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格与韦泊统计特性的立体图像质量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侯春萍 林洪湖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15-1022,共8页
针对立体图像失真会改变图像对比度、边缘和结构等信息的特性,提出一种无参考立体图像质量评价方法.首先,利用韦泊分布的尺度参数β和形状参数η分别描述合成图、左右视图及视差图的梯度图像特征;然后用网格强度及其规律性分别描述合成... 针对立体图像失真会改变图像对比度、边缘和结构等信息的特性,提出一种无参考立体图像质量评价方法.首先,利用韦泊分布的尺度参数β和形状参数η分别描述合成图、左右视图及视差图的梯度图像特征;然后用网格强度及其规律性分别描述合成图、左右视图及视差图的网格图像特征;最后,将所得特征输入支持向量回归(SVR)网络中训练模型,获得特征到质量分数之间映射关系的模型,从而预测立体图像质量.通过利用LIVE-3D I数据库和LIVE-3DⅡ数据库进行性能测试,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方法与人眼视觉特性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且性能优于目前主流的图像质量评价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图像质量评价 韦泊分布 网格特征 支持向量回归
下载PDF
电网特性对光伏电站并网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杜严行 《宁夏电力》 2013年第6期15-18,共4页
针对光伏电站并网问题,分析了并网接入点的系统电压变化因素,通过建立光伏电站并网的戴维南等效电路及进一步推导,得出了系统短路容量与光伏电站极限规划设计容量及并网点电压之间的简明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可以利用光伏电站待接入的并... 针对光伏电站并网问题,分析了并网接入点的系统电压变化因素,通过建立光伏电站并网的戴维南等效电路及进一步推导,得出了系统短路容量与光伏电站极限规划设计容量及并网点电压之间的简明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可以利用光伏电站待接入的并网点系统短路容量这一电网特性简单估算待并入光伏电站的极限设计容量大小及并网点电压的变化大小,为今后更好地规划设计光伏电站及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特性 光伏电站 并网发电 短路容量 极限容量
下载PDF
基于制造网格的虚拟企业组织变更与制造资源调度问题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邓宏 陈笠 +1 位作者 邓倩妮 王成焘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11-1219,1262,共10页
为提高虚拟企业的组织和运营效率,引入网格技术,基于制造网格构建面向应用的虚拟企业架构。在虚拟企业环境下,根据制造资源不同的调度阶段,分别建立基于外网格的虚拟企业制造系统和基于内网格的成员企业制造子系统;提出以制造资源特征... 为提高虚拟企业的组织和运营效率,引入网格技术,基于制造网格构建面向应用的虚拟企业架构。在虚拟企业环境下,根据制造资源不同的调度阶段,分别建立基于外网格的虚拟企业制造系统和基于内网格的成员企业制造子系统;提出以制造资源特征匹配为核心的虚拟企业分布式调度策略和成员企业本地调度策略。针对特征匹配过程,建立制造资源特征集,对每个特征集制订相应的匹配准则,以保证特征匹配的可行性,进而完成调度过程。最后,通过定制型人工关节产品开发实例,阐述了基于制造网格的虚拟企业组织和制造资源调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企业 制造资源调度 制造网格 外网格 内网格 特征匹配
下载PDF
变电站接地网设计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工程实践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冠华 崔巨勇 +2 位作者 韦德福 金鑫 王帅 《电瓷避雷器》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5-110,117,共7页
为适应电网发展对接地网安全性能的要求,如何能够对接地网的特性参数进行准确的评估并将其延伸到设计环节,成为各单位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典型的500 kV高土壤电阻率变电站接地网设计为例,对比了地网特性参数公式计算、仿真计算、现场实测... 为适应电网发展对接地网安全性能的要求,如何能够对接地网的特性参数进行准确的评估并将其延伸到设计环节,成为各单位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典型的500 kV高土壤电阻率变电站接地网设计为例,对比了地网特性参数公式计算、仿真计算、现场实测等方法的准确性,分析目前接地网设计方法存在的不足及其产生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对接地网土壤电阻率测试深度不够以及没考虑变电站各出现线路提供的故障电流对分流系数的影响是接地网设计精度不够的主要因素.在变电站接地工程设计阶段,对土壤电阻率的测试深度至少要达到变电站地网对角线的三分之二,并通过调度部分提供的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下单相接地短路电流水平对接地网分流系数进行计算,能够显著提高接地网特性参数设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网特性参数 土壤模型 分流系数 接地阻抗
原文传递
基于实测数据的电网频率信号特征分析与提取方法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灏 商峻 +1 位作者 毕天姝 李跃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5-144,共10页
随着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不同区域的转动惯量、频率特性、支撑能力发生了较大变化,提取与辨识频率特征可为电网特性认知以及进一步的惯量评估、频率控制、网络安全等分析提供基础。文中基于源-网-荷全景同步测量系统的大量实测数... 随着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不同区域的转动惯量、频率特性、支撑能力发生了较大变化,提取与辨识频率特征可为电网特性认知以及进一步的惯量评估、频率控制、网络安全等分析提供基础。文中基于源-网-荷全景同步测量系统的大量实测数据,分析了频率与交流电网结构相关的分群现象,提出了基于皮尔逊相关系数的频率空间相关性辨识方法;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频率指纹”提取方法,将电网特性在频域上进行了高纬特征提取;进一步,对北京、长治等10个城市的实测频率信号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给出了识别精度,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为后续电力系统频率特性分析、惯量评估、网络攻击识别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特性 频率特征提取 信息源位置识别 皮尔逊相关系数 变分模态分解 卷积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一种基于电网特征差异的线损水平评价方法 被引量:5
6
