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社会治理转型与新型乡村共同体的构建——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与反思(2003-2014) 被引量:35
1
作者 黄家亮 《社会建设》 2014年第1期77-87,共11页
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转型的必然选择和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质是在新形势下构建新型乡村共同体。本文从实践历程、主要模式、主要经验、主要问题等方面对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进行了梳理和反思。分析表... 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转型的必然选择和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质是在新形势下构建新型乡村共同体。本文从实践历程、主要模式、主要经验、主要问题等方面对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进行了梳理和反思。分析表明,在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各地一定要因地制宜,选择符合本地特点的模式。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构建"分工合理、权责明确、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体系、"城乡一体、统筹兼顾、功能复合"的社区服务体系和"导向明确、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体系。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还要在顶层设计、调整"国家-社会"关系、重建社区的公共性以及一些具体问题上有所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区建设 基层治理转型 新型乡村共同体
下载PDF
“十四五”时期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与减贫治理转型 被引量:15
2
作者 杜志雄 王瑜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2-70,共9页
立足于中国“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乡村基层治理需适应全面脱贫后的减贫治理新要求,及时形成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治理支撑。伴随减贫目标和任务的变化,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在... 立足于中国“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乡村基层治理需适应全面脱贫后的减贫治理新要求,及时形成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治理支撑。伴随减贫目标和任务的变化,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在支撑常态化减贫方面存在短板制约,集中表现为脱贫地区的乡村治理资源匮乏、组织力量薄弱、公共资源瞄准偏差等问题。“十四五”时期,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对常态化减贫和乡村振兴的治理承载力,实现乡村基层由“代理”向主体性“治理”的跃迁,应激活内源性的多种治理资源,提升乡村资源与国家资源下乡的合力;创新乡村基层治理模式,通过传统与现代的组织融合优化组织效能;善用信息化治理手段,克服信息不对称引致的治理资源耗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五”时期 乡村基层治理 减贫治理转型 治理能力
下载PDF
资源型贫困村庄柔性治理的发生逻辑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5
3
作者 胡卫卫 于水 杨杨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1-378,共8页
资源型贫困村庄治理是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模式选择影响到精准脱贫的“最后一公里”。以资源型P村的贫困治理为研究个案,通过“解刨麻雀”的方式系统阐述乡村刚性治理模式和资源“挤压效应”之间的逻辑关联,为乡村柔性治理的... 资源型贫困村庄治理是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模式选择影响到精准脱贫的“最后一公里”。以资源型P村的贫困治理为研究个案,通过“解刨麻雀”的方式系统阐述乡村刚性治理模式和资源“挤压效应”之间的逻辑关联,为乡村柔性治理的学术出场提供学理辩护。精英俘获与资本掠夺、供需脱节与项目孤岛、内源式微与扶贫致贫、法治弱化与职业倦怠等“治理型贫困”问题的发生构成乡村刚性治理失灵的现实形态,乡村柔性治理因其内在价值的前瞻性成为化解资源型贫困村庄刚性治理失灵的策略选择。以政治系统论为理论分析工具,尝试建构乡村柔性治理的政治系统结构模型并以“内生性培育”为切入点探讨资源型贫困村庄治理模式转换的实现路径,以期为乡村发展中“资源诅咒”和“治理失灵”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贫困村庄 刚性治理 乡村柔性治理 基层治理转型
下载PDF
合法性与有效性:现代化转型时期基层治理的双重目标导向 被引量:5
4
作者 徐娜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68,共11页
在现代化转型时期的基层治理实践中,普遍存在着行政的规范化要求与执行过程的非正式性之间的矛盾。从新制度主义视角来看,这是由于基层政府的组织环境对其差异化的诉求:制度环境要求组织服从“合法性”机制;而技术环境则倡导“有效性”... 在现代化转型时期的基层治理实践中,普遍存在着行政的规范化要求与执行过程的非正式性之间的矛盾。从新制度主义视角来看,这是由于基层政府的组织环境对其差异化的诉求:制度环境要求组织服从“合法性”机制;而技术环境则倡导“有效性”的经济理性逻辑。合法性与有效性共同构成了现代化转型时期基层治理的双重目标导向,但基层政府在实际运作中却往往难以同时满足双重要求,因而衍生出了众多“名实分离”的治理实践。武陵山区F镇治理实践展现出非兼容(合法性—有效性)目标导向下两种典型的基层治理困境。从根本上来看,这是基层治理过程中合法性与有效性双重目标博弈的过程。任何层次的治理问题都必须妥善处理好合法性与有效性的关系问题,只有不断地弥合合法性和有效性双重目标导向之间的抵牾,促进二者相互平衡,方可切实激发基层治理的整体效能、加速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转型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合法性 有效性 现代化转型 治理能力现代化
下载PDF
“脸面政治”:基层治理的困境、危害与转型
5
作者 刘成晨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第2期24-28,共5页
