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4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东金矿形成期间地幔流体参与成矿过程的碳氧氢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75
1
作者 毛景文 赫英 丁悌平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1-128,共8页
胶东地区发育有两种类型的金矿床 :以玲珑、焦家、三山岛、乳山为代表的石英脉型_破碎蚀变岩型和以大庄子、蓬家夼为代表的胶莱盆地北缘滑脱破碎带内的角砾岩型金矿。本文选择了两种类型中的玲珑、三山岛和大庄子金矿床进行碳氧氢同位... 胶东地区发育有两种类型的金矿床 :以玲珑、焦家、三山岛、乳山为代表的石英脉型_破碎蚀变岩型和以大庄子、蓬家夼为代表的胶莱盆地北缘滑脱破碎带内的角砾岩型金矿。本文选择了两种类型中的玲珑、三山岛和大庄子金矿床进行碳氧氢同位素测定。初步认为两类金矿属于同一成矿系统 ,它们形成于 12 0Ma左右的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和软流圈上涌期间 ,岩浆流体和地幔脱气与胶东世界级金矿的形成密切相关。在石英脉型_破碎蚀变岩型矿石中可见深刻的地幔流体和岩浆流体的“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地幔流体 氢同位素 碳同位素 氧同位素 交换作用
下载PDF
中国主要类型金矿床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研究及其应用准则 被引量:181
2
作者 李惠 张文华 +2 位作者 刘宝林 王敬臣 郭瑞栋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2-35,共4页
汇集了中国63个典型金矿床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统计出了中国主要金矿类型、不同规模矿床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的共性和特性。
关键词 中国 金矿床 轴向分带序列 原生晕 地球化学
下载PDF
柴北缘-东昆仑地区的造山型金矿床 被引量:177
3
作者 张德全 丰成友 +5 位作者 李大新 徐文艺 阎升好 佘宏全 董英君 崔艳合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7-146,共10页
柴北缘-东昆仑是中国西部秦祁昆褶皱山系的一部分,它的显生宙造山经历了加里东和晚华力西-印支两个旋回,并以多岛洋/裂陷槽、软碰撞和多旋回造山为特点。该区已发现多个造山型金矿床,它们具有相似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有两组成... 柴北缘-东昆仑是中国西部秦祁昆褶皱山系的一部分,它的显生宙造山经历了加里东和晚华力西-印支两个旋回,并以多岛洋/裂陷槽、软碰撞和多旋回造山为特点。该区已发现多个造山型金矿床,它们具有相似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有两组成矿年龄:一是晚加里东期(相当于加里东造山晚期);二是晚华力西—印支期(处于该造山族回晚期)。前期为发生于中地壳顶部一上地壳底部的金矿化,后期则是形成于较浅层次(1.2~5.7km)的金矿体侵位。自区域北部向南部,矿床元素组合由Au-As向Au-Sb转化,金成矿年龄由老变新,成矿深度相应变浅。研究认为,与碰撞有关的热事件以及逐步升高的地热增温率,驱动被加热的建造水和大气降水流体沿碰撞带和大型剪切带长距离地迁移、活动,并淋取围岩的成矿元素,形成含金流体。在进人到矿床或矿体构造后,由于构造性质转换,物理化学条件亦随之改变,含金流体沉淀,形成金矿体。这些金矿床形成于造山晚期,是造山作用的产物,后者为前者提供了空间、热一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成矿地质 热液蚀变 成矿时代 造山型金矿床 非威尔逊旋回
下载PDF
地幔流体参与胶东金矿成矿作用的氢氧碳硫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63
4
作者 毛景文 李厚民 +2 位作者 王义天 张长青 王瑞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39-857,共19页
胶东地区金矿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和胶(州)—莱(阳)盆地北缘拆离带中的角砾岩型。挑选玲珑、焦家、三山岛、仓上、望儿山、大尹格庄、邓格庄、蓬家夼、发云夼和大庄子10个矿床中成矿主期的黄铁矿、绢云母和钾... 胶东地区金矿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和胶(州)—莱(阳)盆地北缘拆离带中的角砾岩型。挑选玲珑、焦家、三山岛、仓上、望儿山、大尹格庄、邓格庄、蓬家夼、发云夼和大庄子10个矿床中成矿主期的黄铁矿、绢云母和钾长石进行了硫、氢、氧同位素测试,还对个别矿床成矿晚期的碳酸盐矿物进行了碳、氧同位素测定,同时对比测定了玲珑花岗岩和郭家岭花岗闪长岩中黑云母和钾长石的氢、氧同位素,结果表明这些金矿虽然产出形式有差别,但都是同一深部流体库中流体上涌、与围岩发生强烈水岩反应和与地壳流体混合,通过交代和沉淀成矿。胶东金矿在形成时代上晚于侏罗纪玲珑花岗岩(160~150Ma)和白垩纪郭家岭花岗闪长岩(130~126Ma),与煌斑岩墙及其他中基性岩墙同时生成(121~114Ma),两者具有富CO2流体和伴随着以钾交代为特征的蚀变作用,都是中生代岩石圈快速减薄过程的地壳浅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同位素 地幔流体 金矿床 胶东地区