作者 周前 孙志明 +1 位作者 卫鹏 安海云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3-109,共7页
线损水平与电网类型密切相关,单纯以实际线损率作为考核标准来评价不同电网的线损水平有失科学性。为了建立科学合理的线损水平评价方法,构建了考虑电网结构、设备参数、电网运行和用电结构等电网特征的线损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所有指... 线损水平与电网类型密切相关,单纯以实际线损率作为考核标准来评价不同电网的线损水平有失科学性。为了建立科学合理的线损水平评价方法,构建了考虑电网结构、设备参数、电网运行和用电结构等电网特征的线损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所有指标的数学模型。在各个底层指标评价值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得到线损评价综合值。对电网线损评价值与实际线损率分别进行排序,通过分析排序的差异客观评价地区电网的线损水平。通过IEEE-14算例仿真分析了典型指标对线损率的影响;以江苏电网为例进行了线损水平评价。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典型指标能够反映不同电网特征对地区电网线损的影响,该方法为电网线损水平评估提供了量化计算依据,可广泛应用于评估各省、市或县级电网的线损现状,解决评估降损空间这一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特征差异 线损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下载PDF
基于校正靶特征与Biharmonic样条插值的XRⅡ图像扭曲校正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元金 罗立民 +2 位作者 张鹏程 张权 杨春山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13-1218,共6页
针对扭曲的XRII图像给C臂X光机成像系统实时标定带来不利影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校正靶特征和Biharmonic样条曲面插值相结合的XRⅡ图像扭曲校正方法.在分析校正靶自身特征的基础上,使用Otsu算法与形态学相结合的方法提取了校正靶网格线... 针对扭曲的XRII图像给C臂X光机成像系统实时标定带来不利影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校正靶特征和Biharmonic样条曲面插值相结合的XRⅡ图像扭曲校正方法.在分析校正靶自身特征的基础上,使用Otsu算法与形态学相结合的方法提取了校正靶网格线交叉点坐标,然后拟合提取出的网格线交叉点坐标,最后使用Biharmonic样条曲面插值方法校正扭曲的XRII图像.实验结果表明,使用由Otsu算法与形态学相结合的方法提取的校正靶网格线交叉点坐标值与理想校正靶网格线交叉点坐标值的残留误差和标准误差分别为10.489 0±0.074 0和4.263 2±0.015 0,然而使用Biharmonic样条曲面插值校正之后残留误差和标准误差分别降低至(7.121 85±3.354 15)×10-13和(3.915 1±1.862 7)×1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正靶特征 Biharmonic样条 XRⅡ图像 扭曲校正
下载PDF
Model of fractured medium and nondestructive control of composite materials
8
作者 Vasily GOLUBEV Ilia NIKITIN Katerina BEKLEMYSHEVA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93-99,共7页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composites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modern aircraft industry.Composites are susceptible to the barely visible impact damage which can affect the residual strength of the material and occ...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composites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modern aircraft industry.Composites are susceptible to the barely visible impact damage which can affect the residual strength of the material and occurs both during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The continuum model for describing the damaged zone is presented.The slip theory relations used for a continuous distribution of slip planes are applied.At the initial stage,the isotropic background model is used.This model allows the material slippage along the fractures based on the Coulomb friction law with the small viscous addition.In this regime,the govern system of equations becomes rigid.To overcome this difficulty,the explicit-implicit grid-characteristic scheme is proposed.The standard ultrasound diagnostic procedure of damaged composite materials is successfully simulated.Compared with the trivial free-surface fracture model,different reactions on the compression and stretch waves are registered.This approach provided an effective way for the simulation of complex dynamic behavior of damage z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destructive testing Composite materials Numerical modeling Continuum model grid-characteristic method
原文传递
Determining effects of impact loading on residual strength of fiber-metal laminates with grid-characteristic numerical method 被引量:1
9
作者 Katerina BEKLEMYSHEVA Vasily GOLUBEV +1 位作者 Igor PETROV Alexey VASYUKOV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7期1-12,共12页
