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法律行为的模型预设:意思表示与意思形成的区分与互补
被引量:
2
1
作者
陈醇
《北方法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46,共17页
在既有法律行为理论中,存在意思表示、双层区分和意思形成三种并列的模型预设,但上述任何一种模型在解释我国《民法典》的法律行为规范时均会遇到困难。法律行为既包括仅由单个意思表示组成且仅限于真实表意的表意行为,也包括由复数意...
在既有法律行为理论中,存在意思表示、双层区分和意思形成三种并列的模型预设,但上述任何一种模型在解释我国《民法典》的法律行为规范时均会遇到困难。法律行为既包括仅由单个意思表示组成且仅限于真实表意的表意行为,也包括由复数意思表示组成且通过意思互动而形成新意思的意思形成;如果说表意行为是法律行为中的初阶理性行为,那么意思形成应当是法律行为中的高阶理性行为。私人的自治行为既可能是传达原意,也可能是创设新意,因而上述两种模型的区分与互补(区分互补模型),应当是法律行为理论与制度的正确模型预设。法律行为理论应当将上述理念贯彻于其成立要件之中,并运用“成立要件+效力瑕疵事由”范式构建其有效要件,从而将我国《民法典》的法律行为规范理解为“多元成立要件—多元有效要件—共性效力瑕疵事由—特别效力瑕疵事由”的递进式规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行为
意思表示
意思形成
双层区分
区分互补模型
原文传递
题名
法律行为的模型预设:意思表示与意思形成的区分与互补
被引量:
2
1
作者
陈醇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法学院
出处
《北方法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46,共17页
基金
202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金融审判中非典型合同法律适用研究”(22FFXB01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在既有法律行为理论中,存在意思表示、双层区分和意思形成三种并列的模型预设,但上述任何一种模型在解释我国《民法典》的法律行为规范时均会遇到困难。法律行为既包括仅由单个意思表示组成且仅限于真实表意的表意行为,也包括由复数意思表示组成且通过意思互动而形成新意思的意思形成;如果说表意行为是法律行为中的初阶理性行为,那么意思形成应当是法律行为中的高阶理性行为。私人的自治行为既可能是传达原意,也可能是创设新意,因而上述两种模型的区分与互补(区分互补模型),应当是法律行为理论与制度的正确模型预设。法律行为理论应当将上述理念贯彻于其成立要件之中,并运用“成立要件+效力瑕疵事由”范式构建其有效要件,从而将我国《民法典》的法律行为规范理解为“多元成立要件—多元有效要件—共性效力瑕疵事由—特别效力瑕疵事由”的递进式规范体系。
关键词
法律行为
意思表示
意思形成
双层区分
区分互补模型
Keywords
legal
action
declaration
of
will
formation
of
will
two
level
distinction
the
distinction
and
complement
concept
分类号
DF51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法律行为的模型预设:意思表示与意思形成的区分与互补
陈醇
《北方法学》
北大核心
2023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