下载PDF
中国不同成因类型金矿床的黄铁矿成分标型特征及统计分析 被引量:138
5
作者 严育通 李胜荣 +2 位作者 贾宝剑 张娜 闫丽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4-226,共13页
黄铁矿是各类矿床中普遍出现的矿物,在金矿床中更是重要的载金矿物,对其成分标型进行深入研究可以获得大量成因信息。近些年对于各个矿区黄铁矿成分标型的研究很多,但对各成因类型金矿床中黄铁矿的成分标型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献还未... 黄铁矿是各类矿床中普遍出现的矿物,在金矿床中更是重要的载金矿物,对其成分标型进行深入研究可以获得大量成因信息。近些年对于各个矿区黄铁矿成分标型的研究很多,但对各成因类型金矿床中黄铁矿的成分标型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献还未见报道。文章提出用δFe-δS的投图方法对各成因类型金矿床的黄铁矿主量元素进行研究,并得出了各类型金矿床黄铁矿的主量元素标型特征。对于金矿床中黄铁矿的微量元素特征,文中运用Co-Ni-As质量比三角图对各成因类型金矿床中的黄铁矿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得出了各成因类型金矿床黄铁矿微量元素标型特征。火山热液型、岩浆热液型、变质热液型和卡林型金矿床具有各自不同特征:火山热液型微量元素富含Mo、Sn中温元素,岩浆热液型富含Ti、Cr、Mo、Hg高中低温元素,变质热液型富含Ti、Cr高温元素,卡林型富含Tl(253×10-6)、Hg(547.52×10-6)低温元素,与Au相关的元素也各有区别,火山热液型和岩浆热液型以Se、Te等为特征,变质热液型以Sb,Bi等为特征,卡林型以Hg、Tl、Zn等为特征,主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各类型矿床元素演化趋势各异,含量也各异。Co-Ni-As图显示火山热液和岩浆热液具有相同的分布区(1或2区),而变质热液和卡林型各有自己的分布区(3和4区)。S同位素数据显示各成因类型的S来源于各自的花岗岩、变质岩、沉积岩,δ34S变化范围从浅成低温热液型、岩浆热液型、变质热液型到卡林型依次增大。因此,黄铁矿主微量元素蛛网图、δFe-δS的主量元素投图方法,以及Co-Ni-As微量元素投图方法是良好的黄铁矿成分标型研究方法。我们的研究结果对金矿中黄铁矿标型的研究以及金矿床的成因类型判别和找矿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黄铁矿 成分标型 成因 SPSS
下载PDF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研究最新进展 被引量:102
6
作者 江思宏 聂凤军 +1 位作者 张义 胡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401-411,共11页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是目前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之一 ,也是当前国际矿床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对该类型矿床的深入研究 ,包括对该类矿床的进一步分类、流体形成演化、成矿时代、与碱性岩之间的关系 ,以及与斑岩型及其他类...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是目前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之一 ,也是当前国际矿床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对该类型矿床的深入研究 ,包括对该类矿床的进一步分类、流体形成演化、成矿时代、与碱性岩之间的关系 ,以及与斑岩型及其他类型矿床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表明 ,高硫化型与低硫化型金矿床不仅在矿物组合上具有显著差别 ,而且在形成的构造背景、成矿机理等方面也明显不同。高硫化型矿床主要形成于挤压应力场环境和流体混合导致成矿物质沉淀 ,而低硫化型矿床主要产于张性或中性环境下由于流体的沸腾使得矿体形成。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形成时间受其所处大地构造环境演化的控制。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有关的碱性岩通常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 ,即碱性岩具有异常高的氧逸度和富含挥发份。由于发现大量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与斑岩型矿床之间密切伴生 ,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矿床学家的重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化型 低硫化型 浅成低温热液 碱性岩 斑岩型 金矿床