The Grid-Characteristic numerical Method(GCM)that is quite common in solving aero and hydrodynamic problems can also be applied for mechanics of solids.It allows to implement complex border and contact conditions,incl... The Grid-Characteristic numerical Method(GCM)that is quite common in solving aero and hydrodynamic problems can also be applied for mechanics of solids.It allows to implement complex border and contact conditions,including the non-reflecting border and the destructible contact.Both this condition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the precise and effective modeling of LowVelocity Impacts(LVI)on fiber and Fiber-Metal Laminates(FML)and the resulting Barely Visible Impact Damage(BVID)that influences the residual strength of a composite aircraft part.BVID is the type of damage that is not visible by the naked eye and can be hardly detected by a standard ultrasound equipment that is used for regular maintenance.It can appear during any weak impacts like bird strike or hail.Determining its influence on the residual strength of the part is very important to define the priorities of development of ultrasound diagnostics.In this paper,the GCM was applied for a full cycle of loading of an FML aircraft cover part.The FML consisted of a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and a single titanium layer on the upper surface.The cycle of loading in a single calculation consisted of an LVI caused by a small striker and a comparatively slow compressive in-plane loading.Three-dimensional patterns of velocity and stress distributions over the time of calculation are given.Destruction patterns,obtained via the Hashin failure criterion are given and analy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er-metal laminate grid-characteristic method Low-velocity impact Numerical modeling Residual strength
原文传递
大型互联区域电网解列后送端电网频率特性及高频切机方案 被引量:49
10
作者 张志强 徐友平 +4 位作者 袁荣湘 唐晓骏 徐遐龄 秦晓辉 吴丽华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8-293,共6页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华北—华中特高压交流联网格局,联网初期有必要研究特高压联络线解列后,2个区域电网的频率稳定性。以华中(含川渝)电网调度数据为基础,通过推导大型互联区域电网频率偏差的解析式,把握了频率变化过程中最高频率和稳态...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华北—华中特高压交流联网格局,联网初期有必要研究特高压联络线解列后,2个区域电网的频率稳定性。以华中(含川渝)电网调度数据为基础,通过推导大型互联区域电网频率偏差的解析式,把握了频率变化过程中最高频率和稳态频率特性;在以上工作基础上,再通过构建华中电网的等值单机带负荷模型,研究华中电网高频切机的最佳频段、最少切机量和切机各轮次的较优比例。最终,提出了适合于华中电网的高频切机方案,并验证了其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电网 频率特性 高频切机
下载PDF
压电风扇激励非定常流动和换热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谭蕾 谭晓茗 张靖周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77-1284,共8页
利用动网格技术对压电谐振风扇产生的非定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以期进一步揭示压电风扇的流场特征和换热特性。研究表明:压电风扇上下两个区域均出现涡流,涡向相反(压电风扇上方为逆时针,下方为顺时针),涡对的尺度、位置和扰动范围随... 利用动网格技术对压电谐振风扇产生的非定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以期进一步揭示压电风扇的流场特征和换热特性。研究表明:压电风扇上下两个区域均出现涡流,涡向相反(压电风扇上方为逆时针,下方为顺时针),涡对的尺度、位置和扰动范围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规律;时均速度并非随着与压电风扇自由端距离的增大呈现单调衰减的趋势,而是在距离压电风扇自由端距离为一倍振幅的截面上出现峰值速度最大的速度分布型,该位置正是涡环达到最大型面的瞬间涡核所处位置。涡串发展、运动过程中与周围流体发生干涉融合形成的射流起到了强化换热的效果,换热效果最好的地方不是出现在平衡位置,而是涡对破碎、流体紊流度最强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风扇 非定常流场 动网格 流动特性 换热特性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基于运行数据的风电场并网特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万德超 孙树敏 尹文泉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9年第1期78-83,90,共7页
在风电场运行状况实时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并处理运行数据,通过改进的广义S变换提取电压跌落特征量,计算指令变化率提取有功功率控制以及电压控制特征量,针对风电场运行特性给出并网特性评价方法。典型案例分析证明,所提出的评价体系... 在风电场运行状况实时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并处理运行数据,通过改进的广义S变换提取电压跌落特征量,计算指令变化率提取有功功率控制以及电压控制特征量,针对风电场运行特性给出并网特性评价方法。典型案例分析证明,所提出的评价体系无需现场检测即可实现风电场并网特性的全寿命周期监测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运行数据 广义S变换 指令变化率 并网特性评价 全寿命周期
