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行政诉讼全面审查制度再思考——法院对行政机关认定事实的态度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徐继敏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3-98,共6页
我国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认定事实采取怀疑或否定态度,对行政机关认定事实实行全面审查。英美法系国家法院对行政机关的事实认定采取尊重态度,对事实问题采用宽松的审查标准。大陆法系国家行政诉讼一般不区分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都进行... 我国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认定事实采取怀疑或否定态度,对行政机关认定事实实行全面审查。英美法系国家法院对行政机关的事实认定采取尊重态度,对事实问题采用宽松的审查标准。大陆法系国家行政诉讼一般不区分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都进行全面审查。我国应当重新思考人民法院的全面审查制度,对专业性和技术性强的行政案件,以及行政机关适用简易程序当场作出决定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尊重行政机关对事实的认定。对一般案件事实,如果法律规定以具备某种性质为要件时,审查行政机关对事实性质的判断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对于重大的或对当事人利益有重大影响的行政案件,进行全面审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机关 人民法院 认定 事实 行政案件 行政诉讼 大陆法系国家 中国 审查制度 实行
下载PDF
从一起撤销仲裁裁决案看我国司法监督的范围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小莉 《仲裁研究》 2007年第2期92-98,共7页
在仲裁司法监督范围这一问题上,理论界一向有争议。通过对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起裁定驳回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司法实践中,已经将程序问题作为司法对仲裁的主要监督范围,将司法审查范围限于程序性审查有助于保障仲裁... 在仲裁司法监督范围这一问题上,理论界一向有争议。通过对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起裁定驳回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司法实践中,已经将程序问题作为司法对仲裁的主要监督范围,将司法审查范围限于程序性审查有助于保障仲裁的独立性和自治性。因此,删除现行法律关于仲裁实体审查的规定,既符合国际惯例,也有助于促进我国仲裁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裁 司法监督 监督范围 实体审查 程序审查
原文传递
大数据证明的司法适用与理论检视
3
作者 孙珊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69-78,共10页
在刑事司法活动中,业已出现了有异于传统证明的大数据证明方式。通过对我国当下司法实践中适用案件的观察性分析,可归纳出大数据在刑事司法领域中的证明作用主要表现为:证明涉案主体的同一性、信息载体的关联性、海量信息的涉案数额、... 在刑事司法活动中,业已出现了有异于传统证明的大数据证明方式。通过对我国当下司法实践中适用案件的观察性分析,可归纳出大数据在刑事司法领域中的证明作用主要表现为:证明涉案主体的同一性、信息载体的关联性、海量信息的涉案数额、犯罪行为、犯罪构成中的特征信息五个方面。与传统司法证明相比,大数据证明最鲜明的特点体现为智能化、模型化及特殊相关性,要认识其内在原理与运行机制,可采取一种“海量信息+数据处理+结论”的要素思维。文章基于司法适用和内在机理对大数据证明进行理论上的检视,认为首先应当确立能够作为定案依据的大数据证明结论证据本位的法律属性规范,其次厘清其作为机器意见的事实认定原理,最后尝试以算法应用场景的稳定性为标准建立类案通用型和个案专门型二元分化的审查进路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证明 司法适用 事实认定 司法审查
行政解释的再定位:回归与创造 被引量:2
4
作者 孙日华 《西部法学评论》 2009年第3期1-7,共7页
