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二十四诗品》中的“幽人”与《庄子》中的“真人” |
高娴
|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
2007 |
1
|
|
2
|
湖南省主要稀有稀土金属矿床特征 |
申志军
谢玲琳
权正钰
|
《湖南地质》
|
2003 |
13
|
|
3
|
孟浩然“仕”与“隐”的矛盾心态探微 |
刘继波
|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5 |
1
|
|
4
|
林逋《山园小梅》新解 |
鲁茜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0 |
0 |
|
5
|
略论唐代文士隐读修业的私学模式 |
童岳敏
|
《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
2009 |
0 |
|
6
|
《庄子》隐逸思想新解 |
夏资强
|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7
|
论《周易》的隐逸思想 |
孙邦金
|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8
|
唐诗的隐逸行为意象——以高士与幽人的七种隐居形式为例 |
刘金枝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9
|
论梅尧臣的“平淡论”与隐逸的关系 |
林晓娜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1
|
|
10
|
出世人格的纯粹化与唐末隐逸诗人的艺术取向 |
王小兰
|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11
|
隐逸精神在士人园林发展中的嬗变 |
张兆林
于源溟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0 |
0 |
|
12
|
“绝对自我”的悖谬:提坦、费希特和辛克莱的叠影——《旭培里昂,或希腊隐士》中阿拉班达的精神形象 |
李莎
|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
2018 |
0 |
|
13
|
论姜夔的隐逸性格与词风生成之关系 |
徐拥军
|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