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政府公教人员生活状况的演变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印焕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66-72,82,共8页
以抗日战争的爆发为界,民国政府公教人员的生活状况发生了由舒适到艰难的演变。在民国成立之初,公教人员的工资标准普遍较高。收入最少的小学教员没能量入为出,其他人员就更是舒适安然、衣食无忧。抗战爆发以后,随着战时的通货膨胀,公... 以抗日战争的爆发为界,民国政府公教人员的生活状况发生了由舒适到艰难的演变。在民国成立之初,公教人员的工资标准普遍较高。收入最少的小学教员没能量入为出,其他人员就更是舒适安然、衣食无忧。抗战爆发以后,随着战时的通货膨胀,公教人员的工薪实值越来越少,他们的生活状况也日趋艰难。到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最后几年中,公教人员竟沦落到难以维持基本温饱的地步。前期的舒适稳定与后期的贫困动荡,使他们在感受物质反差与失落的同时,也对政府产生了深深的失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政府 公教人员 生活状况 通货膨胀
下载PDF
晚清以来报刊对南海诸岛“庙宇”的文化叙述与转向 被引量:6
2
作者 骆耀军 彭玉芳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16年第2期65-77,共13页
自清末以来,南海诸岛上的"庙宇"就成为中国政府维护领土主权之有力物证。1909年中日东沙岛交涉案中,两广总督张人骏等人在与日商讨价还价过程中,清政府从一开始进行索赔的重点物产就是以海神庙为主的,各大报刊的报道是渔船、... 自清末以来,南海诸岛上的"庙宇"就成为中国政府维护领土主权之有力物证。1909年中日东沙岛交涉案中,两广总督张人骏等人在与日商讨价还价过程中,清政府从一开始进行索赔的重点物产就是以海神庙为主的,各大报刊的报道是渔船、庙宇和矿税三大项,从往复电函可知矿税等是后来为争取更多利益附加的筹码。无论是官员考察南海诸岛,还是报纸杂志对南海主权的报道,甚至是英法日等国侵占东、西、南沙的文字记载,都浓墨重彩地审视着岛屿上的诸多庙址。民国政府在处理西沙群岛开采权、"九小岛"主权等争端上,流露出了对待南海诸岛"庙宇"的两种态度:作为主权物证之"庙宇",作为"迷信神权"之"庙宇"。这种认识的转向与该时期的《取缔寺庙药笺迷信活动函》、《神祠存废标准》等文化政策相关,自然未纳入保存范围的南海诸岛"庙宇"在建筑修复、文化保护上不被重视。1946年收归三大群岛后,对庙宇遗址的文化报道与记载明显增多,"庙宇"所指向的渔民文化成为报纸杂志叙述的重点,这对现今南海诸岛的"庙宇"文化研究,抑或是海洋文化研究,以及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应具有的凝聚力与向心力,都有重大的启示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诸岛 庙宇 报刊 晚清 文化转向
下载PDF
从国家预决算看民国政府对西藏的财政投入与管理——兼驳“民国西藏独立”论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崇凯 刘淼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24-29,34,共7页
文章以新发现的中华民国时期国家预算西藏省岁入岁出等报表为依据,结合民国历史档案,分析总结了民国中央政府对西藏的财政投入的种类、数量和性质,同时论述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发展金融货币、交通、贸易的支持和管理措施,坚持维护了中央对... 文章以新发现的中华民国时期国家预算西藏省岁入岁出等报表为依据,结合民国历史档案,分析总结了民国中央政府对西藏的财政投入的种类、数量和性质,同时论述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发展金融货币、交通、贸易的支持和管理措施,坚持维护了中央对西藏的主权,从一个侧面批驳了国外敌对势力和藏独集团编造的“民国西藏独立”谬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民国政府 财政投入 管理
下载PDF
民国元年贡桑诺尔布派遣代表赴藏事迹考 被引量:4
4
作者 邱熠华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3-120,126,共8页
民国初建,蒙古、西藏等边疆个别上层观望局势,一度出现游离心态。本文利用新近刊印的汉、藏文档案史料,记述1912年蒙古王公贡桑诺尔布在担任民国蒙藏事务局总裁前后,两次派代表赴藏,与十三世达赖喇嘛等西藏政教上层联络的史实,厘清两批... 民国初建,蒙古、西藏等边疆个别上层观望局势,一度出现游离心态。本文利用新近刊印的汉、藏文档案史料,记述1912年蒙古王公贡桑诺尔布在担任民国蒙藏事务局总裁前后,两次派代表赴藏,与十三世达赖喇嘛等西藏政教上层联络的史实,厘清两批代表的不同性质与意义。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西藏近代史以及近代中国由帝制向共和政体转变过程中,国内各民族间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桑诺尔布 驻京僧人 西藏地方 民国政府
原文传递
试论国民政府对云南少数民族的调查 被引量:2
5
作者 马玉华 万永林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2-47,共6页
20世纪20年代以后, 英、日等帝国主义列强对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不断入侵。为稳定边疆, 国民政府曾组织了多次对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的调查。这些调查规模较大, 调查内容广泛, 涉及到民族名称、分布区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土司情况、... 20世纪20年代以后, 英、日等帝国主义列强对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不断入侵。为稳定边疆, 国民政府曾组织了多次对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的调查。这些调查规模较大, 调查内容广泛, 涉及到民族名称、分布区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土司情况、生产生活、人口情况等内容, 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民族史、民族学、人类学资料, 尽管这些资料有很多不足甚至歪曲, 但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政府名义组织的较全面的云南少数民族调查, 对今天的边疆少数民族研究, 还是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 云南 少数民族 调查
