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晨宇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1-219,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高强度间歇训练(HIT)方案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运动能力、生理适应以及肌肉损伤的影响。方法 45名男子篮球运动员随机分为上肢HIT组、下肢HIT组和对照组,每组n=15。对照组进行常规训练,上肢HIT组和下肢HIT组在常规... 目的探讨不同高强度间歇训练(HIT)方案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运动能力、生理适应以及肌肉损伤的影响。方法 45名男子篮球运动员随机分为上肢HIT组、下肢HIT组和对照组,每组n=15。对照组进行常规训练,上肢HIT组和下肢HIT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分别进行4周(2次/周)上肢或下肢HIT方案训练。于实验前后通过递增负荷实验测定有氧运动能力,Wingate实验测定无氧运动能力,取静脉血测定血浆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睾酮(T)和皮质醇(C)含量。结果上肢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时,上肢HIT组最大有氧功率(MAP)增加(P<0.05),下肢HIT组乳酸阈功率(P_(LT))升高(P<0.05)。下肢Wingate实验时,下肢HIT组第4次全力蹬车时的平均功率(MP)和峰值功率(PP)上升(P<0.05),第3和第4次全力蹬车时的血乳酸下降(P<0.05)。下肢HIT组T/C比值上调(P<0.05)。对照组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上肢HIT仅改善上肢有氧运动能力,而下肢HIT则同时提高上肢有氧运动能力和下肢无氧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训练 篮球运动员 运动能力 生理适应 肌肉损伤
下载PDF
短期有氧运动与高强度间歇运动对男性青年血脂代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林鹏杰 蓝道忠 +1 位作者 翁锡全 林洁如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0-144,共5页
为了比较短期有氧运动与高强度间歇训练后机体BMI及血脂代谢的变化,探讨短期高强度间歇训练对促进血脂代谢的作用。对16名广州体育学院男学生进行最大摄氧量测试后分为2组,实施各为期8 d每天1次的有氧运动(运动强度为60%VO2max,2×3... 为了比较短期有氧运动与高强度间歇训练后机体BMI及血脂代谢的变化,探讨短期高强度间歇训练对促进血脂代谢的作用。对16名广州体育学院男学生进行最大摄氧量测试后分为2组,实施各为期8 d每天1次的有氧运动(运动强度为60%VO2max,2×30 min,间歇5 min)和高强度间歇训练(运动强度为80%VO2max,坡度8%,4×12 min,间歇5 min),试验前和两种方式最后1次运动结束后第2天早晨测量受试者身高、体重并计算BMI;采集空腹肘静脉血测血脂相关指标,并计算TC与HDL-C、LDL-C与HDL-C的比值。结果发现与试验前比较,有氧运动和高强度间歇训练后受试者BMI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种不同运动方式间也没有差异(P>0.05);有氧运动训练后仅TG、LDL-C与HDL-C的比值出现显著性降低(P<0.05);高强度间歇运动后TC、TG、NEFA及LDL-C、TC与LDL-C、LDL-C与HDL-C的比值等指标均出现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降低(P<0.05,P<0.01),HDL-C出现显著性升高(P<0.05);与有氧训练后比较,高强度间歇运动后TC出现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TC与HDL-C、LDL-C与HDL-C的比值出现显著性下降(P<0.05)。结果表明:相对于短期有氧运动锻炼,高强度间歇训练更能改善体内血脂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化学 有氧运动 高强度间歇训练 血脂代谢 男青年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脏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易华 辛娟 +1 位作者 彭红 杨平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645-648,652,共5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脏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于河南(郑州)中汇心血管病医院接受PCI治疗的7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PCI后心脏康复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脏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于河南(郑州)中汇心血管病医院接受PCI治疗的7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PCI后心脏康复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9),对照组患者PCI后接受常规心脏康复运动治疗,观察组患者PCI后接受高强度间歇训练,2组患者均连续训练3个月。对2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心功能、心肺运动能力、生活质量及PCI后6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进行比较。