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宇文所安唐诗史书写中的“文化唐朝”
1
作者 高超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151-156,共6页
宇文所安在唐诗史书写中的“文化唐朝”既富有历史感地呈现了初唐“宫廷诗”所展示宫廷文化的演进轨迹,肯定了初唐诗在唐诗史的发展历程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作用,还通过盛唐“京城诗”的视角极具形象地描摹了盛唐诗中所展现的京... 宇文所安在唐诗史书写中的“文化唐朝”既富有历史感地呈现了初唐“宫廷诗”所展示宫廷文化的演进轨迹,肯定了初唐诗在唐诗史的发展历程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作用,还通过盛唐“京城诗”的视角极具形象地描摹了盛唐诗中所展现的京城文化变迁,客观地揭示出博大宏阔的盛唐气象是由王维为代表的京城诗人群体和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京城外部诗人共同创造出来的历史样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文所安 唐诗史 书写 “文化唐朝” 宫廷诗 京城诗
下载PDF
论宇文所安唐诗史研究中的见与不见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太 《宜宾学院学报》 2017年第11期63-70,共8页
宇文所安在唐诗史研究中有其新见:首次对初唐诗进行整体研究,发掘宫廷诗三部式结构,重新界定陈子昂文学地位;颠覆诸多盛唐文学成说;引入"中世纪"这一视角,以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中唐文学风貌;对晚唐诗歌进行互文性研究,提出文... 宇文所安在唐诗史研究中有其新见:首次对初唐诗进行整体研究,发掘宫廷诗三部式结构,重新界定陈子昂文学地位;颠覆诸多盛唐文学成说;引入"中世纪"这一视角,以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中唐文学风貌;对晚唐诗歌进行互文性研究,提出文学史不等于朝代史的文学史观。但他的唐诗史研究,也有明显的误读和偏见:如对寒山、王梵志以及女诗人的忽略,"中世纪"视角研究的有效性问题,选文定篇比例严重失衡等。梳理其唐诗史研究中的新见和缪见对于国内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重写文学史热潮是回顾也是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文所安 唐诗史 新见与缪见 重写文学史
下载PDF
杨世明教授的人生经历与学术成就研究
3
作者 伏俊琏 谭茹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79-85,共7页
杨世明(1937—),四川峨眉人,古代文学研究专家,著有《淮海词笺注》《唐诗史》《刘长卿集编年校注》《巴蜀文学史》等学术著作;参与主编伍百万言的大型文献《巴蜀文化大典》及一百六十万字的《巴蜀方志艺文篇目汇录索引》;发表学术论文... 杨世明(1937—),四川峨眉人,古代文学研究专家,著有《淮海词笺注》《唐诗史》《刘长卿集编年校注》《巴蜀文学史》等学术著作;参与主编伍百万言的大型文献《巴蜀文化大典》及一百六十万字的《巴蜀方志艺文篇目汇录索引》;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获得四川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世明 《淮海词笺注》 《唐诗史》 巴蜀文学
下载PDF
断代史与文体史融合的中国修辞史拓荒之作——序段曹林《唐诗修辞史研究》
4
作者 宗廷虎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8-43,共6页
段曹林教授的《唐诗修辞史研究》是第一部将断代史和文体史融合的中国修辞史研究专著,富有拓荒意义。唐诗修辞史研究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文化价值。该著的特色和新意主要表现在:重视修辞理论的应用和建设;重视梳理四个历史... 段曹林教授的《唐诗修辞史研究》是第一部将断代史和文体史融合的中国修辞史研究专著,富有拓荒意义。唐诗修辞史研究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文化价值。该著的特色和新意主要表现在:重视修辞理论的应用和建设;重视梳理四个历史时期唐诗修辞运用的变化与进展;多维比较和跨朝代比较相结合,在比较中体现联系和动态;整体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完整体现唐诗修辞的演变;对典型诗人诗作的修辞分析独具修辞特色和历史眼光。作者着眼于修辞学科发展建设与唐诗文化传承推广的目标,二十余年来致力于唐诗修辞研究的深化和拓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也带给学界宝贵的启示和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曹林 《唐诗修辞史研究》 断代诗歌修辞史 中国修辞史
下载PDF
读者与唐诗“孤篇”的经典化
5
作者 潘伟利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9-156,共8页