下载PDF
中央与地方互动中的边疆教育——以民国后期青海省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赵清明 张建中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6-149,共4页
民国后期,马氏家族为了维护集军事、地域、宗教、宗族为一体的专制统治,牢牢控制着青海省教育事业。尽管这一管理模式一度促进了青海教育的发展,但为日益注重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国民政府不能忍容。后者采取掌控教育行政、推行党化教育... 民国后期,马氏家族为了维护集军事、地域、宗教、宗族为一体的专制统治,牢牢控制着青海省教育事业。尽管这一管理模式一度促进了青海教育的发展,但为日益注重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国民政府不能忍容。后者采取掌控教育行政、推行党化教育、拨给教育经费和考察教育状况等措施,积极地向青海省教育领域渗透。这些渗透活动逐渐引发了国民政府和马氏家族之间的矛盾,也影响到青海教育的发展。这一情况表明,在边疆教育发展过程中,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和睦与否实际上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教育 马氏家族 国民政府 青海省
下载PDF
传统文书档案工作的近代转型完成于抗战时期 被引量:3
7
作者 蒋卫荣 郭添泉 《档案学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5-99,共5页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机关文书档案工作与行政效率的同步、形影关系,战时体制反而促使国民党政府更为重视此项工作,颇为密集地颁布了一系列机关文书工作或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及法令,数量仅以收录在《民国时期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资料选编》...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机关文书档案工作与行政效率的同步、形影关系,战时体制反而促使国民党政府更为重视此项工作,颇为密集地颁布了一系列机关文书工作或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及法令,数量仅以收录在《民国时期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资料选编》中的就有近五十件之多,加上三十年代前期的文书档案改革运动的基础奠定了文书档案工作体制从分散走向集中及制度化、规范化的可能性。可以说,从总体上完成了传统文书档案工作的重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关文书与档案工作 抗战时期 国民政府
原文传递
简论民国时期的领海制度建设问题——以领海划界问题为中心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利民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19-22,共4页
领海划界问题在民国时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内外因素的刺激下,中华民国政府经过几次讨论,于1931年颁布了三海里令,标志着中华民国领海制度的正式建立,这在中国领海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除三海里令的颁布外,中华民国政府还... 领海划界问题在民国时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内外因素的刺激下,中华民国政府经过几次讨论,于1931年颁布了三海里令,标志着中华民国领海制度的正式建立,这在中国领海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除三海里令的颁布外,中华民国政府还颁布了其他一些领海法令,表明中华民国在领海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当然,民国政府在此问题上的不足也是显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政府 领海制度 领海划界
下载PDF
民国政府慈善行政体制的演变与慈善立法 被引量:3
9
作者 曾桂林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4-70,共7页
民国时期是中国慈善事业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重要时期。随着政权的确立与巩固,民国政府逐步建立起具有近代意义的慈善行政管理体制,并由此推动了慈善立法工作的展开,渐次颁行了一系列有关慈善事业的法律法规。总的来说,民国慈善立法取得... 民国时期是中国慈善事业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重要时期。随着政权的确立与巩固,民国政府逐步建立起具有近代意义的慈善行政管理体制,并由此推动了慈善立法工作的展开,渐次颁行了一系列有关慈善事业的法律法规。总的来说,民国慈善立法取得了一定成效,其法规内容已基本涵括慈善组织监管、慈善捐赠褒奖与税收减免等三个方面,体系较为完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政府 慈善行政体制 慈善立法
下载PDF
试论国民政府时期开发西北的思想主张 被引量:1
10
作者 尚季芳 《青海民族研究》 2003年第3期86-89,共4页
国民政府完成全国统一后,对西北的建设颇为重视。当时出现了许多开发西北的可贵思想,今天看来,仍有可资借鉴之处。