结果康复训练前2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康复训练后LVEF、LVEDD显著大于康复训练前,LVESD显著小于康复训练前(P<0.05);康复训练后,观察组患者LVEF、LVEDD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前2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6-MWT)、静息心率(HRrest)、最大耗氧量(VO 2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康复训练后6-MWT、VO 2max显著高于康复训练前,HRrest显著低于康复训练前(P<0.05);康复训练后,观察组患者6-MWT、VO 2max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HRre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前2组患者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康复训练后SF-36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较康复训练前(P<0.05);康复训练后,观察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CI后6个月内,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再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强度间歇训练可有效改善PCI后AMI患者的心功能和心肺运动能力,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减少MACE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康复治疗 高强度间歇训练 心功能
下载PDF
高强性间歇训练对有氧耐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秦剑杰 张桃臣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6期42-46,共5页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12名受试者在四周高强性间歇训练中的血液指标进行分析。重点检测了在实验期间,血液内的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和乳酸的变化情况。并对训练期间的各项时间和实验前后的运动成绩进行了...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12名受试者在四周高强性间歇训练中的血液指标进行分析。重点检测了在实验期间,血液内的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和乳酸的变化情况。并对训练期间的各项时间和实验前后的运动成绩进行了记录。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比较,来进一步检验高强性间歇训练法是否真的能够切实提高机体的有氧耐力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性间歇训练法 有氧耐力 红细胞 血红蛋白 血乳酸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特战队员有氧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冯凯琳 王凌 张敏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11期862-863,867,共3页
【目的】研究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intermittenttraining,HIIT)对特战队员有氧能力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地实施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方法】对30名男性特战队员实施8周(3—5次/周)HIIT训练,检测训练前后的身体... 【目的】研究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intermittenttraining,HIIT)对特战队员有氧能力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地实施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方法】对30名男性特战队员实施8周(3—5次/周)HIIT训练,检测训练前后的身体机能和耐力素质指标,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训练后测试指标分别为:安静脉搏(65.22±5.25)次/min、肺活量(4553.3±524.33)ml、VO:max(50.75±4.53)m1·(kg·min)-1、引体向上(16.55±5.27)次、俯卧撑(70.62±10.56)次/min、5000m跑(1230.16±77.21)S,各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变(P〈0.01)。【结论】训练后测试指标的变化能够反映机体的有氧运动能力趋于优化,HIIT训练对提高特战队员的有氧能力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战队员 有氧能力 高强度间歇训练
原文传递
以高强度间歇训练为主的生命力强化干预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心肌梗死病人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婷婷 刘喜梅 《全科护理》 2021年第35期5002-5004,共3页
目的:探讨以高强度间歇训练为主的生命力强化干预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心肌梗死(AMI)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105例行PCI术AMI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在行常规干预的同时联合以... 目的:探讨以高强度间歇训练为主的生命力强化干预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心肌梗死(AMI)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105例行PCI术AMI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在行常规干预的同时联合以高强度间歇训练为主的生命力强化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心功能、6 min步行试验(6MWT)情况、血管内皮功能及凝血功能。