下载PDF
中国胶东焦家式金矿类型及其成矿理论 被引量:96
7
作者 宋明春 李三忠 +10 位作者 伊丕厚 崔书学 徐军祥 吕古贤 宋英昕 姜洪利 周明岭 张丕建 黄太岭 刘长春 刘殿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7-104,共18页
胶东焦家式金矿是中国最重要的金矿类型,是受构造控制的热液型金矿,可分为破碎带蚀变岩型、含金石英脉型、破碎带石英网脉带型、硫化物石英脉型、层间滑动构造带型、蚀变砾岩型和盆缘断裂角砾岩型等亚类。金矿成矿时期为早白垩世,成矿... 胶东焦家式金矿是中国最重要的金矿类型,是受构造控制的热液型金矿,可分为破碎带蚀变岩型、含金石英脉型、破碎带石英网脉带型、硫化物石英脉型、层间滑动构造带型、蚀变砾岩型和盆缘断裂角砾岩型等亚类。金矿成矿时期为早白垩世,成矿物质来源于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常具有绢英岩化、黄铁矿化、硅化、钾化等矿化蚀变,金矿体产出具有尖灭再现、分支复合、侧伏、斜列、叠瓦规律。岩浆热隆、流体活动、伸展拆离是导致胶东大规模金矿形成的三大关键要素;早白垩世壳幔同熔岩浆活动分凝和激活的围岩流体是金矿迁移、富集的载体;岩浆上隆产生的伸展拆离构造为金矿成矿提供了有利空间。据此,提出了焦家式金矿"热隆-伸展"成矿理论。焦家式金矿形成于早白垩世中国东部岩石圈大规模减薄阶段,受伸展构造系统控制。控矿构造沿倾向呈现陡缓相间的倾角变化规律,金矿主要沿断裂倾角变化的平缓部位和陡、缓转折部位富集,构成"阶梯式"分布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家式金矿成矿理论 成矿规律 热隆 伸展 阶梯式 中国胶东 金矿
下载PDF
陆内碰撞体制的流体作用模式及与成矿的关系——理论推导和东秦岭金矿床的研究结果 被引量:79
8
作者 陈衍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82-289,共8页
陆内碰撞和流体作用都是当前地球科学的前沿领域,但陆内碰撞体制流体作用以及有关成矿作用的研究仍很薄弱。文章以陆内碰撞成岩成矿模式为基础,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陆内碰撞体制流体作用的模式,即在陆内俯冲体制中,随板片俯冲深度... 陆内碰撞和流体作用都是当前地球科学的前沿领域,但陆内碰撞体制流体作用以及有关成矿作用的研究仍很薄弱。文章以陆内碰撞成岩成矿模式为基础,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陆内碰撞体制流体作用的模式,即在陆内俯冲体制中,随板片俯冲深度的增加,依次产生改造流体、变质流体和岩浆流体,所产生的流体在空间上具有分带性,并造成岩石、元素、矿化蚀变的成带规律分布;陆内俯冲的早期挤压阶段的流体作用以深部物质分泌的上升流体(改造、变质和部分熔融)为主,晚期伸展阶段以浅层下渗流体(来自大气降水)循环为主,中期由挤压向伸展的转变阶段为深分泌上升流体与浅层下渗流体的混合作用。为检验模式的科学性,选择典型的陆内碰撞带——东秦岭作为实例解剖,发现该区的陆内碰撞作用与金矿床等的成矿作用在时间、空间、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都十分吻合,且与理论推导的陆内俯冲体制的流体作用规律一致。对若干典型矿床成矿流体的氢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的性质、来源和演变特征等与理论推导的陆内碰撞体制流体作用规律完全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内碰撞 流体作用 成矿作用 金矿床
下载PDF
中国金矿资源特征及成矿规律概要 被引量:81
9
作者 王成辉 徐珏 +3 位作者 黄凡 陈郑辉 应立娟 刘善宝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315-2325,共11页
