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 被引量:602
1
作者 王峰娟 《交通标准化》 2014年第8期39-41,共3页
采用相应的施工技术加强施工质量控制是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的重要工作。结合公路沥青路面建设的实际情况,主要探讨分析了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的有关问题,包括施工准备、混合料配合比及质量控制、路面施工技术、施工质量检测与... 采用相应的施工技术加强施工质量控制是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的重要工作。结合公路沥青路面建设的实际情况,主要探讨分析了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的有关问题,包括施工准备、混合料配合比及质量控制、路面施工技术、施工质量检测与评定等几个方面,可为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工程 沥青路面 施工技术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工程结构裂缝控制的综合方法 被引量:256
2
作者 王铁梦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9,共5页
由于变形作用 (水化热、收缩、气温差 )引起工程结构的裂缝是很复杂并很重要的问题。作者在大量的施工和处理裂缝的经验以及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工程结构裂缝控制的综合方法”,包括结构力学近似计算法、结构与基础的共同作用、施工技... 由于变形作用 (水化热、收缩、气温差 )引起工程结构的裂缝是很复杂并很重要的问题。作者在大量的施工和处理裂缝的经验以及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工程结构裂缝控制的综合方法”,包括结构力学近似计算法、结构与基础的共同作用、施工技术、材料优选、以及环境条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结构 裂缝 控制 施工方法 建筑物 混凝土
下载PDF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 被引量:181
3
作者 杨颖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37-238,共2页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市场都存在比较多的施工技术与现场施工管理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工程都存在人力物力耗费巨大、工序繁杂等特点,为了能够在具体的施工作业过程中保证施工保质保量按时顺利进行,需要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现场施工管...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市场都存在比较多的施工技术与现场施工管理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工程都存在人力物力耗费巨大、工序繁杂等特点,为了能够在具体的施工作业过程中保证施工保质保量按时顺利进行,需要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现场施工管理进行科学合理地控制管理,以旨在为现代建筑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应用要求与安全保障支持。文中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的应对措施进行一些浅显的探讨分析,以便同行进行工作交流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现场管理
下载PDF
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实践探索与分类发展 被引量:152
4
作者 张海生 《重庆高教研究》 2018年第1期41-55,共15页
"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奏响了人才培养主旋律,开拓了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但事实上,我国高校进行"新工科"的实践探索远早于&qu... "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奏响了人才培养主旋律,开拓了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但事实上,我国高校进行"新工科"的实践探索远早于"三部曲"的诞生。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对5所具有代表性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研究显示,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实践模式可归纳为3类:第一类是综合性高校组的"新工科"建设,其实践模式是"复合交叉",侧重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人才培养,强调宽口径、厚基础、综合性、复合型;第二类是工科优势高校组的"新工科"建设,其实践模式是"主辅贯通""本硕贯通",强调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多样";第三类是地方高校组的"新工科"建设,其实践模式是"创新协同",注重国际化发展和精细化培养,强调学科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据此,我国高校"新工科"分类发展的思路是:具有学科综合优势的高校组,主要服务于解决全球化的共性问题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利益的重大科技攻关和研发,应着重在传统工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实现交叉复合并在发展应用文科方面有所突破,承担绝大部分大学技术国际化的重任,教学方式以虚拟实验为主,以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