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触觉的双重性:“恻隐之心”之所以成为可能
被引量:
4
1
作者
张再林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6-86,158,共12页
长期以来,即使从"同情"出发难以解决我与他人如何互为一体的问题,对"恻隐之心"的同情说的解读却依然是"恻隐之心"之所以可能的统治性观点。然而,由于儒家一种更深入的"识痛痒"的仁学的兴起,由...
长期以来,即使从"同情"出发难以解决我与他人如何互为一体的问题,对"恻隐之心"的同情说的解读却依然是"恻隐之心"之所以可能的统治性观点。然而,由于儒家一种更深入的"识痛痒"的仁学的兴起,由于疼痛体验属于触觉而触觉又具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特有的感觉"双重性"的特点,这使触觉的"双重性"揭示不啻成为解决"恻隐之心"之所以可能的真正答案。认识到这一点,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恻隐之心"何以通向无间尔我的"一体之仁",同时也使"恻隐之心"所具有的诸如直觉性、知行合一、以生训仁以及存在论等等特性也相继无一不得以合理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情说
恻隐之心
触觉双重性
识痛痒的仁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触觉的双重性:“恻隐之心”之所以成为可能
被引量:
4
1
作者
张再林
机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6-86,158,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身体哲学视域中的中西体育思想比较研究”(15BTY00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长期以来,即使从"同情"出发难以解决我与他人如何互为一体的问题,对"恻隐之心"的同情说的解读却依然是"恻隐之心"之所以可能的统治性观点。然而,由于儒家一种更深入的"识痛痒"的仁学的兴起,由于疼痛体验属于触觉而触觉又具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特有的感觉"双重性"的特点,这使触觉的"双重性"揭示不啻成为解决"恻隐之心"之所以可能的真正答案。认识到这一点,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恻隐之心"何以通向无间尔我的"一体之仁",同时也使"恻隐之心"所具有的诸如直觉性、知行合一、以生训仁以及存在论等等特性也相继无一不得以合理阐明。
关键词
同情说
恻隐之心
触觉双重性
识痛痒的仁学
Keywords
theory
of
sympathy
compassion
the
duality
of
tactility
benevolence
theory
of
"sensation
of
pain"
分类号
C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触觉的双重性:“恻隐之心”之所以成为可能
张再林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