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低于对照组(P<0.05),6 MWT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浆内皮素(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长于对照组(P<0.05),纤维蛋白原(FB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强度间歇训练为主的生命力强化干预可通过改善行PCI术AMI病人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并有助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训练 生命力强化干预 心肌梗死 凝血功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间歇性高强度运动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摄氧量和心率变异性的改善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晓珂 袁玲霞 王栋梅 《中国实用医刊》 2022年第14期78-81,共4页
目的分析间歇性高强度运动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摄氧量和心率变异性的改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采... 目的分析间歇性高强度运动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摄氧量和心率变异性的改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采用间歇性高强度运动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心脏储备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摄氧量[峰值摄氧量(VO_(2)peak)、无氧代谢阈值氧耗量(VO_(2)AT)]、心率变异性[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低频与高频比值(LF/HF)]、体适能指标恢复情况、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LVEF高于常规组,LVEDD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VO_(2)peak、VO_(2)AT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SDNN高于常规组,LF/HF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上肢肌力、下肢肌力、肢体柔韧性、有氧耐力均高于常规组(P均<0.05)。研究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00%,2/50)低于常规组(18.00%,9/50),P<0.05。结论间歇性高强度运动康复训练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康复中,可增加摄氧量,调节心率变异性、改善心功能,改善功能性体适能,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间歇性高强度运动康复训练 心率变异性 摄氧量
原文传递
高强度间歇性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康复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杨康清 吴方辉 许云耀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5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性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4月于该院就治的88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中等强度持续训练,观察组采用高强度间歇...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性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4月于该院就治的88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中等强度持续训练,观察组采用高强度间歇性训练.两组均持续训练6个月后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两组训练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6个月后LVEF较训练前更高,且观察组6个月后LVEF较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6个月后6MWT距离较训练前更长,MLHFQ评分较训练前更低,且观察组训练6个月后6MWT距离较对照组更长,MLHFQ评分较对照组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强度间歇性训练可以促进CHF患者心功能康复,有利于其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高强度间歇性训练 心功能 运动耐力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不同运动训练方式和补剂对大鼠肌糖原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魏守刚 杨则宜 高红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5-40,共6页
