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朱元璋与淮西集团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健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669-673,共5页
在元末农民战争中,朱元璋利用淮西集团的力量,登上了明代皇帝宝座。当政权取得之后又千方百计打击、迫害淮西集团。这种政治思想和态度,实质上是狭隘的农民思想和封建专制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关键词 朱元璋 元末 明初 淮西集团
下载PDF
元末名臣苏天爵为官操行溯源 被引量:1
2
作者 武香兰 《韶关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71-74,共4页
元末名臣苏天爵一生为官清正廉洁、不畏强权、严于执法、勤政爱民,具有极高的为官操行,在当时有"苏青天"之美誉。而其之所以具备这些优秀品质,一方面源于严格家教下儒家文化对他的浓厚熏陶;另一方面源于祖辈们尤其是父亲苏志... 元末名臣苏天爵一生为官清正廉洁、不畏强权、严于执法、勤政爱民,具有极高的为官操行,在当时有"苏青天"之美誉。而其之所以具备这些优秀品质,一方面源于严格家教下儒家文化对他的浓厚熏陶;另一方面源于祖辈们尤其是父亲苏志道的榜样示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末 苏天爵 为官操行
下载PDF
西汉至元末甘肃地区地震灾害的发生及特点初探
3
作者 赵旭国 《高原地震》 2008年第4期63-68,共6页
甘肃及邻区是中国大陆强震多发地区之一,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地震灾害。从西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开始,中国历史典籍记载了发生在甘肃的600多次地震灾害,其中绝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明清以后,与明清时期私撰史籍,方志盛行不... 甘肃及邻区是中国大陆强震多发地区之一,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地震灾害。从西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开始,中国历史典籍记载了发生在甘肃的600多次地震灾害,其中绝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明清以后,与明清时期私撰史籍,方志盛行不无关系。西汉到元末近1600年间的地震灾害记载相对较少,但认识这一时段甘肃地区的地震灾害对认识甘肃省的地震全貌至关重要,基于此认识,笔者依据相关资料,撰写此文简要介绍了从西汉惠帝二年开始有地震灾害记载到元末这一历史时段里各个时期的地震灾害情况及总体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元末 甘肃 地震 特点
下载PDF
方国珍首义之功与割据之局简论
4
作者 胡正武 《台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5-9,21,共6页
元末台州黄岩盐贩方国珍被迫聚众起义,建立一支海上武装反抗队伍,首先拉开了武装反抗官府残暴统治的帷幕。但方国珍止反官府,未反皇帝。其队伍立足浙东沿海,带有浓重的海盗性质与色彩,所打的几次大仗,逐利因素占据突出位置。割据浙东庆... 元末台州黄岩盐贩方国珍被迫聚众起义,建立一支海上武装反抗队伍,首先拉开了武装反抗官府残暴统治的帷幕。但方国珍止反官府,未反皇帝。其队伍立足浙东沿海,带有浓重的海盗性质与色彩,所打的几次大仗,逐利因素占据突出位置。割据浙东庆、台、温三郡与其所部性质为因果,就其实力求生存的策略而言,不失为明智的选择。方国珍是黑暗现实的受害者,又是新的不公的施害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国珍 元末 首义 割据 浙东 沿海三郡
下载PDF
四川理塘县麻通寺元末塔殿壁画调查简报
5
作者 卢素文(摄影) 吴莎(摄影) +2 位作者 李帅(绘图) 黄梦雨(绘图) 熊文彬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29,共16页