唐代许多“才秀人微”的诗人往往能凭借一首优秀作品而“竟为大家”,如王湾、崔颢、常建、张继,分别凭借《次北固山下》《黄鹤楼》《题破山寺后禅院》《枫桥夜泊》四首“孤篇”而在唐代众多诗人中脱颖而出,这主要得益于历代读者的发现... 唐代许多“才秀人微”的诗人往往能凭借一首优秀作品而“竟为大家”,如王湾、崔颢、常建、张继,分别凭借《次北固山下》《黄鹤楼》《题破山寺后禅院》《枫桥夜泊》四首“孤篇”而在唐代众多诗人中脱颖而出,这主要得益于历代读者的发现与推崇。在唐诗“孤篇”的经典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读者有三类:一是首次遴选与评鉴的选者,他们发现了这些作品的艺术魅力和独特价值,并将其收入唐诗选本推荐给同时代的读者,极大地影响了后世选本的收录;二是对作品大力推许或赋予无尽话题的名士,他们的推崇与不断赋值使这些诗作获得更多关注;三是刻诗于实地的精英及其引领下的无数大众,苏州寒山寺、镇江北固山、武汉黄鹤楼、常熟破山寺均有诗刻,更有不少因诗而得名的景点,当读者在这些景点一遍遍念诵该诗时,会再次确认与强化这些诗歌的经典性。每一位读者的认可都在为该诗的经典化添砖加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读者 文学经典化 唐诗阅读史
下载PDF
“创作接受”论:中国接受理论的拓展——沈文凡先生《唐诗接受史论稿》读后
6
作者 张盼盼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43-46,共4页
《唐诗接受史论稿》是沈文凡先生从事唐诗接受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也是其倡导“创作接受”理念的具体实践。“创作接受”是对西方接受美学的理论拓展,主要体现在文本传播中的差异接受、特殊的批评创作以及创作接受的效果评价三个方面。... 《唐诗接受史论稿》是沈文凡先生从事唐诗接受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也是其倡导“创作接受”理念的具体实践。“创作接受”是对西方接受美学的理论拓展,主要体现在文本传播中的差异接受、特殊的批评创作以及创作接受的效果评价三个方面。这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接受理论,亦为整个中国古典文学的接受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接受 沈文凡 《唐诗接受史论稿》
下载PDF
周珽的唐代五古诗学观
7
作者 丁放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5-187,239,共14页
明末学者周珽《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简称《选脉》),共60卷,选诗2400余首,是唐诗学史上重要的选本之一,也是唐诗学史上部头最大、最为厚重的唐诗选本。该书分体选诗、论诗,讨论诸体均有创见,尤其是五言古诗一体,所选最多(共13卷)... 明末学者周珽《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简称《选脉》),共60卷,选诗2400余首,是唐诗学史上重要的选本之一,也是唐诗学史上部头最大、最为厚重的唐诗选本。该书分体选诗、论诗,讨论诸体均有创见,尤其是五言古诗一体,所选最多(共13卷),分量最重,所论最有新意。周珽认为,在初盛唐时,五言古诗已经发展至全盛阶段,盛唐至中唐时美才辈出,群星璀璨,至晚唐方走向衰落,其他诗体大体上也符合这一规律。《选脉》着重讨论了五言古诗在"四唐"的转换规律,肯定唐代五言古诗是对汉魏六朝古诗的发展,对盛唐偏于描写"山水田园"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较为欣赏;对以写边塞风物与战争见长的高适、岑参等人的诗作,亦予以较高评价;对李白、杜甫的五古,则予以高度赞扬,且李杜并重,并无偏颇。周珽论诗,以儒家"怨而不怒"说为指归,这与周氏家族的身世、学养、明末动荡的时代环境有关,但《选脉》以儒家思想论诗,却并不迂腐,而是平正通达而深刻,得"守正出新"之道。周珽论唐代五古艺术,注重发掘其新贡献,如论杜诗,在赞扬其质朴的基础上,突出其"大悲壮""大瑰丽""大宛转流利"等特点,对唐代五古"淡而有味"的风格,也有精当的分析。《选脉》融合了历代唐诗学者的思想精华,特别是能取明人高棅及"前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之所长而去其所短,平正通达,其学术贡献应高于《唐诗镜》《唐诗归》等明末大型唐诗选本,值得进一步整理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珽 《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 五言古诗观 唐诗学史
原文传递
清代的後山詩評與詩史定位
8
作者 吳淑鈿 《人文中国学报》 2016年第1期73-96,共24页
陳師道的詩在宋代的評價十分正面,元代方回更力舉爲江西三宗之一,明代則其人其詩,毁譽參半。至清代,後山詩鮮見好評,論者指爲惡詩、鈍根、枯槁、無味,乾隆間,只紀昀間有持平之論。到近代,同光體詩人纔將他放入中國古典詩歌的源流發展中... 陳師道的詩在宋代的評價十分正面,元代方回更力舉爲江西三宗之一,明代則其人其詩,毁譽參半。至清代,後山詩鮮見好評,論者指爲惡詩、鈍根、枯槁、無味,乾隆間,只紀昀間有持平之論。到近代,同光體詩人纔將他放入中國古典詩歌的源流發展中,作風格的正面肯定,予以唐宋詩史的重要席位。本文擬考察清代以來的後山詩接受史,希望釐出有清一代,後山詩在衆多的負面評價中流傳下來的曲折過程,對清代宋詩學的研究作重要補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硬樸拙 鈍根 守道固窮 唐宋詩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