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末历争中交食测验精度之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吕凌峰 石云里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2001年第2期128-138,共11页
从《西洋新法历书》中辑录出明末历争中的日月交食记录 ,并对其进行现代时制换算和精度分析 ,从而考察西法和大统历在明末的交食预报精度以及当时的观测精度 ,指出西法在明末历争中预报交食并非如其所说的“密合” 。
关键词 中国 交食 预报 观测 精度 明朝末年 天文学史 天体测量
下载PDF
明末的“辽人”与“辽军”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景泽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2003年第1期26-32,共7页
“辽人”是明代东北地区的汉族区域群体 ,因长期的边塞生活而具有边疆特点的社会性格。后金进入辽东后 ,“辽人”有抗、殉、降、逃等不同的表现 ,反映出他们的复杂心态。清太祖晚年民族矛盾激化 ,“辽人”奋起抵抗 ,组成“岛兵”与“关... “辽人”是明代东北地区的汉族区域群体 ,因长期的边塞生活而具有边疆特点的社会性格。后金进入辽东后 ,“辽人”有抗、殉、降、逃等不同的表现 ,反映出他们的复杂心态。清太祖晚年民族矛盾激化 ,“辽人”奋起抵抗 ,组成“岛兵”与“关宁辽军”两大军事集团 ,“辽军”遂成为抗金 (清 )主力。清太宗即位后 ,明、清双方展开了对“辽人”与“辽军”的争夺。清太宗调整民族政策 ,改善汉族待遇 ,并以军事胜利为后盾 ,重用、“恩养”汉官为政治号召 ,积极争取“辽军” ,效果显著 ,终于化顽敌为羽翼 ,大批“辽人”加入清军 ,为清朝开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末期 “辽人” “岛兵” “关宁辽军” 区域群体
原文传递
明末中西历法争论中回回历的推算精度——以六次日月食预报记录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吕凌峰 石云里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8-80,共3页
本文从明末崇祯改历的有关文献中辑录出回回历的交食预报史料,对其进行了误差验算,发现回回历在明末的交食预报精度并不好于大统历;同时我们也发现,回回历的交食预报更加接近其原编制地点南京的交食食况。
关键词 明末 回回历法 精度 交食
原文传递
黎遂球“黄牡丹状元”的典范意义与岭南影响
4
作者 李婵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83-89,共7页
黎遂球“黄牡丹状元”事件在明末文坛具有显著意义。“黄牡丹状元”是黎遂球数次科考失败后的精神补偿,对其人格精神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黄牡丹状元”事件将明末南园诗社的活动推向高潮,在岭南结社史上意义重大,是联结南园与影园、... 黎遂球“黄牡丹状元”事件在明末文坛具有显著意义。“黄牡丹状元”是黎遂球数次科考失败后的精神补偿,对其人格精神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黄牡丹状元”事件将明末南园诗社的活动推向高潮,在岭南结社史上意义重大,是联结南园与影园、岭南诗坛与江南诗坛的一个重要契机。黎遂球也是联系岭南诗人与江南诗人的重要纽带,他将岭南诗坛带入主流文坛视野,对提高岭南诗人的知名度、推动岭南诗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文采风流、忠烈气节、积极入世的儒士情结等文化因素的叠加,使得“黄牡丹状元”黎遂球成为古代文士的完美典型,是足以承接张九龄的又一文化偶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遂球 “黄牡丹状元” 明末 南园诗社 岭南诗坛
下载PDF
论我国明代火器技术“西人所传”说——以明末《西法神机》和《火攻挈要》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徐新照 徐珺 +2 位作者 吴永 高常见 汪仁人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07年第6期734-737,共4页
对明末两部火器著作《西法神机》和《火攻挈要》进行解析,指出学术界将两书完全视为西人所传的全面介绍西方火器技术的著作值得商榷,我国明代火器成就是国人学贯中西火器制造与使用之法所获成果的反映.