我国金矿资源较为丰富,金矿是中国重要的战略矿种之一。本文在全国潜力评价项目开展过程中,在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资源特征、勘查进展、金矿类型、时空分布、成矿谱系的分析与归纳,初步总结了中国金矿成矿规律。文章总结了... 我国金矿资源较为丰富,金矿是中国重要的战略矿种之一。本文在全国潜力评价项目开展过程中,在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资源特征、勘查进展、金矿类型、时空分布、成矿谱系的分析与归纳,初步总结了中国金矿成矿规律。文章总结了我国金矿的资源特征及存在的问题;从预测的角度,将我国金矿分为花岗绿岩型金矿、火山岩型金矿、与岩浆岩有关金矿、沉积建造中的金矿、与表生作用有关金矿等五大预测类型;在统计的基础上,将我国金矿分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中—新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5个成矿期,并初步总结了各成矿期金矿的空间分布特征等;提出了成金带的概念,并划分了53个成金带,概括了其主要特征;厘定出71个与金矿有关的成矿系列,建立了中国金矿成矿谱系。认为应该继续加强我国金矿成矿体系和成矿规律研究,通过理论指导找矿勘查部署并综合评价,以期取得更大的找矿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资源特征 金矿类型 成矿时代 成金带 成矿系列
下载PDF
韧性剪切带中金成矿研究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62
10
作者 刘继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3-138,共16页
在韧性剪切带与金矿床之间密切的空间关系业已得到公认,但在形成时间和成因关系以及物质来源诸问题上则争论颇大。本文剖析了目前研究中所存在的若干问题和混乱缘由,进而认为:韧性剪切带中既可存在韧性剪切期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化,又可存... 在韧性剪切带与金矿床之间密切的空间关系业已得到公认,但在形成时间和成因关系以及物质来源诸问题上则争论颇大。本文剖析了目前研究中所存在的若干问题和混乱缘由,进而认为:韧性剪切带中既可存在韧性剪切期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化,又可存在韧性剪切期后蚀变破碎带型金矿化;既可有深部成矿物质来源,又可有浅部表层成矿物质来源,实际上为典型的多因复成金矿床。因此建议将其称之为“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金矿床 成矿作用 物质来源
下载PDF
雪峰地区金矿成矿时代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61
11
作者 彭建堂 戴塔根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7-41,共5页
在对平茶、肖家金矿进行流体包裹体同位素测年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一批测年数据,认为雪峰地区金成矿带的成矿时代并非传统认识中的武陵—雪峰期(1000Ma~8000Ma),而是形成于加里东早期以后;加里东、印支—燕山期是雪... 在对平茶、肖家金矿进行流体包裹体同位素测年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一批测年数据,认为雪峰地区金成矿带的成矿时代并非传统认识中的武陵—雪峰期(1000Ma~8000Ma),而是形成于加里东早期以后;加里东、印支—燕山期是雪峰地区两个主要的金成矿期,特别是印支—燕山期地台活化对该区大型金矿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对当前流行的一些观点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时代 金矿床 雪峰地区 矿床成矿
下载PDF
小秦岭金矿田中生代构造演化与矿床形成 被引量:61
12
作者 张进江 郑亚东 刘树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4-84,共11页
作为中国金矿主产地之一 ,小秦岭变质核杂岩经历两期不同性质的伸展。第一期为沿周缘拆离断层发育、方向与造山带平行的同造山伸展 ,上盘向WNW运动 ,活动时代为距今 1 35~ 1 2 3Ma,属燕山期陆内造山形成的地壳增厚和岩浆活动共同作用... 作为中国金矿主产地之一 ,小秦岭变质核杂岩经历两期不同性质的伸展。第一期为沿周缘拆离断层发育、方向与造山带平行的同造山伸展 ,上盘向WNW运动 ,活动时代为距今 1 35~ 1 2 3Ma,属燕山期陆内造山形成的地壳增厚和岩浆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二期为退化变质糜棱岩带和正断层组成的变质核杂岩内部伸展构造 ,代表造山后进一步隆升导致的垮塌 ,时代为距今 1 2 0~ 1 0 6Ma。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内部发育与垮塌伸展同期的挤压性逆冲断层 ,由造山后残余挤压作用和构造剥蚀导致的伸展驱动力降低所致。小秦岭中蚀变千糜岩型金矿受退化变质糜棱岩带控制 ,成因为典型的伸展控矿机制 ,石英脉型金矿产于内部逆冲断层 ,成矿机制与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垮塌伸展过程中的构造反转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核杂岩 构造演化 伸展构造 挤压构造 金矿床 中生代 控矿机制
