
原文传递
元好问在金代灭亡以后的活动历程
16
作者 萨兆沩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80-84,共5页
元好问是金代杰出的诗文词曲大家。本文分析金亡以后 ,元好问在蒙古王朝统治下 ,诗文词曲创作和理论探讨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在编撰金代史料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 ;还肯定元好问在宣传儒学 ,保护儒士名贤 。
关键词 金代 元好问 忽必烈 元朝 中国 文学史 耶律楚材
下载PDF
王绎《杨竹西小像》考证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春晓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04-108,共5页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杨竹西小像》是元代肖像画家王绎的传世作品。关于这幅肖像的主人,各家美术史和绘画史著作却有很大的分歧,一种观点认为此画主人是杨瑀,另一种观点认为是杨谦。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与梳理,其像主应为元代诗人...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杨竹西小像》是元代肖像画家王绎的传世作品。关于这幅肖像的主人,各家美术史和绘画史著作却有很大的分歧,一种观点认为此画主人是杨瑀,另一种观点认为是杨谦。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与梳理,其像主应为元代诗人杨谦。有些美术史著作所谓像主为元代诗人杨瑀或元末退席官员杨瑀的说法其实是一种误传,有尽早纠正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史 元代 《杨竹西小像》 考证 杨绎 杨瑀 杨谦
下载PDF
元史中所见蒙古族古代谚语和格言 被引量:2
18
作者 彭博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7-94,共8页
蒙古民族民间文学广博丰赡,如许多谚语和格言散见于多种典籍中。在明修《元史》里这些谚语和格言都是从蒙古语翻译来的。其内保存的这些古代蒙古谚语、格言,为蒙古史和蒙古文学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
关键词 元史 蒙古 谚语 格言
原文传递
胶潍鸿儒柯劭治史与教育管窥——柯劭忞逝世80周年祭 被引量:1
19
作者 翟广顺 《潍坊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20-26,共7页
柯劭忞是祖籍山东、客居京华、精于经史、训诂、金石之学的近代鸿儒。他以煌煌巨著《新元史》传世,有"二十五史人"之名;他又以主纂和代理馆长的身份最终完成史称第"二十六史"的《清史稿》。柯劭忞终生以兴教育才为... 柯劭忞是祖籍山东、客居京华、精于经史、训诂、金石之学的近代鸿儒。他以煌煌巨著《新元史》传世,有"二十五史人"之名;他又以主纂和代理馆长的身份最终完成史称第"二十六史"的《清史稿》。柯劭忞终生以兴教育才为志,既有湘赣地方学官经历,又长京师大学堂经科监督、总监督,还有末代"帝师"的头衔,晚年讲学至老不辍。由于史料匮乏,柯劭忞研究始终冷寂,他与众多清末民初名人复杂多面的交往,有助于深化柯劭忞研究乃至拓宽清史研究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劭忞 胶-潍 《清史稿》 《新元史》
下载PDF
《大元太师泰安武穆王神道之碑铭》校勘札记 被引量:1
20
作者 衣抚生 《泰山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56-59,共4页
以《牧庵集》《元文类》《元史》为参照,对泰山石刻《大元太师泰安武穆王神道之碑铭》进行校勘,补正脱字、误字总计73字,修正常见的标点错误5处,对部分疑难句进行解读,从而形成一个准确、可读的版本。
关键词 泰山石刻 大元太师泰安武穆王神道之碑铭 牧庵集 元文类 元史 博罗欢 勘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