关键词 明代末期 火器 史料考辨
下载PDF
从《醒世姻缘传》看明末官吏腐败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文珍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4-86,共3页
《醒世姻缘传》的结构框架是一个冤冤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但在实际的行文过程中,作者以写实的手法,对晚明社会作了全面而深刻的再现与摹画,特别是对明代中后期以来的官吏堕落、腐败现象的揭露,让我们在历史之外对明末社会又多了一... 《醒世姻缘传》的结构框架是一个冤冤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但在实际的行文过程中,作者以写实的手法,对晚明社会作了全面而深刻的再现与摹画,特别是对明代中后期以来的官吏堕落、腐败现象的揭露,让我们在历史之外对明末社会又多了一些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明末 官吏腐败
下载PDF
西方传教士与明末历法改革 被引量:1
7
作者 宋军令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6年第2期36-40,共5页
明末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抓住了明代历法失修亟须改革的契机,积极输入西方天文、历算学和参与《崇祯历书》的编译工作,使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渐趋高潮,同时也促使了天主教在华传教事业在历经“南京教难”之后重新振兴。
关键词 传教士 明末 历法 改革
下载PDF
明末“西学东渐”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蒙 被引量:2
8
作者 严文清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98-100,共3页
在明末"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藉由来华西人、出洋华人、书籍以及传教等作为媒介,西方的科学思想传入中国,对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创建起到了启蒙作用。
关键词 明末 西学东渐 高等教育 启蒙
下载PDF
明末民间宗教发展原因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为香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5-27,共3页
明末民间宗教的发展既有深远的历史因素 ,也有客观的现实条件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新兴商品经济的流动性与冒险性使人们对平安生活与物质财富的渴求更进一步地寄予民间宗教神灵 ;明代帝王对民间神的崇奉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三... 明末民间宗教的发展既有深远的历史因素 ,也有客观的现实条件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新兴商品经济的流动性与冒险性使人们对平安生活与物质财富的渴求更进一步地寄予民间宗教神灵 ;明代帝王对民间神的崇奉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三教合一为之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 民间宗教 发展原因
下载PDF
明朝末年韶州人民的反洋教斗争(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明山 《韶关学院学报》 2009年第7期1-4,共4页
利玛窦传教团在明末从肇庆来到韶州传教,由于不同宗教信仰的矛盾和明朝地方政府的腐败等原因,导致了韶州人民的反洋教斗争。这一系列斗争规模和影响并不大,但它是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的组成部分和一个先声。
关键词 明朝末年 韶州 人民群众 利玛窦 传教士 反洋教
下载PDF
《邵陵棍法歌》:一份珍贵的明末武学文献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宝强 朱朝阳 《中华武术(研究)》 2012年第2期41-43,共3页
明末赵光裕《新镌武经标题正义》收录的《增附棍法》中,包括《邵陵棍法歌》《邵陵拳势歌》等,是研究明代武术等问题的珍贵史料。本文研究了《邵陵棍法歌》的来龙去脉、技术内容和文字特征,揭示了这一武术史料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 邵陵棍法歌 明末 少林 武术史料
原文传递
论明代末年小说色情描写的结构模式
12
作者 曹萌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第1期17-24,共8页
明代末期的小说色情描写所呈现出的"设心图淫、得逞贪欢、报应祸身"结构模式,是适应在明末特定政治形势下所形成的"复兴古学、务为有用"社会思潮而产生,并与当时士人的思想观念、社会地位以及一些特定文化需求相关... 明代末期的小说色情描写所呈现出的"设心图淫、得逞贪欢、报应祸身"结构模式,是适应在明末特定政治形势下所形成的"复兴古学、务为有用"社会思潮而产生,并与当时士人的思想观念、社会地位以及一些特定文化需求相关至切;明末士人对"情"庄严而以"至情"出之,同时对"情"随便而以欣赏态度描写色情,这种对情的矛盾态度也直接影响了这一小说色情描写的结构模式;同时,这一结构模式还与当时社会生活实际、这一现实生活影响下的作家的小说功利观念、佛教对当时小说作家的结构思维影响有关。明代末期小说色情描写不仅于创作上形成了这样的结构模式,在当时一些小说评论和小说非情节因素中还表现出一定的理论上的自觉追求。对这一结构模式进行分析说明,可以见出与小说发展、小说思想发展有关的规律性表现或理论质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末期 小说色情描写 结构模式 社会思潮
下载PDF
清初泰州遗民诗群的社会结构与创作特征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兵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3-109,共7页
清初泰州遗民诗群是一个既具独特文化个性,又与扬州遗民诗群乃至淮海遗民诗群有着隶属关系的创作群体。这个诗群由泰州本籍遗民与流寓泰州的外籍遗民两部分构成,代表人物是吴嘉纪和冒襄。就社会活动的范围与生活方式而言,又可分为隐居... 清初泰州遗民诗群是一个既具独特文化个性,又与扬州遗民诗群乃至淮海遗民诗群有着隶属关系的创作群体。这个诗群由泰州本籍遗民与流寓泰州的外籍遗民两部分构成,代表人物是吴嘉纪和冒襄。就社会活动的范围与生活方式而言,又可分为隐居家园和游食他乡两类。尽管是一个隐逸型的诗人群体,却呈现出极具个性的群体心态:高度关注现实,深切眷怀故国。由于相同的社会背景和生存环境,以及相似的人生境遇,使泰州遗民诗群在创作上体现出较为一致的特征:关注现实人生,嗟贫、叹苦,抒写人生苦况;家国兴亡之感,故国旧君之思;凄苦、严冷的诗风;诗学取向上以杜甫为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泰州 遗民诗群 社会结构 群体心态 创作特征