下载PDF
构造同位素地球化学——胶东金矿集中区硫同位素再研究 被引量:52
13
作者 王义文 朱奉三 宫润谭 《黄金》 CAS 2002年第4期1-16,共16页
胶东西部地区金矿床硫同位素组成以变异小和富集34 S为突出特征。不同类型金矿床有其特征的δ34 S值 :石英脉型 4‰~ 7‰ ;蚀变岩型 7‰~ 12‰ ;银、铅锌矿床为 - 4‰~+ 4‰。金矿床矿石硫直接来自交代 -深熔花岗岩 ,间接来自原始矿... 胶东西部地区金矿床硫同位素组成以变异小和富集34 S为突出特征。不同类型金矿床有其特征的δ34 S值 :石英脉型 4‰~ 7‰ ;蚀变岩型 7‰~ 12‰ ;银、铅锌矿床为 - 4‰~+ 4‰。金矿床矿石硫直接来自交代 -深熔花岗岩 ,间接来自原始矿源岩 ,δ34 SΣS=10‰。区域上金矿床δ34 S沿控矿脆韧性剪切带形成高值带 ,且自西向东递降。矿田范围内 ,控矿构造—矿化类型—矿床δ34 S三者呈谐和水平分带。构造热力学分馏效应和构造动力学分馏 (即扩散分馏 )效应可能是构造作用力制约δ34 S分布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硫同位素分布 地球化学 构造运输分馏 胶东地区
下载PDF
湖南雪峰地区金成矿演化机理探讨 被引量:50
14
作者 彭建堂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44-151,共8页
研究表明,湖南雪峰地区存在前地槽构造层,该区金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赋矿地层,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其主成矿期为加里东期、印支-燕山期。金的成矿作用与壳体的演化关系密切,前地槽阶段为矿源层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地槽阶... 研究表明,湖南雪峰地区存在前地槽构造层,该区金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赋矿地层,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其主成矿期为加里东期、印支-燕山期。金的成矿作用与壳体的演化关系密切,前地槽阶段为矿源层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地槽阶段形成矿源层并发生金成矿作用,地洼阶段金发生改造迭加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成矿演化机理 雪峰地区 湖南
下载PDF
胶东金矿床碳酸盐矿物的碳-氧和锶-钕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46
15
作者 刘建明 叶杰 +2 位作者 徐九华 孙景贵 沈昆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75-784,共10页
对胶东四类金矿床(盆地边缘砾岩型、斑岩型-浅成热液型、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矿石中的碳酸盐矿物开展了系统的碳-氧同位素和锶-钕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宏观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地质特征相对应,山东金矿床可能有... 对胶东四类金矿床(盆地边缘砾岩型、斑岩型-浅成热液型、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矿石中的碳酸盐矿物开展了系统的碳-氧同位素和锶-钕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宏观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地质特征相对应,山东金矿床可能有亲岩浆岩和亲沉积盆地两个不同的成矿系统。前者包括斑岩型-浅成热液型、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三类金矿床,后者指盆地边缘砾岩型金矿床,二者具有不同的碳-氧和锶-钕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山东亲岩浆岩系列的金矿床。其锶-钕同位素与同时代的幔源岩浆岩一致,碳同位素显示幔源碳和岩浆碳的特征,氧同位素则显示初生水与大气降水不同比例混合的可能性,因此有可能是以CO-2为主、富含成矿金属的地幔流体与浅部下渗大气降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与岩浆岩关系不密切、主要受盆地边缘断裂控制的盆地边缘砾岩型金矿床,其碳-氧和锶-钕同位素组成均较分散,可能主要与地壳浅部下渗 大气降水对上地壳各种岩石淋滤萃取演化而成的成矿流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碳酸盐矿物 碳-氧同位素 锶-钕同位素 胶东