综合性、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为主;具有工科优势的高校组,主要服务于跨国企业、国家重点行业企业以及关键领域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应着重在传统工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应用理科延伸至工科教育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承担部分大学技术国际化的责任,教学方式注重虚拟实验和现场实验相结合,且以现场实验为主,以培养复合型工程科技创新人才为主;具有区域资源优势的地方高校组,主要服务于区域新经济的现实急需,应着重在传统工科之间实现交叉复合,承担极小部分大学技术国际化的责任,教学方式以现场实验为主,以培养能够与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分类建设 复合交叉 主辅贯通 本硕贯通 创新协同 多元多样
下载PDF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5
5
作者 翟越 李楠 +1 位作者 艾晓芹 何薇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1-83,共3页
从保障建筑施工安全角度,基于BIM虚拟施工技术,构建了由资料基础模块、BIM虚拟施工模块以及安全监控模块3部分组成的多维数字化安全管理体系,重点分析了其中的关键环节,包括危害因素识别,危险区域划分,施工空间冲突管理,安全措施制定,... 从保障建筑施工安全角度,基于BIM虚拟施工技术,构建了由资料基础模块、BIM虚拟施工模块以及安全监控模块3部分组成的多维数字化安全管理体系,重点分析了其中的关键环节,包括危害因素识别,危险区域划分,施工空间冲突管理,安全措施制定,实时安全监控、安全评价以及基于BIM的数字化安全培训等。并以防范高处坠落事故为例,介绍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建筑信息模型 建筑工程 虚拟施工 安全管理体系
下载PDF
复杂围岩条件下大跨隧道修建技术研究 被引量:120
6
作者 张顶立 王梦恕 +1 位作者 高军 刘招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90-296,共7页
基于内昆铁路部分三线大跨隧道的复杂地质条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方法,对不同开挖方法及支护方式下围岩变形特点和结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从而确定了合理的施工方法和辅助工法。通过对不同方案的比较,确定了合理的初期... 基于内昆铁路部分三线大跨隧道的复杂地质条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方法,对不同开挖方法及支护方式下围岩变形特点和结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从而确定了合理的施工方法和辅助工法。通过对不同方案的比较,确定了合理的初期支护方式和参数。在对岩堆体稳定性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施工工艺、防坍塌及加固抗滑措施,在工程中应用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由此形成了复杂围岩条件下大跨隧道修建的系统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 隧道工程 大跨隧道 岩堆体 稳定性 施工技术
下载PDF
断层破碎带大断面巷道的安全监控与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39
7
作者 刘泉声 张伟 +1 位作者 卢兴利 付建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54-1962,共9页
断层破碎带岩性复杂,巷道压力显现规律多变。对巷道过断层破碎带的监控量测能够及时掌握断层破碎带围岩的变形与支护结构受力信息,评价各种支护所取得的效果及判断施工方案的合理性。淮南矿区顾北煤矿南翼回风大巷穿越断层破碎带,区域... 断层破碎带岩性复杂,巷道压力显现规律多变。对巷道过断层破碎带的监控量测能够及时掌握断层破碎带围岩的变形与支护结构受力信息,评价各种支护所取得的效果及判断施工方案的合理性。淮南矿区顾北煤矿南翼回风大巷穿越断层破碎带,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受构造运动影响,围岩内赋存高水平地应力,巷道处于深部大规模松软围岩内。为研究施工期和运行期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演化规律,对围岩表面位移、深部位移、锚杆和锚索锚固力及支架压力的变化和分布规律进行监控量测。监测结果显示:(1)由于受F92大断层的水平剪切和挤压作用,与顶拱和两肩相比,巷道两帮的水平位移较大,而锚杆受力较小,锚固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在F92大断层附近增大了锚索和注浆的支护强度;(2)围岩表面位移和深部位移的监测结果均呈现"底臌变形大于两帮收敛大于拱顶下沉"的分布规律,显示出底板是巷道支护的薄弱环节,因而提出应用底角注浆锚管和帮脚锚杆抵抗底角应力集中区的剪切滑移,底板锚索和底板注浆增强加固底板,提高底板岩体抗剪强度的支护修改方案,底臌量得到有效控制;(3)U型钢支架压力的监测结果显示,围岩作用于U型钢支架上的压力仅为0~0.24MPa,远小于0.4MPa的支架设计承载能力,说明巷道稳定主要是依靠锚注支护来维护,而U型钢支架的作用主要是巷道施工过程中工作面的安全防护。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分析,为巷道的信息化施工和设计方案的优化调整提供依据。其监测分析成果也可为类似复杂条件下巷道的开挖支护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断层破碎带 分步联合支护 现场监测 稳定性分析 信息化施工
下载PDF
我国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相导线布置和工频电磁环境 被引量:123
8
作者 邵方殷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7,共7页