通过对四川省理塘县麻通寺小殿壁画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可知该寺疑由萨迦派大师达尼钦波桑布贝建于13世纪末,现存小殿原为塔殿,其内壁画应绘于元末。题材主要为无量光佛西方净土、释迦牟尼佛与十六罗汉、六胜二庄严,以及药师七佛曼荼罗... 通过对四川省理塘县麻通寺小殿壁画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可知该寺疑由萨迦派大师达尼钦波桑布贝建于13世纪末,现存小殿原为塔殿,其内壁画应绘于元末。题材主要为无量光佛西方净土、释迦牟尼佛与十六罗汉、六胜二庄严,以及药师七佛曼荼罗。其中,十六罗汉按克什米尔班智达释迦室利跋陀罗的传承绘制。风格在体现出元、明时期浓郁的尼泊尔艺术元素的同时,展示出一些本土特征,及与以北京为首的内地藏传艺术之间的联系。现存壁画对于尼泊尔艺术元素在元末明初的传播、西藏与内地的交通、萨迦派和噶举派的活动等历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通寺 塔殿 壁画 元末
原文传递
元末明初徽州士人忠义观论析——以大畈汪氏兄弟为例
6
作者 许璐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74-77,共4页
元末明初之际,徽州地方知识精英对程朱理学已有了深刻的认识,"忠""孝""信""义"的观念成为他们的价值追求。元末婺源大畈汪氏宗族的汪睿、汪同兄弟是当时徽州地区精英人物,他们尽忠保家的行动,... 元末明初之际,徽州地方知识精英对程朱理学已有了深刻的认识,"忠""孝""信""义"的观念成为他们的价值追求。元末婺源大畈汪氏宗族的汪睿、汪同兄弟是当时徽州地区精英人物,他们尽忠保家的行动,践行了传统的忠义观念。但后人或因为民族、阶级、时代等方面的局限性,对于他们有着不同的评价,使得忠义观念复杂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元末 大畈汪氏 忠义观
下载PDF
简论元末明初士风转变对诗文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筱南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73-76,共4页
元末明初的江南云集了明初诗坛的大多数精英。他们在战火中感受到人民的疾苦,对新立的朱明 王朝多是抱有好感,希望能借此得以一展毕生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然而,朱元璋对士人极其严厉的态度让诗 人们在迷茫和畏惧中日见消沉,在诗歌... 元末明初的江南云集了明初诗坛的大多数精英。他们在战火中感受到人民的疾苦,对新立的朱明 王朝多是抱有好感,希望能借此得以一展毕生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然而,朱元璋对士人极其严厉的态度让诗 人们在迷茫和畏惧中日见消沉,在诗歌创作中反复咏唱起隐逸与逃避的歌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末明初 朱元璋 士风 诗歌
下载PDF
《水浒》作者施耐庵生平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同书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73-76,共4页
以文物史料论证《水浒》作者施耐庵为元末明初人,与抗元盐民起义领袖张士诚同乡,为"泰州白驹场人"(白驹今属盐城大丰市),介绍施的生平和重要诗作,并附《施耐庵新传》。
关键词 《水浒》 施耐庵 元末明初 白驹 新传
下载PDF
元末绘画史编撰中的协作、差异与互鉴——以《南村辍耕录·叙画》与《图绘宝鉴》卷一为例
9
作者 王菡薇 魏晓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23,I0001,共5页
《南村辍耕录》与《图绘宝鉴》是元末两本重要绘画理论著作,作者分别是陶宗仪与夏文彦。两人是好友,在著书立说时也常有切磋。以往研究虽对两位撰述者和两部著作各有关注,却对两人的互动及其两部著作之间的关系有所忽视。本文以《南村... 《南村辍耕录》与《图绘宝鉴》是元末两本重要绘画理论著作,作者分别是陶宗仪与夏文彦。两人是好友,在著书立说时也常有切磋。以往研究虽对两位撰述者和两部著作各有关注,却对两人的互动及其两部著作之间的关系有所忽视。本文以《南村辍耕录·叙画》与《图绘宝鉴》卷一为中心,考察元末绘画史编撰中撰写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论著中观点的差异与互鉴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末绘画史编撰 《南村辍耕录·叙画》 《图绘宝鉴》卷一
下载PDF
试论张三丰的生存时代及其与明初二帝的联系——以《敕建大岳太和山志》为基础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华 郑勇华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5期4-7,共4页