以成年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 ,采用正交设计法安排实验 ,研究了耐力训练、间歇高强度训练、肌酸、谷氨酰胺四因素对耗竭运动后恢复期及正常训练后安静状态下大鼠肌糖原合成量的影响 ,结果显示 :耐力训练和间歇高强度训练大鼠在耗竭运动... 以成年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 ,采用正交设计法安排实验 ,研究了耐力训练、间歇高强度训练、肌酸、谷氨酰胺四因素对耗竭运动后恢复期及正常训练后安静状态下大鼠肌糖原合成量的影响 ,结果显示 :耐力训练和间歇高强度训练大鼠在耗竭运动后 2 4小时 ,前糖原 (PG)、大糖原(MG)以及总糖原的累计合成量均显著高于未训练大鼠 (P <0 0 5 ) ,补充谷氨酰胺可使正常训练大鼠安静状态下肌糖原水平显著增高 (P <0 0 5 ) ,补肌酸对肌糖原合成量未见明显影响 (P >0 0 5 )。同时 ,耐力训练与间歇高强度训练的交互作用也使肌糖原合成量显著增加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方式 补剂 大鼠 肌糖原 生物合成 耐力训练 肌酸 谷氨酰胺
下载PDF
运动训练和营养补剂对大鼠骨骼肌糖原生成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魏守刚 杨则宜 +3 位作者 贾弘堤 鹿培源 宫明 段桂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运动训练方式和补剂对耗竭运动后恢复期骨骼肌糖原生成素 (GN)基因表达的影响 ,并观察GN基因和α -actin基因表达之间是否关联。方法 :以成年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 ,采用正交设计法安排实验 ,研究耐力游泳训练、间歇高强... 目的 :探讨不同运动训练方式和补剂对耗竭运动后恢复期骨骼肌糖原生成素 (GN)基因表达的影响 ,并观察GN基因和α -actin基因表达之间是否关联。方法 :以成年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 ,采用正交设计法安排实验 ,研究耐力游泳训练、间歇高强度训练、肌酸、谷氨酰胺 4因素对上述指标的效应 ,实验期 2周。结果 :在糖原耗竭运动后恢复期 ,耐力训练和间歇高强度训练大鼠骨骼肌GN基因表达增高 ,运动后 2 4小时呈显著性差异 (P <0 . 0 5 ) ;补充肌酸或谷氨酰胺对GN基因表达未见明显影响。运动后骨骼肌α -actin基因表达各研究因素间无显著差异 ;GN基因和α -actin基因表达之间无时效关联。结论 :耐力训练和间歇高强度训练大鼠在糖原耗竭运动后恢复期骨骼肌GN基因表达增高 ,补充肌酸和谷氨酰胺对运动后GN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 ,运动后骨骼肌GN基因与α -actin基因表达不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后 骨骼肌 基因表达 大鼠 恢复期 影响 增高 运动训练 营养补剂 肌酸
下载PDF
HIIT和中低强度持续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对肥胖人群的综述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宏伟 王鹤林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第30期16-18,共3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高强度间歇训练法(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和中、低强度持续训练方法对肥胖人群减肥效果的实践与理论研究。科学运动训练方法已经广泛地应用在竞技体育之中,同时经过长期的演变与发展也逐渐运用于大...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高强度间歇训练法(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和中、低强度持续训练方法对肥胖人群减肥效果的实践与理论研究。科学运动训练方法已经广泛地应用在竞技体育之中,同时经过长期的演变与发展也逐渐运用于大众健身领域,而对科学运动训练方法的不断实践及探索和科学理论的基础性研究也能够推动竞技运动和全民健身整体水平的持续发展。因此,必须正确地认识和掌握科学运动训练方法的功能和特性,这样才能够促进运动训练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时期顺利的完成训练任务并且能帮助肥胖人群达到预期的减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训练法 中、低强度持续训练方法 肥胖人群
下载PDF
训练和补剂因素对运动后恢复期大鼠骨骼肌糖原合成酶(GS)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魏守刚 杨则宜 +1 位作者 周丽丽 段桂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 :探讨不同运动训练方式和补剂对骨骼肌糖原合成酶 (GS)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成年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 ,研究因素包括耐力游泳训练、间歇性高强度训练、肌酸和谷氨酰胺 ,实验期 2周 ,最后进行一次糖原耗竭性运... 目的 :探讨不同运动训练方式和补剂对骨骼肌糖原合成酶 (GS)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成年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 ,研究因素包括耐力游泳训练、间歇性高强度训练、肌酸和谷氨酰胺 ,实验期 2周 ,最后进行一次糖原耗竭性运动 ,测定耗竭运动后恢复期大鼠骨骼肌GS活性。结果 :糖原耗竭运动后 1小时 ,耐力训练大鼠总GS活性和d型GS(潜 )活性显著升高(P <0 .0 5 ) ;耗竭运动后 6小时 ,耐力训练大鼠i型GS活性显著升高 (P <0 .0 5 ) ;运动后 2 4小时 ,耐力训练和间歇性高强度训练大鼠总GS活性和d型GS(潜 )活性均显著增高 (P <0 .0 5 )。以GS活性比 (i型GS活性 /总GS活性 )进行观察则见 :耐力训练大鼠在耗竭运动后 1小时、2 4小时的GS活性比显著降低 (P <0 .0 5 ) ,间歇性高强度训练大鼠在耗竭运动后各时相上GS活性比无显著变化。补充肌酸或谷氨酰胺对耗竭运动后恢复期大鼠GS活性也未见明显影响。结论 :(1)耐力训练大鼠在耗竭运动后 2 4小时恢复期中骨骼肌GS活性呈现运动后即刻降低、1小时内迅速升高、6小时后再次降低、2 4小时后重又增高的波浪式变化 ;间歇性高强度训练大鼠运动后骨骼肌GS活性延迟性增高。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合成酶 耐力训练 间歇性高强度训练 肌酸 谷氨酰胺 肌糖原
下载PDF
运动训练和补充肌酸增强大鼠骨骼肌葡萄糖转运能力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守刚 杨则宜 +1 位作者 许葆华 段桂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9-403,共5页
