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意义与价值--以“倾向论”为背景的反思 被引量:1
1
作者 姜喜咏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63,共6页
当前,虽然客观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呈现出从狭义向广义拓展深化的趋势,但中国化仍在一定范围内仅仅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的一种"倾向"。这种表浅的认识背后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所谓"宿命"问题,即... 当前,虽然客观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呈现出从狭义向广义拓展深化的趋势,但中国化仍在一定范围内仅仅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的一种"倾向"。这种表浅的认识背后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所谓"宿命"问题,即学术性、思想性、实践性、政治性之间的多重矛盾关系。"倾向论"矮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意义和价值,中国化所承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和价值只能在实践的生成运动中才能得以敞开。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传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传统蕴含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和思想进程之中。应该立足于当代中国实践及其问题,深刻阐发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意义和价值,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范式,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普遍认同和遵循的研究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倾向论” 意义与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