下载PDF
明末清初来粤的传教士与西学东渐 被引量:7
14
作者 何大进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60-64,共5页
明末清初基督教第三次入华时 ,随着社会的进步 ,耶稣会士们采取的是“文化传教”策略 ,在将西方先进文化大量介绍来中国的同时 ,极力融合中西文化 。
关键词 传教士 宗教传播 文化 数学 物理学 地舆学 医学 明末清初 耶稣会士 西学东渐 广东 天文学 建筑学
下载PDF
论明末清初杭州地区通俗小说的创作与刊刻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程国赋 胡海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2-127,共6页
明末清初杭州的通俗小说创作与刊刻出现了新的特征:在数量上,刊刻趋于衰落,但创作出现繁荣;在质量上,创作与刊刻都注重走精品路线:书坊主注重插图精美,刊刻精准,态度严谨,评点认真、精细。小说作家注重对地域特色的自觉追求,注重对小说... 明末清初杭州的通俗小说创作与刊刻出现了新的特征:在数量上,刊刻趋于衰落,但创作出现繁荣;在质量上,创作与刊刻都注重走精品路线:书坊主注重插图精美,刊刻精准,态度严谨,评点认真、精细。小说作家注重对地域特色的自觉追求,注重对小说艺术的探索与创新;书坊主与小说家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杭州 通俗小说 刊刻 创作
下载PDF
明末战争中女性受害状况考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正刚 王强 《韶关学院学报》 2001年第8期51-56,共6页
明末清初 ,社会动荡不安 ,广大人民尤其是妇女儿童饱受战乱之害 ,令人触目惊心。战争使女性在肉体与精神上都受到了惨痛的伤害 ,其权益丧失殆尽。历经劫难的妇女进行了本能的抗争 ,甚至拿起武器 。
关键词 明末战争 女性问题 明末清初 受害状况 抗争
下载PDF
明末清初民本思潮探微 被引量:2
17
作者 允春喜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47-52,87,共7页
从3个方面对明末清初的民本思潮进行了分析,认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虽然把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发展到了极致,成为那个时代的异端,但其认识理论仍存在不足:并不否定君主专制制度,而只追求君主制下的理想君主原型;所提出的理论也不能真正制... 从3个方面对明末清初的民本思潮进行了分析,认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虽然把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发展到了极致,成为那个时代的异端,但其认识理论仍存在不足:并不否定君主专制制度,而只追求君主制下的理想君主原型;所提出的理论也不能真正制约君主的权力。这些不足表明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在认识上终究没有跨入"近代"的门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民本 限制君权 法律 君主原型
下载PDF
王船山民本思想的政治逻辑 被引量:3
18
作者 允春喜 杨保建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42,共5页
为了准确地体认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的性质,研究其发展的最高境界明末清初的民本思潮就更有价值和意义,选取该时期的民本思想集大成者王船山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文本还原和中西比较的分析方法,得出民本思想即使发展到极致,其思想动力... 为了准确地体认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的性质,研究其发展的最高境界明末清初的民本思潮就更有价值和意义,选取该时期的民本思想集大成者王船山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文本还原和中西比较的分析方法,得出民本思想即使发展到极致,其思想动力仍来自于传统,其认识与民主思想仍然有很大的差距,终究未能进入"近代"的门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明末清初 民本思想 天下为公
下载PDF
宗派与社群:清初逃禅的宗教文化解读——以复社逃禅群体为切入点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敬 陈洪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3-100,共8页
为因应明清易代的历史变局,大批士林才彦在入清后剃发为僧,带动了士林逃禅风气的盛行。清初逃禅现象的文化内涵含摄着"逃入"与"逃出"两层意义,其间相反相成的关系呈现出独特的宗教属性和思想张力。作为号召士林、... 为因应明清易代的历史变局,大批士林才彦在入清后剃发为僧,带动了士林逃禅风气的盛行。清初逃禅现象的文化内涵含摄着"逃入"与"逃出"两层意义,其间相反相成的关系呈现出独特的宗教属性和思想张力。作为号召士林、丛林的代表力量,复社群体与三峰派的合流不仅使清统治者感受到群体力量的潜在威胁,其文化影响亦与官方意识形态背道而驰。三峰派对复社逃禅士人的支持,背后的原因在于:对清军南下过程中的残忍杀戮和剃发令等高压政策导致的普遍性恶感;两宋以来部分禅宗大德疏离皇权、抵制异族统治的思想传统。而三峰派与复社群体长期互动形成的思想认同则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逃禅 复社 三峰派 天童派 明末清初
原文传递
明末西班牙传教士笔下的广东口岸(上) 被引量:2
20
作者 耿昇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23-31,共9页
1625年,西班牙耶稣会士拉斯·科尔特斯神父搭乘商船从菲律宾驶往澳门,途经广东省潮州府海岸遇难沉船。拉斯·科尔特斯神父等一些生还者被中国当局做为"海盗"而俘获,广东省的潮州、广州和肇庆府等当局先后审讯了这批... 1625年,西班牙耶稣会士拉斯·科尔特斯神父搭乘商船从菲律宾驶往澳门,途经广东省潮州府海岸遇难沉船。拉斯·科尔特斯神父等一些生还者被中国当局做为"海盗"而俘获,广东省的潮州、广州和肇庆府等当局先后审讯了这批人。经过在澳门的耶稣会士们的多方"营救",他们终于于1626年返回马尼拉。拉斯.科尔特斯神父在他于广东海岸滞留的近一年期间,留下了一部《中国游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斯·科尔特斯 明末 广东海岸 中国游记 耶稣会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