介绍了前苏联、日本和美国的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研发简况、国外解决工频电磁环境问题的不同做法以及我国解决500kV线路工频电磁环境的措施。在相导线对地距离和输送电流相同的条件下,对国外已研发的三种特高压输电线路和作者建议研发的紧... 介绍了前苏联、日本和美国的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研发简况、国外解决工频电磁环境问题的不同做法以及我国解决500kV线路工频电磁环境的措施。在相导线对地距离和输送电流相同的条件下,对国外已研发的三种特高压输电线路和作者建议研发的紧凑型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工频电场和磁场分布进行了计算和比较,所得分析结论可为我国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相导线布置选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输电线路 紧凑型特高压输电线路 工频电场 工频电磁环境 相导线布置
下载PDF
挪威海底隧道经验 被引量:106
9
作者 吕明 Grφv E +1 位作者 Nilsen B Melby K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4219-4225,共7页
海底隧道深埋于海水以下,因而在勘探、设计、施工和运行方面都比陆地隧道更困难。挪威在近30a来修建了40条海底隧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被称为“挪威海底隧道概念”的一整套技术。规划设计阶段要采用各种可能方法进行尽可能详细的... 海底隧道深埋于海水以下,因而在勘探、设计、施工和运行方面都比陆地隧道更困难。挪威在近30a来修建了40条海底隧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被称为“挪威海底隧道概念”的一整套技术。规划设计阶段要采用各种可能方法进行尽可能详细的地质勘探,尤其是海洋折射地震波探测,以提供基岩表面深度、基岩地质剖面等重要资料。影响隧道的稳定主要为断层和软弱带,因此,在地质勘探中确认断层和软弱带是极为重要的。施工时需采用精心设计的方法,包括减少每轮爆破的进尺及采用喷射混凝土拱肋、密集长锚桩等。典型的挪威海底隧道衬砌由作为支护的喷锚结构和自立的防水防冻的内衬砌组成。挪威海底隧道的衬砌都按排水结构设计,而不承受外水压力。渗水是海底隧道的最大威胁,施工期应随时了解掌子面前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超前探测孔和预灌浆是控制渗流的最佳方法,同时必须时刻准备处理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最小岩石覆盖厚度影响隧道安全和造价,必须慎重考虑,根据岩石条件、稳定要求、渗水量充分论证,大部分挪威海底隧道的最小岩石覆盖厚度都小于50m。海水的腐蚀性给海底隧道带来一系列的特殊问题,须认真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海洋 地质 勘探 设计与施工 运行
下载PDF
中国公路隧道近10年的发展趋势与思考 被引量:118
10
作者 洪开荣 冯欢欢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2-76,共15页
中国公路隧道在规模、数量、建设速度等持续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近10年来又取得了众多隧道建设技术的突破,已由隧道大国步入向隧道强国转变的轨道。首先宏观研究分析近10年来中国公路隧道建设状况,对比论述了山岭、水下、城市地下道路等... 中国公路隧道在规模、数量、建设速度等持续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近10年来又取得了众多隧道建设技术的突破,已由隧道大国步入向隧道强国转变的轨道。首先宏观研究分析近10年来中国公路隧道建设状况,对比论述了山岭、水下、城市地下道路等类型隧道的发展特点、趋势及相关建议;从隧道建设需求导向、地质超前预报、节能环保、应急救援等方面提出了公路隧道建设理念的变化,对比总结了钻爆法、盾构法、沉管法及TBM法等4类修建公路隧道常用施工方法的应用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公路隧道未来建设中将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思考。结果表明:应改变以支护参数设计为重点的隧道设计理念,建立以介质场为主体的隧道结构设计方法,在隧道场解重构理论与技术体系方面进一步创新;对于采用双洞布局模式的长大公路隧道,为减少长深斜竖井设置,提升建设速度,应优先采用“钻爆法+小TBM导洞扩挖法”相结合的混合方法来修建;针对越来越多的公路隧道进入后运营期,提出了隧道智能监测评估与快速修复的技术途径,以将隧道修复作业所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中国公路隧道建设应融合大数据、智能装备、5G等先进技术,并尽快完成配套标准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公路隧道 综述 长大隧道 施工方法 应急救援 智能建造 隧道运维
原文传递
红砂岩崩解特性及其路堤填筑技术研究 被引量:106
11
作者 赵明华 邓觐宇 曹文贵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共5页
结合某高速公路大型模拟试验路堤及实体工程试验路段试验研究,从研究红砂岩的化学成分与结构特征入手,深入探讨了红砂岩崩解试验方法及其崩解机理与特性,从而提出了红砂岩的有效工程分类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红砂岩作为路用材... 结合某高速公路大型模拟试验路堤及实体工程试验路段试验研究,从研究红砂岩的化学成分与结构特征入手,深入探讨了红砂岩崩解试验方法及其崩解机理与特性,从而提出了红砂岩的有效工程分类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红砂岩作为路用材料的路堤填筑技术,进而确定出红砂岩路基填筑的合理施工工艺,并提出了相应合理的路基填筑质量控制标准及其检测方法,为红砂岩地区高速公路路堤填筑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红砂岩路堤 试验研究 崩解 施工工艺 质量控制与检测
下载PDF
中国铁路大数据应用顶层设计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17
12
作者 王同军 《中国铁路》 2017年第1期8-16,共9页