下载PDF
蒙甘新相邻(北山)地区金铜矿床时空分布特征及成矿作用 被引量:46
16
作者 聂凤军 江思宏 +6 位作者 白大明 刘妍 张义 赵月明 安存杰 王新亮 苏新旭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4-245,共12页
文章首次对蒙甘新相邻 (北山 )地区各类金、铜和铜_镍矿床 (点 )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和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系统总结 ,论证了金、铜和铜_镍成矿作用与古生代岩浆活动的关系 ,对区域地壳演化过程中金、铜和铜_镍成矿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深... 文章首次对蒙甘新相邻 (北山 )地区各类金、铜和铜_镍矿床 (点 )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和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系统总结 ,论证了金、铜和铜_镍成矿作用与古生代岩浆活动的关系 ,对区域地壳演化过程中金、铜和铜_镍成矿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深入讨论。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的金矿床 (点 )大体可划分为变质岩型、火山岩型、斑岩型和深成侵入岩型 ;铜矿床 (点 )有斑岩型、夕卡岩型和铜_镍硫化物型。金和铜矿床 (点 )大都沿古板块汇聚带分布 ,与海西期火成岩具密切的时空分布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金矿床 铜矿床 海西期岩浆活动 成矿作用
下载PDF
山东金矿找矿突破进展与前景 被引量:48
17
作者 于学峰 宋明春 +2 位作者 李大鹏 田京祥 王来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847-2862,共16页
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综合近年来山东国土、地矿、黄金、冶勘、核工业、武警等行业取得的找矿科研成果,详细介绍了山东省金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地质特征,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山东省金矿在找矿突破、成矿规律及找矿方法方面的主要进展,并... 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综合近年来山东国土、地矿、黄金、冶勘、核工业、武警等行业取得的找矿科研成果,详细介绍了山东省金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地质特征,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山东省金矿在找矿突破、成矿规律及找矿方法方面的主要进展,并初步指明了山东省金矿下一步的找矿远景和找矿方向。作为国内外知名的金矿大省,山东省金资源储量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在找矿突破方面,胶东地区自2011年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在三山岛、焦家和招平等重要金矿带连续实现找矿重大突破,新增资源量2500余吨,累计查明资源储量已达4500多吨。近年来,在鲁西地区归来庄矿田隐爆角砾岩型金矿深部600米以下发现矿体,预计新增资源储量超过20吨,归来庄金矿将成为鲁西资源量大于50吨的唯一特大型金矿床,也显示着该矿田具有广阔的深部找矿前景。在成矿作用研究方面,针对成矿作用机制、成矿模式及矿床类型等不同方面,地质学家们也提出了诸多理论学说。这些理论学说对促进山东金矿找矿突破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进一步推动了山东金矿理论创新和找矿实践。在勘查技术方面,也由早期的常规方法技术,发展为现今的高精度、大探测深度找矿方法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找矿突破 前景 胶东 山东
下载PDF
西秦岭大地构造演化与金成矿带的分布 被引量:45
18
作者 刘家军 郑明华 +3 位作者 刘建明 周渝峰 顾雪祥 张斌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07-314,共8页