关键词 国民政府 开发西北 思想
下载PDF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政府的双重作用——以近代中国盐碱工业的发展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健英 赵津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4-30,共7页
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的社会变革在提速,国内化工产业正轰轰烈烈地壮大起来。该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介入和扶持。中国化学工业奠基者"永久黄"团体的兴起与政府的扶持及有利的政策环境是分不开的,但它又常遭遇政府摊派公债... 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的社会变革在提速,国内化工产业正轰轰烈烈地壮大起来。该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介入和扶持。中国化学工业奠基者"永久黄"团体的兴起与政府的扶持及有利的政策环境是分不开的,但它又常遭遇政府摊派公债与各派军阀强征苛捐杂税。从北京政府到南京政府,不利于产业发展的体制和规章制度逐渐废除,有利于新产业发展的政策逐渐推出,从而使"永久黄"团体在时运维艰的年代成长为中国化工行业的佼佼者。这对我国当前的新兴产业建设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政府 化工产业 范旭东 久大精盐公司 永利制碱公司
原文传递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救灾制度的考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温艳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4期99-104,共6页
民国时期,为了适应救灾的严峻形势,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专职的救灾机构,救灾体系更加完善。同时,中央和地方制定了较为详尽的救灾法规,做到救灾有法可依,赈灾规范有序,特别对救灾人员的职责作了明确的规定,力图从人员素质上保证救灾高效... 民国时期,为了适应救灾的严峻形势,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专职的救灾机构,救灾体系更加完善。同时,中央和地方制定了较为详尽的救灾法规,做到救灾有法可依,赈灾规范有序,特别对救灾人员的职责作了明确的规定,力图从人员素质上保证救灾高效化。此外,国民政府还实行一系列临时政策,以应对各地多发的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政府 西北地区 救灾制度
下载PDF
以商促政:国民政府发展汉藏商贸的举措与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勇军 李双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4-118,共5页
通过经济往来缓和西藏与中央的紧张关系,建立汉藏民族之间的互信,最终在政治上引导其对中华民国的认同,这是国民政府在复杂时局下的务实选择。国民政府推进西藏与内地商贸的举措包括出台税收优惠办法,发展"康茶筹藏"业务,鼓... 通过经济往来缓和西藏与中央的紧张关系,建立汉藏民族之间的互信,最终在政治上引导其对中华民国的认同,这是国民政府在复杂时局下的务实选择。国民政府推进西藏与内地商贸的举措包括出台税收优惠办法,发展"康茶筹藏"业务,鼓励藏货内销,设立藏区金融机构,稳定藏区货币市场等内容。以商促政的治藏措施在繁荣西藏与内地商务,改善中央与西藏关系乃至补给大后方战略物资和支援抗战方面,均产生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商促政 国民政府 西藏 商贸
下载PDF
“军政分离”:二次北伐时期的战地政务委员会与北方政务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建华 《军事历史研究》 2020年第4期43-57,共15页
为减少军事对政治的干扰,南京国民政府在二次北伐中,组建了战地政务委员会,专司北方克复地政务。作为国民政府的派出机构,战地政务委员会承担了战时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通过对克复各地的政务接收与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国民政府对北... 为减少军事对政治的干扰,南京国民政府在二次北伐中,组建了战地政务委员会,专司北方克复地政务。作为国民政府的派出机构,战地政务委员会承担了战时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通过对克复各地的政务接收与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国民政府对北方的政治指导和统辖。但是,战地政务委员会纯系战争时期的过渡机构,存在时间短促,且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其实际的效力远低于国民政府之预期。即便如此,南京国民政府对战地军政关系所进行的这种探索和实践仍具意义,不仅辅助了二次北伐军事的进行,也为此后国民政府军政关系和战地政务的处理提供了经验与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地政务委员会 二次北伐 国民政府 蒋介石 蒋作宾
原文传递
解放前申新纺织系统(1915~1949)的发展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正坤 杨小明 《服饰导刊》 2019年第6期44-49,共6页
[研究意义]荣氏家族是旧中国很有影响力的资本家,他们家族经营的申新纺织公司是解放前规模最大的纺织系统。[研究方法]运用历史文献调查法对申新纺织系统从初创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结果与结论]研究认... [研究意义]荣氏家族是旧中国很有影响力的资本家,他们家族经营的申新纺织公司是解放前规模最大的纺织系统。[研究方法]运用历史文献调查法对申新纺织系统从初创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结果与结论]研究认为:①申新纺织系统快速发展成全国规模最大的纺纱厂最核心的原因在于荣氏兄弟并不看重眼前利益,积累资本,把握好时机,在最有效的时刻扩大企业规模。但也由于企业规模过大,在特殊时期给荣家造成了极大的运营压力。②在民国时期对民族工商业发展最大的阻碍是国民政府采取的高压政策以及外敌的入侵等原因。③在内战的最后关头,荣德生并没有像其他资本家一样忙于将企业资本向国外转移,而是要留在国内。这种思想可能也是其子荣毅仁成为红色资本家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新纺织系统 荣氏兄弟 国民政府 纺织企业