目的 :探讨运动训练和营养补剂对骨骼肌糖代谢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成年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 ,采用正交设计法安排实验 ,研究耐力游泳训练、间歇高强度训练、肌酸、谷氨酰胺四因素对大鼠安静状态下或耗竭运动后恢复期骨骼肌葡萄糖转运... 目的 :探讨运动训练和营养补剂对骨骼肌糖代谢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成年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 ,采用正交设计法安排实验 ,研究耐力游泳训练、间歇高强度训练、肌酸、谷氨酰胺四因素对大鼠安静状态下或耗竭运动后恢复期骨骼肌葡萄糖转运能力的影响 ,实验为期 2周。结果 :糖原耗竭运动后 1小时 ,间歇高强度训练大鼠骨骼肌葡萄糖转运显著增高 (P <0 0 5 ) ;耗竭运动后6~ 2 4小时 ,耐力训练大鼠骨骼肌葡萄糖转运呈持续增强的趋势 ;补充肌酸或谷氨酰胺对耗竭运动后恢复期大鼠骨骼肌葡萄糖转运未见明显影响 ,但耐力训练或补肌酸均能使安静状态下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转运显著增强 (P <0 0 5 )。结论 :( 1)耐力训练和间歇高强度训练均能增强大鼠骨骼肌葡萄糖转运能力。 ( 2 )补充肌酸或谷氨酰胺对大鼠骨骼肌葡萄糖转运无影响。 ( 3)耐力训练和补肌酸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肌酸 大鼠 骨骼肌 葡萄糖转运能力 耐力训练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采用高强度间歇抗阻训练的效果
14
作者 王桂香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36期146-150,共5页
目的:评价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采用高强度间歇抗阻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12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观察组给... 目的:评价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采用高强度间歇抗阻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12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观察组给予高强度间歇抗阻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功能锻炼。比较两组训练前后心功能指标、血清学指标、生活质量。结果:训练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ESD)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氨基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观察组体力、工作状况、一般生活功能和社会心理状况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开展高强度间歇抗阻训练能有效提升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血清指标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高强度间歇抗阻训练
下载PDF
大强度间歇游泳运动对青年肥胖女性减肥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戴伟宇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大强度间歇游泳运动对青年肥胖女性减肥的效果。方法:20名自愿参加青年肥胖女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名,实验组进行12周4次/周大强度间歇游泳运动,运动方案为以85%VO2max强度完成200m游、再以55%VO2max强度完成100m游、... 目的:探讨大强度间歇游泳运动对青年肥胖女性减肥的效果。方法:20名自愿参加青年肥胖女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名,实验组进行12周4次/周大强度间歇游泳运动,运动方案为以85%VO2max强度完成200m游、再以55%VO2max强度完成100m游、间歇休息3min为一组,重复6组;在运动计划实施前和12周结束时采用ZEUS9.9身体成分分析仪测定受试者身体成分。结果:与对照组或运动前比较,实验组青年肥胖女性的体重、BMI、腰围、臀围、WHR、体脂%、身体脂肪、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均出现极显著性或显著性减少(P<0.01,P<0.05),而肌肉量和蛋白质量则出现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大强度间歇游泳运动对青年肥胖女性有明显的减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强度间歇运动 游泳 身体成分 肥胖 减肥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运动与最大脂肪氧化强度持续运动对普通女大学生身体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勇 王典 叶卫兵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4-390,共7页