"脸面"是利益受害农民与腐败的基层干部之间的一种博弈策略。农民为了诉求利益,选择在网上举报,将腐败公告于天下,于是基层政府就此丢脸,形象和公信力受损。而农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利益表达不畅,他们试图借助网络舆论来解决... "脸面"是利益受害农民与腐败的基层干部之间的一种博弈策略。农民为了诉求利益,选择在网上举报,将腐败公告于天下,于是基层政府就此丢脸,形象和公信力受损。而农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利益表达不畅,他们试图借助网络舆论来解决问题。所以,脸面只是一个策略,而不是问题的根本。基层治理要想做好,就需要先在治理思维和治理主体上进行现代化转型,用法制保障农民的利益表达机制,农民就不会采取网络举报让基层干部"丢脸"的策略抗议,问题也不会那么难以解决,从而基层政府也不会就此损失公信力和权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脸面政治 基层治理 村治转型 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性表现及对广州基层社会治理的启示 被引量:4
6
作者 姚迈新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77-82,共6页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枫桥经验”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获得了持续的创新与发展,主要体现在:丰富基层社会治理的社会化内涵、积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以智能化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效能革命”,提高基层治理的专业化水平和坚持以党建引...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枫桥经验”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获得了持续的创新与发展,主要体现在:丰富基层社会治理的社会化内涵、积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以智能化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效能革命”,提高基层治理的专业化水平和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基于此分析“枫桥经验”对广州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借鉴意义,并提出对“枫桥经验”进行创造性转化,构造广州基层社会治理三个新的“增长点”:扩充基层社会治理目标内涵、激发调动社会要素的活力和注重基层社会治理的“中西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桥经验 基层社会治理 广州 增长点 创造性转化
下载PDF
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权力结构构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吟梅 马元喜 《保山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7-14,共8页
国家与社会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基础,二者关系调适也构成了衡量基层有效治理不同程度的权力结构标准;国家与社会关系在历史时间的维度下,其形成有着深刻的文明根源,此后,总体上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就明... 国家与社会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基础,二者关系调适也构成了衡量基层有效治理不同程度的权力结构标准;国家与社会关系在历史时间的维度下,其形成有着深刻的文明根源,此后,总体上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就明确提出基层社会治理的预设目标,依据国家与社会关系经典理论,二者权力关系重构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突破口;实现国家与社会耦合结构是基层社会有效治理实现的前提条件;只有通过基层党组织、基层政府和基层社会协同合作,共同支撑起基层社会权力结构,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朝着预设目标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关系 基层社会治理 权力结构 现代转型
下载PDF
家规在中国传统基层社会治理中现代转化
8
作者 刘志松 《民间法》 2021年第1期175-185,共11页
中国传统社会由一家一姓到一乡一社,再扩展到整个国家,其中家国一体、家国天下的文化内核是千百年来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所孕育的社会治理智慧结晶。作为中国传统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规范体系,家规在传统乡村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经... 中国传统社会由一家一姓到一乡一社,再扩展到整个国家,其中家国一体、家国天下的文化内核是千百年来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所孕育的社会治理智慧结晶。作为中国传统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规范体系,家规在传统乡村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经济保障、秩序生成、道德培育、文化形塑等诸多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代化浪潮冲击之下的乡村,传统自治格局被打破,新的社会治理模式尚未形成,新家风如何在传承与蜕变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重新焕发生机,是当前创新乡村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规 家国同构 基层社会治理 现代转化
原文传递
中国基层社区治理的历史镜鉴与现代转型
9
作者 李昌庚 段东升 《理论与现代化》 2020年第2期56-67,共12页
传统封建帝制时期的乡村自治是低层次自发性"乡民自治",清末民国以来乡村自治则是在国家引导下走向"自治"现代化的一种探索。本文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基层社区治理历史轨迹,以史为鉴,阐述当前基层社区治理为何加强... 传统封建帝制时期的乡村自治是低层次自发性"乡民自治",清末民国以来乡村自治则是在国家引导下走向"自治"现代化的一种探索。本文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基层社区治理历史轨迹,以史为鉴,阐述当前基层社区治理为何加强党建引领并以此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融合"。唯有如此,方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基层社区治理现代转型的改革路径依赖及其发展趋势。中国当代基层社区治理早先更多具有政府主导特点,并逐渐转向国家引导,乃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主要呈现为混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区治理 自治 困惑 社会转型 国家引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