通过分析《敕建大岳太和山志》等书籍中有关张三丰事迹,以及明太祖、成祖寻访张三丰的记述,探讨明太祖、成祖寻访张三丰的事实与目的,从而得出张三丰是一位生活于元末及明初洪武、永乐年间(1368-1424)的历史人物。
关键词 张三丰 生活时期 元末明初
下载PDF
光明俊伟 尚新求变——简论金末元初杨奂的散文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崇武 《殷都学刊》 2005年第3期49-54,共6页
杨奂是金末元初的著名文学家,其散文作品虽然现存数量不多,但质量颇佳。杨奂散文风格光明俊伟,而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体现出尚新求变的特点。
关键词 杨奂 散文 金末元初
下载PDF
论元末明初云南在国家统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被引量:2
12
作者 付春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0期1-5,共5页
元末明初云南特殊的地缘政治、民族构成及麓川势力不断侵扰云南边境,致使西南边疆危机日益加深,加之明朝在与北元对峙中为了争夺兵家必争之地的"藏彝走廊",必须有效控制云南,方能防止蒙古势力南北夹击,使明朝失其鹿。这些原因... 元末明初云南特殊的地缘政治、民族构成及麓川势力不断侵扰云南边境,致使西南边疆危机日益加深,加之明朝在与北元对峙中为了争夺兵家必争之地的"藏彝走廊",必须有效控制云南,方能防止蒙古势力南北夹击,使明朝失其鹿。这些原因,促使朱元璋更加关注对国家统一具有极其重要战略地位的云南,进而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派其义子沐英镇滇,以此加强对云南的控制,由此形成有明一代沐氏世镇云南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末明初 云南 国家统一 战略地位
下载PDF
刘仁本笔下的元末海运漕粮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卫兰 《台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40-44,共5页
元朝海运漕粮始于至元十九年(1282),至正十六年(1356)海运停止;至正十九年(1359),朝廷重新启动海运,至正二十年(1360)海运正式恢复,至正二十三(1363)年秋九月海运终止。刘仁本作为方国珍的幕僚、受朝廷委任的官员,参与了元朝末年的海运... 元朝海运漕粮始于至元十九年(1282),至正十六年(1356)海运停止;至正十九年(1359),朝廷重新启动海运,至正二十年(1360)海运正式恢复,至正二十三(1363)年秋九月海运终止。刘仁本作为方国珍的幕僚、受朝廷委任的官员,参与了元朝末年的海运,并以亲历者的身份用诗文记录了至正十九年(1359)至二十二年(1362)的督漕过程、运粮数目等情况。其记录真实可靠,可补史籍之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仁本 元末 海运 漕粮
下载PDF
《水浒传》与元末红巾军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同胜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9-13,共5页
《水浒传》文本叙述中颇多关于"红头子"、"红巾"、"红衣"等的描述和叙事,这些细节表明《水浒传》与红巾军有着内在的关联。而《太守江公蠲免两卫屯粮碑记》则证明了"红头军"就是元末之红巾军,... 《水浒传》文本叙述中颇多关于"红头子"、"红巾"、"红衣"等的描述和叙事,这些细节表明《水浒传》与红巾军有着内在的关联。而《太守江公蠲免两卫屯粮碑记》则证明了"红头军"就是元末之红巾军,亦即小说叙事中的"红头子"。通过对红巾军起义历史的梳理,可知《水浒传》所反映的是元末红巾军。元末起义军以红巾为其标志的缘由主要有二:一、红色是汉人民族身份的象征,二、领导和组织起义的白莲教使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红头子 元末红巾军
下载PDF
民国《寿光县志》所载《全元文》佚文四篇考补
15
作者 张利军 《史志学刊》 2023年第4期36-47,共12页
民国《寿光县志》收录孟栋《灵显观碑记》、孟过《重修龙兴寺碑》、周砥《益都路寿光县宋氏先茔碑》、徐琰《冯垍神道碑铭》四篇元代碑文,皆不见于《全元文》中。前三人《全元文》未收其人其文,徐琰虽有九篇文章收录于《全元文》中,然... 民国《寿光县志》收录孟栋《灵显观碑记》、孟过《重修龙兴寺碑》、周砥《益都路寿光县宋氏先茔碑》、徐琰《冯垍神道碑铭》四篇元代碑文,皆不见于《全元文》中。前三人《全元文》未收其人其文,徐琰虽有九篇文章收录于《全元文》中,然失收的《冯垍神道碑铭》一文,关涉金末山东地方及红袄军相关史实,价值更大。今一并录出以补《全元文》之缺,并略作考释以见金末元初山东地方社会之历史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光县志》 《全元文》 佚文 金末元初
