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1980年代以来审美文化的知识谱系与美学反思
被引量:
3
1
作者
裴萱
《文化艺术研究》
2016年第4期1-12,共12页
中国1980年代审美文化的出现并不仅仅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合力"运作的结果,更是文学史和美学史谱系转型的必然,与"美学热"和实践美学之间有着内在的承续关系。审美文化的兴盛也可以视为"美学热"消泯之后的&...
中国1980年代审美文化的出现并不仅仅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合力"运作的结果,更是文学史和美学史谱系转型的必然,与"美学热"和实践美学之间有着内在的承续关系。审美文化的兴盛也可以视为"美学热"消泯之后的"后美学热"时期的价值承担,从而在"后学"时代中给美学提供了理论阐释和实践维度的空间。可以说,后现代时期审美文化的身体性、多元性、生活性和体验性等内在特质,都与1980年代美学有着前后传承的内在联系。实践美学对主体性的确证启发了审美文化中的身体与感性自由,并进而生成为文化符码传播与体验的狂欢;而"美学热"中的一系列美学探讨,将美学"形而上"的本质化先验理论转化成为实践性的生活世界,使得美学剥离了本体性追问,转向了对主体生活的价值观照,增强了美学对生活的介入能力和阐释现实的能力。后现代的审美文化将延续美学中"身体"和"生活"的脉络,在更为"狂欢化"和"自由性"的选择中彰显主体生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文化
“美学热”
实践美学
身体话语
生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学热”的话语转型与历史反思
被引量:
1
2
作者
裴萱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155-163,共9页
中国20世纪80年代"美学热"的生成与延展来自于感性审美与政治意识形态的二元对抗。人性启蒙和感性解放的历史诉求都通过美学的知识形态得以充分表达,此种学术场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20世纪90年代产生了变革。美学被边缘化...
中国20世纪80年代"美学热"的生成与延展来自于感性审美与政治意识形态的二元对抗。人性启蒙和感性解放的历史诉求都通过美学的知识形态得以充分表达,此种学术场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20世纪90年代产生了变革。美学被边缘化的原因,一方面是总体化国家领导策略的调整,另一方面则是知识分子公共启蒙的分化。面对市场伦理对大众文化的推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渗透以及文学审美实践的影响,大众审美文化以面向大众的姿态、平等多元的共存理念和审美意识形态的介入性视角给美学的发展带来的新的契机,形成了从"终结"到"延续"的历时性叙事,"美学热"的精神理念与启蒙热情将持久地影响未来美学的发展。反思从"美学热"到审美文化的美学谱系,也存在"光晕丧失"和"主体困惑"等理论缺失,但也显出更加开放和多元的美学思考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热
二元对抗
启蒙
审美文化
意识形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感性主体”到“美学启蒙”——1980年代现代派文学的美学特质与逻辑框架
被引量:
1
3
作者
裴萱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49-56,共8页
"美学热"的兴起以及美学的"泛化"启发了众多文艺现象和文化活动的变革,美学理论对于形象思维的重视、对美学感性话语的体察以及对个体自由的凸显都促使了朦胧派诗歌、现代艺术、新潮小说、先锋派小说以及女性文学...
"美学热"的兴起以及美学的"泛化"启发了众多文艺现象和文化活动的变革,美学理论对于形象思维的重视、对美学感性话语的体察以及对个体自由的凸显都促使了朦胧派诗歌、现代艺术、新潮小说、先锋派小说以及女性文学崭新审美风貌的形成;而这些带有现代价值和审美形式探索的文学审美活动又给美学话语增添新质。美学热潮和现代文学探索之间就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在赋予审美以"场域伦理"和学科自律的同时,具有了人学启蒙的历史意义与价值。从"感性主体"的视角而言,朦胧诗的自由意象建构和意识流话语、新潮小说的感性体验与形式探索都促成了审美从"他律论"到"自律论"的转型;从"身体美学"的视角而言,女性主义文学的身体表征和对抗意识促成了现代性感性原则的另类释放。现代派文学和审美的探索最终呼应了美学理论热潮,共同成为审美反思政治、人性对抗霸权的人学启蒙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热”
朦胧诗
女性主义
现代派
启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会学视野中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学“新启蒙”的谱系学考察
4
作者
裴萱
《兰州学刊》
CSSCI
2018年第10期75-91,共17页
中国20世纪80年代兴起"美学热"浪潮不仅实现了审美自律和美学学科的独立,更是通过其一以贯之的人学脉络完成了从"思想解放运动"到"新启蒙运动"的文化启蒙,重新塑造了知识场域伦理和知识分子公共启蒙的话...