本文以板块构造理论分析和恢复了西秦岭大地构造的演化特点;以西秦岭层控金矿床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研究为前提,系统研究了西秦岭地区金成矿带与裂陷活动的关系。进而从宏观上论述了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提出西秦岭地区三个金成矿带与古... 本文以板块构造理论分析和恢复了西秦岭大地构造的演化特点;以西秦岭层控金矿床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研究为前提,系统研究了西秦岭地区金成矿带与裂陷活动的关系。进而从宏观上论述了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提出西秦岭地区三个金成矿带与古生代以来的三次裂陷活动有关。这一认识无疑对该区金矿研究与找矿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演化 金矿带 金矿床 成矿带分布
下载PDF
山东胶东矿集区燕山期构造热事件与金矿成矿耦合探讨 被引量:42
19
作者 于学峰 李洪奎 单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46-1956,共11页
中生代胶东地区有2次重要的碰撞造山事件,印支造山作用主要表现为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形成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同造山花岗岩及后造山高碱正长岩;燕山造山作用的大陆动力学环境起源于中亚-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化和太... 中生代胶东地区有2次重要的碰撞造山事件,印支造山作用主要表现为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形成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同造山花岗岩及后造山高碱正长岩;燕山造山作用的大陆动力学环境起源于中亚-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化和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在胶东地区表现为3次造山和2次伸展。本文基于汇集的71个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并参考前人已有划分方案,提出胶东地区燕山期花岗岩年代格架:160~150Ma玲珑-昆嵛山花岗岩侵位,130~126Ma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形成,120~110Ma伟德山花岗闪长岩-花岗岩侵位,110~100Ma崂山A型晶洞过碱性碱长花岗岩侵位,代表燕山运动的结束;区内3期金矿成矿事件(150Ma、120~110Ma和100Ma~90Ma)则与玲珑、郭家岭和伟德山岩体的构造-岩浆热事件相耦合。胶东地区构造-岩浆事件和金矿成矿作用受控于特提斯、古亚洲洋和太平洋3大构造域的相互作用,金矿形成的动力学背景是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和岩石圈减薄,起因与太平洋板块向华北板块的俯冲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造山 金矿 构造热事件 成矿耦合 山东胶东
下载PDF
四川大渡河金矿田成矿流体来源的氦氩硫氢氧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39
20
作者 李晓峰 毛景文 +1 位作者 王登红 罗辅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3-210,共8页
四川大渡河金矿田位于扬子地台西缘金成矿带北段,受大渡河剪切带控制。本文以该矿田黄金坪、白金台子、黑金台子金矿为例,根据对黄铁矿流体包裹体氦氩同位素、黄铁矿硫同位素以及与黄铁矿共生的石英流体包裹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测定,讨... 四川大渡河金矿田位于扬子地台西缘金成矿带北段,受大渡河剪切带控制。本文以该矿田黄金坪、白金台子、黑金台子金矿为例,根据对黄铁矿流体包裹体氦氩同位素、黄铁矿硫同位素以及与黄铁矿共生的石英流体包裹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测定,讨论了大渡河金矿田成矿流体的来源。结果显示,该金矿田黄铁矿流体包裹体中的~3He/~4He变化较小,为0.16~0.86Ra,而^(40)Ar/^(36)Ar的变化较大,为298~3288;而黄铁矿δ^(34)S同位素变化范围较窄,一般为0.7‰~4.2‰,集中于2.5‰~3‰,显示硫地幔来源的特点;石英流体包裹体的氢、氧同位素分别为-2.6‰~+3.64‰和-39.13‰~-108.23‰,说明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本文认为大渡河金矿田成矿流体是地幔流体与地壳流体的混合作用的结果,而以地壳流体占主导地位。其中,地幔流体为与下伏隐伏岩体有关的岩浆水,而地壳流体端元则是含有一定放射成因Ar的大气降水,并且温度小于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同位素 大渡河 金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