下载PDF
元末明初吴、越诗派论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贾文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5-99,94,共6页
元末明初战乱纷呈,以高启为首的吴诗派与以刘基为首的越诗派表现出不同的地域性诗学特征。吴中文人因受理学影响少,追求自适、自娱的生活方式,作品中呈现出鲜明的快然自足个性色彩;越诗派身处理学之乡的浙东,主张以诗议政,作品中有着浓... 元末明初战乱纷呈,以高启为首的吴诗派与以刘基为首的越诗派表现出不同的地域性诗学特征。吴中文人因受理学影响少,追求自适、自娱的生活方式,作品中呈现出鲜明的快然自足个性色彩;越诗派身处理学之乡的浙东,主张以诗议政,作品中有着浓厚的济世情怀。朱明政权建立之后,面对朱元璋的猜忌、文字狱及僚臣的争斗,越诗派渐趋远离政治,诗作转以嗟叹衰老、岁月流逝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末明初 吴诗派 越诗派 高启 刘基
下载PDF
政治困境与文治思想:论金末元初文学“宗唐”观
17
作者 黄金叶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2期101-108,共8页
“宗唐”是元代重要的文学观念,其背后有着复杂的话语机制。北方士人“宗唐”各有目的。金末士人渴望复兴金朝,希冀通过“宗唐”复古的途径,吸收唐宋文脉所重视的“风雅”“仁义”的儒家思想,达到风上化下的文治目的,重建“小尧舜”之... “宗唐”是元代重要的文学观念,其背后有着复杂的话语机制。北方士人“宗唐”各有目的。金末士人渴望复兴金朝,希冀通过“宗唐”复古的途径,吸收唐宋文脉所重视的“风雅”“仁义”的儒家思想,达到风上化下的文治目的,重建“小尧舜”之荣光。元好问作为金元之际的重要士人,前承其师赵秉文,后启元初士人。元氏为了延续中原文化,他围绕儒家之“诚”建构文学“宗唐”观,认为“唐”文学是儒家六经思想的后继者,唐以后之士人可通过文学“宗唐”往古追寻圣人精神思想。元初士人希冀于蒙元朝中建立起以传统儒家为主导思想的国家,推动蒙元文治建设,把“王道”等儒家思想作为“宗唐”观之内核,视文学为实现其政治理想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末元初 “宗唐”观 文治思想
下载PDF
徐达左《金兰集》初探
18
作者 邵丽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53-57,共5页
《金兰集》是元末明初耕渔轩文人唱和活动总集,由徐达左辑录,收录徐达左友朋唱和之作。耕渔轩唱和活动,着意于朋友之间的意气相投,具有行吟泽畔、弋钩草野的隐士风流。耕渔轩活动体现了元末士人崇尚自我、表达自我的风尚。
关键词 《金兰集》 徐达左 文人雅集 元末诗风 耕渔轩
下载PDF
袁凯诗歌与元末明初东亚世界
19
作者 万德敬 《运城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31-34,共4页
元末明初著名诗人袁凯对东亚世界表现了相当的关注,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有元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东亚诸国对大明的朝贡,也有明初因抗倭而引起的战役与海防建设。凡此种种都使袁凯诗歌在审美价值之外又增加了珍贵的史料价值和认识价值。
关键词 袁凯 元末明初 东亚世界
下载PDF
“双峰”并峙:元末明初文清诸子的理学与文学
20
作者 陈令钊 赵文慧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52-56,共5页
文清学派兴于南宋,盛于元明之际。文清诸子的理学思想由元代中期的正统色彩向“心学”前行,而文学则历经了由“师古”“师心”向关注诗歌的教化功能转变。以陈樵、宋濂为代表的文清诸子的学术成就,成为象山“心学”向阳明“心学”发展... 文清学派兴于南宋,盛于元明之际。文清诸子的理学思想由元代中期的正统色彩向“心学”前行,而文学则历经了由“师古”“师心”向关注诗歌的教化功能转变。以陈樵、宋濂为代表的文清诸子的学术成就,成为象山“心学”向阳明“心学”发展的中间环节。他们的文学思想或张扬生命欲望、体现个体意志,或提倡文学复古、主张经世致用,分别成为了明代中后叶文学领域个性解放运动和文学复古的先声。文清诸子的学术各有所承,各有所守,各有所创,共同造就了元末明初理学与文学“双峰”并峙局面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末明初 文清诸子 理学 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