下载PDF
浙江电网光伏电站并网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童杭伟 池勇 +1 位作者 叶传良 李鹏 《华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05-1709,共5页
介绍通过浙江电网光伏试验电站平台所开展的试验研究,以及所获得的光伏并网电站并入公用电网的参数特性和运行规律,提出了针对大量光伏电站并网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太阳能 光伏 并网电站 并网特性
原文传递
改进的混合直流断路器方案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黎 卢志飞 +1 位作者 戴涛 李剑波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4-131,162,共9页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MMC-HVDC(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技术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已成为解决新能源并网以及多端直流互联的有效手段之一,而高压直流断路器的缺乏已成为制约其工程应...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MMC-HVDC(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技术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已成为解决新能源并网以及多端直流互联的有效手段之一,而高压直流断路器的缺乏已成为制约其工程应用的瓶颈之一。首先探讨了MMC-HVDC的双极短路故障特性;接着,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的直流断路器技术;然后,基于上述结果,在传统混合直流断路器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混合式直流断路器方案,并详细分析了其工程过程;最后,通过仿真对其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 直流电网 故障特性 混合式直流断路器
下载PDF
并网光伏逆变器输出特性分析及其谐波源建模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鸣 江宏彬 《电气自动化》 2020年第1期71-74,78,共5页
为分析并网光伏电站谐波产生机理和传播特性,精确估算不同工况下光伏电站谐波输出,提出光伏电站动态谐波域模型。建立能准确反映光伏并网特性的谐波源模型,为配电网容纳光伏的能力以及大型光伏电站电能质量治理装备等课题的研究提供参... 为分析并网光伏电站谐波产生机理和传播特性,精确估算不同工况下光伏电站谐波输出,提出光伏电站动态谐波域模型。建立能准确反映光伏并网特性的谐波源模型,为配电网容纳光伏的能力以及大型光伏电站电能质量治理装备等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利用双重傅里叶变换对三相半桥双极性正弦脉宽调制逆变器输出电压进行分解,将死区效应及调制环节等非理想因素考虑到逆变器的建模中,并结合并网滤波回路参数及逆变器控制技术对并网输出电流波形的影响,建立光伏逆变器并网谐波源模型。在仿真中结合实测数据验证了建模方法和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特性 死区效应 正弦脉宽调制 戴维南定理 谐波源建模
下载PDF
华东电网自然频率特性系数的计算 被引量:2
16
作者 丁民丞 卞蓓蕾 《华东电力》 1998年第5期19-22,共4页
通过对华东电网数个具有代表性运行日的实绩分析,计算了在AGC(自动发电控制)运用中的一个重要参数KS的范围,从而为实际整定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电网 自动发电控制 自然频率 特性系数 频率调整
原文传递
栅格翼气动特性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江涛 陆飞龙 +1 位作者 王柯 刑存震 《中原工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47-52,共6页
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栅格翼的研究现状,从气动特性、数值模拟、实验研究、结构优化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栅格翼相对于平板翼的优势与不足,对栅格翼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栅格翼 气动特性 现状 减阻
下载PDF
基于运行数据的风电场并网特性评价
18
作者 万德超 孙树敏 +1 位作者 于芃 孙孔明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18,共5页
为实现风电场并网性能的全寿命周期评价,通过监测系统采集的大量运行数据分析风电场的运行特性和故障特征。在风电场运行状况实时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并处理运行数据,通过改进的广义S变换提取电压跌落特征量,计算指令变化率提取有功... 为实现风电场并网性能的全寿命周期评价,通过监测系统采集的大量运行数据分析风电场的运行特性和故障特征。在风电场运行状况实时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并处理运行数据,通过改进的广义S变换提取电压跌落特征量,计算指令变化率提取有功功率控制量及电压控制特征量,针对风电场运行特性给出并网特性评价方法。典型案例分析证明了所提出的评价体系无需现场检测即可实现风电场并网特性的全寿命周期监测与评价。该评价技术可为风电场的调度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工程技术 风电场 运行数据 广义S变换 指令变化率 并网特性评价 全寿命周期
下载PDF
电网频率变化下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暂态特性分析
19
作者 冯树辉 杨浩 项丹 《四川电力技术》 2014年第4期58-61,94,共5页
为研究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DPMSG)在电网频率发生变化情况下的暂态特性,建立了电网中风力发电系统数学模型,网侧和机侧变换器分别采用基于电网电压定向和电流前馈补偿的定子磁链定向矢量控制。根据建立的模型仿真分析电网频率下降... 为研究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DPMSG)在电网频率发生变化情况下的暂态特性,建立了电网中风力发电系统数学模型,网侧和机侧变换器分别采用基于电网电压定向和电流前馈补偿的定子磁链定向矢量控制。根据建立的模型仿真分析电网频率下降情况下风机的输出特性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利用该模型对电网频率升高时直驱永磁发电机功率、直流电压、转速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分析,研究结果为分析风电场在电网频率变化期间直驱永磁风力发电系统实际运行、出力变化情况提供了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永磁发电机 风力发电 电网频率 暂态特性 模型验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