下载PDF
民国政府与卫生治理全球化:以海港检疫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晓杰 《海交史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90-98,共9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卫生组织承担起了卫生治理全球化的责任,组建了新加坡东方局,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了远东地区的疫情与公共卫生情报网络。这一组织旨在协助远东各国开展公共卫生事业,但不可避免地带有欧洲中心主义的色彩。而民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卫生组织承担起了卫生治理全球化的责任,组建了新加坡东方局,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了远东地区的疫情与公共卫生情报网络。这一组织旨在协助远东各国开展公共卫生事业,但不可避免地带有欧洲中心主义的色彩。而民国政府则借助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与新加坡东方局在远东地区开展工作的契机,收回海港检疫权、建立全国性海港检疫机构,并积极与东方局进行卫生治理方面的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政府 卫生治理 东方局 海港检疫
下载PDF
论清史编修与逊清遗老群体的分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陶亚敏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9-117,共9页
1914年民国政府开立清史馆编修清史。一些遗老出于现实需要,逐渐改变拒绝与民国政府合作的态度,进入清史馆参加编修清史。一部分遗老则认为清史编修是对清廷的不尊重,因此拒绝参与,亦借此表达与民国政府的不合作态度,并对《清史稿》最... 1914年民国政府开立清史馆编修清史。一些遗老出于现实需要,逐渐改变拒绝与民国政府合作的态度,进入清史馆参加编修清史。一部分遗老则认为清史编修是对清廷的不尊重,因此拒绝参与,亦借此表达与民国政府的不合作态度,并对《清史稿》最终版本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由于清史编修象征清朝国祚的终结,因而逊清皇室不仅拒绝配合清史编修,而且对参加清史编修的遗老采取排斥的态度,不仅使清史馆遗老与逊清王室关系紧张,还造成了逊清遗老群体的分化。虽然最终形成的《清史稿》因为种种原因错谬较多,质量不高,并且以美化清朝为基调,但是历时十三年的清史编修工作不仅消磨了参编遗老们的岁月和精力,也抵消了他们对民国政府的抗拒之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史稿 遗老 民国政府 逊清皇室
原文传递
控制与反控制——民国中央与地方对湖北官钱局的争夺
18
作者 冯兵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年第2期65-71,共7页
湖北官钱局,是清末时期规模庞大的地方性金融机构,鄂省总督张之洞于1896年建立。其存在的三十多年间,对湖北地方经济发展作用显著。但辛亥革命之后,其逐步沦落,走向倒闭。随后,国民政府与湖北省政府围绕其产业的争夺也逐步展开,国民政... 湖北官钱局,是清末时期规模庞大的地方性金融机构,鄂省总督张之洞于1896年建立。其存在的三十多年间,对湖北地方经济发展作用显著。但辛亥革命之后,其逐步沦落,走向倒闭。随后,国民政府与湖北省政府围绕其产业的争夺也逐步展开,国民政府两次宣布官钱局收归中央,湖北省政府两次抗议要求归还,双方的争夺以湖北省的胜利而告终,显示出地方政府在这一时期的强势态度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围绕利益的博弈,同时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政治的复杂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官钱局 国民政府 中央与地方
下载PDF
论日本帝国主义蚕食华北的原因及特点
19
作者 苏盾 章红 《南昌高专学报》 2002年第3期10-14,共5页
九·一八事变后 ,日本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三省 ,随即改变侵略方式 ,妄图以“蚕食”的方式侵占华北地区。日本国内的形势、中国国内的政治局势和国际社会的干预是日本改变侵略方式的根本原因。这种侵占方式的特点是 :以军事威胁与讹... 九·一八事变后 ,日本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三省 ,随即改变侵略方式 ,妄图以“蚕食”的方式侵占华北地区。日本国内的形势、中国国内的政治局势和国际社会的干预是日本改变侵略方式的根本原因。这种侵占方式的特点是 :以军事威胁与讹诈为主 ,以外交压迫为辅 ;全面利用汉奸与重点打压相结合 ;大肆对华北进行经济侵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帝国主义 侵华战争 华北地区 国民政府 "蚕食"政策
下载PDF
1946年民国政府接收太平岛的过程与意义
20
作者 侯毅 《昆明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46-50,76,共6页
1946年民国政府收复太平岛是维护中国领土主权的重要历史事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有效地捍卫了国家领土的完整,揭开了中国政府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新的历史篇章,为日后解决有关争议问题提供了历史依据和法理依据。
关键词 民国政府 收复太平岛 南沙群岛 南海争端 领土主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