行政解释近年来开始受到关注,研究的视角在逐渐的开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行政解释的研究始终在做着现行法律规定的注脚,几乎是纯粹地进行着固守法律文本的解释,这与法律解释的发展趋势和依法行政的现实需要极不相符。行政解释应... 行政解释近年来开始受到关注,研究的视角在逐渐的开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行政解释的研究始终在做着现行法律规定的注脚,几乎是纯粹地进行着固守法律文本的解释,这与法律解释的发展趋势和依法行政的现实需要极不相符。行政解释应该在行政解释主体、对象与司法审查方面实现回归与创造,行政解释的再定位已经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解释 行政公务人员 前见事实 司法审查
下载PDF
论人民陪审员专职事实审的立法进路 被引量:2
5
作者 徐玮琦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88-92,共5页
《人民陪审员法》就陪审员职权做了较大改革,在保留“共享模式”的同时,引入“分权模式”和“建议模式”,创立了中国特色的陪审制度,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但不可忽略的是,此次改革赋予三人合议庭中人民陪审员以法律审职权,加剧了司法民... 《人民陪审员法》就陪审员职权做了较大改革,在保留“共享模式”的同时,引入“分权模式”和“建议模式”,创立了中国特色的陪审制度,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但不可忽略的是,此次改革赋予三人合议庭中人民陪审员以法律审职权,加剧了司法民主化与司法专业化间的不平衡,还会产生削减法官专业化优势、人民陪审员欠缺法律专业性以及司法责任制适用难等问题。为制衡司法民主与司法专业间的矛盾,应从事实审与法律审的分离,人民陪审员专职事实认定方面完善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民主化 司法专业化 事实审 法律审 司法责任制
下载PDF
“以鉴代审”的实践反思及其解决路径 被引量:1
6
作者 席飞 《中国司法鉴定》 2023年第4期10-18,共9页
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新修正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并未有效解决司法实践中的“以鉴代审”问题,其过多的规范司法鉴定机构以及诉讼当事人的行为,忽视了对法官行为的约束。法官作为诉讼的主导者,对鉴定事项的不审查、对鉴... 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新修正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并未有效解决司法实践中的“以鉴代审”问题,其过多的规范司法鉴定机构以及诉讼当事人的行为,忽视了对法官行为的约束。法官作为诉讼的主导者,对鉴定事项的不审查、对鉴定过程的不参与以及对鉴定意见审查的形式化是造成“以鉴代审”的根本原因。审判权介入鉴定程序应当遵循相应的路径与方法,具体而言:鉴定启动时,要以要件事实的查明为中心,当事人需要承担“最低限度的证据”的证明责任,法官需要准确定位“专门性问题”,通过“当事人辩论+职权审查”确定鉴定事项;鉴定进行时,应当对鉴定材料的认定及参与鉴定人资质的审查进行控制;鉴定意见审查时,应当考虑鉴定意见与鉴定事项、鉴定材料与鉴定依据、鉴定依据与鉴定理由之间能否相互符合、相互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鉴代审 鉴定事项 要件事实 鉴定意见 符合性审查
下载PDF
价值表彰与事实检讨:论明清鼎革之际诗坛主流——兼评刘丽博士新著《清初京师贰臣诗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泉根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9期80-82,共3页
价值表彰应以事实检讨为依据,明清鼎革之际的仕清诗人群虽在行止节操方面为后世非议,事实上乃是当时诗坛的主流并实际地成为清诗转捩之关键。《清初京师贰臣诗人研究》对京师仕清诗人群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
关键词 价值表彰 事实检讨 明清鼎革 诗坛主流 仕清诗人群
下载PDF
美国行政裁决的司法审查
8
作者 阳李 《公法研究》 2023年第1期151-180,共30页