中国20世纪80年代兴起"美学热"浪潮不仅实现了审美自律和美学学科的独立,更是通过其一以贯之的人学脉络完成了从"思想解放运动"到"新启蒙运动"的文化启蒙,重新塑造了知识场域伦理和知识分子公共启蒙的话语空间。知识分子公共性的确立以及学科场域伦理本体建构实现了新启蒙运动的扩张,更加自律的审美主义和后现代理论资源也深化了人学启蒙的脉络。与此同时,膨胀的启蒙激情、对市民社会的忽略以及引入后学资源的偏差都成为新启蒙运动内蕴的"内在危机"。面对新启蒙的知识谱系与历史不足,知识分子的公共性重建与美学意识形态的反思成为延续启蒙精神的路径,"美学热"与"新启蒙"的精神理念也在新时期得以传承和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热”
新启蒙
知识分子
主体性
公共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1980年代以来审美文化的知识谱系与美学反思
被引量:
3
1
作者
裴萱
机构
河南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出处
《文化艺术研究》
2016年第4期1-12,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现代性视域中的艺术自律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0BZW002)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空间转向与文学研究方法论转型"(项目编号:2016CWX027)
+1 种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空间美学的建构与后现代美学理论新变"(2016-qn-08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6M59227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中国1980年代审美文化的出现并不仅仅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合力"运作的结果,更是文学史和美学史谱系转型的必然,与"美学热"和实践美学之间有着内在的承续关系。审美文化的兴盛也可以视为"美学热"消泯之后的"后美学热"时期的价值承担,从而在"后学"时代中给美学提供了理论阐释和实践维度的空间。可以说,后现代时期审美文化的身体性、多元性、生活性和体验性等内在特质,都与1980年代美学有着前后传承的内在联系。实践美学对主体性的确证启发了审美文化中的身体与感性自由,并进而生成为文化符码传播与体验的狂欢;而"美学热"中的一系列美学探讨,将美学"形而上"的本质化先验理论转化成为实践性的生活世界,使得美学剥离了本体性追问,转向了对主体生活的价值观照,增强了美学对生活的介入能力和阐释现实的能力。后现代的审美文化将延续美学中"身体"和"生活"的脉络,在更为"狂欢化"和"自由性"的选择中彰显主体生存的价值。
关键词
审美文化
“美学热”
实践美学
身体话语
生活
Keywords
aesthetic
culture
The
great
upsurge
of
aesthetics
practical
aesthetics
body
discourse
life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学热”的话语转型与历史反思
被引量:
1
2
作者
裴萱
机构
河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155-163,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文化现代性视域中的艺术自律问题研究"(10BZW00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6M592277)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空间美学的建构与后现代美学理论新变"(2016-qn-081)
文摘
中国20世纪80年代"美学热"的生成与延展来自于感性审美与政治意识形态的二元对抗。人性启蒙和感性解放的历史诉求都通过美学的知识形态得以充分表达,此种学术场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20世纪90年代产生了变革。美学被边缘化的原因,一方面是总体化国家领导策略的调整,另一方面则是知识分子公共启蒙的分化。面对市场伦理对大众文化的推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渗透以及文学审美实践的影响,大众审美文化以面向大众的姿态、平等多元的共存理念和审美意识形态的介入性视角给美学的发展带来的新的契机,形成了从"终结"到"延续"的历时性叙事,"美学热"的精神理念与启蒙热情将持久地影响未来美学的发展。反思从"美学热"到审美文化的美学谱系,也存在"光晕丧失"和"主体困惑"等理论缺失,但也显出更加开放和多元的美学思考空间。
关键词
美学热
二元对抗
启蒙
审美文化
意识形态
Keywords
the
great
upsurge
of
aesthetics
binary
confrontation
enlightenment
aesthetic
culture