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企业核心资产和提升竞争力的源泉,处在改革转型期的我国铁路为实现提高经营效益、保障运输安全、优化运能效率、提升服务能力等目标,对于大数据技术有着极为迫切的应用需求。阐述我国铁路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的数据共享... 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企业核心资产和提升竞争力的源泉,处在改革转型期的我国铁路为实现提高经营效益、保障运输安全、优化运能效率、提升服务能力等目标,对于大数据技术有着极为迫切的应用需求。阐述我国铁路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的数据共享困难、数据治理手段缺乏、数据分析能力不足、数据创新应用需求迫切等系列挑战,从铁路大数据发展整体出发提出铁路大数据应用顶层设计的重要性。铁路大数据应用顶层设计划分为大数据基础设施体系、大数据汇集体系、大数据资产体系、大数据治理体系、大数据分析体系及大数据应用体系等6个部分。详细分析铁路行业在客货运输、基础设施检测、动车组管理、工程建设等方面已经开展的大数据典型应用,并给出铁路大数据应用的分阶段实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铁路运输 客运 货运 动车组 基础设施 顶层设计 工程建设
下载PDF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要点研究 被引量:116
13
作者 韩兴旺 《工程经济》 2015年第4期38-42,共5页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建筑工程数量也明显增多。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越来越关注,相关预结算审核工作已经成为工作人员明确工程造价的最重要的事项之一。鉴于此,建筑工程造价预结...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建筑工程数量也明显增多。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越来越关注,相关预结算审核工作已经成为工作人员明确工程造价的最重要的事项之一。鉴于此,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要点已经成为亟待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就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要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以期为业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 造价 预结算审核 工作要点 研究
原文传递
软岩大变形隧道二次衬砌施作时机探讨 被引量:106
14
作者 刘志春 李文江 +1 位作者 朱永全 孙明磊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80-588,共9页
软岩大变形隧道二次衬砌施作时机始终是隧道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但目前还没有具体的软岩大变形隧道二次衬砌施作时机的判别指标。结合乌鞘岭隧道工程实例,分析二次衬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以及初期支护变形与二次衬砌变形的关系、施作二次... 软岩大变形隧道二次衬砌施作时机始终是隧道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但目前还没有具体的软岩大变形隧道二次衬砌施作时机的判别指标。结合乌鞘岭隧道工程实例,分析二次衬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以及初期支护变形与二次衬砌变形的关系、施作二次衬砌前支护变形速率与二次衬砌变形的关系、二次衬砌开裂断面对应的支护变形及二次衬砌分担围岩压力比例等。根据实测变形统计值、理论计算的极限位移及弹性位移,推算量测丢失位移,并得出实测变形、二次衬砌前变形速率与极限位移等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提出不同大变形级别的乌鞘岭隧道二次衬砌施作时机的两个判别指标,即以隧道极限位移为基础,以现场量测日变形量与量测总变形量为依托的判别指标,在软岩大变形隧道二次衬砌施作时机方面进行探讨和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软岩大变形隧道 二次衬砌 施作时机 隧道极限位移 丢失位移
下载PDF
龙山浅埋大跨度连拱隧道施工方案优化分析 被引量:94
15
作者 丁文其 王晓形 +2 位作者 李志刚 王建秀 褚旭东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4042-4047,共6页
连拱隧道在线路平面、洞口位置选择上均较分幅修建隧道优越,其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而按照我国公路隧道设计规范设计连拱隧道时,常将围岩和支护结构隔离开来,分析结果不能完全反映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故有必要对连拱隧道施工方案进行优... 连拱隧道在线路平面、洞口位置选择上均较分幅修建隧道优越,其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而按照我国公路隧道设计规范设计连拱隧道时,常将围岩和支护结构隔离开来,分析结果不能完全反映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故有必要对连拱隧道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分析。针对龙山隧道具有浅埋、大跨度、连拱的特点,建立了连拱隧道施工动态有限元分析程序,模拟三导洞法和上下台阶法开挖双连拱隧道的施工过程,并通过对拱顶沉降、地表沉降、中墙应力、围岩稳定性的分析,从施工工序与施工力学角度对2种施工方法的优劣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使得实际隧道施工方案得到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连拱隧道 三导洞法 上下台阶法 施工力学
下载PDF
基于双曲线法的分级填筑路堤沉降预测 被引量:83
16
作者 杨涛 李国维 杨伟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551-1554,共4页