目的:研究10周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与最大脂肪氧化(FATmax)强度持续运动对普通女大学生身体成分的的影响,探讨两种运动的干预效果差异。方法:30名普通女大学生被分为高强度间歇运动组(HIIT组,n=10)、最大脂肪氧化(FATmax)强度持续运动... 目的:研究10周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与最大脂肪氧化(FATmax)强度持续运动对普通女大学生身体成分的的影响,探讨两种运动的干预效果差异。方法:30名普通女大学生被分为高强度间歇运动组(HIIT组,n=10)、最大脂肪氧化(FATmax)强度持续运动组(FATmax组,n=10)和对照组(CON组,n=10)。HIIT组和FATmax组分别以90%VO2max强度和FATmax强度完成10周的高强度间歇运动和FAT-max强度持续运动,CON组维持日常习惯行为。运动干预前后测试体重、腰围、臀围以及肱三头肌、腋下、胸部、肩胛下部、腹部、髂部、大腿前侧的皮褶厚度,采用Jackson/Pollock七点法计算体成分。结果:(1)运动干预后,HIIT组与FATmax组的BMI、腰围、臀围、腰臀比均低于干预前(P<0.05),CON组的腰围和腰臀比高于干预前(P<0.05),FATmax组与HIIT组的BMI下降率、腰围下降率、臀围下降率、腰臀比下降率均高于CON组(P<0.01),FATmax组与HIIT组间无差异。(2)运动干预后,CON组体重和体成分无显著变化,FATmax组和HIIT组体重、体脂率和脂肪量下降(P<0.001),瘦体重增加(P<0.01),HIIT组体脂率与脂肪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HIIT组脂肪量下降率和瘦体重增长率高于FATmax组(P<0.05)。(3)运动干预后,CON组7个部位皮褶厚度无显著变化,FATmax组和HIIT组7个部位皮褶厚度均显著下降(P<0.001)。运动干预前三组7个部位皮褶厚度均无显著差异,运动干预后HIIT组胸部、腋下、腹部、髂部、大腿前侧皮褶厚度均低于CON组(P<0.05),腹部皮褶厚度低于FATmax组(P<0.05)。从皮褶厚度下降率来看,HIIT组腋下、髂部、肩胛下部、大腿前侧下降率高于FATmax组(P<0.05)。结论:(1)10周高强度间歇运动和FATmax强度持续运动对体重、腰围、臀围、腰臀比均有显著改善作用,但未发现两种运动干预效果之间存在差异。(2)10周高强度间歇运动与FATmax强度持续运动对身体成分及皮下脂肪的干预都是有效的,但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运动 FATmax强度持续运动 女大学生 身体成分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生活质量及miRNA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孙漾丽 顾迎春 +7 位作者 李征艳 孙兵兵 马娟 侯亚敏 张友峰 赵智琛 胡大一 王东伟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1185-1189,共5页
目的研究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并筛选鉴定与高强度间歇训练运动调控相关的差异化表达miRNA。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于郑州中心医院进行规范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研究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并筛选鉴定与高强度间歇训练运动调控相关的差异化表达miRNA。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于郑州中心医院进行规范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高强度间歇训练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训练组则进一步联合高强度间歇训练,8周后再次评估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同时采用AffymetrixGeneChip miRNA芯片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表达差异的miRNA并采用Realtime PCR进行验证。结果在治疗结束后发现,对照组和HIIT组患者6MWD、LVEF、LVEDD较治疗前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而HIIT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样治疗结束后HIIT组患者AT时氧脉搏、AT时分钟通气量、最高氧脉搏和最高每分钟通气量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和对照组患者(P<0.05);生活质量方面,经过8周干预治疗后,对照组和HIIT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和总体健康较治疗前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而HIIT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显著优于Control组患者(P<0.05)。进一步两组患者的miRNA基因芯片筛选发现训练组患者血清miR-20a-5p,miR-93-5p和miR-1287-5p表达显著增加,而miR-7706,miR-28-5p和miR-125b-5p表达显著降低,可能参与了高强度间歇训练改善冠心病的进程。结论高强度间歇训练对于冠心病患者的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都能够起到显著改善作用,其获益机理可能与调控miRNA差异化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训练 冠心病 微小RNA
下载PDF
对肥胖女大学生实施运动、营养、教育联合干预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18
作者 韩玉璋 刘洋 +1 位作者 吴雅琼 郭淑范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通过采用运动训练(HIIT)、营养配餐、健康教育的联合干预方法,观察肥胖女大学生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上海市某高校42名肥胖女大学生,在为期8周半封闭式环境下,为她们统一制订实施运动训练、营养配餐、健康教育联合干预方... 目的:通过采用运动训练(HIIT)、营养配餐、健康教育的联合干预方法,观察肥胖女大学生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上海市某高校42名肥胖女大学生,在为期8周半封闭式环境下,为她们统一制订实施运动训练、营养配餐、健康教育联合干预方案,实验前后对实验者身体形态、身体成分、心肺功能和血液指标等进行测试。结果:实验后肥胖女大学生身高、腰臀比、BMR无明显变化(P>0.05),而体重、体脂肪重、体脂率、腰围、臀围、BMI均出现明显下降(P<0.05),减肥效果明显;HDL-C空腹值未见明显降低(P>0.05),而安静心率、血压和Glu、TC、TG、LDL-C四项空腹值明显下降(P<0.05),心血管系统整体生理机能得到提高。结论:系统采用HIIT、营养配餐和健康教育的联合干预方法,对肥胖女大学生的减肥效果明显,同时可降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其方法是科学和行之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训练 营养配餐 干预 女大学生 减肥