美国行政裁决是行政机构作出命令的行政过程,在行政机构的规制实践中获得广泛适用。行政裁决权的存在意味着,在掌握立法性职能和行政性职能的同时,行政机构拥有了司法性职能,这似乎违反了分权原则,并一度引发合宪性讨论。就行政裁决的... 美国行政裁决是行政机构作出命令的行政过程,在行政机构的规制实践中获得广泛适用。行政裁决权的存在意味着,在掌握立法性职能和行政性职能的同时,行政机构拥有了司法性职能,这似乎违反了分权原则,并一度引发合宪性讨论。就行政裁决的司法审查受案标准而言,法定审查、非法定审查以及附带审查等均构成司法审查的受理条件。美国行政裁决的司法审查内容包括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对于事实问题,基于行政机构在特定领域的专门知识和丰富经验,法院通常尊重行政机构的决定,其审查标准主要包括实质性证据标准以及武断和恣意标准等。对于法律问题,同行政机构相较,法院的专业性、审查权限和决定权力均优于前者,具有更高的权威地位,甚至可以用法院的判决取代行政机构的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行政裁决 事实问题 法律问题 司法审查
原文传递
美国行政裁决的司法审查
9
作者 阳李 《公法研究》 2022年第1期151-180,共30页
美国行政裁决是行政机构作出命令的行政过程,在行政机构的规制实践中获得广泛适用。行政裁决权的存在意味着,在掌握立法性职能和行政性职能的同时,行政机构拥有了司法性职能,这似乎违反了分权原则,并一度引发合宪性讨论。就行政裁决的... 美国行政裁决是行政机构作出命令的行政过程,在行政机构的规制实践中获得广泛适用。行政裁决权的存在意味着,在掌握立法性职能和行政性职能的同时,行政机构拥有了司法性职能,这似乎违反了分权原则,并一度引发合宪性讨论。就行政裁决的司法审查受案标准而言,法定审查、非法定审查以及附带审查等均构成司法审查的受理条件。美国行政裁决的司法审查内容包括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对于事实问题,基于行政机构在特定领域的专门知识和丰富经验,法院通常尊重行政机构的决定,其审查标准主要包括实质性证据标准以及武断和恣意标准等。对于法律问题,同行政机构相较,法院的专业性、审查权限和决定权力均优于前者,具有更高的权威地位,甚至可以用法院的判决取代行政机构的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行政裁决 事实问题 法律问题 司法审查
原文传递
上诉机构的危机与改革——以审查专家组客观评估事实为切入点
10
作者 刘明新 《贸大法律评论》 2022年第1期138-150,共13页
美国阻挠上诉机构成员遴选的理由之一是上诉机构越权审查专家组的事实认定。上诉机构在“欧共体荷尔蒙案”中将DSU第11条规定的“客观评估案件事实”解释为专家组的一项义务,进而主张“专家组是否对事实作出客观评估”属于法律问题,落... 美国阻挠上诉机构成员遴选的理由之一是上诉机构越权审查专家组的事实认定。上诉机构在“欧共体荷尔蒙案”中将DSU第11条规定的“客观评估案件事实”解释为专家组的一项义务,进而主张“专家组是否对事实作出客观评估”属于法律问题,落入上诉审查范围。上诉机构审查的对象是专家组在事实认定过程中是否违背正当程序原则,而纠正程序性错误属于上诉机制的固有职权,故上诉机构的审查具有正当性。实践中,上诉机构在不同案件中适用的审查标准存在差别,但这并不必然导致上诉机构突破限制对案件事实进行实质上的审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诉机构 事实认定 客观评估 审查标准
原文传递
论行政诉讼中的事实审查 被引量:1
11
作者 薛丽珍 《运城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8-21,共4页
行政诉讼中法院对事实问题进行审查,涉及司法审查的强度和证明标准的具体运用。目前严格的司法审查强度和不明确的证明标准严重影响法院裁判的公正性。应根据行政行为的性质、行政程序控制程度以及判决的种类,确立严格、适度和微弱的多... 行政诉讼中法院对事实问题进行审查,涉及司法审查的强度和证明标准的具体运用。目前严格的司法审查强度和不明确的证明标准严重影响法院裁判的公正性。应根据行政行为的性质、行政程序控制程度以及判决的种类,确立严格、适度和微弱的多层次司法审查强度,运用与之相应的排除合理怀疑、清楚而具有说服力和优势证据的证明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审查 司法审查强度 证明标准
下载PDF
事实问题司法审查强度探究
12
作者 方丽冬 卢婧嫚 《韶关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25-28,共4页
从法理的视角对事实问题进行分析,在借鉴两大法系合理因素的基础上能明确我国司法审查强度的模式选择路径。立足本国司法实践,对事实问题采取有限的审查态度,根据事实问题的不同性质,应采用灵活的审查标准。
关键词 行政诉讼 事实问题 司法审查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