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堤多采用分级施工的方法。基于传统双曲线沉降预测法基础上,提出一种软土地基上路堤分级施工情况下沉降预测的新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土体变形的非线性特性和固结性质随荷载的变化,将沉降拟合方程中的待定参数在2个不同... 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堤多采用分级施工的方法。基于传统双曲线沉降预测法基础上,提出一种软土地基上路堤分级施工情况下沉降预测的新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土体变形的非线性特性和固结性质随荷载的变化,将沉降拟合方程中的待定参数在2个不同荷载级中分别确定。利用有较长预压期的前一级实测沉降,确定与土的固结性质有关的参数,待预测沉降荷载级的最终沉降量由该级较短预压期内实测沉降确定。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所建议模型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堤 沉降 分级施工 预测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90
17
作者 王保建 王永泉 +1 位作者 段玉岗 陈雪峰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54,共8页
"新工科"目前已进入实际建设阶段,其目的是培养一批适应和引领新技术、新产业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高等学校组织高水平实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重要教学基地,在建设... "新工科"目前已进入实际建设阶段,其目的是培养一批适应和引领新技术、新产业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高等学校组织高水平实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重要教学基地,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以适应"新工科"建设的内涵。本文以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基础"和"机械工程专业"两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例,从中心硬件平台建设、实验教学体系及教学模式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新工科"背景下的建设理念和建设成效,以期为同类实验教学基地(机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实践教学 建设理念
原文传递
岩土工程施工监测信息系统初探 被引量:71
18
作者 李元海 朱合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3-106,共4页
岩土工程施工监测信息系统(GeoMIS)主要以隧道、基坑和边坡工程施工监测为应用对象,运用工程可视化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全新思想,将数据库管理、分析预测与测点图形功能三者无缝集成,实现了以测点地图为中心的查询和数据输入输出的... 岩土工程施工监测信息系统(GeoMIS)主要以隧道、基坑和边坡工程施工监测为应用对象,运用工程可视化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全新思想,将数据库管理、分析预测与测点图形功能三者无缝集成,实现了以测点地图为中心的查询和数据输入输出的双向可视化,并提供监测概预算和图形报表等完整的实用工具。系统功能齐全,交互灵活,无需其它应用软件系统支撑,对工程施工设计与科学研究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施工监测 信息系统
下载PDF
大跨径桥梁施工控制温度应力分析 被引量:63
19
作者 刘来君 贺拴海 宋一凡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3-56,共4页
针对大跨径桥梁施工控制中结构设计参数的变化能导致结构内力的变化和形状的改变,以及与时间有关的温度参数不易确定的问题,在分析了产生温度应力原因的基础上,根据沿梁长的温度分布是均匀的,略去断面局部变化引起的梁体温差分布的微小... 针对大跨径桥梁施工控制中结构设计参数的变化能导致结构内力的变化和形状的改变,以及与时间有关的温度参数不易确定的问题,在分析了产生温度应力原因的基础上,根据沿梁长的温度分布是均匀的,略去断面局部变化引起的梁体温差分布的微小差别,按单向温差荷载计算应力等基本假定,在给定温度分布的前提下,提出了温度应力实用计算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温度应力对桥梁施工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温度影响的理论值与实测应力值接近,为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施工控制 理论分析 温度分布 设计参数 温度应力
下载PDF
结合气候的设计思路 被引量:37
20
作者 毛刚 段敬阳 《世界建筑》 1998年第1期15-18,共4页
攀西和滇西北传统民居中蕴藏着一系列适应高日照干旱气候的地域技术,如外墙实多虚少、设置水院、绿荫院、复合建筑空间、空气间层的保温隔热构造、遮阳灰空间等。在东南亚、西亚的新建筑实践中,以柯里亚(印度)和杨经文(马来西亚)... 攀西和滇西北传统民居中蕴藏着一系列适应高日照干旱气候的地域技术,如外墙实多虚少、设置水院、绿荫院、复合建筑空间、空气间层的保温隔热构造、遮阳灰空间等。在东南亚、西亚的新建筑实践中,以柯里亚(印度)和杨经文(马来西亚)为代表,结合地域气候和传统技术,形成了以构造设计学为核心的营造技术思想,力图以低耗能创造建筑环境微气候。攀枝花市在城市设计中以环境工程学为指导,利用高海拔地区的昼夜温差大营建相对聚合的建筑群,形成相应的阴影空间,开发滨水区,诱导并加强河谷风,以调节城市热岛,从整体上建立起城市的自然空调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技术 构造设计学 建筑设计 环境工程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