ideology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感性主体”到“美学启蒙”——1980年代现代派文学的美学特质与逻辑框架
被引量:
1
3
作者
裴萱
机构
河南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出处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49-56,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现代性视域中的艺术自律问题研究"(10BZW002)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现代文论范式生成研究"(2013BWX012)
+1 种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空间美学的建构与后现代美学理论新变"(2016-qn-08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Project funded by China Postdoctoral Science Foundation"(2016M592277)阶段性成果
文摘
"美学热"的兴起以及美学的"泛化"启发了众多文艺现象和文化活动的变革,美学理论对于形象思维的重视、对美学感性话语的体察以及对个体自由的凸显都促使了朦胧派诗歌、现代艺术、新潮小说、先锋派小说以及女性文学崭新审美风貌的形成;而这些带有现代价值和审美形式探索的文学审美活动又给美学话语增添新质。美学热潮和现代文学探索之间就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在赋予审美以"场域伦理"和学科自律的同时,具有了人学启蒙的历史意义与价值。从"感性主体"的视角而言,朦胧诗的自由意象建构和意识流话语、新潮小说的感性体验与形式探索都促成了审美从"他律论"到"自律论"的转型;从"身体美学"的视角而言,女性主义文学的身体表征和对抗意识促成了现代性感性原则的另类释放。现代派文学和审美的探索最终呼应了美学理论热潮,共同成为审美反思政治、人性对抗霸权的人学启蒙方案。
关键词
“美学热”
朦胧诗
女性主义
现代派
启蒙
Keywords
great
upsurge
of
aesthetics
Misty
Feminism
Modernist
enlightenment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学视野中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学“新启蒙”的谱系学考察
4
作者
裴萱
机构
河南大学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出处
《兰州学刊》
CSSCI
2018年第10期75-91,共1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现代性视域中的艺术自律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0BZW002)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空间转向与文学研究方法论转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6CWX02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7T100527)成果
文摘
中国20世纪80年代兴起"美学热"浪潮不仅实现了审美自律和美学学科的独立,更是通过其一以贯之的人学脉络完成了从"思想解放运动"到"新启蒙运动"的文化启蒙,重新塑造了知识场域伦理和知识分子公共启蒙的话语空间。知识分子公共性的确立以及学科场域伦理本体建构实现了新启蒙运动的扩张,更加自律的审美主义和后现代理论资源也深化了人学启蒙的脉络。与此同时,膨胀的启蒙激情、对市民社会的忽略以及引入后学资源的偏差都成为新启蒙运动内蕴的"内在危机"。面对新启蒙的知识谱系与历史不足,知识分子的公共性重建与美学意识形态的反思成为延续启蒙精神的路径,"美学热"与"新启蒙"的精神理念也在新时期得以传承和重构。
关键词
“美学热”
新启蒙
知识分子
主体性
公共性
Keywords
The
great
upsurge
of
aesthetics
new
enlightenment
intellectuals
subjectivity
the
public
分类号
G1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1980年代以来审美文化的知识谱系与美学反思
裴萱
《文化艺术研究》
201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学热”的话语转型与历史反思
裴萱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感性主体”到“美学启蒙”——1980年代现代派文学的美学特质与逻辑框架
裴萱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社会学视野中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学“新启蒙”的谱系学考察
裴萱
《兰州学刊》
CSSCI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