下载PDF
格林模式健康教育及高强度间歇训练心脏康复在冠心病PCI术患者中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刚 谢伦芳 王琼琼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82-186,共5页
目的分析格林模式健康教育与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4月本院200例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A组(... 目的分析格林模式健康教育与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4月本院200例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A组(102例)和B组(98例)两组。A组采用格林模式健康进行干预,B组采用常规护理结合高强度间歇性训练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脏功能、6 min步行试验(6MWT)、生活质量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LVESD、LVEDD、LEVF指标仅在时点因素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LVESD、LVEDD、LEVF指标明显低于护理前及术后即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6MWT在时点因素、时点交互因素、组别因素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6MWT指标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护理后的6MWT指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情感得分、生活满意度、健康指数、社会指数在时点因素、时点交互因素、组别因素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情感得分、生活满意度、健康指数、社会指数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护理后的情感得分、生活满意度、健康指数、社会指数评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存在差异(Z=-11.479,P<0.001);A组患者总满意度(97.06%)高于B组(8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ACE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8,P=0.618)。结论格林模式健康教育及高强度间歇性训练对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均具有较好效果,前者改善生活质量效果更佳,后者改善心肺功能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模式健康教育 高强度间歇性训练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FATmax强度持续运动与高强度间歇运动对年轻男性动脉硬度的急性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钱永东 王少鹏 +1 位作者 叶卫兵 张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8-184,共7页
目的:探讨一次FATmax强度持续运动与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对普通年轻男性动脉硬度的急性影响,比较两种运动方式对机体动脉血管硬度的直接作用效果的差异。方法:将30名普通年轻男性(24.20±1.24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人),采用交叉设... 目的:探讨一次FATmax强度持续运动与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对普通年轻男性动脉硬度的急性影响,比较两种运动方式对机体动脉血管硬度的直接作用效果的差异。方法:将30名普通年轻男性(24.20±1.24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人),采用交叉设计,每组分别完成FATmax强度持续跑和90%VO2max强度间歇跑,两次运动之间间隔1周。分别于运动前、运动后5 min、运动后15 min、运动后30min、运动后60 min测试心-踝血管指数(CAVI)、血压、心率等指标。结果:(1)一次FATmax强度持续运动与高强度间歇运动均可导致CAVI明显下降,运动后5 min CAVI显著低于运动前基础值(P<0.001),随后逐渐恢复,运动后15 min、运动后30 min仍低于运动前水平(P<0.01);运动后60 min虽仍低于运动前,但已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运动的CAVI在运动前、运动后5 min、运动后15 min、运动后30 min、运动后60 min均无显著差异。(2)两种运动的收缩压在运动后5 min、运动后15 min、运动后30 min、运动后60 min均低于运动前基础值(P<0.05),舒张压相对稳定。两种运动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在运动前、运动后5 min、运动后15 min、运动后30 min、运动后60 min均无显著差异。结论:(1)一次急性FATmax强度持续运动与高强度间歇运动均可降低动脉硬度,且效果至少可持续30 min,二者降低动脉硬度的效果未见差异。(2)一次急性FATmax强度持续运动与高强度间歇运动均可降低机体收缩压,且效果至少可维持1小时,二者降低血压的效果未见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Tmax强度持续运动 高强度间歇运动 年轻男性 动脉硬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